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0、收拾黑心姐夫(二十)
    洪掌院一听, 赶紧拔腿往韩平远的屋子走。



    到了屋子门口,发现二三十个翰林正堵在门口,洪掌院咳嗽一声, “这么多人聚在这里, 成何体统”



    翰林们一看掌院大人来了, 忙闪出一条路来。



    “大人, 大家只是来找韩翰林打听点事儿。”一位翰林道。



    “是啊, 大家只是来找韩翰林打听点儿事儿。”其他的翰林也纷纷附和道。



    昨天大家听闻陈文在早朝上被刘特别弹劾的事儿后,没少念叨说这陈状元是真不讲究啊。过河拆桥不算, 还敢在立誓情况下过河拆桥。这万一一个天雷打下来,有可能连累到他们这些翰林院的同僚们呐。



    不过陈文毕竟是吏部侍郎魏大人的女婿,卫国公府的外孙女婿。两家都属三皇子一脉,在朝中势力颇大,一般人也不愿意得罪。



    再加上魏大人极力为女婿辩解,事情就有些扑朔迷离, 一时也没个定论。因此, 大家议论也都是私下议论。



    等到后来传出那本书并非陈文本人所写, 也就是说,书里所说的誓言当不得真的时候,大家心里的那块石头才算是勉强落了地。虽然个别还有怀疑的,但到底成不了气候。



    结果, 今天不知道怎么地, 大家又听说,韩平远前几日曾经遇到一算命先生,这算命先生说韩平远命中有一死劫,需得去天德寺求得平安符带在身上,另外远离天打雷劈之人方可化解。甚至这算命先生就明言了, 这一劫就是受这天打雷劈之人连累所致



    大家这么一对,发现消息来源并不止一两处。还有人说,在前几天曾在天德寺偶遇过卫国公府的老夫人带着二太太。



    这都从侧面印证了这事的真实性。



    这下大家就都不淡定了。这不明摆着,这天打雷劈之人说得就是陈文嘛。韩平远和陈文成了亲戚,又在同一衙门工,往后啊可不就来往多了。



    如果传言属实,韩平远倒是吉人有天相了,把这一劫能躲过去,他们呢搞不好大家性命堪忧啊。



    一个大国公府,没事谁也不愿意得罪的,但是,事关自己身家性命就又不一样了。性命在,才能说得罪这个得罪那个的。要是性命没了,你想得罪谁都没机会。大家就想着,一定要弄个究竟才好。



    只是,现在陈文回老家省亲了,远在天边。魏大人么,人家是在吏部办公,他们也够不着。韩平远这里,少不得要来问一问了。



    卫国公府和魏侍郎府到底势大,那就大家一起上吧。人多,也气势些。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没准就能尽快把这事拿出个章程来呢。



    洪掌院走到到了屋中,只见韩平远神色恹恹地坐在椅子上,看到洪掌院进来,有些如释重负样子。



    洪掌院不由对韩平远有几分同情。这孩子,倒霉催的,因为姑丈家捉个女婿竟然吃上瓜落了。



    不过,同情归同情,他也是翰林院的一员呐,这事搞不好还事关自己的身家性命,本来他就想弄清楚事情真相的,既然有人赶在他前面出了这个头,他当然不能背后插刀了。



    “你们打听什么事儿”洪掌院背着手道。



    “今儿大家都在传,前些日子,韩翰林遇到一算命先生,说他命中有一劫,要远离天打雷劈之人。我们就想问问,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有个翰林道。



    洪掌院把目光转向韩平远,意思是是不是真的,你来说说吧。



    韩平远本以为掌院大人是来为他解围的,没想到,是和别人一起来逼问他的。当下更郁闷了几分。



    “是这样没错。”当天在场的人不少,而且他祖母,母亲他们去天德寺烧香的事,有心人要查,也是能查出来的,撒谎没什么意义。



    “不过,姑丈解释过了,那本书,是陈文原来的岳家找人写的,想来,一些话并不能数的。”韩平远又道。他生在勋贵之家,从小耳濡目染,自然是更倾向于陈文这件事是有人从中做局的说法,目的么,当然是为了扯三皇子的后腿了。



    “那本书我看了,虽则是陈状元原来的岳家写的,但是,那本书的序可是陈文的启蒙恩师所做当年陈文家一贫如洗,哪里有钱读书是那位王夫子看中陈文聪颖好学,收他进了私塾,还特地免了束脩。可以说,对陈文有大恩。如果那位王夫子不认同那本书的内容,又怎么会为书写序”一个姓王的翰林出言道。



    这个韩平远楞住了,他不知道啊。



    书是昨天早朝上刘御史拿出来的,问刘御史书是哪家书铺子买的,刘御史阴阳怪气的,说让找陈文去要就是了。姑丈也打听过了一些人,都说没见过这本书的。因此,他们卫国公府也好,姑丈府上也好,都是没有人看过这本书的。



    怎么又来个序还序是陈文的启蒙恩师写的



    韩平远脸一下变得煞白煞白的。其实,姑丈说的,陈文原来的岳家对陈文多有怠慢的话,他也是不怎么信的,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他也不怎么太在意的。只是,如果真像这位同僚所说,序是陈文恩师所写,多半这天打雷劈的誓言,可能就真不是空穴来风。



    韩平远心里一下子对姑丈有了埋怨。姑丈也是的,按理说,为官年头也不短了,都爬到吏部侍郎了,看人多少得有些眼光吧,怎么就选了陈文这种货色当女婿



    你眼神不好没关系,连累我韩平远吃瓜落啊。要么,被你的女婿克死,要么,被同僚们排挤死。



    看到韩平远神色大变,众位翰林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陈文就是那天打雷劈之人呐。



    于是,众人又齐刷刷地望向洪掌院大人,该你拿主意了。



    得,事情又踢回洪掌院这边了。



    洪掌院也明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既然做了翰林院的掌院,这事,还真不能不管。



    刘御史昨天在早朝上已经锤过陈文了,而且还拿出了书做为证据,今天又有人证明书的序是陈文的恩师所写。那么,这天打雷劈之事,八成就是真的了。



    这陈文,真他娘的二百五。真是既敢说,又敢做啊。



    往大里说,陈文这种人,确实如刘御史所说,人品卑劣,实在是不堪为官。往小里说,这陈文要天打雷劈了,难道要他们翰林院全体翰林陪葬吗



    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三皇子卫国公府魏侍郎的了。



    翰林院,可以说是进士中的精英聚集地,各家各族的中流砥柱都在这里了,面对这事他要是一言不发,这些翰林的家人们也不是好惹的。



    反正吧,啥事都不可以两全的,还是先顾自己这头儿吧。



    “本官一会就去陛见,请万岁爷的示下。”提到万岁爷,洪掌院还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去。



    洪掌院表态了,大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都慢慢地散去。



    看着众人远去的背景,韩平远脸越来越黑了。



    他出身国公府,又是嫡子,读书天份也不错,不看僧面看佛面,从小到大,周围的人见他都是很客气的。今天这是他头一回看人脸色,还是看这么多人的脸色,而且,给他脸色看的,还是相处了三年的同僚。



    这都是拜陈文所赐。



    陈文这个王八蛋过河拆桥的狗东西



    还有,姑丈也是,什么眼神啊居然找了这么个货色做女婿。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算命先生的出现,倒底是不是个局还是恰巧有高人出现,提点于他。



    再说洪掌院,从韩平远屋子出来,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整整仪容,然后出了翰林院,直奔皇宫。



    到了御书房外,执事太监于公公去给通禀了一声,结果,皇上 正忙,洪掌院等了一会儿,这才得以陛见。



    洪掌院先给皇上见了礼。



    “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请起。”



    “谢陛下。”



    “爱卿有何事要奏啊”



    “陛下,臣是来参今科状元陈文的。此等人品卑劣之辈,实在是不堪为官。”洪掌院倒不是说,非得折腾得陈文一定得罢官。



    不过,这参奏嘛,有时候就跟做买卖一样,一个出高价,一个落地还钱。子可曾经曰过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他把条件说高点,也容易达到目的不是。



    皇上一听,有点不高兴了。



    对皇家来说,朝臣们对家里的原配怎么样,他还真不太关心这个。反正吧,据说每年春闱后,中榜的进士们都有休妻另娶,贬妻为妾的。他管得过来吗只要对朝廷忠心,这些都不是事儿啊。



    这种事,他管得过来吗



    再说,明摆着,陈文还是三儿子找的帮手。他总要给三儿子点面子的。



    “陛下,古往今来,过河拆桥者不少,但是,立下天打雷劈重誓后又过河拆桥的可不多,人不可欺天呐。陛下想想,如果有一天,上天追究此事,一个天雷劈下来,正好他在翰林院上衙,到时候,翰林院危矣。”



    到时候乐子可就大了



    “吏部魏大人说,天打雷劈誓言,子虚乌有,乃是他以前的岳家找人所写。”明知道自己立了重誓还违背誓言,那不脑袋有问题吗陈文可是他钦点的状元,皇上 还真不愿意相信,陈文脑袋有问题。



    “此书的序乃是陈文启蒙恩师所做。”洪掌院就言简意赅地补充了一句。懂的人自然懂。



    皇上脸色有些凝重。还有这事儿既然是陈文恩师所做,说明书中内容肯定得到他认可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恩师并不相信陈文会休妻另娶。或者说对陈文的为人非常信任。只是没想到,最后看走眼了。



    自古以来,皇室喜欢的,可是祥瑞,可不是什么祸害灾星的。翰林院如果因为陈文的原因被天雷一锅端了,麻烦可就大了。保不齐会连累他这个当皇帝的在后世的名声也说不定。



    “前些日子,卫国公府二房嫡子韩平远,韩翰林,曾经路遇一算命先生,此算命先生明言,韩翰林将有一劫,还特地言明,此劫是受天打雷劈之人连累所致”



    洪掌院一看皇上神情,又加了把火。



    “传朕旨意,着御史台派巡路御史沈思文去趟陈文老家,务必把陈文家的旧事查清楚。”皇上吩咐太监去御史台传旨。



    这就是准备要查一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