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05章朝堂上奏疏
    可怜的萧讯在父母兄弟的陪同下,亲眼见证萧宁写出一份奏疏,根本不给萧讯说话的机会,卢氏将奏疏塞到萧讯的手里,“明日早朝,当众读。”



    额,萧家的情况有些特殊,别看萧钤贵为廷尉,在家里,卢氏做主的事,萧钤都得听话。



    奏疏的内容,看着萧宁写的,岂会不知。



    “阿娘,这”萧讯甚是为难。



    “怕甚”卢氏十分不满萧讯畏畏缩缩的样儿,一眼横过。



    萧讯心里苦,他是怕吗



    他根本不怕。



    他是觉得萧宁这奏疏杀伤力太大了今天怎么说萧宁也算是揍人一顿,更让人当众丢脸,气都出完了吧,不好太赶尽杀绝。



    “伯父带上,若是吴柳两家不作声,伯父便不读这奏疏,如何”萧宁笑得眉眼弯弯的安抚萧讯。



    萧讯总觉得萧宁能看穿人心,这么小的孩子,有点可怕了啊



    “好了,回房去吧。”卢氏发话,萧宁倍高兴地离开,最后听着萧讯颤着声音问“阿爹阿娘,是不是让老七回来一趟孩子这个样子,懂得太多了吧。”



    萧钤和卢氏怎么答的,萧宁压根不在意。反正,敢辱她爹的,一个都不能放过。



    萧宁开心地回了院子,孔柔在院门前等着她,远远瞧见她,心中的大石放下了。



    “阿娘。”萧宁亦是欢喜地冲孔柔挥手。



    眼前的这个女人,温婉而坚强,在这些年一直照顾萧宁和萧谌。



    三年前,孔柔嫁给萧谌,正式成为萧宁的继母。



    出身不显的孔柔,嫁给世族公子萧谌,谁人都觉得孔柔高攀了。萧家的人,其实对这门亲事也是不满的,终究拗不过萧谌,最后同意了。



    “无事”孔柔询问,自然而然地牵起萧宁的手,满心满眼都是关心。



    “那是自然。”萧宁骄傲地抬起头,掷地有声地回答。



    第二日的早朝,确实算是热闹。



    朝堂之上坐于龙椅的,不过才十二岁岁的小皇帝。



    大兴朝立朝两百年,高祖以平民之身起义建朝,多年来,蒙历代皇帝励精图治,大兴朝蒸蒸日上,百姓安居。



    可惜先帝不过而立之年驾崩,留下孤儿寡母。现今的小皇帝姬祜,四年前继位,改号建安,因年纪尚幼,朝堂由丞相同太尉、御史大夫共掌。



    本来也是相安无事的,毕竟是先帝重臣,对大兴忠心耿耿。自先帝去后,四年来三公恪守本职,将朝堂管得井井有条,并未出现乱子,三公都只待皇帝大婚,还政于帝。



    偏偏有人不安分,迫不及待在抢权,首当其冲的这个人是皇帝的生母,当朝的太后。



    以至于朝堂明争暗斗而起,太后卯足了劲想废三公。



    值得一提的是,太后出自韩家。



    吴御史是为御史,监察百官,昨日丞相府发生的事,他心里攒着一口气呢。



    一上朝,吴御史立刻拿出奏疏,参萧谌一个教女不善,跋扈自恣的罪名。



    柳少府紧随其后,指出丞相偏袒,有失公允。



    本来是孩子的事,偏偏一个两个扯上大人,连李丞相都攀扯上了。其中要说没有其他人的指使,谁信



    李丞相刚要开口,萧讯莫可奈何地站了出来,“陛下,昨日诸事,臣的侄女有疏上奏。”



    年幼的皇帝倒是很能捉住重点,“你的侄女几岁”



    问得萧讯嘴角一僵,不得不答道“七岁。”



    “七岁会写奏疏吗”小皇帝问出所有人的心声。



    “陛下且听听。”会不会的,听听不就知道了。写奏疏的格式,朝中的人都明白。一个七岁的孩子,懂不懂的,萧讯一个当伯父的不好评价,就让他们判断。



    “那就听听。”小皇帝确实挺好奇,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写出什么样的奏疏。



    萧讯莫可奈何,在父亲的注视下,将奏疏的从头到尾读出来。



    一开始,萧宁这奏疏写得只能说是乏善可陈,后面可就不一样了,简直炸了祸。



    想想萧讯昨天看完这奏疏的反应,便可知道眼前的这群人都是怎么样的震撼。



    奏疏大致翻译如下萧宁言及昨日乍然听到吴、柳两家的小郎君提及自家老父亲,言语不恭,多有不屑,那叫一个五雷轰顶。



    绘声绘色地论及自家父亲驻守边陲多年,上阵杀敌,御敌于外,保国安民,几次出生入死,命悬一线。



    却原来在京城的人眼里,萧谌成了自甘堕落的世族败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一国将士为国冲锋陷阵,不畏生死,护国家安宁太平,保朝廷不受外敌侵扰,最后却成了自轻自贱



    一个御史,一个少府,皆是朝中重臣;话虽出自稚子之口,然稚子宛如白纸,若非耳濡目染,鹦鹉学舌,岂能说出轻蔑重臣之言。



    由此可见,瞧不上满朝守卫边陲的人并非稚子,而是当朝重臣。



    身为人子,闻父被辱,痛彻心扉,可这都不及对朝堂的担心。



    纵为稚儿,得蒙父亲教导,萧宁亦知将士守卫边境之重。



    然若朝中重臣,不敬将士,出言相辱,上行下效,寒的却是天下将士的心;长此以往,若无人愿意驻守边陲,国安以宁



    至此毕,最后的话,最是引人深思。



    虽然重文轻武,朝中的文臣,世族,尽都是瞧不上武将的,但从来不敢把话说破。



    今天,偏就萧宁说破了,只为帮天下将士争一口气。



    萧宁的奏疏读完,朝堂肃然无声。



    作为太尉的老头杨纯第一个跪下了,这位可是凭着军功走到太尉这个位子的,最是清楚为将者遭受的白眼。



    而且眼下的情况明摆着是有人借着小儿打闹的事,意在拉丞相下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



    要是自个儿为自个儿辩解,总是让人听不进去的。有别人帮他们说话,意义完全不同。



    萧宁说得声情并茂,利害关系也道得清楚,太尉什么话都不用说,只跪下,自然有其他人配合。



    武将们,确实挺受欺负的。毕竟世族出身的人,少有愿意征战沙场的。连萧谌这么一个世族出身的人上了战场,都被人视为自甘堕落,可见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受了多少欺负。



    萧宁说出的是武将们素日不敢说出的委屈,立时间,不少感同身受的武将老泪纵横地道“陛下,切不可寒了天下将士的心。”



    总的来说,满朝的武臣几乎大半都跪下了,也就让吴、柳二人都看傻了眼。



    这跟他们预想的不一样啊



    别说他们两个了,哪怕是小皇帝也绝想不到,萧宁年纪虽小,竟然有如此见识,实在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瞧瞧跪下的大半武将,便知道萧宁说到武将们的心坎。小皇帝虽小,总明白一点众怒难犯。



    “太尉请起,诸位将军请起。”小皇帝连忙唤人起来。



    “陛下,臣等非迫于陛下。只是臣等实在委屈。”话不必多,上战场的人都是大老粗,难得在殿前抹泪,多少人看得目瞪口呆。



    “臣等为陛下,为大兴,为百姓出生入死,臣万死不悔。可臣不愿意受人折辱。世族公子上战场是自轻自贱吗那臣等都算什么自寻死路陛下,请陛下为臣等做主啊”



    这么一位哭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真是令闻者伤心,听着落泪。



    一声声喊着陛下,全然是将希望寄托在小皇帝的身上,骤然间让小皇帝觉得,他真是皇帝啊



    为大兴守卫边境的将士,盼着小皇帝主持公道,不就等于说,天下的武将都认他这个皇帝,比起那些文臣嘴里念叨着只有他这个皇帝,其实却拿他当傻子一样的哄,还是武将更实在。



    小皇帝也挺苦的,半大的孩子,手中无权,身边的人各说各的话,他谁都不能信。可是,他更要依靠身边的这些人。用人,防人,其中复杂的心情,五味杂陈,难以言明。



    尚且年幼的小皇帝,不曾想那么快,这一天他会成为别人的依靠,更是这些素日看起来最是可怕的武将们的依靠。



    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背,小皇帝道“吴御史,柳少府,你们可知罪”



    被点名的两位傻了眼,他们不知罪啊



    “丞相,御史大夫,依你们所见,伤及天下将士之心,他们二人当如何处置”小皇帝也不问杨太尉,毕竟他都喊起了,杨太尉没起呢,态度够明确,巴不得告他状的人死啊死透的。



    李丞相感叹萧家得了一个好孙女,这本事,男人中都没几个能及。



    “陛下,柳少府告臣偏袒萧氏,臣不宜开口,请陛下圣裁。”李丞相深谋远虑,断然不能在这桩和他扯上关系的事情上发表任何意见。



    反正不说,他的态度也让人明白了。



    御史大夫吧,那是自己人。这位可是卢氏嫡亲的哥哥



    在小皇帝明显站在萧家这一边的情况下,不说话比说话好。



    小皇帝再次感受到属于皇帝的威严,看,连丞相都随他做主了,御史大夫可以忽略不计了吧。



    “传朕诏令,吴御史,柳少府,无中生有,教子不善,心无君,亦无国,夺去其职。”小皇帝下令,一众武臣山呼道“陛下英明”



    “陛下。”有人出言想劝小皇帝收回成命,没想到小皇帝板起脸道“诏令下达,岂可朝令夕改,你们是想让朕威严尽失”



    小皇帝扣下一顶那么大的帽子,谁敢接



    故,萧宁第一次在京城各世族中露脸,完胜



    吃了亏的人是不会学乖的,只会恨上萧宁,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