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大唐的公主如何如何, 实际上,哪怕是公主最为张扬肆意的汉唐两代,绝大多数公主所受到的限制还是很大的, 或者说,在这个时代, 就注定了公主其实不会有太多的自由。不要说公主了,其实皇子也差不多, 当然,起码皇子还能分封, 也能为官, 可是公主呢, 汉代的公主汤沐邑尚且是实封,除非是嫁给列侯, 她们才能踏出未央宫,到丈夫所在的封地去生活。而唐朝吗,公主名义上也有食邑, 但实际上就是每年给你供奉一定数量的赋税和贡品,其他的, 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新城公主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儿,如今也就是二十出头,在公主之中其实算得上是有见识的一个了, 毕竟当年跟着李悦去过一次宁州,虽说时间不长,但是品尝到了长安之外自在的滋味之后, 新城公主就不愿意经常留在长安了。
虽说长安很大,新城公主其实能去的地方也很多,她在骊山有温泉山庄, 在终南山也有属于自己的别业,甚至,她在洛阳也有产业,可是那又怎么样呢她身上有着一条无形的线,那就是李治在哪里,她就得在哪里。做皇帝的人对待偏爱的人,最直接的赏赐就是命其伴驾。这对于那些臣子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毕竟,能够在皇帝那里露脸,和根本近不得圣驾,那完全是两个概念。有的人为什么在权贵圈子里头渐渐销声匿迹,可不就是因为他们明明还有着一定的品级,偏偏一直以来被排斥在皇帝设置的那个小圈子之外吗尤其是那些本身身上没有什么特殊官职的皇亲国戚,若是圣驾出行,他们一直都没有伴驾的资格,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越来越被边缘化。所以,这些人为了让自己能够保持一定的影响力,自然是尽可能在皇帝那里刷存在感,甭管你是拍马屁还是卖惨,总归不能让自己被遗忘,要不然,他们许多既有利益也会被别人侵吞掉。
可是,新城公主实际上没这个必要,她毕竟是李治仅存的一个同母妹妹,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地位是几乎不可动摇的。或者别人知道了新城公主的苦恼,会觉得她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新城公主的心其实没那么大,她并不需要太高的权势,她需要的是自己的空间。像是现在,一个两个的都要催婚,而新城公主呢,可没这个意思,她迫切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地方避开这些烦恼,或者说,更进一步地表现出自己的态度来。
李悦算是给她出了个馊主意,而新城公主却真的心动了。
李悦其实是希望新城公主能够生活得自在一些的,和离之后,新城公主看起来一如既往,甚至比起之前更加明媚张扬,但是,李悦却能够感受到,她其中其实一直有根刺,而这根刺呢,若是不能早点拔掉,日后真的是要出事的。长安千好万好,但是生活在长安这个圈子里的人,难免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其他人或许还会因为各种缘故,宁愿承受这样的压力,也要削尖了脑袋挤进来,而对于新城公主来说,她需要的是见识更加广阔的天地,放开身心。另外就是,长孙诠也被流放岭南黔州,如果新城公主能够跟他说清楚,这也能让她彻底释然,不至于一直耿耿于怀。长孙诠虽说还年轻,但是流放到岭南那边的,少有能长命的,以前长孙无忌还活着的时候,大家或许还有个盼头,但是长孙无忌都不得不自尽了,那么,长孙家那些人没了主心骨,能够撑下去的人却未必有几个。万一长孙诠郁郁而终,那么对于新城公主来说,这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不过,这种话,李悦并没有跟新城公主说,新城公主也暂时没想到这一层,她只想要躲开催婚的压力,要不是担心李治的想法,她甚至有直接出家入道的念头。道家横竖没多少清规戒律,这年头,贵族女子出家做女冠的事情也很常见,有的无非就是不想早嫁,或者是婚事上出了一些变故,比如说订亲的对象没了,为了避免一些流言蜚语,便先出家在外待个几年,风头过了之后,也可以还俗继续议亲。还有一些干脆就是有钱的寡妇,就算出身不错,但是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她们对于再嫁也没什么兴趣,但是也过不了那种槁木一样的生活,所以做个女冠,进可攻退可守。新城公主听说还有这种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挺心动的。不过,皇家公主还没有出家入道的先例,新城公主也摸不准李治的心思,因此暂时还没有做出决定。
李悦不会催婚,新城公主在李悦这里也自在,不过,为了防止事情牵连到李悦头上,加上李悦自个去岭南也得辛苦很长时间,即便新城公主有心,却也不可能立刻动身,因此,她照常不时地来李悦这边躲闲,对外一直是不动声色。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之后,李悦终于决定出发了,在闽地,他有着不同于诸多藩王的特权,除了地方官还是中央任命之外,其他许多事情,李悦都可以自个做主。
因为先前大多数东西甚至是一部分愿意跟随李悦的佃户还有属于李悦的一些护卫部曲如今已经先走一步,甚至房遗则和李洽也已经先过去打理闽地的事务去了,所以李悦这一行可以说是轻车简从,除了必备的物资之外,其他的都可以沿路采买,他这边直接先顺着大道出函谷关直接往洛阳,在洛阳那边改水路前往江都,在江都那边再改道岭南。
这是一段比较漫长的旅途,不过并不难熬。四轮马车如今已经普及了一段时间,为了让四轮马车行走更加轻快舒适,各地的官府也着重修缮了一下官道,让官道变得更加平坦起来。何况,李世民就曾经临幸过洛阳,洛阳又是大唐的东京,比起其他地方,这两地之间的官道质量几乎是最好的,这自然提升了旅途的舒适度。
“马上就要到洛阳了,可惜的是如今不是春日,要不然的话,殿下就能看到洛阳牡丹的盛景了”洛阳牡丹如今名气已经起来了,在圣驾没有驾临洛阳的时候,每年洛阳都要进贡大批的牡丹送到长安,供皇家欣赏。不过往年李悦都没赶上,这回到了洛阳,偏偏时节又不对,身边伺候的人难免觉得有些遗憾。
李悦笑吟吟地说道“岭南不适合种牡丹,不过那儿气候温暖,适合种其他的花,未必就比牡丹差了”唐代人的审美偏向于雍容华贵,李悦嘛,虽说也是颜狗一枚,不过却是非常博爱的那种,好看的花儿多得是,干嘛拘泥于牡丹了后世的洛阳牡丹他也见过,因此,对此也就没有太多好奇了。或者说,后世各种各样的花海,什么壮观的景象他都见过,所以自然对于如今大家渴盼的许多东西都有了足够的免疫力。
像是跟着李悦的这些人,经历过这么多年,对李悦都有一种近似于盲目的信任,当年,李悦要去宁州的时候,大家也是不看好的,毕竟宁州那种地方,大家都觉得太过荒僻,土地也不肥沃,也没什么特别的出产,结果李悦到了之后,便是泥土都能玩出花样来,别说是跟着他的那些属官了,便是他们这些奴婢,一个个也赚得盆满钵盈。
他们中也就是高正和朱娘子知道李悦的身份,其他人虽说不知道内情,但是却也知道,不管是宁州,还是闽越,都是李悦自己所请,所以,自家殿下肯定早就心中有数,到了之后便能大展身手。至于岭南太过偏远,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奴婢出身,正儿八经过上什么好日子,也是分到李悦这边之后才有的,若是他们不跟随李悦,几乎可以算得上是背主,在这个时代,背主的奴婢能有什么好下场呢像是如今京城的闽王府也留了一些奴婢,但是这些就是无关紧要的角色,以前的时候,李悦在宁州,每年还能回一趟长安,自然在长安的奴婢还能得到一些赏赐,如今李悦去了闽越,那么,京城的王府其实就是交托给内侍省代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人哪里还有多少好日子过,毕竟,没有主人的奴婢,那真的是连草都不如。
而跟着李悦去闽越,就算是出了什么事,以李悦的慷慨大方,也定然不会让他们吃亏,以后,他们说不定还能从王府出去,掌管李悦手里的一些产业,哪怕就是不起眼的产业,如农庄什么的,以李悦的本事,那农庄也是能有着足够收益的,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李悦一说岭南那边能够种植更多的花草,打造出壮观的花海,顿时一个个都开始憧憬起来,只恨不得能立刻插上翅膀,飞到岭南,好看一下那花海是何等美丽壮观。
李悦到洛阳并没有大张旗鼓,也就是按照常例住进了洛阳的驿馆,想着稍微修整那么一两日,再采购一些沿途需要的物资,然后就在洛阳乘船前往江都。
结果,这个世上,总是有许多有心人的。李悦有没有刻意隐瞒行踪,因此,他入住驿馆还没多场时间,就有人过来投递拜帖拜访了。
如今的洛阳令是杨德干,这位虽说姓杨,但是跟弘农杨氏没什么关系,他是科举出身,学的是明法科,擅长刑狱,他本身就是关中人,也挺能钻营,虽说家世不怎么样,但是混了几年,也算是混出了一些名声,搞了个万年县令的位置,结果呢瞧见李治身边的宦官出门放鹰,踩坏了百姓的庄稼,直接抓过来一顿杖责,连那个宦官养的鹞鹰也杀了个干干净净。那个宦官回去找李治告状,李治又不是昏庸之人,护短到不分青红皂白,即便这个宦官平时在自个身边很有几分脸面,但是也犯不着为了一个宦官跟正经的臣子对着干,因此反过来将这个宦官教训了一顿,又褒奖了杨德干一番。杨德干因此在朝中声名大盛,杨德干这人呢,有点像是法家出身,不过如今嘛,早就没法家这个说法了,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便是张汤这样典型的法家巨头,也玩起了儒皮法骨的游戏,之后,所谓的法家便渐渐消失不见。
杨德干这人颇有些法家官员的遗风,也很喜欢拿着权贵刷声望,不过,他倒不是真的什么强项令,他实际上是有选择性的,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因此,一直以来,仕途还算是比较平顺。也就是去年的时候,杨德干就从万年令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转而来了洛阳担任洛阳令。洛阳论起政治地位,其实跟长安也就是低了半级而已,这里是东都,当初李世民修建了洛阳宫,自个没怎么来过,也就是亲政高丽的时候,经过洛阳住了几天,之后却是便宜了自个儿子。
李治和武后都倾向于将政治中心转移到洛阳来,一方面是洛阳也算是中原腹地,气候合适,粮食储量很高,不像是长安那边,人口年年增长,还总有长漂打破脑袋都要挤进来,以至于长安的粮价居高不下,有的时候,便是朝廷也各种缺粮。没办法,如今朝廷发放俸禄,发的是实物,也就是粮食和布帛,你没有足够的粮食,都发不起百官的工资。就算朝廷家大业大,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开支。另外就是,李治和武后都想要削弱山东贵族甚至是关陇贵族的权势地位,长安被经营多年,算是这些人的大本营,而在洛阳这边,这些人的势力其实要弱得多。杨德干这人敢得罪人,也能做事,因此,李治便将他塞到了洛阳令这个位置上。
这位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得上是李治的心腹了,对于长安那边的动向还是挺明白的。他之前还接到过李治的旨意,要求他全力促成长安到洛阳的轨道建设,杨德干见识过长安到宁州的轨道,如今也在洛阳这般勘察地形,看什么地方适合铺设轨道,但是,他毕竟不是专业的,所以对此还有些心里没底,一听说李悦到了洛阳,这位顿时觉得来了救星,当下就亲自递了帖子过去拜访。
李悦若是在洛阳这边封王,对于杨德干的来访肯定还是要忌讳一点的,毕竟,作为藩王,在私底下跟当地的官员交往过密并不是什么好事,像是在宁州的时候,除非是那种大家都会出面的公共场合,否则的话,李悦一般不会跟宁州当地的官员打什么交道。不过,李悦这都要去岭南了,所以,这一路上就算是跟沿途的官员有什么往来也不打紧。李悦之前也听说了杨德干的名头,对他也有些好奇,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敢拿着皇帝的心腹刷声望的,遇上个心胸狭隘的,杨德干又没什么了不得的出身,到时候可就要倒霉了。
因此,接到帖子后,李悦便命人请杨德干进来。
杨德干之前再万年做县令,几乎没见过李悦,如今头一次见到,顿时有些吓了一跳。虽说知道李悦年纪其实还小,但是真的见到的时候,杨德干还是忍不住吞了口口水。这也太小了点,放在寻常人家,也就是个半大小子。结果呢,人比人气死人,人家就算是不靠自个的出身,也靠着自个的能力在宗室,乃至在朝堂立足了。跟李悦相比,除了史书上那几位有名的神童,其他的简直都是变成了渣渣。杨德干自个孩子比李悦年纪还大呢,如今还在读书,资质可以说是比较平庸了,如今瞧见李悦,他立马就生出了回去揍儿子一顿的冲动。
好在这位为官多年,已经颇有城府,在李悦面前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恭敬地行了一礼“洛阳令杨德干拜见闽王殿下”
李悦挥了挥手,说道“洛阳令请起,本王只是途径洛阳,却是叨扰了”
杨德干连忙说道“殿下体贴民情,轻车简从,何来叨扰之说,是下官有事想要请教殿下,还请殿下不吝赐教”
李悦有些疑惑“本王不过黄口小儿 ,如何说得上赐教二字”
杨德干更是有些羞惭起来“殿下过谦了,下官来此,其实是为了轨道之事”
官僚阶层在没有足够鞭策的情况下,效率那真的是非常感人,去年的时候,李治就在朝堂上商谈洛阳到长安的轨道建设,如今都大半年过去了,这事依旧停留在纸面上。大家都知道,这轨道肯定是要建的,但是怎么建,建在哪里,经过哪些地方,要花多少钱,大家都是分毫不肯相让。户部反正就是咬定一句话,户部没钱,而沿途的各个郡县,一个个都哭着喊着一定要从他们的辖地经过,要不然就不许建。毕竟,宁州到长安的轨道,中间不过是设了几个站点,站点边上的郡县就吃得满嘴流油,洛阳到长安,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货物往来,以前的时候,这条商道早就固定下来了,无非就是那几条路,有官方背景的自然是走官道,没有官方背景的,也有几条固定的道路,那个时候,许多郡县就因为那些商道,走南闯北的客商经过他们那里,总得打尖吃饭,而且当地也能设卡收税。而若是轨道建好之后,这一路上的行程可就快得多了,也就是说,原本那些客商可能会停下来暂时休息那么一两天的地方,如今大概率是不会再停了,那些商人为了多赚钱,他们是不介意换马不换人,在车上休息,昼夜不停地直奔长安的,最多也就是在各个站点吃个饭,或者是装卸一些货物,停留的可能性比起以前其实要小上不少。那等本身就有自个特产,也早就有了固定销路的郡县还好说,他们最多就是改用轨道运输,若是自家郡县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原本商业就不发达,再没个站点,那真的是以后就要喝西北风了。
因此各个郡县都各展神通,纷纷找上了朝中的官员,游说贿赂,总之无所不用其极,非得将轨道放到自家地盘上不可。
摊上这种情况,即便李治是皇帝其实也没太多办法,都是自家子民,自家通知的地盘,就算心里头分了三六九等,嘴上也是不能这么说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李治是不愿意直接发表意见的,因此,只能是看着朝堂上在那里打嘴仗。
李治很多时候并不是那等杀伐决断的人,在这方面,确实是比不上武后,按照武后的意思,这等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朝廷全权做主就是了,打开地图,选一个路径最短,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路线,直接开修就行,谁敢在这个过程中捣鬼,就去岭南吃荔枝,早一日将轨道铺设完毕,也能早一日受益。
而李治呢,偏偏就是优柔寡断,至今都没做好决定,以至于武后都恨不得直接帮李治做决定了。
而杨德干这边,作为李治的臣子,他能怎么办呢他能管的也就是洛阳这一亩三分地,要不是李治之前给了他一道谕旨,杨德干都很想要撒手不干了。这不是耍人嘛,我在这边天天等消息,等到花儿都谢了,结果朝堂上至今连个准话都没有,别搞到我回头都卸任了,这个轨道还没能动工。
但是,话是这样说,事情还得干,李悦来了,就算是为了体现自己对这件事很上心,杨德干也不能视若无睹,总得表现出自个的态度来。因此,他在李悦这边表现得极为谦逊,一副诚恳求教的模样。
李悦之前也没关注朝堂上关于这条轨道的事情,他要是真关注,还不如关注蜀中那边呢,起码蜀中那边已经开始动工了,李悦搞出来的硝化棉没有拿出来,但是,那边多年前就有了非常成熟的凿山技术,就算是之前因为战乱之类的缘故,蜀道有些地段年久失修,但是如今大家都达成了共识,那么自然没人会拖后腿,在规划好了路线之后,便开始迅速动员了起来。
没有足够的劳力,蜀商直接花钱从六诏购买奴隶,六诏虽说算起来应该是同根同源,但是,他们互相之间正常几乎要打出狗脑子来,六诏之中,蒙舍诏之前得了李治的册封,另外五个呢,也属于墙头草一样的人物,正常就是左右摇摆,有的时候投靠大唐,有的时候又投靠吐蕃,总之,都不是什么省心的角色。
他们那边的制度一直还比较野蛮,保留了奴隶制,他们之间不时地要打仗,还有一些生活在夹缝里面的小部族经常会沦为炮灰,族人被掳去做奴隶。蜀商用铁器,蜀锦还有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跟六诏购买奴隶开山修路。甚至,连吐蕃那边的奴隶他们也要,不过,吐蕃自个不将自家的农奴当人看,盘剥起来丝毫不顾忌这些农奴的性命,但是,却很吝啬与出售奴隶,蜀商那边干脆绕开吐蕃,跟其他那些小国做起了人口买卖,为了修这条轨道,这些蜀商真的是什么节操都不要了。
李悦如今几乎已经不管蜀地那边的事情了,他直接将跟蜀商签订的契约转让给了李治和武后,当然,他也没吃亏,李治直接免了闽越那边三年的赋税,原本李治想要直接免五年的,在没有海贸的情况下,闽越那边每年是真的征收不到多少赋税,解送长安的途中还要消耗掉许多,免掉五年,对于朝廷来说,真的算不上什么。但是李悦可不希望回头李治觉得自己吃了大亏,想要找补回来,因此很是推脱了一番,才减到了三年。这三年李悦也得在闽越那边大搞基建,就算是赚了钱,也得大部分投入到闽越的基建里面去,所以,原本也挣不到什么钱,也能省去以后许多麻烦。
有着蜀地那些商人的行动力在前,如今知道了洛阳这条轨道的难产,李悦就有些无语了。不过,瞧着杨德干那副模样,李悦还是答应了杨德干的请求,表示愿意抽出两天时间去看一下洛阳的情况,选择一个或者是几个合适的地方作为轨道的站点。
杨德干的到来不过就是开了个头而已,接下来过来拜访的却不是什么官员了,居然是当地一些士族豪强。
洛阳也是几朝帝都了,隋朝那会儿,同样实行的是两京制,洛阳一度也是帝都,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洛阳虽说也算是处在战争的漩涡中心,但是其实并没有真的收到多少损伤,自然,洛阳这边的士族豪强,依旧能够在这边做他们的土皇帝。
李悦身为宗室的身份,他们可以不放在眼里,但是,李悦之前在宁州搞出来的那些东西,无一不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巅峰,这些人就不能真的忽视了。唐代的时候,大家的心态还是非常开放宽容的,并不会真的对百工之类的有多少鄙夷,想法,这个时候那些大匠就能拥有不错的社会地位了,还可以直接为官,而像是李悦这样原本就出身不错,又在这方面有着极大成就的人,在这些人心里,可比单纯的宗室亲王强多了。起码一个分封到闽越的宗室亲王不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而李悦却是可以。
对于这些人来说,闽越自然不是什么单纯的穷山恶水,闽越之地实际上蕴藏着许多机会,只不过以前的时候,因为山越,因为交通等缘故,再好的东西,也运不出来,自然也是白搭。但是,他们坚信,李悦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趁着现在先跟李悦交好,等到回头,以李悦闽王之尊,知道他们是谁啊
李悦也就是挑选了一些人见了见,真要算起品级来,如今整个大唐也就是三个人能压在他头顶,也就是李治,武后,还有太子李弘。当然,话不能完全这么说,李悦如今羽翼还没有丰满,现在还是得小心一点度日的,大唐官场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得上是官不聊生了,除了汉朝之外,就属大唐官场上的酷吏多。所谓的酷吏嘛,其实就是一切唯上,上面让咬谁,他们就咬谁,别说是亲王了,就算是太子也不例外。
不过,这会儿还没到酷吏当政的时候呢,以至于都有人拿杨德干当做是酷吏了,等到武则天登基之后,大家就知道,跟那几位相比,杨德干简直跟圣人差不多,那几位纯粹就是疯狗。
既然现在政治还算是昌明,李悦就算是要苟一苟,也不至于到什么人都能搭上他的地步,因此,矜持一点还是有必要的,何况,这年头,地方上的世家豪族,都可以说是有原罪的,巧取豪夺,欺行霸市,兼并土地,都少不了他们。李悦管不了他们,却也不想跟他们有太多的往来。
至于洛阳那些商人,他们虽说见不到李悦的面,但是一个个都准备了厚礼。李悦在宁州的时候,就跟许多商人打过交道,洛阳这边也有许多商人曾经跑到宁州那边采购瓷砖瓷器还有毛呢棉布之类的商品,他们都相信,等到李悦去了闽越,那里也会有各种新鲜的商品出现,你这边现在多送一些厚礼,回头若是闽王记得自己的话,让自己能够弄到什么紧俏商品的独家销售权力,那么岂不是要赚翻了何况,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不怕李悦记不清谁送了礼,就怕李悦记得清谁没送,以后闽越那边开放了市场,闽王来一句,没有对自己表示过善意的,不许购买闽越的东西,那岂不是要抓瞎了吗
老实说,这些商人是真的都很有钱,洛阳这里四通八达,洛阳的商人也很容易弄到来自于五湖四海的好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听说李悦之前采购了大量的作物种子运送到了岭南,还有些人搜集了一大堆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各色种子送了过来,李悦知道了之后,还真是多问了一下那个商人的名字,毕竟,这人就算是生意做得不够大,但是脑子灵光就行,起码真的能投其所好
等到李悦准备离开洛阳,前往江都的时候,就发现,原本预计一艘船就可以,现在居然已经不行了,得再加一艘大船才装得下那些礼物。
李悦本来还在感慨这些商人实在是太过客气,结果上船之后居然发现,有几个商人还雇了船,就跟在李悦的两艘大船后面,准备借着李悦的威风,前往江南做买卖。这年头做生意其实也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在皇权无法触及的地方,总会有一些黑暗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在那等荒郊野岭,还有一些三不靠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盗匪一流横行,甚至,你要是经过一些穷山沟,那里平时淳朴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也会找个路口喊着“此路由我开,此树由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口号,干点兼职。
像是那些小商人,往往就是这些盗匪的目标,他们手里的货物值钱,但是本身没有太多的保卫力量,那些盗匪多付出一点代价,就足够吃下这些小商人,甚至对于一些大商队,他们若是想要和气生财,不愿意造成什么伤亡的话,也宁愿捏着鼻子交几个过路费,好从这些盗匪的地盘通过。关中河东之类的地方也就罢了,但是往南,不管是因为战乱,还是因为其他缘故,人口密度比较低,官府也管不了这么多事情,因此,也只能任由这些事情发生,只要不造成太大的伤亡,官府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这年头的官员政绩考核看的又不是破案率,而是案子的发生率,所以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没人报官,那么,就算是那些商队被洗劫一空,官府也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就算是知道了也没用,说不得这些盗匪就是附近几个村镇的良民,他们抢了东西,在外面躲两天,回去之后就老老实实继续做自个的营生,等到风头过了再销赃,或者是私底下自家分了,官府又不能天天盯着,加上乡下的宗族势力和所谓“亲亲相隐”的普世价值,一般查到各个村镇上头,就不会再有什么下文了。
但是做盗匪的,自然知道什么主意能打,什么主意不能打,跟官字沾边的,肯定是不能打的,寻常那些不良人充当的官差好打发,但是,真要是惹到官府头上,动用了府兵,那可就不能善罢甘休了那些小商人之前也给李悦那边送了孝敬,之后就壮着胆子跟上了李悦他们的船,算是狐假虎威,只要不掉队,那么,起码能够顺利到达江都,到时候船上的货物顺利一脱手,之前送礼的花销也就翻倍赚回来了。
李悦在知道原委之后,对高正义愤填膺地表示要将他们撵走的建议直接拒绝了,这些小商人赚点钱不容易,所以,借点光就借点光吧因此,便当做是没看到后面那几艘船,继续慢悠悠地朝着江都方向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比较晚,大家等久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