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04、结局(上)
    五月将尽, 小暑初至。



    正是窗下风暖人倦,庭前苔绿荫浓的时候,阿嫣和谢珽踏着暮色入城, 将曾媚筠安排在客院中。



    武氏虽早就拿到了阿嫣报平安的家书, 却仍为儿子悬心了许久。见谢珽虽瞧着无碍, 实则脚步微有点虚浮, 不似平素健步如飞,到底红了眼眶。



    谢珽只好宽慰,“连着征战许久,许是老天爷看不下去,让我歇一阵,为京城一战养精蓄锐。”



    姿仪冷硬, 语气却不无调侃。



    武氏笑着抹了把眼睛, “你少说好话哄人。魏津和京城耗着,且得耗一阵儿呢。据我盘算,总得到了七月, 他们才能分个胜负,到时候咱们相机行事,有你三叔、萧老将军、裴将军在, 还用你亲自上阵”



    “母亲说得是。”谢珽笑而颔首。



    河东雄兵铁骑, 确乎不缺领兵之将。



    萧烈、裴缇自不必说,沙场上英勇善战、谋略过人,若单拎出来主掌一方军政,未必就比剑南的周守素逊色。至于梁勋之流,更不值多提。除此而外,三叔谢巍、舅舅武怀贞虽避着嫌,不甚去握兵权, 带兵打仗时却从不含糊。



    若非武氏嫁为王妃后,武怀贞有意谦让,免得家族太树大招风,这些年领兵征战下来,功勋定不弱于萧烈。



    冲锋陷阵之人,更不胜数。



    也是有这些将帅撑着,谢珽才能轻易拿下陇右,横扫宣武地界而无后顾之忧。



    哪怕此刻他身体尚未恢复,萧烈也能与韩九成、田冲等人配合,各自披荆斩棘扫清前路,无需他多费心。



    谢珽甚觉宽慰,又去看望祖母。



    老太妃的身体仍旧病弱,倒像是连遭打击后一蹶不振的模样,哪怕有心肝宝贝秦念月陪着,也不甚见起色。好在多年尊荣养着,且年事不算太高,底子尚且在,纵使懒得动弹从不出门,倒也不至于卧床不起。



    谢珽陪坐了会儿,与阿嫣自回住处。



    春波苑里一切如旧。



    成婚前栽的槭树倒是长得比前繁茂了些,细密秀丽的叶片舒展,阿嫣才想起来,嫁入王府后转眼竟已两年。



    而局势心境,也已天差地别。



    她陪着谢珽进屋安置,将周老开的药膳单子交给田嬷嬷,仍每日半顿不落的做着,好让谢珽早些恢复。



    北梁的消息也在次日呈到谢珽案前。



    国主病重,底下亦暗潮汹涌。



    长子元昊居于储位,据说这阵子每日都往国主的寝宫跑,生怕储位易替。得宠的第三子元哲不愿坐以待毙,由母妃在病榻前盯着使力之余,也在暗中筹谋宫变。



    其中一道铺垫,则与河东有关。



    “北梁在京城安插了眼线,咱们在北梁也有点人手,这事彼此心知肚明。元哲想让咱们助他夺位,并许诺免战五年,愿与河东暗中结盟。”



    陆恪将消息尽数道明,拿出元哲的信物。



    谢珽端然而坐,眸色微凝。



    “他想怎么结盟”



    “互换质子。”



    历来两国结盟,除了联姻之外,亦以互换质子的方式换取信任。河东跟北梁之间血战累累,那片尸山血海里至今仍有恶鬼夜哭的传闻,自然不可能联姻修好。但打仗并非目的,如今这局势,河东无意图谋北梁之地,厉兵秣马加固边防,终究是为拒地于外,换取一方太平。



    免战五年,是休养生息的绝佳时机。



    于百姓和兵将皆有益无害。



    谢珽自然不愿平白打仗。



    但若要互换质子,两国每尝做这种事,多半会挑国君次子,既不影响储位接替,也有足够的分量换来脆弱易碎的暂时信任,免却兵戈战事。而质子到了对方手里,虽说起居会受优待,实则时时被监看,一旦两边翻脸,或是有了异心,质子便会落入危险之中。



    周希远就是个例子。



    换到河东,就得挑谢家颇为要紧的人。



    说穿了就是谢琤。



    冷沉的目光落在信物上,谢珽随手拿起来,拧眉思索。好半天,才向陆恪道“互换质子不可行,另寻个结盟的法子。”而后,商量了几条,命陆恪去探。



    没过多久,消息传了回来。



    元哲虽有夺位之心,却不至于卖国求荣,愿暗中与谢珽结盟,已是能做的极限了。国主时日无多,他也将态度摆得十分明白。



    若谢家不肯结盟,他便退出夺嫡,任由元昊继位。届时,在储位筹谋多年的元昊必将趁虚而入,拿战事立威。



    若谢家肯,则引为助力斩除太子。



    但将外敌引入内斗,终归是引狼入室的事,无异于拱手送谢家一个大便宜。为防河东借机生事,也为安抚臣属,他须以互换质子的方式,令彼此有所忌惮,互不侵犯。



    为表诚意,元哲会派最疼爱的长子为质,亦许诺会善待河东之人。



    也盼河东掂量利弊,明智抉择。



    武氏得知这事也颇为头疼,在碧风堂商量时,神情亦极慎重,“利弊已很清楚。咱们虽不怕打仗,但若北梁当真大军压境,想要首尾兼顾也不容易,一场仗打下来,还不知会搭进去多少人。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命,若能避免,自然不宜起兵戈。这事我想了很久,觉得还是答应为好。”



    “可三弟年纪还小。”



    “也不小了。”武氏知他虽对谢琤严苛,实则颇疼爱幼弟,忍不住叹了口气,“十七岁了,你在这年纪,早就已独当一面。珽儿”檐外下着雨,淅淅沥沥,武氏看着袅袅茶烟,声音忽而温和,“若换了你在琤儿的位子,愿不愿去做人质”



    谢珽闻言,神色微顿。



    若换了是他,谢珽会毫不犹豫。



    北梁与河东之间最好是斗而不破,能保边境安宁即可。八年前那场大战固然换了来颇长久的安宁,付出的代价却实在太重。每个兵将的背后皆有家人,谢珽后来翻看抚恤的名单,想到许多人翘首期盼,却再难看到至亲身影,心中亦如刀割钝痛。



    冲锋陷阵时,素来不畏生死。



    但若能不起烽烟,以一己之身换得几年安宁,谁不愿一试



    武氏瞧他神色,便知道答案。



    “你愿意,琤儿也愿意。咱们既领了戍卫河东的重担,这种事就责无旁贷。当初你领兵报仇是一种历练,如今为了大局,琤儿前往北梁也是种历练。以质子之身住在北梁,哪怕被时时监看,仍能窥见北梁的民风和近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这于咱们而言有益无害。”



    “此事名为互换质子,其实与奔赴沙场无异,史书上有不少先为质子忍辱负重,后成大器建功立业之人。琤儿到了年纪,历练一番也无妨。”



    极沉稳的声音,是她身上一贯的决断。



    见谢珽并未反驳,武氏续道“我这就修书让琤儿”



    话音未落,忽听门外响起了嬷嬷的声音。



    “太妃,那边的大姑娘来了,说有要紧事求见。”



    府里如今就一位姑娘,长房的谢淑。



    母子俩俱觉诧异,忙命请入。



    仆妇应命,恭敬推门打帘,谢淑一改往常秀致衣裙的打扮,穿了身颇利落的骑马劲装,头发也拿玉簪挽在顶心,抬步进来时,神色极肃。进了侧间,见谢珽母子似在议事,她二话不说,在武氏疑惑的目光中径直跪在地上。



    她说出的言语,更令母子诧异。



    谢淑是来主动请缨的。



    为着和北梁互换质子的事情。



    这事虽未对外声张,因关乎长远,府里要紧的几个人都知道,连同老太妃和谢淑也听到了风声。谢淑瞧着懒怠,平素翻看话本连眼睛都瞧坏了,从不花言巧语在长辈跟前卖乖,也甚少习练弓马驰于校场,但她心里其实极有主意。



    将门之女,亦有她的风骨与骄傲。



    谢砺未出事之前,府里有谢巍兄弟、谢珽兄弟,长房的谢瑾也小有建树,撑起整个河东绰绰有余。



    她被遮蔽在树荫下,自可无忧无虑。



    如今,一切却已赤裸裸的掀开。



    谢砺不止早有一心,在谢瑁心里埋下毒恨的种子,还借谢衮战死、财权疏忽时大肆挪用军资,养了许多刺客。而后勾结诚王、挑唆谢瑁,险些令谢珽命丧元夕。再后来阿嫣被擒往剑南,谢珽在许州遇袭,都是谢砺引来的陈半千所为。



    桩桩件件,都在撼动河东根基。



    谢淑哪怕不知内情,也清楚她的父亲埋了怎样的祸患,这令她极为难过、愧疚,甚至对父亲暗生鄙弃,想竭力弥补挽回。尤其当谢珽经历两番凶险刺杀,深入剑南冒死救回阿嫣,却半点不曾迁怒与她时,谢淑心里愈发难过。



    她很清楚,这是谢珽冷硬外表下的爱护,顾念血缘之亲,才在谢砺做出那等恶行后,对她和嫂嫂、侄儿尊养如旧。



    也是因这份顾念,令她更想弥补、报答。



    只是闺中力弱,没法像靖宁县主那样领兵征伐,能做的实在有限。



    直到出了互换质子的事。



    得知这消息后,谢淑连着两夜辗转反侧,彻夜难寐,深思熟虑之后,终于来到碧风堂。



    自请去做质女。



    “所有的利弊和可能遇到的危险,我都已考虑过。”



    夏日幽深的侧厅里,劲装少女笔直跪在地上,哪怕武氏亲自去扶也不肯起来,只肃容道“拿互换人质换来的脆弱信任,自然难以长久,说不准哪天就会翻脸,用兵征伐。我去了北梁,也只能尽力让战事晚些来。或许一两年、或许三四年,不管长短,这都是休养生息的机会。”



    “我生在王府,身上有太祖父、祖父的血脉。哪怕比不上姑姑英勇,也该有将门之人的担当。”



    “留在河东,我无事可做。”



    “但若能去北梁,便可免去一场兵戈,让堂兄能放心地挥兵南下,尽早令天下安稳。届时,边塞自可受益。”



    “太妃、王爷。”谢淑抬起头,神情郑重而坚决,“我是请缨出战,还望两位能允我所请”



    掷地有声的言辞,令厅中一瞬安静。



    谢珽年少时,也曾顽劣行事逗哭过堂妹,与对表妹无异。后来承袭爵位后忙于军政琐务,内宅的事上甚少留心,只知她跟谢琤情谊极深,与阿嫣也性情相投,旁的事上没太留意。



    却未料时日倏忽,幼时哭鼻子的小姑娘长成后,竟会有这般胆气。



    惯常冷沉的眸底浮起讶色,他站起了身。



    “北梁的事不必担心,有琤儿。”



    “我替谢琤去”谢淑抬头,对上谢珽的眼睛。



    她这几年其实甚少跟谢珽说话,因心中畏惧堂兄性情骤变后的冷厉威压,哪怕后来常因阿嫣的缘故来春波苑,也多躲着谢珽,怕他像教训谢琤那样,严苛待她。



    此刻,那些小情绪早已无足轻重。



    她迎视谢珽,不闪不避,只笃定道“堂兄既有雄心壮志,就该集中兵马去攻京城,早些还天下太平。至于北边,暂且稳住即可。战场上用人的地方那么多,谢琤留着会用得着。我到了北梁后定会谨慎行事,绝不给府里添乱。”



    “不行不能让你去”



    武氏见她执意不肯起来,只能蹲在身旁,温声劝道“你在府里,能帮我分担琐事。等局势安定些,还要替你挑个好人家,往后安生过日子呢,我瞧那徐公子就很好。北梁那地方,去了总要担惊受怕,不得安宁。我和阿嫣,还有你祖母、嫂嫂、侄儿们,都舍不得你。”



    “别逞强了,让琤儿去吧,快起来。”



    极为温柔的言语,如暖流漫过。



    谢淑却仍未动,“太妃的慈爱之心,侄女都知道。我今日来请缨,是有两重缘故。”



    “第一重,我是谢家女儿,即便不及姑姑英勇善战,亦有先祖流的血性,愿为河东百姓出征。”



    “第二重是为了我父亲。”她眸色稍黯,声音亦低了些许,“他做的那些事,有负河东兵将,更对不起战死之人。我若不能做些什么来弥补,这辈子都会愧疚不安,受尽煎熬,不能见人。唯有替父赎罪,才能稍得消解。”



    “太妃、王爷,谢淑愿请缨前往北梁,追随祖父、伯父、姑姑的英豪之举,万死不辞”



    “还望两位允准”



    她俯身叩首,额头在青砖地上触出轻响。



    武氏心疼极了,虽明白她心中煎熬,却仍不舍得她去受苦,仍试图劝说。



    谢淑却早已下定决心。



    知道母子俩不会轻易答应,她将心思说明白后,转身去了祠堂,在祖先牌位跟前跪了三天三夜。



    所有人苦口劝说,她皆无动于衷。



    谢珽数次过去,都能看到少女笔直跪在祠堂,背影秀弱却坚毅,哪怕累极也没半分松懈。而她的视线落处,是靖宁县主的牌位伤心和离、战死沙场后,靖宁县主的尸骨牌位与谢衮等人一道埋葬,亦供奉在王府祠堂中。



    那是整个河东地界最耀眼的女将。



    红妆烈烈,为众人所钦敬。



    秦念月是她的亲骨肉,却丝毫没半点亡母的骨气襟怀,而谢淑闷声不响,心里却有最坚毅骄傲的念头。



    谢珽静视良久,最终点了头。



    北梁国主病重,谢珽答应之后,暗中互换质子结盟之事立时安排了下去。



    当天夜里,徐秉均驰回魏州。



    是阿嫣给的口信。



    长在太师府那样的书香门第,出阁之前,阿嫣对武将之家实在知之甚少,甚至畏惧争杀之事。



    直到嫁来魏州,听闻靖宁县主的英豪事迹、瞧着武氏的决断担当,才知身为女子,原来也能有那样的气魄和建树。而谢淑虽闷声不响,每尝言语说起时,对于战死的姑姑时总有崇敬之心,亦不无将门之女的傲气,只是甚少表露。



    如今请缨北上,必是心意已决。



    那于谢淑而言未尝不是一次浴火重生。



    抛去父亲功勋的庇护,亦抛开父亲过失的阴影,凭她的胆气寻回将门之女的骄傲,无需再愧疚、煎熬。



    没有理由不去成全。



    哪怕谁都舍不得,在谢淑的执意恳请下答应是迟早的事。



    阿嫣最清楚小姑子的心思,更不知这趟去了北梁,何时才能回来,便寻了个由头,请谢珽将徐秉均调回。



    彼时正逢动身前夜,谢淑孤身前往校场。



    昔日嬉游的情形历历在目。



    那个时候,她还是王府里不甚起眼却无忧无虑的闺中千金,打着谢琤的旗号跑来校场,想看到的却只有清逸少年。绿杨陌上微风徐徐,她看过他泼墨时的风雅文采,看过他弯弓时的少年意气,曾令他心甘情愿的输给她许多画作,绣为裙衫,也曾与他林中射猎,情愫暗生。



    他们的相遇平平无奇。



    但每一次相处,都被深藏在心底。



    徐秉均的父亲突然来魏州时,谢淑便猜到了来意。没有人知道,那些夜晚里她有多激动期待,盼着双亲能答允此事,往后再不必遮掩着,或拿谢琤当掩饰。可惜,事情尚未提起,她的父亲便从云端跌进了淤泥。



    那段时间,谁都没心思理会婚事。



    徐叔叔亦只能暂且返京。



    兵马调走后,校场上有些空荡,夏夜里凉风正宜,徐淑也不掌灯,只在月下独坐着慢喝一囊清酒。



    视线里,忽然闯入一道熟悉的身影。



    谢淑独自出门时,阿嫣便猜到了她的去处,因不便去打搅她回味心事,便让管事在城外等着,一旦看到徐秉均,便让他去寻谢淑,免得错过此夜,连道别的话都来不及说。徐秉均得知后,几乎无需多想,便猜到了谢淑可能的去处,策马赶去。



    此刻夜风徐徐,拂动树梢。



    姿容清俊的少年一路疾驰,满身风尘仆仆,瞧见独坐的谢淑后立即丢开缰绳,翻身下马三两步就跑到了谢淑跟前。



    清夜里,两道泪水自谢淑眼中滑落。



    她拾起旁边的酒囊递给他,脸上竭力勾出笑意,“明天我就要走了,你是来送我的吗”



    “你要去北梁”



    徐秉均已从管事口中得知了大约情形,却不知事情始末,疾驰时虽不费力,却因胸腔狂跳,无端有些气喘。接过谢淑递来的酒囊,他当即仰头灌了一口,素来清隽文雅的脸上,已尽是焦灼之色,“为何突然要去北梁”



    “为了往后走路时,能昂首挺胸。”



    “为了河东少些无辜的牺牲。”



    谢淑眼底仍有泪水,唇边的笑却凝得坚毅,坐回两人常坐的那方青石,拍了拍旁边,让他也过来。



    而后,徐徐道明缘由。



    月移影动,夜色渐深,放心不下的侍卫赶来寻找,瞧见并肩而坐的身姿时却没敢来打搅,只远远站着。



    后来子夜风冷,徐秉均脱了外裳给她披着,谢淑也没推辞,轻轻拿指尖笼紧。相识这么久,连彼此的心意都已窥明,真正的触碰却只有少年男女的含羞试探,连窗纸都未曾捅破。



    披在身上的这件外裳,应是最熨帖的接触了,少年的暖意披在肩头,几如怀抱。



    谢淑舍不得,偏头问他,“衣裳送我吧”



    “好,北梁天冷,要多加衣。”



    谢淑点了点头,“今夜一别之后,相逢大约是遥遥无期。”她喉头微哽,心里有好些话想跟他说。说她初见时的惊艳,思念时的欢喜,决定去北梁时的不舍与愧疚却又觉得月色匆匆,两人相识一场,既是前路未卜,不该说伤心扫兴的。



    但心底里,却仍在期盼一个答案。



    她看向身侧少年,正对上他的目光。



    “再怎么遥遥无期,也总会有重逢的时候。”徐秉均明白谢淑这般决定背后的苦心,亦知她此刻无法宣之于口的心思。杀伐中磨去少年稚弱,此刻神情已是沙场男儿的坚定,将那酒囊抬起时,声音亦如承诺,“我会等你。”



    “等京城大局一定,我就自请去边关,片刻不离。”



    “到你回来,就能第一个迎接你。”



    而后,不论两家父母会否允诺,都握着她的手带回京城,再不会如先前般克制收敛,等什么父母点头、媒妁聘娶。



    少年红了眼眶,想早些撑起天地。



    谢淑亦红着眼睛笑了笑,拿酒囊与他轻碰,“好,说定了。”



    徐秉均与谢淑的相会与别离,阿嫣除了告诉谢珽之外,并没跟旁人提起。



    亦如同少年男女深藏的心事。



    少有人知,却印在骨髓。



    只待有朝一日,局势渐稳各自长成时,角落里的幼苗亦可悄然抽条,开花结果。



    而对整个河东而言,如今最要紧的仍是拿下京城。



    梁勋早已被谢珽打成了丧家之犬,在东躲西藏一阵后,终于死在萧烈手中。整个宣武地界都被谢珽收入囊中,而这间隙里,魏津亦拼尽力气攻破京畿东侧的防守,剑锋直指帝王所在的京城,想抢先攻破城池,夺得玉玺。



    谢珽在伤势稍愈后便去了陇右地界,此时正与裴缇引兵向南,围向京城。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中和下,都是大肥章嗷嗷



    谢谢梨子酒的地雷呀,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