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舒搁笔后,并不需要像旁人一样还要誊写在一张干净的纸张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现代考试的习惯使然,谢舒每次写文之前都会想好思路,动笔之后,便一气呵成,并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因此虽然谢舒成文不是较早的那一部分,但实际上剩下的时间是足够充裕的。
在几名负责公示的工作人员上前抄写时,谢舒观察起对面的齐鲁众人,尤其是孔修,之前他便知道此人才思聪敏,有出口成章之说,因此每每都能快上别人几步。
然而谢舒发现,孔修也是刚写完不久,不仅如此,还有一人引起了谢舒的注意。此时已经快接近文斗的尾声,众人誊写的速度都拉快不少,至多会斟酌几个字句,此人却不然,他好像对自己这文章有些陌生似的,时不时停顿一下。
谢舒之所以对他有印象,是因为此人一直在孔修的身旁,刚才开口说话的也是他,从孔修对此人的态度,不难看出,此人应是个有些名气的人才对。
然而谢舒问了张恩施等人,发现他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因此谢舒不免有些疑惑。
过不了多久,文斗结束,也到了评判之际,在众人将各自的作品呈递到台前互相展阅的时候,望川楼也一下子热闹起来。
他们比台上众人还要提前一步看到彼此的作品,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实这场文斗,原本大家关注的热门在于孔修,一个少年便负有如此盛名的才子到底是何人
而此次孔修所造成的声势也足够成功,大半个京城的人都听说了这场文斗,即使没有亲自前来,也会议论一番。
但偏偏谢舒来了,人都是视觉动物,谢舒的长相太过俊美,让人瞩目也就罢了,关键在于谢舒也不是无名之辈,而且人家谢舒还真有本事
因为谢舒和孔修几乎是同时落笔完成的,所有人也刚好同一时间目睹了两人的作品。
而看完之后,众人不禁惊奇地发现,这谢舒的文采分明不下于孔修并且还有一些人甚至觉得谢舒的诗赋比孔修还要出色
这其中的原因当然不仅是谢舒的作品本身,更是因为两人对比之下的落差。
首先,谢舒此前在京城从未露面,十分低调,即便有人听说过他的事迹,也和他本人对不上号,所以当谢舒展现出如此优秀的才华,怎能不让人瞩目其次,孔修之前声名太盛,可和谢舒一比较,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一旦有了过高的心理期望,没达到预期效果,就容易产生极大的偏差。
孔修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而这时,齐鲁众人在看过谢舒的作品后,刚才自信满满的神情没那么有底气了,尤其是在听到周围观众的议论后。
孔修也大感不妙,他本以为这次文斗自己能够手到擒来,因此并不算多尽力。但万万没想到,这谢舒竟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实话实说,对方诗中有两句,让他都觉得自愧不如
不过要说自己是败给对方了,孔修并不这样认为,而且孔修也不可能这样退让,他走到今日,可不是为了给他人作嫁衣的
然而孔修此刻心知肚明的是,他一旦没有赢过谢舒,那么在旁人眼里,他就是输了,他虽有盛名,可也被盛名所累
就在孔修心中百般纠结矛盾的时候,评判仍然在进行下去。
当然所有人此刻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谢舒和孔修二人的诗赋上,两人的水准要高出许多,因此众人就算带着品评的目光,也很难不去欣赏,时而还默念其中的字句,互相探讨一番。
如此一来,倒比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好上不少,一时之间,双方竟还有点交流融洽的意味了。
不过既是文斗,到最后也得分出个高下来。
诗赋中以诗为先,众人便从诗开始。
单独提出谢舒的诗句来,齐鲁众人也是找不出缺点的,品诗以意境为上,谢舒的诗句,让人首先注意的不是他诗中描写的景物,而是代入到他想要表达的感情之中。这首名为望川秋思的诗,开篇描写了想象的蜀地场景,用的几个动词,于静中有动,于无声中听到了有声。
当并不在关心诗本身的内容,更加着重于它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它伤怀的情感,便可见谢舒这首诗的艺术水平有多高了。当抛去了词藻的华丽,转而用真诚质朴的语句表达了思念之情,更显出二者之间的对比,让人体会到了其中描写的情感,仿佛人间再美的景物也不过如此。
因此孔修的诗虽好,但在谢舒浑然天成的诗句中,也是落了下乘的。
而到了赋这一品判环节,众人就有点犯难了,说到底,谢舒和孔修的赋各有所长,很难分出高下来。
不过既然谢舒的诗要高出一线,就算谢舒和孔修的赋是平局,那按理来说,也是谢舒那边赢了,但这个结局,让齐鲁众人如何能够接受,难道今日他们真的要在文斗中败给这些江南人吗以后还让他们怎么在京城抬起头来
就在这时,谢舒淡淡道“其实谢某的赋并不如在座的一位,刚才见了他的赋,谢某实在是甘拜下风,谢某以为他才是第一。”
他话音一落,众人不免有些惊讶,只认为谢舒说的是孔修,实在是态度谦虚。没想到谢舒竟愿意在唾手可得的胜利面前主动退出一步,齐鲁那边自然是求之不得,又心服口服,而江南的人都以谢舒为首,见谢舒如此,便没有意见。
谢舒说完后,便走到了桌前,拿起一张赋来,开口问道“不知这首赋是何人所写”
闻言,一旁的裕王若有所感,上前看了一眼徐徐道“你拿的应该是我的。”
这话一出,众人方才注意到他,不免心中又讶异,又奇怪,这赋确实做得极好,只是此人之前没听说过,竟都没有注意到他。
而谢舒不禁再次心头吶怪不已,原来是他。
刚才谢舒就发现了,此人虽写的一手好赋,可诗却实在是平庸至极想到之前的诸多疑点,谢舒脑海里闪过了种种猜测。
不过谢舒并未说破,只是装作不知,他如今在京城需得步步谨慎,不能有丝毫差错,不管此人到底是何身份,但能让孔修不惜在这种情况下,为他捉刀,想来也是惹不起的存在。
因此谢舒只是点点头回礼罢了,而裕王只是多看了谢舒一眼,便毫无异样地笑笑,并不打算多说话的样子。
既然如此,这次文斗就算和平结束了,双方各有胜负,是个平局。
然而无论是胜负,都与孔修毫无关联。
此刻孔修心中实在是复杂难言,他没想到谢舒竟然会注意到他给裕王所作的赋。这时孔修再一看,发现他刚才确实为裕王写赋的时候,用的心力还要多一些。
当日,谢舒和众人相聚一番,之后又嘱咐他们慎言慎行一番后便再次闭关。
他如今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迎接即将到来的会试,京城的繁华虽好,但于他来说,只是过眼云烟。
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夏日进入了尾声,秋闱终究是到了。
今年的会试主考官是礼部所派,地点就在贡院,参考之前,所有考生都需要先去尚书省报道,缴纳文解。
谢舒当然也在其中,路上他还遇到了不少熟识之人,而其他人看到谢舒,不禁都暗暗留神。
原来谢舒不知道的是,他已在同科举子之中大有声名了,尤其是从望川楼那次文斗,他的诗赋开始在京城流传起来。
人人都好奇,这位来自江南,才华不输于孔修的翩翩公子到底是何人,当得知他的身份后,惊讶和惋惜的人不在少数。毕竟粗听之下,这位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是寒门不说,还早早入赘到了商户中。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众人虽知道谢舒是这场会试极有力的竞争者,却不怎么有敌意。
就在谢舒和张恩施等人走在一起的时候,忽然听到身后有人高喊“容展”
谢舒回头望去,发现正是多日不见的陶云,他身边还有几人,看起来穿着不凡,应该也是世家公子。
陶云脸上喜色尽现,他此次前来,也是来参加会试的,原来他正纠结该如何和崔源说,自己想要参加科举,想不到的是,崔源主动提起此事,让他还是以科举入仕,并说明了利害关系。
如今庆帝一心推行科举,不仅制度日益完善,还将许多升迁迅速,声誉较好的清要官职给了往年的进士,这样下去,他们荫庇入仕的难免落后一步。
当然还有一层,崔源并未提到,那就是会试名额每年只有那么一百余名,若是有世家弟子再争一争,落到寒门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