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又过去的数月,即便一年一度的颁金节的到来,也没有将笼罩在京城头上的压抑气氛完全驱散。
如今太子已经被废,康熙帝回京之后,便寻了日子祭祖告天后,便下了废太子的圣旨,通报全国,不过对于废除太子的原因,不知道康熙帝处于何用心,虽然列数了废太子罪状十来条,但是对于最关键的谋逆却只含糊而过,避重就轻,只是用夜窥帝踪寥寥几字带过。
即便知道真相的大有人在,但是想想这段时间京城菜市口,每天被处死的官员和士兵,这个时候都没人愿意出来触康熙帝的眉头。
反正废太子已经成为定局,实在没必要为了这些事情上去招皇上的厌恶,现在他们更多的目光都落在废太子和直郡王两系落马后,空出来的那些位置,其中就属于八贝勒一派争的位置最多。
直郡王自从回到京城后,先是被皇上派重病把守,圈禁在府中,废除太子后,同样也被皇上以谋夺储位,不尊君父,咒杀太子等罪名,削爵囚禁。
可以说,随着太子和大阿哥一个被废,一个被圈,整个朝廷半数的官员都换了样,因此可想而知,康熙帝对他这两个的儿子的忌惮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等到朝廷上事情理顺了,颁金节也在这样的情况下,敷衍的过去了。自古以来,前朝和后宫就脱不了关系,后宫的高位娘娘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不仅是皇上的恩宠,还有娘家的势力,以及膝下的儿子。
大阿哥出事后,惠妃受惊,惶恐又心焦,但是如今她叔父纳兰明珠已死,这个关头能在皇上面前帮着儿子说话的人,竟找不出一个来。
不行,她不能急,她这一辈子就得了两个孩子,承庆早早的就回归长生天的怀抱,只有胤禔活了下来,健壮的长大成人。那时候宫里始终没有新生儿长成,时间长了,宫里突然一些谣言,说是大清虽然入关,取明而代之,不管这皇宫到底残留这不少前朝怨气,大人还好,小孩身子弱,那里受的了。
虽然最后皇上肃清了谣言,但是到底心里对此半信半疑,主要是当时的康熙帝已经接连失去了不少的孩子,膝下一个站住脚的也没有。不说作为一个父亲的无助和悲伤,还有作为一个帝皇,没有皇子,对于前朝局势的稳定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她的孩子一生下来,没多久就被皇上让人送到宫外去,由臣子抚养长大。先时还好,作为皇上唯一的儿子,不管是皇上,还是宫里的太皇太后,全都惦记着。但是后来有了太子,她儿子虽然不至于被慢待,但是却处处落人一等,甚至直到快六岁了,才被接回宫来。
对于年幼无法陪伴的儿子,那怕当时把孩子送出宫是为了他好,但是惠妃心里时常是愧疚的。而且那怕在理智的人,看着儿子小小的一个人,做什么都要处处礼让太子,暗地里总是羡慕的看着皇阿玛对太子的呵护,心态也是会失衡的。
所以,即便清楚的明白,儿子那怕是皇上的第一子,但是比起自小被皇上教养着长大的太子,不管是情感上,还是身份上,她的儿子都已经输了一大截,实在不宜事事和太子针锋相对,但是随着这些年,儿子和太子斗的越发厉害了,她也看的出来这想必是皇上有意为之的。
这下她只能把心里的不安压了下来,连劝也不敢劝了,更何况,每次面对满怀不甘的儿子,惠妃也实在开不了口劝阻。
她曾经心里也不是没有奢望过,若是最后登上那个位置的人,真的是她的大阿哥就好了,不过终究只是奢望罢了。
第二天天一亮,静坐了一夜的惠妃,便早早到养心殿前脱簪请罪。康熙帝虽然已经起了,但是迟迟没有见惠妃,这些跟着他一路走到现在的旧人已经不多了。
而且这次圈禁胤禔,他心里到底是有几分愧的。但是这会儿对着前来请罪的惠妃,康熙帝心里却升起了些不耐。这一趟是要仗着以往的那些情分,来逼迫朕吗
直到用完了早膳,这才让梁九功把人给领了进来。
与康熙帝的想法相反,惠妃的请罪,并不是为了儿子求情,而是当着皇上的面直接斥责胤禔种种不是,甚至说出胤禔罪大恶极,应当处死狠心的话。
瞬间将康熙帝对大儿数次冒犯的话语,以及之后的恼羞成怒,给冲淡了不少。儿子在不好,也是自己家的,而且胤禔那有惠妃说的那般不堪。
一时间不免想起来,当初他带着大儿远征蒙古,每次他给这个孩子分析战局后,这孩子总是用孺慕的眼光看着他。
竟然反过来和惠妃争论了几句大儿的好。
等到惠妃走的时候,不仅没有的受到惩罚,而且还得皇上不少赏赐的消息,很快便在宫里传开了。
听到这消息的其他三妃,心里不免感叹一声,到底不愧是宫里历经多年的四妃之首,虽然儿子倒了,但是人家没受一丝牵连,而且手里还握着一部分宫权,再说有了今天皇上这一表态,宫里大家都明白,以后对惠妃以前如何,以后还是如何。
至于宫里那些个小庶妃,传的小话,什么惠妃心狠,竟然请求皇上杀子的话,她们不过听听笑过就算了,人家那里是傻,而是太聪慧了,不然怎么会被皇上封为惠妃。只要她惠妃在宫里一日,便能庇护大阿哥府一日,而且皇上那里,也不会轻易忘了这个儿子。
而这边,康熙帝也很快反应过来,这会儿正对着梁九功感慨道“惠妃,这招以退为进用的真是妙呀,还有,她最后说的那些好话,朕听着是真的舒服。”
虽然感觉被骗了,到底康熙帝没有动怒,只要碰及他的底线,他对这些跟了他大半辈子的妃嫔还是包容的,而且惠妃这样做也是为了儿子,她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
大阿哥这里一家子,还有宫里的惠妃看顾着,虽然被圈禁,但是一家子吃穿用度和以往到底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已经病入膏肓的大福晋还能用好参吊着命,和大阿哥度过生命最后一段平静的时光。
宫里的氛围渐渐的回暖起来,但是京城的百姓们却还没有缓过来,平常繁华的街道,如今大家都是形色匆匆,昔日的水泥街道,还有茶馆聚集的人也少了很多。
偶尔几个熟人见面,也是神色拘谨的交谈几句,便匆忙闪开了。在天子脚下生活的百姓,虽然对于如今朝廷局势了解不多,但是他们也不傻,想想京城的动静,还有但之后的废太子,一个王爷也被圈了,他们便知道皇家内部这是开始争家产了。
平常人家二三亩地,几把农具,几个锅碗,一家子兄弟都要争上一番,更不要说皇家那么多好东西,争起来便格外不同了,需要付出的成本也更大了,一个不小心命都没有了。
而且不仅他们那些上位者没命,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怕也会受到牵连。之前不就是这样吗。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把目光都盯着天家那些事上,无事也少出门了。今天这个贝勒做了什么,明天皇上最喜欢的儿子是谁
正好这个时候,四爷府的大格格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背景恢弘大气,各色门派林立,手段奥秘惊觉,大清第一本修仙小说连载了。
一来,为了转移京中百姓的注意力。别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盯梢皇家身上。二来肥水不露外人田。四爷家的大格格也是无忧报的老板之一,只要作品不拉跨的厉害,他们到底是很愿意给自家东家一些照顾。
因为事先宣传打的足足的,书还没连载,横幅和广告已将先挂了起来。不少人早就心痒难耐了,等到开始连载,果然也没有让人失望。
一介凡人是如何一路机缘巧合下走进一个奇妙的修,各种奇妙的仙家手段,法器法宝,灵异宝贝一一铺展开来。一剑霜寒十四州的剑仙,搬山填海的穷体修
不仅设定前所未见,而且情节伏笔悬念,一个也没有落下,最重要的是里面出现的每一个人物,不管好于坏,各有自己的精彩绝伦,为大义,为亲情,为爱情不管男女老少,看过的根本停不下来,彻底沦为书粉。
赫然成为了历史上,一个现量级的小说。
这本探仙记不仅在民间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在皇家也是如此,不仅皇子们一个个追连载追到了侄女这里来,借着当叔叔的身份,提前看到不少后续章节。
直到这本书完结的时候,康熙帝还特地为这本书写了评价,大格格这才知道自家皇玛法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成了自己的书粉,这可把小姑娘给乐坏了,那段时间走路天天带风一样的,特别随后探天记的精装版开始向各地出售,收获了一笔不菲的稿费。
在知道她阿玛又要出门办差。太子和大哥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四爷知道京城不会安静太久,明摆着是皇阿玛又要钓鱼,他可不想卷入其中。
正好如今水泥厂的产量跟上了,他便领了修整京城通往各省的官道的差事,虽然苦了点,但是不仅能为百姓干点实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能趁这个机会,将大清各地的情况摸一个底,探寻下大清的民间百姓到底生活的如何。
这不,一家子正吃着给四爷送别的宴席,大格格豪气的把这次的稿费全捐给了自家阿玛,用于这次修路。
四爷开始不想要,毕竟这次他没有那么缺钱,水泥厂这段时间光靠高价卖水泥给那些勋贵还有富商,收入就不少。还有国库这次也贴补了一部分,足够了。
但是看着自家女儿一脸傲娇的小模样,到底没有拒绝孩子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