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章 第78章
    李季扭不过李父的要求,他到底还是没能出去一趟。



    李季没出去,于是,李季见识到了人性的一幕。不分什么善恶与丑陋,只是在生活面前的选择。



    李二嫂的娘家来人,来的是李二嫂的爹娘与兄弟们。



    来时,李家自然作主要招呼着对方一家留饭。毕竟,对方是来给李仲的身后事一个说法。李季以为是来看着女婿下葬前的最后一面。可能也是担忧李家待李二嫂不够好。



    实则是李季想多了。



    李二嫂的爹娘意思,那还是由得李二嫂的兄长提了。李二娘娘家的意思,那是想让李二嫂归家再嫁。



    寡妇守节



    这一个时代不那么流行的。



    这一个世道里,平民百姓的家中那要有顶梁柱的。



    一家之主没了,那孤儿寡妇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李二嫂的爹娘更是提了一话,提着李二嫂膝下无子。



    李二娘的娘家自然要为女儿考虑将来。



    李季当时无言。



    李父却是招呼李二嫂的爹娘谈了这一件事情。本来李父的病就没好利落,这会子,还要见一见亲家。



    一听着亲家想让女儿改嫁,李父的情绪还是低落几分。



    李季与福生谈了话。



    “二嫂娘家想让二嫂归家。二哥膝下尚有两个女儿”李季有点迟疑,其时,李二嫂的娘家人担忧李二嫂的将来。理由是李二嫂膝下无子。



    可李季膝下有两个儿子。



    这不,李季若不想二嫂改嫁,那么,就得给对方一个养老的条件。怎么办那还用说嘛,当然过继一个给李二嫂当儿子的男丁。



    凭着李家的第三代,如今就两个男丁。



    那便是李三郎、李四郎。



    “二嫂还能生,若是归家嫁得良人,也算得下半辈子有靠山。”福生这般说了话,她不停顿,没给李季再吐了其它话的时间,她道“四哥放心,我待元娘、二娘一定跟亲生的一样。比起四娘,元娘、二娘更是懂事的孩子。我心疼的紧。”



    好话福生会讲。



    至于李二嫂的心思搁前些日子福生就是听出一些李二嫂的话中之意。



    过继孩子



    李二嫂不是没侧面的提过,可福生不同意。



    福生是来完成原主刘福生的两个愿望。若是过继一个儿子给李二嫂,李仲一脉有子嗣。



    这还能算得完成原身刘福生的愿意吗



    搁福生的本心,她觉得这不算。



    既然不愿意,那么,福生就不想听李季的话了。



    李季听着发妻的话,他愣在当场。李季当然听懂福生的意思。打从心眼里讲,李季也不乐意把儿子过继的。



    过继了,那就不是他这一脉了。



    或者说,这一时代小儿子夭折摔搁那儿。李季还是担忧小孩儿养活的问题。要知道李仲这一位二哥也不是没亲儿子。



    只是一个夭折,一个惹了祸事被朝廷砍了脑袋。



    膝下两个儿子多吗



    在李季的眼中一点也不多。



    李季是巴不得他的子嗣再多些。



    可福生是什么想法



    福生却是不想再生子。



    她与李季没什么感情。她会保护住李四郎平安降生,那是因为原主刘福生有这么一个遗憾。或者说,算一算时间,再生孩子的话。



    孩子若是年纪太小了,这么一个乱世里真的好吗



    乱世人命如草芥。



    年幼的孩子,那等命途会更容易夭折掉的。还不若好好的教导如今的几个孩子呢。



    最终,李家还是同意了李二嫂的归家。李二嫂回了娘家,李元娘、李二娘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



    因为,她们没了亲爹,连亲娘也是舍弃她们。



    李二嫂回娘家那是要改嫁的。



    而她与女儿李元娘、李二娘之间,那在这一个时代看来,那就是斩断了缘分。毕竟,李二嫂往后不是再李家妇。



    李二嫂往后只是郁家女。



    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李父慢慢的身体养好了,只到底伤了根子。这时好时坏的,偶尔里还是要吃药。



    可这也让李季这一个当儿子的,那是心情好上许多。



    时间这一愰,便是五年过去。



    这一年是始皇十六年。这一年原身是二十六岁,膝下三个孩子里,李三郎是十岁的少年郎,李四娘是八岁的少女,便是李四郎也是五岁的童子。



    至于二房的两个侄女,李元娘十五及笄的年华,李二娘也是八岁的少年。



    “咱们家元娘及笄,也是应该谈婚论嫁了。”福生与李元娘笑着说起此事,她道“元娘,你的婚事,你四叔已经提过。他会为你备一份嫁妆,必是让人嫁进夫家后挺直腰杆。”



    福生这般讲了,李元娘也是害羞的紧。



    可搁福生心底而言



    她不想李元娘现在嫁人。原由也简单的,李家现在什么地位真给李元娘挑了夫家,那是挑不中什么好的。谁让李元娘只是李季的侄女。



    李仲才是李元娘的生父,而李元娘的生母又是改嫁过的。



    在一些讲究的人家里,那是会挑刺儿的。



    哪怕现在不讲,等着新媳妇入门后,自然有当婆母的刁难。还不若等一等,等着李季是功成名就,那时候什么样的好男儿都是任李元娘选。



    便是有婆家



    李元娘不挑刺,那婆家人都得烧高香了。



    福生这般想了,可福生不会阻止。



    福生清楚的事情,那便是她不需要阻止。因为很快李季就不会有时间来考虑他侄女的婚事。



    事情跟福生想的一样。



    李季要送流民与壮丁去北边,去给朝廷送服徭役的人。流民哪来的



    这些年里,兼并是很严重的事情。朝廷有人管吗



    福生不知道。



    可福生知道的,她能看见的淮南这地方,那些好田地已经全是巨室们的产业。便是李家这等有些根底的,那田地也只是一些歪瓜劣枣。



    这还是李季这些年里,那些当地的巨室办了许多的事情。李季暗中做的一些勾当,福生现在也是知道的。



    谁让李季出去办事儿后,福生得撑起李家呢。



    李季也是慢慢的与福生交了底子。



    李季这些年里,那暗中给人办事情。这当然要用些一些正紧的家伙。嗯,就是明人不说暗话,那便是一些军中的武器,李季一伙子人里那也是藏了不少。



    这倒不是李季有些推翻朝廷的心思。



    在李季这等人眼中,朝廷那是高高在上的,这一个时代里,贵族是讲究血脉的。非是高贵的血脉,哪可能做人上人。



    向上的渠道很窄。



    可以说基本上叫没有。



    李季只是给人办事,这办事的人,那吩咐的事情一般是要见血的活计。所以,这些武器还真是当地巨室给通融下来的。



    这般做有危险吗



    当然有。



    如果没有的话,哪来的好处。



    可若是不做这些事情,李家在当地站不稳脚跟的。因为,这些巨室们对于下面的人一直暗中统治,又或者说朝廷的衙门里全是他们的人。



    真正忠于朝廷的



    在福生眼中没有。



    如果不加入这等势力,在当地是没有半点生存的机会。



    要么,就是被排挤走,要么,那就是被祸祸掉。总之,让人闭嘴,那法子总是很多的。



    现实就是这般的黑暗。



    朝廷用武力一统天下。可这治天下啊,朝廷在这七国遗民里,那还没有扎下根基。



    在福生瞧来,巨室不扫除,百姓的头上还有一片天,就是这巨室与大户这一片天,那是隔绝掉贫民与朝廷之间的联系。



    李季还没走。



    哪怕远在淮南,福生都是听到了震惊天下的消息。



    始皇驾崩了。



    新皇帝登基上位了。



    新皇登基,北边就是传出不好的消息。



    那一个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人物出现了。那一位自称为王的陈王,那是呼啸于中原大地上。



    这样一位人物的出现,那是打破了这一个时代的规则。



    因为,这一个时代的王,都得有高贵的血统,那得是天生的贵人种子。如果没一个高贵的祖宗,那不能称“王”的。



    因为,在世人眼中,没资格。



    瞧瞧,这世道的规距,那还是讲血统。



    可陈王的出现,那就是打破了这一个规距。而往往第一个打破规距的,一般是给真龙开道的人。



    李季可不关心,那什么劳什子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个时代,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又或者在高门大户的眼中,始皇留给新皇的还是一片伟业。哪怕这新皇在登基后,从一个排行最尾巴的皇子,那是一跃成为帝王。



    新皇非是长子,非是嫡子。



    新皇能上位,那是得到当朝宰相的支持。以及中车令拿出了始皇的遗诏。至于真假



    这消息是让人怀疑的。



    可新皇上位后,那动作是利落的。



    一举杀掉其它的兄弟姐妹。也便是说,始皇留下的血脉,便只途新皇一脉。



    这等情况下,没人可以威胁到新皇的帝位了。



    新皇可以放心的放飞自我。



    至于朝廷统治之下,那些还在挣扎着,那是在活命之着挣扎的贫民百姓



    新皇没急着管。



    新皇急着的事情是杀掉兄弟姐妹,然后,好好的享受。至于旁的事情,自然挺给中车令与宰相。



    至于宰相本人



    这是与中车令在相互扶持一起把新皇扶上位之后,二人起了矛盾。



    那在朝堂上党争举起,二人斗一个利害。旁的旁的自然搁一边。



    中车令是一手养大新皇的人,又是新皇的先生。



    于是,宰相这一位始皇的心腹,那在新皇的拉偏架下,这自然是倒台了。被中车令给斗倒。



    朝廷忙着党争之时,陈王的出现就是一记惊雷。



    等着宰相倒台后,中车令就成为朝廷上的一等一大人物,那是绝对的帝党领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