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你听说了吧,就那位新科状元陈大人,被御史给参了”
“哎呀, 我当什么新鲜事儿呢, 这都哪年的老黄历了。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听到这话的人摆摆手, 这个瓜他已经吃过了啊。
“别急啊, 听我说啊, 我二舅妈的堂妹的姨妈家的三儿子,前阵刚从元南府回来。这陈状元啊, 老家就是元南府玉隆县的。听玉隆县的人说,这陈状元家,被雷劈了”
“什么被雷劈了”吃瓜的群众不禁目瞪狗呆。天呐,震惊怎么会有这回事大瓜大瓜啊。
“可不是。听说,被雷劈的地方还是陈状元的老宅。这陈状元成婚时,岳家陪送了一套宅子, 他成婚后是住在陪嫁宅子里的。被雷劈的, 就是他爹娘活着那会盖的那几间茅草屋。可见老天有眼。”
“这话怎么说”
“你想啊, 陈状元原来的岳家,对他多好啊,不仅出钱供他读书,还陪嫁宅子。不然, 他就是有天大的才华, 连读书的钱都没有,连个秀才估计都中不了。不说别个,这去参加府试一个回来,就不少钱呐。”
“这倒是。”吃瓜群众点点头。
“结果他倒好,金榜题名之前, 对岳家感恩戴德的,说什么如果相负,天打雷劈,结果,过河折桥,一朝高中就另娶了高门贵女。这件事,他最对不起的可是他的岳家。可要是劈到他在老家住的宅子里,不就连妻儿一块劈了吗”
“可不,这冤有头债有主,要是天雷劈下来劈的那对母子,也就太不公平了。可见老天还是有眼的。”
“那是。你是不知道啊,陈状元家被雷劈的时候,还是个大雨天呐。雨下得跟瓢泼那么大。而且还就在雨最大的时候,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他家,着火了。”
“什么着火了”
“你以为就是雷劈一下就得据说他家三四间房的地方,烧了一半儿。当时街坊邻居还有人念叨着要不要去救火的。可你想想,救火怎么救不就是拿水桶拎水泼过去。可当时雨就有那么大。”
“真的假的”吃瓜群众突然觉得这个瓜有点不太保熟。下大雨着火,还烧了三四间房子,怎么听着这么不靠谱呢。
“这事在玉隆都遍了。当时也就刚放榜没几天。大家一琢磨,这大雨天着火,天打雷劈的,肯定是陈解元在京城另娶了。结果,你还别说,大家伙都猜中了。”
这时候,一个中年男子凑了上来,“这事儿啊,我也听说了。我媳妇娘家就是玉隆的,我小舅子的表哥的二姨就是那个村儿的,雨停了后,他们都去陈状元家看了。几间茅草屋确实是烧了一半。当时着火的时候,还冒黑烟呢。”
“看来,这是遭了天谴啊。”
“估计就是了。反正那火起得挺邪性的。以前只听说过大火遇到雨后停的,偏偏就他家,是下着大雨的时候起的火,一些老人们都说,长这么大头一回见。以前真是听都没听过。”
震惊震惊
陈状元祖宅被天打雷劈了
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是朝廷的政治经济中心,京城的吃瓜群众们可是见过世面的,吃过的各种各样的瓜也多了去了。
不过,这次的瓜,就是见过成面的京城吃瓜群众们听完也是目瞪狗呆,天呐,居然还有这种事倾盆大雨的时候居然起了火。
这和陈状元因天打雷劈誓言被参,卫国公府二房少爷韩平远路遇算命先生,被提醒远离天打雷劈之人,翰林院翰林们抵制陈文,沈御史奉旨去陈状元老家巡查等老瓜遥相呼应,那叫一个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哟。
甜
什么你不知道这事儿你落伍了我们老京城人都听说了听我给你讲讲吧。省得别人一问不知的。
哎哟,你不知道哇,四九城都传遍了
听说了吧,就那陈状元的事儿,又有了新篇儿啦,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京城吃瓜群众们自带干粮,用积极饱满的热情,和人分享这个甜甜的大瓜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基本上就达到了京城全覆盖。
一层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不等御史们张口,翰林们就跟打了鸡血一样,都出来参奏陈文。
“陛下,陈文私德有亏之人,不配为官”说这话的老翰林是很有底气的,他的老妻可是从贫寒时就嫁给他了,一口气给他生了三儿四女。他家里一个妾都没有。
“陛下,陈文无情无义,过河拆桥之人,不配为官。”这位老翰林家里是有一个妾的,不过正妻可是原配。
陈文现在是暂时以休沐的名义呆在家里,还是翰林的职位还是保留着呢。万一他哪天心血来潮,把休沐取消了怎么办
得赶紧想办法把陈文彻底赶出翰林院。不然,哪天老天爷想起陈文来,一个雷下来,把大家连累着可怎么办要是根据韩平远的那一卦算,只要天雷一下来,必是血光之灾啊。这可关系到翰林院各位同僚们的身家性命
这 时候,魏侍郎当然要站出来据理力争了“陛下,这绝对是有小人故意做局陷害。说陈文发过天打雷劈的誓言,可事实上,并无人证。说陈文老家被天打雷劈了,也无人证。分明是有人故意以讹传讹我们吏部评判官员,一向更看重其在任上的做为。就拿外任官员来说,只要其能够廉洁奉公,造福一方百姓就是好官。如果,单以私德来考量的话,这些外任官员最起码要十去其三。朝廷哪里经得起这个的折腾”
他不是为陈文争,而是为魏家的面子争。真要说起来,还是魏家力劝陈文另娶,才会有后来的这一档子事。如果陈文因此灰溜溜地被罢官,魏家难道有什么面子不成
“魏大人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发达后休妻另娶的,确实是有,但是哪个发下天打雷劈的誓言了。发下天打雷劈的誓言还敢休妻另娶的,也就咱们陈状元这独一份吧。连天都敢欺,
焉知以后不会欺瞒朝廷,欺瞒陛下”
刘棠御史再次重申,他看的可不是陈文后院那点狗屁倒灶的破事,他是一叶秋而知天下秋
刘御史打头,御史台的其他同僚们赶紧跟上。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对陈文进行了各种批判。
其他大臣们一看,也纷纷跟进。这年头,谁家没个在翰林院的族人亲戚的。就帮着着敲敲边鼓吧。
一时间,大殿里成了个菜市场一样,乱哄哄的,跟养了两百只鸭子差不多。
“洪爱卿,你的意思呢”皇上把问题抛给了洪掌院。
“现在陈文还在休沐,老臣觉得,可以等沈大人回来之后回复情况之后陛下再行定夺。”洪掌院相对还是要稳重老成一些的。
倒不是说洪掌院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只是,皇上态度上像是在向他征求意见,但混过官场的人都知道,其实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那就等沈爱卿回来之后再行定夺吧。”皇上大手一挥道。
皇上已经给这事暂时定了调子,大家也不好再对陈文穷追不舍。好在翰林院也不是没有收获,陈文暂时休沐的意思,就是这事明了之前,应该不会去翰林院了。大家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魏侍郎独自坐在书房里,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窗前的树枝上的新芽。
他派去玉隆县的人也回来了,经查,陈文的老宅,确实是在下雨天的时候遭了雷击,然后起了浓浓大火。
他久经宦海,思量了许久,派了不少人调查,还是没弄明白,这事倒底是有幕后黑手还是完全就是一全巧合
那本书出来的时候,殿试还没有开始呢周家不可能会预测到魏家会招陈文为婿的
这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周家为了防止女婿过河拆桥写了这么一本书,然后京城有人发现了这本书后,借势找了一个算命先生
可就算这样的话,那陈家着火又是怎么回事 陈文家着火的时间,就在放榜后没几天魏家虽然早就看中了陈文,但也是放榜后才定下来招陈文为婿的如果在魏家捉婿的时候有人从京城出发,赶到玉隆去放火,就是三百里加急,还得几天呢可话说回来,朝中哪个大员,敢没事让驿站加急就算是真加了急,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
要说这火是有人造谣吧,那街坊四邻那里,不可能一点破绽都没有。
到了现在,魏侍郎也非常后悔当初招陈文为婿的决定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他恨不得掐死那会的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啊这科的进士有三百个,他却偏偏眼瞎看中了陈文
莫非,陈文真是遭了天谴不成
这段时间他们魏家没少被人嘲笑,连累得家人都不怎么愿意出门了
魏侍郎正在书房咬着牙碎碎念,女儿魏静推门进来
“爹爹,女儿要跟陈文和离”
自从陈文那本书问世后,她出去就没少受别人的嘲笑如今,又出了这样的事,她一天都忍不了了。
出了这样的事,陈文的仕途已经折戟了。难不成,她的后半辈子要跟一个平民百姓绑在一起不成
如果陈文真有什么经天纬地之能,也不是不能考虑,只是,陈文回京之后的种种表现,实在是让她太失望了。每天只知道缩在家里,大骂设局之人。这对改变现状简直是一点用都没有。
魏侍郎抬眼望了望女儿,长叹了一口气
就算是真是有人设局,他们魏家,在这场局中,已经输了,而且是输得灰头土脸的。
陈文就是进了翰林院,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六品翰林,陈文将来贬官也好,流放也好,其实对他们魏家来说,表面影响并不大。
只是,倒底是伤了三皇子一脉的威信。
现在坊间已经开始流传,说这个陈状元,就是三皇子的表姐夫。当初魏侍郎府招陈文为婿就是给三皇子找的帮手。这话,原也不算是错。算是三皇子一系的阳谋了。只是,出了这样的事,这些话,对三皇子来说,伤害就很大了。
君权,自来天授。天子受天命而立。有了一个天打雷劈的表姐夫,别人对三皇子又会怎么想呢三皇子为什么会相中一个受天谴的帮手呢是不是对上天有什么意见还是说,和上天不太对付最起码是相冲吧
在沈大人没有回京之前,魏氏就火速和陈文和离,并且话出话来,他们魏家也是被骗的,以前也不知道陈文在老家已有妻室的。魏家一直是以礼义持家,如今知道了,自然看不得这样的忘恩负义之人,自然是要和对方一刀两断的。
陈文本就身无恒产,以前靠周家,中了状元后则是住在魏家。主人送客,只需挥挥手。就这样,陈文和他新买的小厮就被魏家赶了出来。
当然,魏家可是个体面人家,陈文主仆出来的时候,穿的还是身体面衣服,手上,还拿着魏家友情赠送的一百两银票。
站在魏家门口,陈文泪如雨下。他也明白,他的官途,已经被封死了。如无意外,沈大人回京之时,就是他陈文被去除功名之日。天弃之人,上天之子又怎么敢用呢打发掉他一个小小的翰林,换得上天展颜,天子又怎么会不愿意呢
只是,他伤心的是魏家的绝情。
他刚得知自己中得状元之时,也是意气风发,想着接妻儿来京享福的。没想到,当天就被魏家捉了婿。魏家要招他为婿的事,他本来也是不同意的。他和阿月夫妻情深,两人之间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是魏家一直劝说,官场风高浪急,他要是没个靠山,没准哪天就被浪头打翻了,劝他找个靠山。还说如果他和魏氏成婚,魏氏一定对周氏当亲姐姐一样尊敬,对前头的儿子视如已出,他才昏了头,答应了魏家的要求。
没想到,就因为有人下了个套,魏家就立马抛弃自己了。
是的,陈文是不相信自己是什么天谴之人的,他觉得自己是受了魏家的连累,才成了政敌手下的炮灰。那把大火,说不得就是太子一系找人放的。至于人家为什么要放火,还不是要灭灭三皇子的气焰。据他所知,在他这件事之前,三皇子可是风头正盛,有时候太子都要避其锋芒呢。
如果不是魏家,自己现在也还是娇妻爱子在侧,前途远大的状元郎呢。哪像现在这样,跟个落水狗似的。
都是魏家,拉自己下水不算,还这么绝情。
自己寒窗苦读多年,才中得状元。风光的时候,他们谎言诱骗,致使自己落魄,可他们做为如作俑者,却在自己落魄的时候踩了一脚,还有区区一百两,买断自己的前程和人生。
还能回乡吗
还能回头吗
周家已经视自己如敝履,恩断情绝。说起来回乡时,他连儿子也没见到呢。当时自己就是这样身无分文被赶了出来。
回不去了啊。
说来也不怪周家生气啊,周家原来对自己多好啊,自己没钱读书,供自己读书,科举,还陪嫁了宅子。结果,自己一朝中了状元,就想着贬妻为妾了。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
周家也就罢了,可你魏家凭什么我陈文为什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们心里没数吗
“老爷。”看陈文站门口发呆,新买的小厮忙提醒道。都被人赶出来了,还是赶紧走吧。站在门口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咱们先走吧,先找个客栈住下。小福,回头,我写封信,你帮我送到玉隆,亲自交给少爷。”
“那我要是走了,老爷你身边就没人服侍了。”小福担心地道。
“呵呵,没关系。我以前也是没人服侍的。”陈文摆了摆手。
主仆两人找了间客栈住了下来。第二天,小福拿着陈文的信和五十两银子回了玉隆。他不知道,这是陈文的绝笔。
再不久,一群翰林要下衙回家时,发现陈文吊死在了翰林院里的一棵歪脖树上。也不知道他怎么进来的。
在陈文怀中大家还找到一封遗书。
陈文遗书上说他前几天遇到一位得道高人,这位高人说,观魏家气势,有败落之象,甚至有可能是族诛之祸。
而魏家之败势,需要找大气运者借运才能改之。
而陈文就是封妻荫子的命格,他能中状元,自然也带一些文曲星运。也因此被魏家相中。
为了找陈借运,魏家特意捉陈文为婿。果然,最后陈文以身败名裂之代价,换得魏家族诛之祸得以消除。
只是他十分不愤,恨魏家恶毒,向高人求问报仇之法。高人说陈文过河拆桥,这才会招来天谴,也是自食恶果。如果想要向魏家讨公道,就要付出性命的代价。
陈文在遗书中还写道,本来他高中状元后,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回乡把娇妻爱儿接到京城。没想到被魏家捉了婿。他当时不想答应的,也尽力反抗,奈何魏家派出的都是壮仆,而他只带了一个仆人,根本招架不住。
在见到魏侍郎后,他还是反复向对方讲述了和妻子多么恩爱,也说了自己有个可爱的儿子。只是,魏侍郎和魏氏一直劝他说,官场上风高浪急,一个不慎就容易被浪头掀翻。不如找个靠山。
他还说,魏家是侍郎府第,女儿又是卫国公府的外孙女,做妾肯定是不行的。不说别个,宫里的贵妃娘娘面子就没处搁。因此,只能委屈他老家的原配做妾,当然,只是名义上做妾,但是魏氏会像尊敬亲姐姐一样尊敬她。儿子也会视如亲生。也是他傻,居然相信了魏家的鬼话,这才铸下大错。
没想到,魏家把恶运转借到他身上后,过河就拆桥,当下提出了和离,把他赶出了魏家。
他过河折桥,招来天谴,没什么可说的。但魏家借了他的运,把他弄得几乎家破人亡的地步,还想着独善其身,肯定也不是行的。
他愿意以贱命一条,求老天爷拨乱反正。
陈文死了,朝中哗然。
那封遗书的信息量可太大了。什么叫族诛之祸说白了,就是谋反之罪基本上,只有谋反大罪,才会有族诛之祸
无论哪朝哪代,就是皇帝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杀人的,杀人必有由头。就算是你想灭了谁全族,那这个人一定有谋反之罪如果没有,那么,给他扣一顶谋反的帽子就是了。
换句话说,想杀谁全族,那么,顺序上,一定是先给他扣一个谋反大罪,然后,再搞族诛。
说魏家会有族诛之祸,翻译一下,就是魏家会谋反
魏家为什么会谋反呢估计保不齐是为了三皇子吧
不要把老天爷不当回事,在玉隆,老天爷可是显示了自己的力量的。是的,这时候沈大人也回来了,报告了他在玉隆的所见所闻,证明了陈文祖宅确实是遭受了天谴。
经过太子和柳国公府一番运作,三皇子很快从夺嫡中出局,被朝廷分封到了南夷当藩王去了。
此时大势已去,魏家为了自保,魏侍郎上了道辞官的折子,说自己思乡心切,想念家乡的李子。很快得到了朝廷批复。可惜命不好,还是病死在了回乡的途中。
魏氏跟着爹娘回乡没多久也郁郁而终。
至于王夫子,一直在等着得意门生陈文步步高升的好消息,没想到,传来了陈文自尽的噩耗。王夫子顿时心如刀绞
那可是他的他的一半多家产啊。
王夫子给陈文送仪程时,妻儿本就不情愿,出了这样的事,王夫子没少受妻儿埋怨。
还有就是,有一些学生,本来是看中他和陈文的关系才来的,陈文身败名裂了,这些学生借不到势,自然是改投他处。王夫子的私塾人渐渐少了。学生少了,束脩也就少了。这经济上不大宽裕了,王夫子也就再也没有闲情去别人家指点江山了。
接受了原主的感谢,周安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者有话要说 磕磕绊绊地,终于把这个故事写完了。
最近很迷茫,有时候感觉无处下笔。就是,我觉得自己写东西,写得太浅,我是希望像别人那样,能把描写弄得自然一些。而不是一直像以前一样,是一堆的旁白。
但有时候那样,就要写得特别细,就像这个故事一样,不知不觉,就成了慢穿啦。这个故事,大家觉得水,我总结了一下,应该是两种写法交织在一起,有时候感觉突兀。但是,如果深入刻画,也不是每章节把文字拉长一点就可以做到的。有时候,先写哪个片段,后写那个片段,两种写法,入镜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最近也在慢慢找经验。
感谢这段时间大家的鼓励,下个故事,可能会流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