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9章 红楼58
    虽然贾珍已经全身瘫痪,几乎沦落成了米娜、达西以及其他一些人专门刷名声和当借口的工具人,但是就这么一个工具人有一些必要的场合还是不能缺席的。

    比如这次到荣国府给贾母为首的各位长辈拜年,还有晚上跟许多族人一起的年宴。

    当然不能指望他还能磕头说几句吉祥话,但是为了一个孝字,大家磕头的时候他得在场。晚上的年宴他是不能吃什么,但是好歹也得露一面彰显他的存在。

    为了这些缘故,达西先生还得亲自推着贾珍跟着其他族人一起来到贾母的荣庆堂。

    大家到这里的时候,贾母已经重新换过随常的衣裳,正跟几个同辈的老妯娌坐一起闲话。

    等到他们这些族中子弟全都到齐,又一起按照辈分和长幼顺序排着队,给这位老祖宗磕头行礼。

    族中的男丁女眷分别行过礼,接下来又是宁荣两府的男女仆从,也列着队给主子们磕头。

    而贾母则是坐在最上首,乐呵呵的接受一众子孙仆从的跪拜,然后再眯着眼给大家发放各种压岁钱以及赏钱。

    这可真的是福寿人还享福寿,怪不得两个亲儿子还得拉一个踩一个以确保自己宝塔建的地位。这换了谁也舍不得放弃这种绝对的权威。

    终于等到跪拜完了,接着就是贾家的合欢年宴。

    虽然年宴就摆在荣庆堂,可是贾家族人也不少,难免席上大半都是些中看不中吃的菜色。

    好在这种场合唯一的好处,就是难得米娜这个辈分最小的重孙媳妇不需要站起来伺候各位长辈。

    当然也吃的没有多舒服就是了。

    终于等到贾母那边撂下筷子,这顿年宴才算完。

    接下来老太太是回房更衣休息,其他人则继续吃酒听戏算是守岁。

    一直熬到过了子时,众人才得以各回各家去歇息。

    米娜和达西两口子当然先送了尤氏和贾珍回去,又亲眼盯着贾珍吃了药都安置好,俩人才得以回自己的院子稍微歇一歇。

    这一整天下来从早跪地磕头一直到晚,总结起来就是一个累。

    可惜明天是大年初一,且有的忙碌呢,两口子难得连话都没说上几句,就沉沉的睡下了。

    又睡下没一会儿,夫妻俩再次被丫头们叫起。

    等着又一次像木偶一样被梳洗穿戴一新,再次到祠堂祭拜了一回贾家的祖宗,又给贾母以及各位长辈拜年。

    荣国府那边闹了一通,回家以后,宁伯府这边也不能错了规矩。分别给贾敬、贾珍、尤氏外加小姑姑惜春拜了年,这个年才算是拜完。

    当然这些拜来拜去的人里面可不包括人家贾敬,人家除了祭祖的时候跟族中子弟一起给贾母拜年,其余时间人家都是要在自己的院子清修的。

    于是就连他们府里拜年,也只是在外头给人家磕了个头。

    更让米娜一言难尽的,就是夫妻两个给小豆丁惜春拜年后,还从这个小姑姑手里一人得了一个装着小金锞子的荷包,据说是小姑姑给的压岁钱。

    当时两口子脸上的笑容差一点就挂不住,最后还是用就当哄孩子的理由自我安慰了一番。

    拿着那个荷包,米娜特别想问一句,“小姑姑手里的金锞子还够不够,不够明儿个再给你送来一匣子。”

    总之这个年,就在不停的磕头跪拜中过去了。到了年初二,就是各府女眷归宁的日子。

    说来原身这个秦可卿这还是在贾家过的第一个年,她也脑不准这高门大户的媳妇年初二要不要回家。

    有事不懂,自然要请教婆婆。

    结果米娜一问,这个便宜婆婆表示,“你公公身子这样,我也离不开,不然今年就不回娘家走动了,只叫两个婆子送点东西回去算了。”

    别呀,你这个婆婆不回家,我这个儿媳妇岂不是也回不了。

    当然不是米娜对秦家有什么感情,只是继承了人家身体,该尽的孝道还是要尽一尽的。

    何况她回秦家还有正事要做。

    因此即使知道尤氏对尤家那个继母和继妹也不剩什么感情,但是她还是得劝一劝尤氏,还是回娘家归宁的好。

    “我知道母亲不放心父亲,可是尤家毕竟还有老娘和一个姨娘在,再有家里也难免几个亲近的人只盼趁着过年想见母亲一面,若是母亲不回去,岂不是叫那些亲人都扑了空。”

    看着尤氏脸上明显有了几分松动,米娜再接再厉,暗示尤氏回娘家,还可以像别人证明,她这个婆婆地位还在。并不是被关在院子里,门都不能出。

    领会到这一层意思以后,尤氏也不再犹豫,当即决定她要回娘家归宁。

    送走带着尤二姐以及一车礼物回娘家的尤氏,米娜也兴致勃勃的带着不少于尤氏的一车东西,跟达西一起回娘家去了。

    作为一个六品小官,秦家的宅子也不过是个三进的院子。

    虽然这院子跟宁伯府是没法比,可家里正经主子也就秦邦业和秦钟两个男人的情况下,倒是也够这爷儿两个住。

    这小门小户也有小门小户的好处,至少秦家没有高门大院那么多规矩。因此她这个做女儿的,倒是有幸当面给便宜老爹和便宜弟弟拜了年送了礼之后,还能坐一起说上几句话。

    “父亲,我看着钟哥儿也到了读书进学的年纪。

    本来我还想着把钟哥儿送去贾家的族学,可是在跟我们爷打听过贾家族学的风气之后,就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父亲还不如找个风评好的书院,送钟哥儿去好好读几年书,也好正经考个功名。”

    一提到送儿子读书,秦邦业马上就重视起来。

    他自己年岁大了,再加上每日里公务繁忙,自然就没有多余的精力管教儿子读书。

    只是以他那点儿俸禄,也就请了一个落地的举子来家给独子启蒙教了几个字而已。

    正好这个举子年前跟他请辞回乡,他也在发愁儿子念书的事情。

    贾家族学就是秦邦业给儿子找的一条他认为最好的求学路,甚至已经琢磨着把儿子送到养女那里住几天,没准女婿看着养女的面子上就主动把儿子收入族学也不一定。

    毕竟在秦邦业看来,贾家好歹也是钟鸣鼎食的世家,他们家的族学一定有名师大儒教导,是他那唯一的儿子最好的去处。

    结果如今听女儿的话,好像贾家的族学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事关家族传承的大事,亲老爹也顾不上女婿的面子,赶紧问是怎么回事。

    亲老爹不顾女婿的面子,直接问贾家族学,米娜更加不会避讳达西先生,赶紧把族学那些腌臜事跟便宜老爹说了一遍。

    “且不说那族学里的全都是族里的公子哥儿,就是负责教导子弟的族老,也年事已高,早没什么精力去管教那些个皮小子。

    弄得那些人别说什么知不知上进的话,倒是骄奢淫逸,互相攀比,吃酒赌钱享乐的最多,认真刻苦攻读的却没有几个。

    您打听一下贾家族里,这么些年可有哪个考出功名就知道了。”

    这话对秦邦业来说冲击太大,他很不能理解,怎么那样的世家却不知怎么教导族中子弟。

    “可是听说荣国府那位珠大爷,小小年纪就有了功名”

    人家贾珠能一样吗,那是他爹他娘给他另请了名师教导,还得天天威逼着读书,又赔上一条命才考上了个功名。

    为了让秦邦业全面认识一下贾家族学,米娜是一点也没有隐瞒,把其中的污糟事全都当着面儿就说了出来。

    可惜她还是忽视了一点,米娜自己拿达西不当外人,更知道达西的心理不可能向着贾家人,所以说话才这么没有顾忌,但秦邦业和秦钟父子俩不知道呀。

    这爷俩看着女儿姐姐当着女婿姐夫的面儿,就这么口无遮拦的说话,父子俩脸上青青白白,若不是顾忌女婿姐夫在场,恨不得当场就捂了她的嘴。

    米娜说的高兴,也没注意这爷俩的异常。

    倒是一直安静守礼的达西先生发现了一些端倪,难得抬起手握拳抵在嘴边轻咳了两声,来提醒他的达西夫人适可而止。

    等米娜反应过来住了口,达西才一脸和善的开始安抚这对受到惊吓的父子。

    “说来惭愧,我贾家族学虽然在外头名声好听,可是却正如可卿说的那样,坐馆的太爷确实年高没有太多精力教导族中子弟。

    学里的子弟们也少了先生管教,也确实多喜玩闹。

    若是钟哥儿想要读书,不论是哪个书院,只要岳父大人看上,小婿自然会托人把钟哥儿送进去。

    小婿也知道可卿一直盼着唯一的兄弟成材,所以我早就许了她,只要钟哥儿去书院念书,这每年的束脩和四季的衣裳、纸墨这些,全都由小婿供给。”

    有了达西出面安抚,秦邦业脸色才缓和了一些。当然女婿乐意资助儿子读书,秦邦业心里高兴,嘴上还要客气一下的。

    两人推辞了一番,最后还是定下了送秦钟去书院读书。

    这下米娜终于放心了,只要秦钟不跟贾宝玉见面,两人混不到一起,这臭小子应该就染不上那许多臭毛病。更不会因为一个小妮姑老爹给气死了,最后弄得自己也没了性命。

    自觉避免了秦邦业断子绝孙,给秦家立了一大功的米娜,终于有心思好好看看她的那个便宜弟弟。

    这一看不要紧,这小子确实生的唇红齿白,人也长得单薄很有点娇弱的意思,怪不得能入了那贾宝玉的眼,弄得两个人也不清不楚的。

    只是再想想这臭小子跟那小尼姑的风流韵事,又觉得也闹不清楚人家的取向到底是什么。

    但是不管这小子是直的还是弯的,总得让这小子先有个健康的身体,不能被亲爹打一顿就没了性命才好。

    于是听到达西跟便宜岳父讨论京城有名的书院,她找了个机会插嘴说“我瞧着钟哥儿还小,倒不着急读书的事儿。还是看看哪家书院有没有练习骑射的,得叫钟哥好好练一练身体才好。”

    谁知她这边才开口,秦邦业马上露出不赞同的神色道“咱们家又不是武将之家,哪里还用得着练习骑射,让他在诗书上多多用心即可。”

    那秦钟不就成了文弱书生

    米娜叹了口气道“我自然知道诗书重要,可也知道功名难考。想那科考的时候,天气都还寒冷。

    若是身子骨不够强健的学子,没准都在贡院里坚持不下来九天的考试。也不乏身子底子弱,考一场下来弄坏了根基的。

    这些都是父亲经历过的,其中的苦楚,父亲也知道。

    咱们不说旁人,只说我们西府里那位珠大爷,若不是科考坏了身体,哪里又能早早的丢下妻儿就那么去了。

    有这个例子在前,我自然要注意钟哥儿的身子。所以父亲还不如叫钟哥儿先把身子骨熬打结实,再叫他在诗书上刻苦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