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拜了个挺厉害的师父, 珍卿就是周末有了新去处,其他方面也没啥大变化。
她每天做完功课,就是练习峄山刻石, 读一些李师父推荐的书目。
她成功拜师以后,只过了一个多月,学校考完期末考试。
期末成绩一公布, 学校就通知放年假了。
这里的年假,就是后世的寒假。
学校一说要放年假, 大家都像是囚犯出牢一样, 纷纷高兴得不行。
交情好的朋友们, 兴奋地交流着年假的行程, 要到哪个城市走亲戚啊,要到南方哪里过冬啊。
还有的同学,相约一起玩耍、一起做功课的
在校门外分别时,有人还抱在一起哭,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
珍卿基本是独来独往, 重点是跟先生们道别,并且预祝新年快乐,显得比较舔先生们。
这里的年假还挺长, 从这一年的腊月十六, 一直放到第二年的正月完。
珍卿没有立刻回杜家庄,在县城的小院儿里,把年假作业写完了。
杜太爷就让老铜钮, 把她送到磨坊店李师父家。
他自己却赶回杜家庄, 要忙活备办年货、祭祖洒扫的事儿。
珍卿到了磨坊店李家,李师父、李师娘都挺高兴。
师娘早把房间收拾好,就安排她住在第三进的东厢, 跟李师娘住得很近。
而细心的师娘,还给她备了三套冬装,都是美丽鲜亮的颜色,簇新簇新的,看得人心花怒放。
珍卿一个伪小孩儿,灰扑扑地过了多年,有漂亮的新衣服穿,那也是高兴得了不得。
而李师父给珍卿,准备了整套的蓑衣笠帽,还有很厚重的新式皮靴。
这一天,李师父带着珍卿搞学习,学习完了以后,又带着她在院子里散步。
他跟她讲张潮的幽梦影,给她描术中国旧式文人赏景的情调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
李师父还续了两句梅不可以无雪,游不可以无伴。
李师父说,等下回再下雪的时候,他们师徒俩可以一起,披蓑戴笠地到外面玩耍吹吹那狂野的北风,看看那茫茫的白雪,赏赏那高洁的梅花
当然,李师父的美好设想,正好被李师娘听见,李师娘就说,女孩子身体弱娇,经不起寒天雪地里折腾,让李师父自己去玩耍。
李师父也没跟师娘争辩什么。
然后有一天,李师娘出去走亲戚。下午的时候,忽然又下起雪来。
珍卿写了半天字,正在院子里活动筋骨。
那李师父就起了兴致,让老妈子给珍卿穿得厚厚的,又给她穿上蓑衣、斗笠、大靴子。
李师父是循循善诱地,引经据典地给珍卿描述
说磨坊店现在,是旧雪还未化,新雪又落下。
这个时候,竹子梅花怎么好看,覆雪的山梁怎么清寂,静谧的山村怎么幽雅,bbb
珍卿不好反驳他,就被他大手牵着小手,带她到雪地里玩耍去啦。
她穿得衣物很厚,走起路来像个笨熊一样,生怕摔上一跤。
李师父还热情洋溢地说,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
通俗点说,越偏僻的犄角旮旯,能看到的景致就越好。
所以李师父就带着她,往空寂的旷野里走。
那野地里的风,无情地刮打在脸上,简直像刀割一样的。
他带她寻到一处野梅花林,那里已经开了一片鹅黄的腊梅花,印衬着皎洁的白雪,确实是好看极了。
腊梅花确实开了,但珍卿觉得,她的脸也快被吹裂开了
李师父还在那儿念诗,赞颂野地里的黄梅花。
珍卿嘴冻得都不能开合自如了禹州的冬天真是太冷了。
李师父自己念完,叫珍卿也念两首诗。
她觉得脑子都冻僵了,这辈子学过的诗,一首完整的都想不起,脑子里就蹦出一首最经典的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那斜斜的北风,夹着雪粒子,直往人脸上打,珍卿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她连忙把围巾扯起来,想把脸兜得严实些。
李师父大声跟她说“珍珍,咱们再上山顶去,山顶上雪景一览无余,更显雄壮。”
珍卿心里“呵呵呵呵”,心说你还要上山,你咋不说你要上天呢
珍卿坚决不干了,她还小啊,她还是个孩子啊,折腾不死,折腾病了咋办呢。
拜个名士派的师父,真的是造孽啊造孽
珍卿从村子北边回来,李师娘没多久也回来了。
她听说李师父带珍卿出去,直说实在胡闹,难得听她骂了一句“你个没轻没重的李麻子”
李师父是个麻子脸,这是小时候为预防天花,种痘留下的痕迹。
伙房给熬好了姜汤,李师娘让人把烤火烘炉和火盆桌子,都加炭大烧起来,让珍卿一边烤火,一边抱着姜汤喝。
珍卿一边喝着姜汤,一边听师娘抱怨师父,说“珍珍是小孩子,不像你皮糙肉厚,扛得住冻。
“你别只顾自家高兴,把孩子弄伤风了。要不然,我就把珍珍送回去,免得你总折腾她。”
李师父乐呵呵的,难得露出点儿笑影,看得出来是真高兴。
李师娘管珍卿叫“珍珍”,头一回有人这样叫她,她又有一个新小名了。
到后面几天,李师父再去踏雪寻梅,就只有男下人陪着他去,珍卿是打死不去了。
李师娘就摆了几大捧盒的零嘴儿,带着珍卿围炉吃东西,除了各种糕饼果子外,各种炒货也很不少。
师娘家里的瓜子儿,就有各式各样的,南瓜子、西瓜子、葵花子,都是常见的。
还有一种丝瓜子儿,特别难嗑,那就是嗑着玩儿,打发时间的。
在李家住了一阵,珍卿觉得,李师父家说是落魄士绅,但感觉他们家还挺阔的。
尤其李师娘说话做事,像是见过大世面的。
这老两口儿,据说年轻的时候,生过六个儿女,但只站住了一个小女儿,三年前嫁在南省,又生了孩子,过年根本回不来。
读书方面,李师父开始给珍卿讲史书。
即便讲的是正史,李师父也不迷信书本。李师父也旁征博引,推演一下过去的历史。
史记里面记载,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以雕、鹖、鹰、鸢为旗帜”。
李师父说,这里的熊、罴、狼、豹、虎、雕、鹖、鹰、鸢,肯定不是指这些动物,而是以这些鸟兽命名的部落。
既然以这些鸟兽命名,那这些部落,推测大概是以这些鸟兽为图腾
然后,李师父又跟珍卿,大讲西方人的图腾理论。
把珍卿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上一辈子,虽说没研究过图腾理论,但她也知道,最开始进行图腾研究的,可都是西方人啊。
她李师父,这样一个前清遗老,怎么会有这样的知识呢
所谓学贯中西,莫非说的就是他这种
我的天啊,好像真拜了个了不起的师父。
李师娘跟珍卿说,从前,她李师父也收过不少弟子。
可他对那些男弟子,都是极为严厉,甚至严苛,弟子学得不好,打骂那是常事。
学生遇到疑难,也不是他一问,李师父就给解答。
李师父教学依据,是孔夫子的理,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就是不把学生折磨到位,就不会引导这个学生,不会给他解答问题。
而据李师娘的观察,李师父教导珍卿,态度可好太多了。
不但从来不打她,有啥问题,那是有问必答的,一点儿不藏着掖着的。
珍卿当然心里也感激。
但是时间长了,她也发现了,李师父教导她,大约也没指望她将来经进济世,有什么大造化。
就是找个学生作个伴,然后过过当老师的瘾,带着一种玩乐的气氛。
教学目标不一样,态度当然不一样喽。
珍卿在李家待了十天,连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都是在李家过的。
直到腊月二十六,杜太爷才叫老铜钮来接她。
珍卿走的时候,师父和师娘都到门口来送,一声声地嘱咐,让她过了正月十六,就过来磨坊店,一应吃用的东西都不必带,这里都给她备着。
珍卿坐在马车上,远远地跟他们挥手,心里觉得酸酸的。
然后,老铜钮带着她,回到杜家庄过年。
一回到家,珍卿按照睢县的习俗,先给过世的奶奶和妈妈上坟。
珍卿跪在她妈的坟前,对着坟上枯黄的衰草,轻声地诉说着
“妈,新学校特别好,国文课教的注音字母。声母和韵母搭配着,马上就能读出一个字,可好用了。
“要是当初你教我这注音字母,我学会了自己就会拼读,你就不用把嗓子弄哑了
“学校的课程可多了,有国文、算学、社会课、科学课
“妈,音乐课上,我学了一首曲子,名字叫教我如何不想他。在家里,祖父不许我唱,我唱给你听,你看好不好听。”
荒寂萧索的坟场里,残雪未尽,荒草漫径。
北风缓缓地吹着,小女孩儿幽婉的歌声,若有若无地听入耳中。
陪着来上坟的大田叔,也忍不住心生酸涩。
大小姐的妈,就是八年前的腊月病死的。
但因为她生前的一些事,没有葬入杜家的祖坟,而是孤零零的,跟这些穷人葬在一处。
唱完了歌,珍卿站起身来,拿帕子擦擦鼻涕和眼泪,最后说
“我总会一直念书的。妈,你放心吧。”
大田叔走上前,给珍卿把皮帽子戴好,帮她挡着风,说“大小姐,咱们回吧,明年清明再来。”
说着就把珍卿背起来,往杜家庄村子里走。
给这里的亲妈上了坟,难免想起幼时的事情。
亡母对她无微不至的关爱,那一幕幕亲密相处的过往,不由地浮上心头来。
上辈子,她没感受到什么父爱、母爱。
她上辈子的生父,是个脑子精明的小生意人,但骨子里还是旧式男人,非常之重男亲女。
他生了四个女儿后,终于生出一个能传宗接代的儿子。
作为家里第四个女儿,珍卿被忽视得厉害,一直持续到她十三岁。
她姑姑的丈夫意外去世,儿子生病死的,她姑姑就把小侄女过继到自己膝下。
姑姑经济条件还好,但因为丈夫、儿子的离世,受的打击很大,精神出了问题。
上辈子的亲生父母,惦记上了姑姑的房子和存款,把她过继出去,打的就是贪钱占房的主意。
她上辈子觉得,就算跟着精神不正常的姑姑,也比跟着狼心狗肺的父母强。
为了不让亲生父母得逞,她十来岁,就学会了撒泼阴人的那一套。
终于捱到了十八岁,即便作为养母的姑姑,最终也因病过世,她也不再需要监护人了。
上一辈子,她努力想过得快乐,而摆脱不了原生家庭的阴影。
终于到了这一辈子,上天赐给她一个慈爱温柔、体贴入微的母爱,让她享受到向往已久的母爱。
只可惜,幸福的时光太短暂,只有短短的一年。
即便算是鸠占鹊巢吧,这一年的幸福,也足够扫出心里的许多阴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