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9、第 9 章
    回了茶楼,文姜拿着写好的手稿径直走到说书先生那里,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把那前三章放在他面前。



    说书先生对此见怪不怪了,镇上也有一些穷酸秀才为了点润笔银子,放下身段,偷偷给他投书。不过那些读书人不但讲话文绉绉,写起文章来更是动不动孔子孟子。



    来茶楼听书的有多少读书人呢,他要是照他们的内容讲,非得被扔瓜子皮不说。就算读书人来了茶楼也是想着放松一下,暂时把孔孟圣人放家里。



    呵,不过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有女子来送书稿的,估摸着是家里兄弟还是丈夫写的,自己不好意思来。



    这些穷酸文人,都快吃不起饭读不起书了,还一堆讲究,他不穷谁穷



    反正中午也没事,那就看两眼。



    没想到就是这么随意一瞟,他的眼睛就挪不开了。



    哎呦,有几分意思哦。



    三章大概一万来字,过了小半个时辰,说书先生才意犹未尽的放下手稿。



    “说吧,这位娘子,整个书稿大概多少字,你家人想卖多少钱。”



    “这个故事大概100万字,钱嘛,你手里这三章给我一两银子。以后每3章除了你要给我一两银子之外,还要给我你每天收到的赏钱的五成。”文姜不紧不慢的说。



    “这个女子,你怎么不去抢。”说书先生气得嘴两边的胡子一翘一翘的,长寿在一边看得直乐。



    家里爷爷虽然也疼爱他,但是很少对他笑。而且只要哥哥福寿在,爷爷奶奶的注意力一般都放在福寿身上。猛然看到这么有趣的爷爷,长寿觉得好玩极了。



    文姜摸了摸儿子的头,老神在在的说,“老爷子,先不说钱,您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我就看了前三章,哪里知道后边呢。”老头嘀咕道。



    “我可以给您保证后边的绝对不比这前三章差哦。”



    “你三章卖一两银子,后边还要分成,你脸怎么这么大呢。老头子我一个月靠说书也挣不了二两银子,你三章就想要这么多。”



    “您靠说书是挣不了这么多,但是您也不靠说书活着,不是吗。”文姜凑过去小声说。



    “你你这个女子不要离老头子我这么近。你说,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老头也压低了音量。



    “我知道你是这家茶楼的幕后东家哦。”这点还是文姜在那本种田文小说里看到的,正好这个时候拿来用用。



    古代很少有东家亲自登台说书的,所以这位骆老板一直没有对外宣布他的身份,除非是镇上的老住户才知道几分底细。



    这家茶楼是骆老板家里传下来的,奈何老爷子生平最大的爱好就是说书,本身不善经营,要不是后来碰到了懂行的掌柜,这间茶楼还在不在就另说了。



    尽管去周边府城游历了一番,老爷子的说书水平依然是一言难尽。



    “这都中午了,我们娘俩还没吃饭呢。那前三章您也看过了,行不行您给个准话。不行的话我们娘俩再去别家茶楼看看。”文姜站起来佯装要走。



    “哎哎,你个女子,急什么。”转头偷偷冲不远处的掌柜的使了个颜色,快,上几盘点心来,不能让人走。



    点心很快来了,文姜和长寿也不客气,快速吃了起来。



    在二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老爷子也做好了决定。不就是几两银子嘛,要是这故事真能给他茶楼多招徕点客人,他挣的可就不是几两银子的事了。



    “行,你这故事我买了。就按你说的,前三章给你一两银子,不过后边的要看看实际情况再定。”



    对此文姜可以接受,关于后边分成的事嘛,她相信过几天老爷子一定会同意的。不是她对自己有信心,是她对施耐庵他老人家有信心。



    这个故事能从宋朝流传下来,并在后世成为国人的四大名著之一,是经过了重重考验的。拿来征服一群古代人,绰绰有余啦。



    骆老板也是爽快人,很快让掌柜的取来了银子。契约先不急着立,要看看后续发展嘛,不过文姜也允诺了这前三章不会再外传。



    有了钱,接下来要干嘛,当然是买买买啊。



    大良朝的贫苦家庭一般都是一日两餐,怀河镇比较富裕,所以镇上的人大多都吃三顿。



    虽然在茶楼里吃了点心,但是毕竟不是正经饭食。有了进账,文姜也不想委屈自己的肚子,尤其长寿还在长身体的时候。



    出了茶楼,文姜带着儿子找了家看着还算干净的路边摊坐了下来,要了两个肉包子,两个菜包子,两碗汤。



    就着汤吃了几口包子,她才觉得自己算是真的在大良朝活了过来。天知道,这几天每天两顿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糙米粥,她是怎么过来的。



    包子很大,长寿吃不完,文姜找老板娘要了张荷叶给他包了起来。



    这几天也委屈长寿了,虽说他在老李家不是特别受宠,好歹是能吃饱的。但是在苗家,长寿也知道自己是外姓人,所以吃不饱也忍着不说。



    文姜摸了摸长寿的头,“包子娘亲先给你装着,饿了想吃了你要说。”



    “娘亲,长寿吃饱了,这包子你吃了吧。”



    “我也饱了,长寿啊,不要担心,你看刚才娘亲不是卖了个小故事给那个茶楼的老爷爷吗。他付了娘一两银子,这钱够我们用好久的,娘亲不会再让长寿饿肚子的。”文姜给儿子保证道。



    一两银子说多也多,能买500斤糙米,省着点够她娘俩吃一年的。



    可是说少也很少啊。



    谁来告诉她古代的棉花为什么这么贵,她都没敢去正经的布料铺子买新棉花新布料自己做被子,就是盘算着来当铺看能不能捡个漏。



    没想到两床破旧的厚被子就花去了小一半的银子,剩下的钱文姜只能拣着紧要的买了几样。



    一张稍微厚点的席子,山洞潮湿,可不能让长寿住出病来。铁锅是不敢想了,买个砂锅先凑合着煮粥吧。筷子也来两双,再买上5斤糙米,主要是多了她也提不动了。



    再说了她还跟茶楼老板约定了三天后再来呢。



    对了,再去之前的书肆买上一本千字文。



    长寿今年9岁了,但是一直没有上过学堂。在老李家的时候也就是捡着福寿用剩的边边角角的纸,毛都快掉光了的笔练练字,李奉文并没有正经教他。



    即便没有那本种田文的提示,从李红梅坚决要过继长寿的态度来看,这孩子长大的成就肯定不小。



    而且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文姜发现长寿这孩子不但聪慧,还坐得住。古代十年寒窗苦读,要的不但是一份天赋,更是一份韧性。



    文姜可不想让儿子的才华被埋没了,所以必须给他准备一份笔墨,让他先练着字,等过段时间挣了钱给他找个好的私塾。



    书肆的老板看到文姜进来的时候脸都要黑了,这女子才隔了多久又来了,那100张纸总不会这么快就用完了吧。



    “老板,生意兴隆啊,我这次再买一支毛笔,一块墨,最便宜的。”



    平常文姜也要写写画画,上午买的那点东西不够用。



    好歹这次没让饶个墨块,老板的脸色好看了点,转身去柜子里拿她要的。



    文姜四处打量着,砚台什么的就不要想了,买不起,回去用石头给长寿做一块,先凑活着用。



    这家书肆看着不起眼,麻雀虽小五脏却俱全。文姜很快找到了架子上摆着的千字文,一问,200个铜板。



    文姜都怀疑老板有透视眼了,他怎么就知道她兜里就剩这么点钱呢。



    儿子的学业最重要,买它。



    从书肆出来的时候,天也不早了。文姜从中午吃饭的小摊买了几个菜包子匆匆往家赶。



    不是她舍不得给苗家人买肉包子,主要是一来没钱了,二来她不好解释钱是哪里来的。



    路上文姜忍痛花了最后几个铜板坐了马车回去,天快黑了,夜路不安全。



    到了李家村的山脚下,苗家大哥已经等在那里。



    人还很细心,还背着个竹篓,“长寿困了吧,我背他回去。”



    文姜也没推辞,长寿凌晨跟着她出来的,马车上的时候就困的两眼打架,在死撑着。她小心的把长寿放进了背篓里,两大一小,快速的往苗家沟赶去。



    交通实在不便呢,也没在镇上做太多事,这一来一回整整一天就过去了。



    路上苗家大哥说道,“以后你要出来做事,把长寿放家里让娘看着吧。他一个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跟你这么跑可吃不消。”



    听了这话,文姜内心暗暗叹了一口气,只要不涉及到利益,苗家哥哥们对这个妹妹还是有几分温情的。



    “也就这段时间,我出入都会带着他。长寿刚从李家出来,我担心不在我身边他会胡思乱想。不要小看小孩子,他们什么都懂着呢。”



    文姜说的是心里话,无论什么原因,长寿现在算是被他的父亲这边的家人放弃了。在她身边也免不了会听到别人的闲言碎语,所以她走哪里尽可能把他带在身边。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总不会让人欺负了他去。



    到苗家沟的时候,已经快到了入睡时间,不过苗家人都还在院子里乘凉,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等她们母子。对于她的晚归,苗家众人也难得没说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段落有没有太紧密,看着眼会不会累,有的话说哦,我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