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3章 第两百七十三章清穿文世界33
    仅仅是这么一次竞拍,  就又筹集了一百五十万两,缓解了目前国库的燃眉之急。

    这些钱同样借给了宗室,还是关系比较近,  身份比较高的宗室。

    于是大家就看到,  皇子们还钱了,  宗室里的地位最高的那几位也还钱了,那你还有什么资本犟着

    十二阿哥平日里小心谨慎,但办起事来颇有点缺德,  他直接在宫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  上面写了某某某借了多少银子,还需归还多少。

    最上面第一名的,赫然是佟家,其中佟国纲借了四十万两,高居榜首。佟国维又借了三十六万两。

    接下来就少一点,赫舍里家借了二十三万两,其他家族和他们差不多。

    最的。

    最后一个是一位姓刘的小官,  借了十两,每月还一钱,  已经陆陆续续还了两年,  还差两钱银子,  就离谱。

    按照他的俸禄,一年十两还是有的,除此之外,还有粮食布匹冰炭等收益,  会这么还纯属是和其他人保持一致吧

    都欠钱了,谁也别说谁,他不是高风亮节的,就不会被其他人排斥。

    雍正刚看到这份名单的时候,气得摔了一个杯子,倒不是因为最后那人做的不靠谱事。

    只是觉得官场的风气坏了,逼得高风亮节的人和光同尘。

    当然了,这些都是明面下的潜规则,现在十二阿哥想要把它摊在阳光下,原本雍正是不愿意的,可现在一看,不拿出来晒晒,他们还以为自己多大公无私呢。

    干脆,那就公布吧

    于是在众大臣上朝的宫门口,竖起了这么一块牌子,进进出出的人都能看到。

    今日又正好是大朝会的时候,许多官员从这个入口进,然后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和欠款写到一起,羞也羞死了。

    他们仿佛看到了同僚看自己异样的眼光,恨不得离开这里,躲起来。然而这是大朝会,要是敢私自离开,那是官不想做了

    于是一个个掩面站在大殿里,脸上又羞又怒。

    雍正来了之后,立刻有人上前奏请,“启禀皇上,宫门口放着那牌子不符合规矩,恐损害大清的颜面。”

    雍正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哦,你是工部刘侍郎吧,欠了多少钱来着。”

    “回皇上,一万三千六百量两。”十二阿哥站出来道。

    那人脸上顿时就羞红了,原本名字写在一起,他不上不下的,不一定被人记住,但这么被当朝点破,估计所有人都记住他了。

    雍正也不管他的表情,直接道,“要是觉得羞愧,觉得不好意思,就把钱还了,之后你的名字就会抹去。”

    众人这才想起,那些阿哥王爷们的名字并不在上面,怪不得十二阿哥能这么大剌剌地公布呢。

    他只需要顾及兄弟们和堂兄弟叔伯就行,其他人与他何干

    没看到就连他的岳家富察家,也在上面嘛。

    富察家的人只欠了两万两,说起来比一些汉臣都要少,其实富察家真的不缺钱,看他们给十二福晋的陪嫁就知道,三四十万两。

    所以这钱是分分钟能还上的,不知道因为什么,迟迟不还,然后让自己女婿挂上去了。

    富察马齐站在前面,老神在在,仿佛完全不受影响。

    其他人看他一眼,心里暗骂老匹夫

    这次的大朝会本没有多少事,重要的都在小朝会解决了,再加上众人恨不得逃离的表情,雍正当即下令退朝。

    走之前,他还叫了老十二一道。

    “皇上,您有什么吩咐”十二阿哥恭恭敬敬的道。

    雍正指指他,眼中都是笑意,“回去做好准备吧,估计今天有一半的人来还钱。”

    十二阿哥点点头,当即去了户部,也不用他干什么,坐镇就好。

    反正户部尚书早已翘首以盼,调配好了人手,等着众人来还钱呢。

    最先来的是一些汉臣,可以理解,他们欠得少嘛,回家一取就有了。

    而大部分满臣,以及一些宗室勋贵,今日没有上朝的,尚还没得到消息。等他们知道了,筹钱也需要时间。

    没多久,户部就忙起来了,几乎被踏破了门槛,还钱的人络绎不绝。

    整个户部的官员,忙了一上午,才把这波人潮应付过去,最后清点账本,户部尚书有点失望,“怎么才不到三十万两”

    “可以理解,”上午来的都是那些原本不缺银子,可以随时拿出来的,并且欠钱少的,所以即便人数多,你一百两我两百两的,也不会有多少。

    “到了下午会多点,”十二阿哥道。

    下午是那些不缺银子,但欠得比较多的,因为即便家里有银子,拿出来也会让人心痛一下下,所以免不了拖延。

    “那我催促他们一下”户部尚书被带坏了,眼里都是促狭。

    没办法,以前为国库没钱多烦恼,最近收钱就有多舒爽,即便不是他自己的,但白花花的银子进账,也高兴不是

    十二阿哥含蓄地点点头,当下就有人拿出纸张,打算重新抄写一份名单,把还钱的大臣名字去掉。

    户部尚书看了一眼,直接道,“就用原来大小的纸,这次写大一点。”在远处能看得更清楚,不可谓不损。

    这要是剩最后一人,写在这么大一张纸上,那是千米外都看得见的。

    中午的时候,宫门口的牌子上,被换成了另外一张纸,上面的人名少了四分之一,但名字变大了。

    得到消息的官员忍不住心里一窒,同时加快了筹钱的脚步。

    而因为这个,不少人找到卫其轩,想要知道是否还有钱可以借。

    他们当然知道这些钱都是女眷们那里得到的,但他们回去后问自己的母亲,还能得到一些资源,但问到妻子头上,就见到妻子惊讶的表情。

    好像在说,什么你要用我的嫁妆还钱,这么没用的吗

    要是他们再厚脸皮一点,假装没看出来,妻子就会询问,“和你不对付的某某某,有没有拿妻子的嫁妆要是被他知道了,会笑话夫君的吧不然等他先开始这样夫君的颜面就保住了。”

    而这话官员们无法反驳,因为他们确实不想被对手嘲笑,但动用妻子嫁妆这事,一定会被对方拿来嘲笑的。

    这年头在官场,有谁是没有对手的吗

    不可能的,或是你的同僚,或是竞争对手,总有人和你不对付。

    所以事情就僵住了,没有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这人注定被嘲,而是会一辈子拿出来反复嘲笑的黑点。

    即便是那些靠着富商岳家上位的官员也一样,当官了就要面子了,更加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花用了岳家多少钱。

    做是一回事,但要是被人拿出来说嘴,他们会觉得失了面子,无地自容。

    于是,他们就更加热切地希望从洛霜和卫其轩这里得到资源,虽然可能里面也有自己妻子的嫁妆,但这有什么关系,过了这么一道手,他们就不是吃软饭的了。

    毕竟他们是向睿亲王夫妻借钱,而睿亲王夫妻的钱从哪里来,他们怎么知道

    作为一个大男人,是不会去关注妻子的嫁妆的。

    所以下午,圆明园接到了许多拜访的帖子。

    这可是圣人的园子,哪里是想拜访就拜访的,于是他们统统被回绝了。

    一时间,众人的心里都忐忑起来,他们不在乎多付出一点利息,就想着尽快把钱借来,不然那一日日的,在宫门口公示,真没那么厚的脸皮。

    事情被十二阿哥料中,下午又来了一批,虽然比上午的少,但钱却多了好几倍,人数又少了四分之一。

    可喜可贺,第二天榜上有名的,名字更大了,再这么下去,他们真的没脸见人了。

    就在他们焦急得一边筹钱,一边给圆明园递帖子的时候,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圆明园那边举办一个赏花会,而这次邀请的范围之广,几乎囊括了所有京城富贵人家的女眷,包括宗室福晋,官员妻子,以及商人妇。

    帖子送到各府,没有特意标注名字,而是以某家族命名,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可以带着家里所有的女眷前往。

    同时帖子上也暗示了,有类似的活动,可以带钱前往。

    当然了,这年头藏钱,除了银票,还有金银,现在带着并不方便,但你可以在去之前计算一下自己可以拿出多少嘛,做到心里有数,等签了契约,再派人送过去也是可以的。

    官员们知道自己的家眷接到帖子后,纷纷催着去看看,欠钱的巴不得睿亲王福晋早点筹到钱,不欠缺的也不会阻止,因为这名帖上写的是赏花会啊。

    睿亲王福晋邀请,你不去就是不给面子,再说了,太后太妃们,以及那些福晋们都掏钱了,你不掏要么是你自己没钱,要么就是不愿意和她们混。

    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有不少官员偷偷暗示自己的妻子,别那么实诚,把钱都掏空了,意思意思就行了。

    然而妻子们呢,呵呵

    现在谁不知道那制裁丈夫的方法

    她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嫁妆都带上,还要把家里的余钱都带上,只留下日常花用的。

    因为听姐妹们说了,她们存的钱,就只有她们自己出面才能取出来,也就是说,这钱存进去了,就是她们的丈夫和子女都没这个资格取。

    这让所有的妇人眼前一亮,这才是光明正大转移财产的好方法啊

    看到时候丈夫知道了,钱只有她能取,还敢这么对自己

    一想到以后可能变成丈夫巴结自己,对自己小心翼翼地奉承,妇人们心里就暗喜,同时想尽了办法把银钱调出来。

    反正她们基本是当家主母,原本就管着这些,偶尔瞒着丈夫调钱,是能办到的。

    而等钱存进去了,丈夫就是心生不满,也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要知道,那可是睿亲王夫妻,没有意外的话,这是未来的皇上皇后。

    雍正登基后的这段时间,众人也看出来了,他基本不进后宫,也没有为皇家开枝散叶的意思。

    而且他和太上皇,都格外重视长子弘盼,在很多重要的场合,睿亲王不仅有一席之地,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连那些老阿哥们,都有认真听睿亲王说什么,这都不是重视了,是完全当成继承人的节奏。

    而且现在睿亲王的权柄也足够大,不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左右一个官员的前途,完全没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官员会为了妻子存进去的一点钱,而得罪睿亲王夫妻吗

    不能,又不是吞了你的钱,时间到了就会归还的,还给你利息,这样都要闹,只能说明你没把睿亲王放在眼里啊

    至于只能妻子去取,废话,这是人家睿亲王福晋弄的,她一个内宅妇人,还能和你一个大男人接触

    当然得是女人了。

    所以妇人们非常放心,开始暗搓搓地调集家里富余的银钱,三天后兴高采烈地去圆明园赴约。

    这次,她们没有被带到演武场,而是由宫女太监们接待,进入一个个小房间。

    里面的空间不大,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进去后,门就关上了。

    对面是两个人,一位宫女打扮,一位太监打扮,宫女见到人进来,率先开口,“夫人,这里没别人,您不要有负担。愿意存钱就存,不愿意也没关系。出去后,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保密,没人知道你存没存,也没人知道你存了多少。”

    妇人眼前一亮,悄悄看了一眼外面,见人在后面排队,但隔了一段距离,确实听不到她们说什么。

    这样做是为了保障这些女人银钱的安全性,只要没人知道她们具体存了多少,就不会惹来觊觎。

    而有人没钱存的话,也不会被嘲笑。

    妇人很快就想通了这一点,双眼亮晶晶的道,“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想买二十万的,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宫女摇摇头,“夫人您误会了,听我说,这次和之前不一样,不限金额,也不限年份。您愿意存多久,就可以存多久,愿意存多少钱,也都没问题,哪怕是一两呢。不过年份是一年起步,也最好是一年两年这样的整数,不然算起利息来,会非常麻烦。”

    妇人越听眼神越亮,“我这里有二十六万两,都可以存吗我要存十年”

    “可以的,”宫女笑着点点头。

    旁边的太监飞快地写好契书,递给妇人。

    妇人一看,没有错误,就直接签字了,然后掏出了银票。

    她是直接带着银票来的,现在换上了两张契书。

    宫女在一边介绍道,“契书一共五份,两份给您,您可以分别保管,一张丢了,就拿另外一张来取。剩下的三份,一份我们留着存档,一份拿来和您结算用,一份会统一保管,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您看,这五份上都标了号码,是不一样的。”

    夫人听了连连点头。

    宫女又道,“我们不仅认契书,也认人,所以取钱得您本人来。不过这里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存钱的人出了意外,可以由她指定的人,拿着契约来取。夫人可以指定一人,这人您可以不告诉他,等取的时候再说。”

    这是防止存钱的人被谋财害命,把她弄死后,以她父母,丈夫,子女的身份来取。

    所以干脆由存钱人指定自己信赖的人,这人除了银行的人,和妇人本人,谁也不知道,所以她就安全了,毕竟害死了她,可能就拿不到钱了。

    妇人听完连连点头,“你们想得周到。”

    她想了想,先是丈夫,然后是儿子,她有三子一女,要说应该是长子,毕竟古人都信赖长子,但妇人耍了一个心眼,“就我大儿媳吧。”

    妇人和大儿媳关系还可以,但婆媳之间不可能没有嫌隙,所以比起亲密,大儿媳是远远排不上边的,比不上儿子和女儿,也比不上丈夫,甚至比不上她身边的嬷嬷。

    这个选择别说其他人想不到,就连宫女都惊讶了一瞬。

    今天在这里登记,她有遇到写儿子,女儿的,也有写贴身下人的,有丈夫和父母的,甚至有公婆的,就是没有人会写儿媳的名字。

    就是那种号称婆媳关系非常好的家主,也不会写儿媳的名字。

    不过宫女很快就回过神来,示意太监把名字写上,然后又递给妇人一份契书。

    不是别的,只是一份同意书,如果妇人去世,钱财没有取出,可以由指定继承人拿着契书来取,但在妇人没有死的情况下,这份契书是不奏效的。

    “夫人您放心,我们很快就会派人看清您指定的人长什么样,记住她。当然,这个消息不会告诉她,如果有一天您出了意外,但钱财还在的话,我们会主动通知您指定的人来取,所以在这之前,您得把一份契书,悄悄地交给这位指定人。”宫女说道。

    妇人点点头,同时也问了一句,“那这个指定人能修改吗”

    “可以,两次一次。”宫女肯定地道。

    其实这套方法非常复杂,既要记清楚存钱的人长什么样子,又要记住指定人是谁。

    这是不能大规模推行的法子,只能在京城上流圈流行。

    而且还要银行的柜员们,长长久久都在,而不是经常换人。

    这点倒是没问题,因为这些柜员,是宫里的宫女和太监,原本就是宫人,没主子发话,他们是走不了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虽然夫人们认识到了其中的好处,可大部分人依然心存疑虑。

    钱财放在身边,找个隐蔽的地方藏着,才是最安全的。这样的想法根深蒂固,再加上这是在清朝,对丈夫顺从的思想,存在在大部分女人脑海中。

    有人想要经济制裁丈夫,但也有一大部分是不乐意的。

    所以为了达到最大效果,才出了这个一个法子,告诉她们,存在这里是非常安全的,比放在自己家的库房都安全。

    因为在自己家,你还要防着被败家子偷光,可在银行就不一样了,她自己不主动取,谁也奈何不了。

    而且还不怕意外,因为银行会主动提醒指定的人。

    这让某些身体比较差的妇人,想到了一个主意。

    其中一位柔弱妇人询问道,“那你们提醒的时间,是我死后,还是存期到的时候”

    “是存期到的时候,”宫女微笑回答,“如果您存一年,那一年后您没有来取,我们会主动上门提醒您,如果发生意外,我们会找您指定的人。”

    柔弱妇人双眼泛出神采,“那是不是我存十年,你们会在十年后再来可以悄悄的吗不让任何人知道”

    “可以的。”宫女微笑,同时明白了她想要干什么。

    这才培训的时候,福晋就已经和她们说过了,如果不出意外,肯定有体弱的夫人,想要存钱给自己的孩子。

    这相当于帮她们保存留给子女的嫁妆。

    这位夫人就是这样,“我,我身体不好,也不知道能活多久,但我有一女儿,我想要指定她,就存十年,十年后她也就及笄了,长大了不会再被人骗,无论嫁没嫁人,都有一份银钱保障。”

    “没问题,夫人,我们来签契约吧,您只要悄悄地把契书给您的女儿,十年后我们会来通知您的,如果您不在,我们会通知贵千金。”宫女笑着道。

    柔弱妇人热泪盈眶,激动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以及女儿的名字。

    和她相似的妇人还有很多,有的是为了自己,有的是为了子女。

    甚至有人觉得自己儿子是纨绔,要是这么花下去,不等她死,家产就耗光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钱存在这里,看她儿子还怎么花。

    并且还规定了,一年可以取一次利息,这就保证了等家里的钱财花完之后,儿子不至于饿死,真真是大好事。

    京城的富贵人很多,可在三十几组人工作的情况下,事情进展顺利。

    已经存好,或者进去后不打算存的,出去后就被迎去了不同的地方。

    这次是根据她们的身份划分,毕竟如果你让一个王爷福晋和商人妇待在一起,谁也不自在,于是干脆各玩各的。

    相同身份的人聚在一起,才能找到合适的聊天,才可以悄悄打听对方的打算。

    有些自己没想到的,听了其他人的话,说不定就恍然大悟了,然后转回去继续存钱了。

    这样的人还不少,毕竟那种把女人存嫁妆给子女的业务,是隐形的,没有明说,有人想到了,当然就有人想不到。

    于是经过一番聊天,真有人又回去了。

    圆明园几乎热闹了一整天,等到傍晚终于把所有人送走。

    洛霜这一天啥也没干,就陪着宗室福晋们说话,并且她还拉来了九福晋当助力,可依然累得够呛。

    把人送走后,她就摊在炕上,好在只这么一回,之后银行就要在京城正式开起来了。

    而她完全可以当甩手掌柜,因为九福晋上手了,并且她还拉了八福晋,十福晋,十二福晋帮忙。

    有着四人在,不需要洛霜多操心什么。

    莲香在旁边报账,“一组总数是三十四万两,二组是四十三万两,三组是十八万两”

    最后的总结果,有六千万之多。

    洛霜都吓了一跳,去年的税收有没有这么多估计没有。

    怪不得说古代的财富都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瞧瞧,这仅仅是京城贵妇人们手里的嫁妆银子,再加上一部分家里的现银,就是这个数。

    还没算他们的其他资产呢,什么田地店铺,古董字画,珍稀古玩之类的。

    啧,自己这是薅对了羊毛啊

    这仅仅是京城的,大清这么大,哪个地方没有几个富贵大族,尤其是江南,有钱人更多。

    然而这事可一不可二,可在京城不可在别的地方。

    因为在京城,睿亲王的身份,众人是认可的,至于其他地方,不是说就不把睿亲王放在眼里,而是不那么信任。

    算了,反正现在这些钱已经够用了,除了还国库的钱,以及自己未来的计划,还剩下很多。

    其他地方的银钱,等九阿哥回来,把经济盘活,他们看到有利可图了,自然会把银子拿出来。

    卫其轩回来的时候带了话,皇上在畅春园,让两人明日一早就去面圣。

    这也正常,今天这出闹得这么大,雍正不可能不关心,能等到明天,而不是今晚就把他们叫过去,也是因为他女子的身份,避嫌来着。

    洛霜伸了一个懒腰,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去了畅春园,康熙的精神好,早就醒了,和雍正聊了不少朝政的事。

    自从退休后,康熙明面上就没再关心过朝政,有大臣来找,统统被挡了回去。

    但这不代表他就能完全放下,雍正每半月都会过来一趟,询问一些事的处理意见。

    康熙往往会让他先说,觉得对就点头,发现不对就提点几句,多的就不说了。

    而他说得最多的,是理亲王。

    目前理亲王的职责,就是给雍正把关,找出问题,然后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些方法中,有多少是他自己的,有多少是康熙的意见,谁也不知道,两父子关在房间里聊了什么,谁能听到呢。

    雍正对着这些问题和方法,也是有选择地听,即便看出来某些意见也许是皇阿玛的,但他也没有因为是皇阿玛的意见就盲从。

    或者另一方面,他也没有因为是皇阿玛的意见,就心生反感,认为康熙是退位了还想插手朝政。

    父子三人就这么心照不宣的,共同把控大清的走向,雍正为主,康熙和理亲王为辅。

    洛霜跟着卫其轩进来,先给三位大佬行礼,然后奉上账本。

    康熙只翻到最后一页看了一眼,然后就递给了下首的雍正,他也只看了一眼,给了另一边的理亲王。

    三人心里都是震惊的,这只是女人的嫁妆,就有这么多,那些人家里肯定更多吧

    毕竟无论如何,一个大家族的公中财产,这么也不可能比女人的嫁妆少。

    雍正都忍不住手痒了,想要立刻下令把那些不听话的抄家,这得弄到多少钱啊

    康熙看了四儿子一眼,“掉到钱眼里了”以前没这毛病啊,不还大方地让他把私库都带走

    雍正摸了摸鼻子,他也是没办法,无论是老大那里,还是老八那里,都是烧钱的大户,再加上每年都有各种灾害,对西北用兵,他恨不得一分钱掰成十分花。

    现在看到这么多没利用上的闲钱,能不心动嘛

    “你们说,我发国债行不行”自从卫其轩给他们科普了一些金融概念后,雍正一直在心里琢磨这个。

    现在看到手下人那么有钱,而他一个皇帝穷哈哈的,他就想到了国债。

    让那些人都来买,自己就有大笔的银子使用了。

    理亲王没忍住,翻了一个白眼,“我都担心弘盼夫妻弄了这么多钱,未来可能赔得底掉。”

    想想啊,光是这六千万两,给出去的利息就有一百二十万。

    要是全部借出去,那当然没事,出借的利息是存钱的利息一倍以上,弘盼夫妻还能赚,还是大赚特赚。

    现在的关键是,国库的欠款也只剩下五百多万了,京城那些爷们,也只会借这些钱,那剩下的呢

    他询问卫其轩,“你们夫妻有什么打算如果就这么留着,那就是等着赔钱了,要是按你说的,弄出去钱生钱,不说一定会赚,就是花多少留多少,也是个问题。”

    毕竟有很多人只签了一年,有的可能遇到意外情况,要提前取出,哪怕不要利息,还倒赔钱的,但救命的时候,你也不能不让人取啊。

    所以一定量的现银还是得留下的。

    好处就是这里面大部分是女子的嫁妆,基本她们不靠这个吃饭,还比较稳定。

    卫其轩自然想到了这个,昨晚已经做好了计划。

    这六千多万分成十二份,一份给京城的官员们借,让他们去还国库的钱,一份留下作为保底,这就去了一千万。

    两份抽到出来,交给大阿哥,一份是用在筹备水师上,将士需要吃饭,需要俸禄。一份用在造船和军械上。

    之前九阿哥造船的时候,发现了几个暗搓搓的船厂,这些船厂都被征用了,里面的匠人也成了水师附属的军匠,专门造船的。

    可造船除了人,还需要大量的材料,所以钱少不了。

    接着两份一份给老七,用来推广新式的改良物种,和促进粮食改良。而这一份,有一半都用到老八身上。

    虽然两人好像是两份差事,但农具和改良物种,可以一起推广,所以结合到一起没问题。

    一份得用来修路,尤其是从海口到京城的路,虽然有大运河,从海上直接转到内河,可以直达天津,但要发展先修路,这个是绝对错不了的。

    目前水泥已经制作出来了,被卫其轩想办法,承包给了各地的商人,条件是只能在自己的家乡售卖,并且他们还负责免费休憩一段。

    但光靠他们,是完全不够的,也仅仅能修一些繁华的地段,虽然卫其轩制定了标准,每个商人修的都差不多,连路线都规划好了,但这么一截一截的,属实太慢了。

    所以在看到这么大笔的钱后,卫其轩就把修路提上了日程。

    这里就已经六份了,而这六份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即便是借给大臣们的,也别想着他们两三年内就还清。

    而其他的项目,那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路修起来不可能收费的,因为按照现在大清的情况,一旦收费,百姓们就不会走。

    小农经济还没有打破,大家可以自给自足,为什么要出门

    即便逼不得已,那他们也可以拐更多的弯路,而不去走修好的路。

    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宁愿多走点,也不想浪费一分钱。

    而农具改良和农作物那边,可能有收入,但这钱还得源源不断的投进去,是拿不回来的。

    所以要想最后不出现大的漏洞,导致卫其轩和洛霜自己拿钱出来填坑,就需要有大的利润来源。

    九阿哥那边钱已经够了,再多就饱和了,也没什么意义。

    所以卫其轩盯上的别的生意,一是羊毛纺织。

    蒙古那边,直亲王已经看上了,但目前没时间去打,海上更要紧些,而且就算以后打下来,也只能是大清的附属国,而不能独立存在。

    直亲王在的时候,这点毫无疑问,直亲王不再了,他的长子弘昱极为,也能保证两者的关系,毕竟弘昱还是在康熙的教养长大,自认为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可到了第三代呢弘昱去了蒙古,不能叫人家把孩子送到京城来,那岂不是成了质子那性质就变了,不再是一家人,而是合作和敌对并存了。

    可不送吧,人家在草原长大,从小接触的想法就不同,你能保障他还把自己看新觉罗家一家人

    蒙古也太要紧了,现在经常有战争,都是和蒙古草原那边,但现在是外人,打就完事了。

    等弘昱的子孙掌权,那就变成了同宗同源,要是还打的话,心痛不心痛

    那现在做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现在就要叫蒙古和大清成为互相依存的存在,蒙古脱离不了大清,永远是大清的附属。

    而最好的方法,无非是三种,经济,政治,和教育。

    文化统一,思想统一,那想分开也分开不了,心理上就认同是一国的人,只不过自己这块地方,被封为了大清的皇子而已,自己还是大清人。

    这个只能等以后,有钱了,发展了,教育办起来了,才能徐徐图之。

    而政治上,势必得等理亲王掌控那里。

    现在能做的,就是经济一体,让蒙古的经济离不开大清,而大清也需要蒙古,那就是完美了。

    最好的方式,就是马匹和羊毛了。

    马匹不需要,按照卫其轩的计划,热武器已经开始研究了,更先进的交通武器也开始了,未来马就是马,是一种动作,而不是战争机器,所以不需要大规模购买。

    那羊毛就是最好的东西,正好洛霜这边要开织坊,以羊毛织品位切入点,既不会冲击,目前的小农经济市场,也能快速打开局面,还不会惹来忌惮。

    最重要的是,洛霜想促进女子出门,参加工作,那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所以一份钱必须运用到这里,羊毛和纺织上。

    之后,洛霜想要建立宣传渠道,报纸,说书,戏曲等文化表演,得有他们的人,不,是必须被他们掌控。

    洛霜要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接受女子出门养家,是光荣,是牺牲,是值得赞扬的美德。

    一遍不够,就两遍,两遍不够就三遍,等听了十遍二十遍,再顽固的人也会改变想法。

    人是会融于社会的,并自觉的跟着大众的思想走,当每个人都这么说,你要还是原来的,就会被排斥,被当成异类。

    现在的宗族思想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大家把集体的意识,当成自己的意识。

    而集体的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比个体的意识更容易改变。

    真正完全顽固,只遵守自己想法的人,那是少数,是极少极少数。

    所以洛霜要宣传啊,一直一直,源源不断的宣传。

    所谓三人成虎,十几上百人都这么说,还不能叫人认为女子出门赚钱是荣耀吗

    怕不是到那时候,出不了门的女子才是耻辱吧

    洛霜想的是女子,卫其轩当然不能让她这么显眼,所以这个宣传就成了方方面面,给大清的政令做宣传,给爱新觉罗家扬名,给未来的每一次发展做宣讲。

    这些康熙和雍正会答应的,毕竟这意味着爱新觉罗家的统治将空前强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康熙一次次南巡,不就是为了安抚江南的百姓去的。

    现在卫其轩做的宣传计划,就是最好的安抚方式,以及洗脑方式。

    当他们都觉得爱新觉罗家的皇上好了,有人想要起义,也看能不能找到人呢。

    而这些前期的投入,成本是巨大的。

    当然了,后期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而这,才是大清巨变的开始,当女子有机会出来了,就再也管不住她们了。

    毕竟有一种野心叫作,我可以宅,但你要求我宅,我就不干

    嗯就是这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