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2章 第 152 章
    自古后妃与帝王去世,如果身居皇后之位,则可以和皇帝合葬,譬如先前的仁孝、孝昭两位皇后,现皆安置在清东陵,而其他嫔妃如皇贵妃、贵妃以下等级的嫔妃,则是葬入妃园陵,不与本朝皇帝合葬。



    若是下任帝王追封某某嫔妃为皇后,便可以在帝王墓葬里,多加一室,从此不再搬迁出去。



    如今瑜皇贵妃苏氏去世,皇上追封为皇后的话,将来入殓下葬,也有此殊荣与帝王同棺。



    可苏漾留下的遗信,字字道尽她不想与康熙合葬。



    长春宫内的宫人,苏漾身边得意的两位大宫女,不知道皇贵妃挣扎着起身,下笔的书信时内容最后竟是这般内容。



    无论是前朝还是,大致对这位瑜皇贵妃或熟悉或生疏的宫妃,也没料想,平日里看似与帝王恩恩爱爱,盛宠不可一世的皇贵妃,会提出这样意料之外的请求。



    康熙也没想到。



    可能他还没想到的更多,不仅仅是在此事上。



    夜间远处枝头的乌鸦嘎嘎叫,高空上格外明亮的橙黄色月满,颜色看起来竟带了丝诡谲的妖异;灵堂外的白皤微微拂动着,台阶往里的灵堂前,布满字迹的宣纸在烧盆里剧烈燃烧,很快便与盆底的白灰汇在一起。



    身着常服的康熙,席坐在蒲团上,眼底晦涩不明。



    他两指间夹着与苏漾唯一、仅剩的联系那封遗书。



    遗书的最后,写着



    “如果人有下辈子的话玄烨,希望能有机会早点再见到你,最好能在我没成亲前,不然结婚后你再出现的话我会比较难办的。”



    如果说,前面的不求合陵同葬的话,将他的心脏扎得粉碎。



    而这次的最后一句话,无疑是用千万根针,将心脏刺穿,从五脏六腑汇聚过去的血液,千疮百孔的犹如山河海啸般彻底崩塌,汩汩渗出。



    有那么片刻,他看着即将快被完全烧毁的遗书,愣愣的发怔,心口一抽抽的疼,疼得他快窒息。



    他互换了对方得以许愿成功的媒介,此前还一直沾沾自喜。



    因为这样,苏漾就没法想要提前,用这种手段离开他,抛下女儿独自孤身一人,离开他的世界。



    突如其来的死亡打破了他所有幻想。



    人并不是无坚不摧的,正如他无法左右生死,阴阳相隔,连一向擅长治病救人的闻辞,也不能从阎王手里抢出。



    苏漾遗书里若是没哄骗他,这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心愿与希望,可因他替换了媒介,有很大概率,不会许愿成功了。



    她也无法回到自己原来的世界。



    幼年小皇子总觉得她是天上的神仙,总是要回到天上去的,因为长大了以后的他,心思不再单纯,折了飞翔的羽翼,十之,无法再回去。



    “太医院的太医,朕罚了两年俸禄。”康熙微低着头,沙哑的停顿,又说,“闻辞前两日主动请辞,语气愧疚,心神恍惚的说自己难当大任,学医不精,没能救回你。朕没同意,朕让他这辈子,都得为大清效力。”



    “你身边喜爱的两个大宫女。”



    他静静的看着即将冷却的烧盆,又拿了一摞纸钱往里一丢,很快迸溅出炸裂的火花,“已经安排好了去处,不必担心。”



    遗书的灰烬再一叠又一叠的纸钱中直直完全湮灭。



    后来他有许多次,为今晚把苏漾唯一留给他的最后一点东西全烧了感到后悔。



    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初七,噶尔丹在午门外斩首,人头落地,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征战杀伐,蒙古漠北与大清的一次较量完美谢幕,而这年,大清后宫唯一高位皇贵妃,于七月一日过世。



    后世康熙宫廷佚事记载三十六年,七月初七中元节,皇贵妃苏氏头七,漠北噶尔问斩,停灵多日,不欲下葬,雪花般的奏折出现在乾清宫的案牍上,劝说帝王早日将皇贵妃葬入妃园陵。



    皇帝形容憔悴,时而发狂罢朝,似心生死志,朝臣怕学了先皇顺治帝,太子年幼无以为继,一时缄口不言下葬,改为江山社稷为重。



    三十六年八月初三,皇帝已罢朝了数日,第一次上早朝。



    眼眶凹陷,戾气深藏。



    他要追封皇贵妃苏氏为后。



    群臣哗然。



    离立苏氏为皇贵妃不足三月,还是皇贵妃病重时为了冲喜而立的,苏氏去世后,即追封为后,时间之短暂,放眼古代、前朝,也无此先例,更何况汉臣位卑,当不起皇后之位。



    多人反对下,皇帝直接罢黜官员的罢黜,削爵的削爵,手段狠辣,速度之快,一应连办了十来人,终于消停了。



    而此时,好几个皇子站出来,纷纷表示同意。



    前朝识得眼色的朝臣,不再反对,同时又牵出以往虽未有先例,但从本朝起,这便是先例。



    溜须拍马,寻常人所不能及。



    追封瑜皇贵妃为皇后的数十年,大选秀女,再无一人入宫为妃,同时给适龄皇子挑了福晋、侍妾。



    三年大选,形同虚设。



    康熙四十三年,新晋状元郎求娶娇仪格格,以求尚公主,娇仪正好对此人颇有好感,于四十四年,以和硕之尊下嫁,另辟公主府。



    后世还有八卦的人猜测,当年康熙追封的第三任皇后膝下的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三十六年以后不受皇帝待见的原因,是否因为当时康熙对鬼神一事多有尊崇,觉得四阿哥生而不祥。



    先是被抱养至佟贵妃之处,后佟贵妃去世,还至乌雅嫔宫中,又因母妃惹怒帝王而牵连,继续抱养至瑜皇后处,多人猜测,也许是瑜皇贵妃当时膝下只有一女,又是汉家出身,地位不稳,才将四阿哥抱过去以巩固地位。



    结果没几年,瑜皇后又因病去世。



    更加显得四阿哥,隐隐有了克母之称。



    又有一猜测,康熙大帝四十以后,极重养生,每每早睡不易醒来,是否是为了在梦中追思先皇后。



    皇帝在任,案牍劳形,忙于前朝事务。



    可在任时间却格外的长,以至于六十二年病危时,也直直的到了年关,在紫禁城乾清宫内大雪纷飞时驾崩。



    九龙夺嫡,不被人看好的四阿哥胤禛登基为皇,改年号为雍正。雍正元年,雍正帝的养母瑜皇后迁至清东陵,与帝王合葬同室。



    瑜皇后死后,令所有人出乎意料的,康熙并未将她葬入清东陵,而是在修缮完建了景东陵后入葬,景东陵还有一任前朝的皇妃,顺治帝的爱妃董鄂氏。



    这也是后世猜测康熙大帝,到底是不是真爱瑜皇后而时不时的在某些匿名论坛,掐上数千楼,拿着记载里的史册内容,来纷纷佐证。



    康熙大帝真爱到底是谁,白月光仁孝还是天降瑜皇后



    匿名论坛里,一个楼主在满屏大混战的公屏上,发了这么一则帖子,悄无声息的淹没在爱豆美颜盛世的闹版贴中。



    1楼真爱还是白月光仁孝真,年少扶持相敬如宾,小两口恩恩爱爱,宫女出身的苏氏怎么能和漂亮妹妹比附图附图附图



    2楼楼主r,精神好你这些歪七杂八的史书贴图,屁股歪到没边啦,谁不知道,清朝嫡庶封建,当然肯定是推崇正妻啦,又是八旗上等人呐



    3楼又来年经贴,无语



    4楼每年都掐你们也是闲得慌,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厂里上班



    5楼s涉嫌人身攻击,举报了



    6楼火气别这么大,好好涛,谁说年少夫妻,感情就一定好了前几天我去图书馆,突然翻到了一本关于讲清朝的八卦书,也不知道谁写的,搁人家床底似的,怕是不知从哪看的乱七八糟小黄书然后来脑补,说什么,大清阿哥们皇子们,十二三岁就要经人事,康熙只有和仁孝皇后,彼此两人大婚都是第一次。



    这种东西,搁我我明天能脑补出一本书,说什么皇帝专情一人啦巴拉巴拉,什么为爱守节巴拉巴拉。



    7楼弱弱的说那本书我也看过,咳咳咳,埋被子里看的,差点被老妈发现了。



    8楼混邪来了,天降打白月光,当然是天降好,天降妙,天降顶呱呱,不是结婚的最早就叫白月光的,辱白月光了



    9楼我是z,8楼怎么就不能叫白月光了,仁孝妹妹,给康熙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早夭,一个生下来母妃就去世了,宝贝得不行,哪怕后来太子无能,二废二立,都没舍得把他怎么样呢,这还不能说明康熙对早死的白月光念念不忘吗



    10楼附图附图你看这里,提到帝后两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还特别尊重人家,哪个后妃能做到正统正妻,可比那些不知打哪来的野鸡好



    11楼大清竞走三百年了,z还在这扯嫡庶大旗那你说说,康熙为爱罢朝一周,提出封后没朝臣肯答应,差点把人脑袋砍了,这不是爱的证明是什么



    12楼要是爱,为啥死了当时不往清东陵放你看前两个,仁孝、孝昭两个妹妹,不都在清东陵,苏氏要是受宠爱,怎么还葬了景东陵去



    这一吵,几百楼下来。



    稍有不注意的人点击进去,看得目瞪口呆,一阵啧啧感叹。



    她呵了一声,在键盘下敲了几个字。



    671楼混邪人来辽,吵啥吵,天降打白月光,肯定天降赢啊,要是这个天降,又是白月光又是朱砂痣,求而不得啊绝美ks



    接下来几楼,还在混战,一楼其中闪过



    688楼671的姐妹开的脑洞好再来点再来点



    723楼附图附图从混战中捞出来,层主时差,这两天在国外逛博物馆,看到的一张黑白画像,据说是当年在紫禁城拍的,后来被盗了流落海外,差点就被一把火烧了,去年用高清修复出来,好像是康熙的某个后妃,姐们们分辨一下,看是哪个



    724楼c,姐妹牛逼,从哪挖的



    两张附图里,其中一人是单人画像,一张是双人画像。



    单人画像上,黑白画框里,某位绫罗绸缎的嫔妃,穿着一身鹅黄色旗装,脚踩着花盆底,眸子微抬,徐徐的看了过来。



    如远山含黛,五官秀丽明艳,唇形优美,勾勒出浅浅的一抹笑意,在嘴角晕染开。



    那一瞥而来的目光,说不出来的风情与自然,又仿佛藏了些灵动的狡黠,透过数百年的时光,与现世的人们,俏皮又沉静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