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忧心家中小女儿的学业问题, 等到街坊邻居们都散了之后,李桂荣回到家里就与丈夫说了这个问题。
正在水盆里收拾鸡货的徐宏伟闻言手上的动作没有停,一边将水盆里的鸡爪洗干净一边道“我一会把东西收拾完就去隔壁问一问吴叔和张婶, 他们家小孩前年才上的小学,应该知道想要在这边上小学都需要什么手续。”
李桂荣闻言看了一眼时间,还不到九点, 隔壁张婶和吴叔都爱看晚间剧场的电视剧,每天都得十一点钟之后才会休息。
于是她来到去厨房给自己扎上围裙, 出来后接过丈夫手中的活道“这些活我来做, 你要去就早点去, 现在就过去问一下吧。”
她是个急性子, 心里存不住事儿,想到什么就要去做什么。
徐宏伟也知道媳妇的性子,起身之后把手洗干净,出了院门之后先去小卖部买了一盒好烟,这才溜溜达达的去敲隔壁的院门。
李桂荣蹲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将丈夫洗干净的鸡货从水盆里面捞出来倒入旁边的铁盆里,在将水盆内的污水倒入院子旁边的塑料桶内,等一会徐宏伟回来的时候, 就会担着这些污水到污水渠那边去倾倒。
一边忙着手上的活, 一边还要抬起头时不时的往院子门口,或者一墙之隔的小院另外一边瞧上几眼,看看丈夫有没有回来。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 徐宏伟回来了, 李桂荣见状连忙问“咋样呀吴叔和张婶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徐宏伟闻言快走了几步,来到妻子跟前,蹲下身子一边帮着她捞鸡货一边回道“我问过吴叔了, 他说小海报名的时候是需要拿着户口本、还有水、电费单子的。户口本上户主与孩子的关系必须是父母、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落户时间得超过一年。”
“真是这样呀,那咱们家诗情咋办总不能真送回老家去上学吧不是说可以寄读的吗咱们认掏寄读的费用哈不行吗”
李桂荣听了这话是真急了,对她来说亏了谁都可以,亏她孩子不行,尤其是孩子上学的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将就。
徐宏伟现在也发愁,他们两口子当初肯破釜沉舟放弃家里面安定的生活到市里来是为啥
为的不就是能让孩子到更好的学校来读书,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将来能有更广阔的前程吗。
现在倒好一家子在城里面辛辛苦苦一年多,结果小女儿却面临着还是要回到乡下去读书的窘境。
这一晚上李桂荣徐宏伟两口子都有些沉默,晚上休息的时候,徐诗梦瞧着面色不太好的父母,总感觉屋子里的气氛有些压抑。
小孩子对父母的情绪总是很敏感的,就连一项性子都大大咧咧的徐诗梦都看出来了,今天晚上的爸爸和妈妈好像都有一点不太开心。
为此一向都活泼好动的徐诗情今天晚上乖了不少,她怕一不小心触到父母的眉头,换回来一顿数落就太不值得了。
第二天,李桂荣送走上学的大女儿和上学前班的小女儿后回到屋里,开始仔细思考怎么才能让小女儿也能留在城里读书。
思来想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像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城里买房,然后把一家人的户口都落下来,再然后小女儿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在户口所在地接受教育了。
李桂荣向来都是一个行动派,既然已经有了买房子安家落户的想法,自然就要开始实施,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除了要忙活家里的事情之外,又多出了一个其他的爱好,就是悄悄的打听这附近的房价。
市一中附近是整个龙城最好的学区,除了市一中之外附近的龙城二小和春华小学都是教育实力很强的学校,而本市第一高级中学的位置也离这里并不算远。
这样的地理位置,房价自然不会便宜,就算是平房和筒子楼那价格在龙城市也是首屈一指。
李桂荣在附近打听了好几天,每一户有意出售的房屋价格都听的她有些心惊胆战,但就算是这样,这边的房子也从来都不愁卖,只要房主想卖房的风声传了出去,都用不上一个星期,房子就会顺顺利利的被卖出去。
如果遇上合适的买家,甚至都用不上等,李桂荣这段时间看房子的时候,就遇见过买主过来看房,当场直接成交的事情。
对此情形李桂荣是目瞪口呆,这可是买房子呀,大好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事情,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完成了
怎么一遇上房子,尤其是学区房的时候,钱仿佛就变得不值钱了一样
这一天,李桂荣忙完了家里的一些事情,将灶膛内的火烧旺之后,回到屋子里开始翻找抽屉。
没一会儿,她就从锁着的抽屉最里面翻出了一本存折和一张存单。
那张存单是李桂荣上个月才存上的一笔定期存款,存折则是货期,用来当成家里面的周转资金,李桂荣看着存折和存单上的数字,默默的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半晌后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进城这一年半以来,他们家小店的生意是很不错,但到底还是小本经营,营业额总是有限的。
而想用这一年多的营业收入,在龙城市区内买一套房,还是龙城二小和市一中的学区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是有希望,李桂荣也不可能将家底都掏空了来买学区房,因为家里面还得留下进货款、房租、税金以及其他的一些费用,这里面差了那一项,他们家的小店都会没办法继续正常经营,而没了收入的一家人是没办法在城里立足的。
至于寻求亲朋好友们帮一把这种事情李桂荣也是考虑过的,为了女儿的前程,她那么要强的一个人都已经开始考虑借钱了。
但仔细一想李桂荣就知道,借钱这条路很有可能会很不好走,说句猖狂一点的话,现在她和丈夫两边的亲属当中,论经济条件他们家很有可能是最好的。
她父母公婆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两家老人一辈子都是农民,手里能有多少钱
她妹夫出去打工,妹妹带着孩子在家务农,两口子既要赡养公婆抚养孩子,还得时不时给娘家爹妈一些生活费,日子过的也是紧紧巴巴。
丈夫这边大伯子和大嫂靠着在集市上经营杂货摊和理发摊赚钱,挣来的每一分都是辛苦钱,小叔子和弟妹两口子条件也许能比大哥和大嫂好一些,可是人家也有要用钱的地方,自己家要买房子总不能指望别人呀。
李桂荣算来算去,怎么算钱都是不够用,幸好,小女儿现在实岁才五岁,距离入学时间还有两年,距离这边要求的落户最低时间还有一年,他们夫妇俩还能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努力一下。
但是想想进城这一年多的收入,在想想周边的放假,李桂荣对于一年的时间能不能凑够学区房钱的这个问题有点心里没底。
仔细思考了一下,她打算做好两手准备。
如果这一年过去后钱能凑的差不多,他们就在这片区域买房,不求多好多大,只要能让孩子在这边落户读书就成。
如果过了一年的时间,他们家还是没有凑够买学区房的钱,那也要用攒下来的钱在市里别的能购买房子的地方买房,先把户口落下,将来哪怕是要每天早起一些送孩子到远一点的学校读读书,李桂荣也认了。
总之他们家两个女儿必须都得留在他们身边,在城里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家里没有小朋友,所以之前从来都没有关注过学区房的事情,今天因为要写这一章,特意翻看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就我们这东北四、五线城市,学区最好的地方和不太好的地方能相差将近一倍,真是我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