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6章 第七十六章年代文世界21
    消息是瞒不住的,尤其在村支书上蹿下跳,计划着怎么迎接安顿代表团之后。

    小雷村所有人都知道了,山上确实发现了钨矿,而且产量非常多,所以马上就有人要来考察了,看看要怎么建厂。

    回到知青院后,洛霜就被知青们拉着打听消息,“要建厂的事是真的吗厂建好后会不会在当地招人会要知青吗”

    建厂是肯定要的,毕竟现在钨矿需求量与日俱增,可之前发现的几处,完全供应不过来,那开发新的矿脉就势在必行。

    如果不是急需,也不会在卫其轩报上去没多久,就派了勘探队下来。

    因此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个厂肯定是会建的。

    建好后招收当地人也是肯定的,而且是优先招收,至于知青,就不知道了。

    建厂肯定需要大量人才,而这人才是从别处引进,还是只引进管理层,底层员工直接招收当地人,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是招收当地人,那知青们就有机会,毕竟整个县城,上过学的是少数,上过学还没有工作的更是少数,而知青们可能比不上当地上过学的,但肯定比那些不识字的强。

    挖矿工人,生产工人可以找普通老百姓,可其他部门就必须认字的,比如会计,比如文书工作。

    然而,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因而洛霜只能含混的道,“得看上面怎么安排。”

    知青们也知道是这么回事,可这不着急嘛一天不得到确切消息,一天就放不下心来。

    可好不容易有一次摆脱农活的机会,无论如何他们都想要抓住,因此不忙的时候,一个个都出去想办法打听消息。

    整个县里也都因为这事沸腾起来,近段时间,小雷村的访客直线上升,有村民的亲戚,亲戚的亲戚,也有朋友,认识的,或者仅仅见过几次面的,都过来打听消息。

    然而小雷村自己人都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心里正焦灼呢,如何能和外人说什么

    因此无论怎么打听,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

    不确定,也许,可能。

    知青院里的人团团转了好几天,最终在魏建国的提醒下,安下心来。

    魏建国也没说别的,只问了众人一句话,“厂里招知青的话,你们就愿意去当工人吗”

    众人一愣,“不是还有文书工作嘛,那么大的厂,不可能只有工人啊。”

    “可人家凭什么要你,就凭你是知青”魏建国反问,“可你们是知青,别的村就没有知青了吗你又凭什么让人家招你,不招别人”

    一整个县,知青还不知道有多少,文书工作之类的岗位又有多少就是全都招知青,又能招多少人

    “那不是得考试嘛,当然招考的最好的。”有人嘀咕。

    这话一出,顿时惊醒了所有人。

    是啊,要是招工人,可能不需要考试,可是招别的岗位,就必须考试了吧

    他们这些人,不比洛霜三人,是今年下乡的知青,最晚的,也是去年过来的。

    经过一年多,知识不说全忘光了,可不复习的话,还真就只记了个模模糊糊。到时候考试,真不一定就考的比别人好。

    于是知青院彻底安静下来,每个人都拿着课本,争取多看一点是一点。

    到时要是考试的话,有准备总比没准备的强

    这些人中,韩少峰并没有参与,他知道考工这样的大事,就凭他和爷爷的关系,最好不要沾染。

    无论是考上了,还是没考上,都注定了麻烦。

    他只想安安静静的,能照顾好爷爷就行。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在别人遇到不懂的时候,他会帮着讲解。

    他本就学习优秀,身边还有两个教授,即便自己也不会,还能去牛棚问过他们。

    对于他这一行为,知青院里的人好感剧增,再也不把他当另类了。

    甚至还有人劝他一起复习,“你爷爷是你爷爷,也许厂里的领导人不看重出身呢”

    韩少峰摇摇头,他并不稀罕工人的身份,要是真想当工人,当初就不会下乡了。

    对于他的顽固,不仅知青院里的人,就连韩爷爷都无法理解,“你在厂里当工,离我也不远,再说了,你没来之前,我也这么过来了,实不需要你时时刻刻守在跟前。”

    韩少峰只笑,完全不搭腔。

    韩爷爷见劝不动,只好停嘴,心里又是高兴又是酸涩。

    高兴是孙儿很孝顺,有如此孝顺的儿孙,一辈子也就圆满了。

    酸涩是因为自己,耽误了优秀的孙子,也不知道放弃了这次机会,他未来还能不能有更好的

    代表团的人来了之后,和勘探队开了好几次大会,最终确定了从秋后开始动工。

    也就是说,等新种下的粮食收割后,就开始建厂了。

    而当地的农民,只要愿意,现在就可以开始报名了,到时建厂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先去帮忙建设了。

    这是个好消息,一个所有人都再高兴不过的好消息。

    代表团留下了两位领导,作为之后厂里的支书和厂长,负责建厂的各项事宜。

    当然,不可能只有他们,未来陆陆续续还会调来更多的人,但大部分还是得从当地招聘。

    一时间,所有人都活络起来,盼着家里能出一个工人。

    新厂长负责第一次的招聘事宜,花了三天时间,他贴出了招聘内容。

    一共三个硬性条件,首先得是本地人,有本地户口,下乡到这里的知青也算。

    其次,每家只能出一人,这是为了公平起见,无论是男是女都行,但目前一户只能一人。

    最后,这人必须识字,上过扫盲班也行,至少能看懂字的意思,也能算数。

    三个条件一出,所有人都忙起来了,要选出家里谁进厂,进厂的人还要紧急培训,认识一些字。

    这些条件,对知青非常有力,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一人一户,或者两个知青成亲后,组成一户,比那些人多的家庭,概率大多了。

    可与此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别人去是当工人,所以只要条件达标,妥妥能上。

    而他们的小身板,可能当不了采矿工人,只能走文书工作。

    而这个,是需要自己报名,然后考试录取的。

    新厂长在三个硬性条件下,还给出了各个岗位的选择,并附录了一份报名表,让大家根据这个填写自己要报的岗位,每人只有一次机会。

    小雷村里的知青们,当然都是要报名的,可报什么岗位,就很关键了。

    那些热门的岗位,竞争也激烈,自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而那些冷门的岗位,他们自己都未必知道是做什么的,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复习了。

    知青们聚在一起,打算讨论一下,到底要怎么办

    他们还请了洛霜卫其轩和韩少峰过来坐参谋。

    对于厂里的各个岗位,到底是干什么的,洛霜知道的不多。

    她从没进过厂,原主也是那种不关心外务,只一心读书,帮母亲照顾家里的。

    卫其轩呢,他就更没概念了,上辈子没厂,这辈子他从小在大院和研究院里混,完全没去过什么厂。

    熟悉一点的,也就韩少峰了,根据他自己的印象,对每个岗位都说了自己的理解。

    其他人也一样,懂的就说,不懂的就仔细听,时不时的做笔记。

    说了很久,大家对于自己的目标渐渐清晰。

    蒋丽红看着腼腆,却是第一个做决定的,“我想考会计。我妈妈就是会计,当初教过我,我还记得一些。我之前给我妈去信了,让她再教我一点东西,或者寄点资料。”

    众人闻言,皆羡慕的叹气,这就是家学渊源了。

    有这条件,蒋丽红考上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后是韩柳,她想了想,想不出自己能干什么,于是问道,“丽红,我能和你一起学吗我不是要抢你工作的意思,只是觉得会计应该需要很多个。”

    蒋丽红笑笑,“可以的,一个大厂里,都需要十几个会计,所以你们都可以考,没关系。”

    这个年代记账的方法还没有那么先进,所以需要的会计人数就非常多。

    从洛霜那里知道,厂的大概规模,光工人就需要好几百,那十几个会计还是少的。

    韩柳松了口气,笑着道,“那我们一起努力。对了,红梅你呢,要不要和我们一起”

    谁知李红梅摇摇头,“我想去外联部。”

    “啊”其他人惊讶,外联部可是最辛苦的,经常要出差,还有任务要求。一般男生都不愿意干这个,更何况是女生了。

    李红梅正了正神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外联部虽然辛苦,但有出差费和补贴,基本工资也是最高的,比其他部门都能挣钱。而且,这个部门容易做出成绩,升职也相对容易,辛苦点算什么,我能行。而且,现在钨矿是稀缺品,相信销售并不难,前期很占便宜。”

    这倒是大大的实话,她说出来,也是想要看看有没有人和她一起。外联部真的是最好升职的部门了。

    这么多知青里,李红梅是最有韧性的一个,比大部分男知青都强。其他人听了,不由纷纷敬佩,这妥妥是个铁娘子啊。

    “那你们呢”女生都说完了,该轮到男生了。

    “我的身体素质一般,可文笔好,想进宣传部。”

    “我善于和人打交道,人事吧。”

    “去组织部,我想组织工人们学习思想。”

    最后是魏建国,只见他含笑看了韩柳一眼,“我想努努力,给韩同志更好的生活,所以我选择外联部。”

    韩柳的脸都红了,她羞恼的瞪魏建国一眼,“那你可得努力,要是我考上了,你没考上,我就不嫁你。”

    “好好好,我一定努力。”

    “那大家,让我们举杯,接下来,拿出百分百的努力,干杯”

    “干杯干杯”

    有了希望,哪怕再苦再累,知青们都咬牙坚持,白天上工,回去的路上,还会去自留地看一眼。

    晚上了,就熬灯夜战,看书看到凌晨一两点。

    洛霜见他们这么努力,心里戚戚,把工作也带了回来,陪着一起做。有人不懂的,她也能帮着解答。

    于是肉眼可见的,数据模型越来越完善,可能不等到冬天,就能全部完成。

    努力的是有效果的,知青院里的六人,居然都考上了,还都去了自己心仪的部门,真是再好没有了。

    另外,村里还有已经结婚的知青,也考上了两个,剩下的就都是工人了。

    公布名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哭了,为看不到未来的曾经,也为不知前路的未来。

    曾经,他们恐慌,以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和其他老知青一样,结婚生子,在这里扎根。

    却不想,生活还是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有机会和父母一样,成为一个工人,吃上商品粮。

    虽然户口还在村里,但可以预见的,等厂建起来,这里就再也不是村了,甚至还可能发展超过县城。

    不过他们也是迷茫的,成了工人,他们还能回城吗回到那个生养他们的地方

    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他们还会放弃,然后去赌那一丝可能吗

    这一刻的兴奋是真实的,这一刻的迷茫也是真实的。

    一向爽朗的韩柳,都有点不知所措了,大晚上的拉着洛霜和蒋丽红李红梅一起,要开座谈会。

    “我和建国基本是确定了,在这里不走了,结婚生孩子。走也不知道走去哪里,他是海城人,我是哈市的。他家有三个兄弟,父母跟前有人孝敬,他只要寄钱回去给父母养老就行。我呢,也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初下乡的时候说好了的,姐姐嫁人留在家乡,照顾爸妈和弟弟,我下乡。我们这种的,即便回去了,也没地方可住。所以我就想着,我俩儿好好干,争取拿到厂里的分房,有了自己的家,就一切都好了。”

    洛霜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厂是新建的,要招人肯定要建房,第一批员工,基本都有资格拿到,他们还是双职工,又是知青,在本地没房住,肯定是最需要分房的人。

    “那你们尽快领证结婚吧,到时候好第一个拿房。”洛霜提醒道。

    韩柳大力的点头,“我们过几天就去。要结婚了,心里不踏实,这不找你们问问,看都需要准备什么”

    洛霜失笑,打趣道,“我们可都还没结婚,哪里会知道需要什么要不,你去问问村里的嫂子,看这边都有什么风俗,或者写信问问你妈,你家那边需要啥。”

    这话一出,众人都笑了。

    这还真是,该问的人不去问,找一群大姑娘做参谋,也是最近心情激荡,脑子都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