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家事儿(聂老婆子隔空两百里打个喷...)
    小红马驮着美男像一阵风,眨眼间就跑远了,聂青禾回味了一下他的盛世美颜,就不知道笑起来怎么样,声音好不好听。好多男人长着一张好脸,一开口就完蛋,不是龅牙就是公鸭嗓子,实在是败笔。



    她也不过是放飞一下找点乐子,就跟欣赏稀世名花一般,看过也就拉倒。



    她顺着大街往西去绣衣楼找堂姐聂云朵,顺便把妹妹聂红花和弟弟聂小力接回去。



    堂姐今年十七岁,从八九岁起就住在她家,一直跟着聂母学做针线。



    聂青禾的外婆出身刺绣名家,手艺不俗,而聂母自小就有刺绣天赋,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搬来金台城以后,聂母就给这边的绣衣楼做活儿。



    堂姐绣花的天赋不是很高,但是她文静耐得住性子,所以就算没有创新的本事,却也能跟着聂母学好基础手艺,按照规定的配色和针法也能绣得不错。



    从她15岁起,聂母就推荐她去绣衣楼做一些助手的工作,如今正帮绣衣楼带几个八九岁的小绣童呢。



    最近因为聂青禾生病,聂母管不过来,堂姐就把红花和小力带到绣坊来,让红花跟着继续学绣活儿,小力则跟绣坊掌柜等家的小孩子们玩儿。



    不过现在聂母却不来绣衣楼做工。她因为太过劳累眼睛受损,如今看不得太过繁复的花样,聂父让她歇着她不肯,又看不上那些简单的绣活儿嫌弃赚钱少,她就花钱跟一个已经退了的老绣娘新学了一手织丝履的手艺。如今聂母在家织丝履,顺便还能领一些简单地绣活分给她觉得手艺过关的妇女做。



    在绣衣楼做工的都是走胡同里的侧门,聂青禾刚走进胡同就看见几个小孩子正围着一个邋遢的中年文士嬉闹。



    “快,该你讲后面的故事了”



    那邋遢文士哈哈一笑,摆了摆手,“那你们谁能先把我刚才唱的那首歌唱一遍”



    几个孩子开始耍赖,有的揪他的发巾,胆大的揪他的胡子。



    他不以为忤,却也不肯讲。



    当中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他虽然穿着最普通的粗布衣裤,却在几个孩子里最显眼。



    无他,因为漂亮,还有那圆圆的光溜溜的脑袋,让人看见就忍不住想摸。



    他白白净净的,长得十二分漂亮,小嘴巴一张就开始学着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稚嫩的童音唱不出悲凉的内核,却又把腔调学了个十成十,足见小娃娃记忆力惊人。



    聂青禾不由得笑了笑,这个小弟可真讨人喜欢。



    那文士从脏兮兮的衣衫里掏出一个同样脏乎乎的帕子,里面包着几块糖,他朝聂小力递过去,“赏你的。”



    聂青禾赶紧上前跟男人道谢,把聂小力牵过来不让他拿糖。



    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细菌,再让小力吃了拉肚子,这年头医学不够发达,伤寒腹泻都可能死人。



    小书生那个弟弟就是痢疾没的。



    “哎,这个小崽儿是读书的好料子,要不送给我带他去读书我给你二十两银子。”



    聂青禾蹙眉,别是个人贩子吧她听说古代有一些拐子,专门四处打探聪明伶俐的小孩子,花钱买了去给富贵人家做玩物,买不到的就偷就抢,反正格外下作。



    她刚想说送他去见官,绣衣楼大门出来一个伙计,喊道“谢先生,吃饭啦,酒菜都备好了。”



    原来是绣衣楼的先生啊,聂青禾松了口气,这才领着小弟去找堂姐和红花。



    聂小力挣开姐姐的手,白嫩的小手在自己和尚服里掏摸了一下,掏出个小荷包,倒出几粒裹了糖霜的米球,糖都被体温暖化了粘在一起。



    他有些懊恼,挠了挠自己圆圆的后脑勺,“呀,黏糊啦这是秦小姐给我的呢。”



    聂青禾笑了笑,拈起一颗塞进嘴里,“小力有好吃的跟姐姐分享,真慷慨。”



    聂小力仰着圆溜溜的脑袋“二姐,什么是慷慨”



    聂青禾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他光溜溜的脑袋,入夏天热,很多人都给小男孩子剃光头,省事还方便清洗,顺便给他解释一下。



    聂小力眯了眯大眼睛,自己也塞了一颗,“我对自己也慷慨”



    路上聂青禾问他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人欺负他,那个谢先生是怎么回事。



    对聂小力来说,那个谢先生就是故事加糖,别的自然也说不出什么。



    堂姐和几个小学徒正在绣花,妹妹聂红花也在。



    看着聂红花居然能老老实实坐在那里绣花,聂青禾都有些惊讶。因为在原主的记忆里,这个妹妹着实有些好吃懒做的,让她学做饭,她说拿不动水瓢,让她学织布,她说那样整天坐着腰疼。



    后来聂母说反正不管学啥,总得学一样,不学没饭吃



    她给孩子们说这女人厨艺可以没那么好,顶多就是被公婆男人嫌弃做饭难吃,但是必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活计,不管织布还是绣花、做衣服,只要有一样拿得出手,在这繁华的天子脚下就能赚钱,女人能赚钱那公婆和男人就得高看一眼。



    她还给闺女们讲,看那些整天在家里带孩子做饭不能赚现钱的婆娘,就算累死,男人还要对她呼来喝去让她伺候呢。



    再看看这城里能做工赚钱的女人,就算男人脾气爆要打她,别人都愿意给撑腰,东家还指望她帮忙赚钱呢。



    也不知道怎么的聂红花就听进去了,说要学针线活、学刺绣。



    堂姐还要忙,也没有时间多说话,关心一下聂青禾的身体便让她把弟弟妹妹带回家。



    回家路上,聂红花算着姐姐有零花钱,便缠着她买四文钱一纸包的糖渍酸梅吃。



    四文钱一包不便宜,都能买两个大馒头了呢,聂青禾还是买了。



    在她看来聂红花嘴馋没什么大毛病,小孩子哪有不馋的她小时候也馋,但是知道妈妈辛苦就从来不要,只是等长大有钱那些曾经嘴馋的东西已经失去了记忆里甜美的味道。



    一路上聂红花一边吃糖酸梅,一边嘴上抹了蜜地奉承聂青禾,惹得小力直发笑。



    带着弟弟妹妹路上慢一些,等聂青禾他们到家,日头也西斜。不过夏日天长,落日余晖到黑天,还有不少功夫呢。



    他们进家门的时候,聂母正领着几个妇女在做针线活儿。看孩子们回来,聂母就说收工,几个妇女都收拾了自家针线笸箩,端着和聂青禾等人打招呼,纷纷告辞离去。



    聂青青让红花领着弟弟打扫一下院子,等会儿在外面吃饭,她则去洗菜做饭。



    聂母还想让她歇着,聂青禾则让她检查一下那些绣活,免得有人做错了影响交货。



    聂青禾选择做饭,一是屋里闷热她想让聂母歇歇,二是聂母做饭真的不怎么好吃。



    做饭这事儿真的讲究天赋,一样的食材和调料一样的方法,有些人做出来就格外好吃,自然也有格外难吃的。



    她的厨艺那是没的说,前世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只要妈妈不在家就是她做饭,自小就练了一手好厨艺。上大学的时候,她靠着宿舍小电器都能做出好吃实惠的生日蛋糕还能包饺子包包子那一阵她的厨艺真的风靡校园,就靠宿舍点餐,她都赚了一桶金呢。



    聂青禾在灶间扫视了一眼,就决定做个蔬菜面疙瘩汤了,有汤有面吃着管饱,有菜还营养好。



    这时候老百姓都不富裕,秉持着农忙吃干农闲喝稀的饮食习俗。虽然聂家靠着手艺赚现钱买粮,农闲时节也不必天天喝稀,但是因为老家有一大群拖累的,银钱有限过日子必须精打细算才行。



    她估摸着家里的人数和饭量舀了一些粗面粉又掺和了一些苞米面,一边倒水一边搅拌成面疙瘩。



    聂青禾也不用别人帮忙烧火,自己麻利地生火烧热锅。



    灶台后面有一小瓦罐菜油,她用木勺舀了一点倒进去,把葱花炝出香味儿,然后添水烧开下面疙瘩。等面疙瘩在汤里载沉载浮的时候,八成熟,再撒上碾压得不够细碎的盐巴,搅拌一下就把切段的青菜倒进去翻搅几下。



    外头正往院子里泼水的红花和小力异口同声喊道“哇,好香好久没这么香了”



    聂青禾已经把面疙瘩汤一碗碗盛出来,摆在灶台上,等放凉再端出去,家里人回来开饭刚好入口不烫。



    聂红花等不及,闻着那么香丢下麻绳冲进屋里就问哪碗是自己的,然后端起最多的一碗就开始喝。



    聂青禾立刻喊“小心”不等她喊烫呢,那边聂红花一把将大碗放下,跳着脚用手扇着风,“好烫好烫”



    聂青禾“你就等不了这几分钟”



    聂红花“什么几分钟”



    聂青禾“快喝口凉汤,烫破皮了没”



    聂红花舔了舔自己的口腔四壁,张着嘴巴指了指,“上面破了。”



    聂青禾“破了就长记性,以后别这么冒失。”



    聂母“你说也白说,她打小吃饭就急赤白脸的,生怕吃慢了吃不着。”



    聂红花“那我干活麻利不我绣花快不”



    那边聂小力反而不紧不慢,一边撅着小嘴呼呼地吹,一边伸着小嘴稀溜溜地小口喝,“啊,真香太好喝了”然后再吹再吸溜一口,“娘,二姐做饭比你好吃”



    聂母嗔道“你不听听你二姐放多少油,我听着滋啦滋啦的我就心疼肉疼,这得我做三顿饭的吧”



    聂青禾笑道“娘,我原本还想磕个鸡蛋进去呢,就怕你心疼肉疼,所以没舍得。”



    每次他们说想吃点啥好吃的,聂母就会捂着心口,“剜娘的心头肉,你们吃不吃”



    说笑着她们把饭桌抬到门外放在天井里,又摆好长凳碗筷,这时候堂姐和聂父一前一后也回来了。



    这时候讲究男女有别,就算是叔父和侄女也不会一起走路的,聂父都是让堂姐走前面,他在后面两丈远的地方不紧不慢地走,既能看顾侄女也不至于太近不方便。



    聂父年轻时候也是个挺拔俊朗的小伙子,经过岁月这些年的摧残,在作坊里日夜劳作,如今已经微微驼背,一双大手粗糙得很,上面布满伤口和老茧,不过依然是个英俊的中年大叔。



    看到聂父回来,聂青禾脑子里条件反射般蹦出一个极品老婆子,白面皮尖下颌儿,高颧骨薄嘴唇儿,耷拉眼皮秃脑门儿,个子不高,矮矮的很敦实,却动作非常利索,上蹿下跳鬼哭狼嚎别提多能闹。



    那就是她奶,聂老婆子。



    他们家爹娘赚钱不少,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那百分之八十是聂老婆子的“功劳”



    其实以当下社会的标准来说,聂父绝对是个好男人好父亲,从来不和妻子吵嘴红脸,有空就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对孩子也宽容慈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求必应。



    可聂青禾觉得还不够,他过于孝顺,也不能说愚孝,反而更像被作怕了,被亲娘拿捏得死死的,跟如来佛祖掌心的孙悟空一样翻不得身。



    哪怕隔着两百多里路,聂老婆子打个喷嚏,聂父都得感冒。



    聂青禾脑子里的小算盘立刻噼里啪啦响起来,盘算着怎么给爹反洗脑,把她从聂老婆子的五指山里给拽出来。



    一家人落座吃饭,说几句家常话。



    聂父是个憨厚木讷的性子,在外面不怎么爱说话,都是闷头干活,也就在自家的饭桌上能敞开白活几句。



    聂母和他聊几句家里或者邻居们的家常事,也问问他作坊里的事儿。



    聂青禾看气氛正好,就提议,“爹,你不喝两盅”



    男人们干活累,就喜欢喝两盅小酒解解乏,聂父也不例外。自然不舍得买好酒,而是乡下地主用苞谷和高粱自酿的,便宜,劲儿大。



    他憨厚地笑笑,“闺女病好了,那爹就喝点高兴高兴。”



    三盅酒过后,聂青禾看聂父恣儿歪歪的,便道“爹,娘,今天绣衣楼的那个谢先生夸小力是读书的好苗子,咱们要不送他去先生家开蒙”



    聂父打了个酒嗝,神情有点呆,“啊,读书你奶说咱家就你四叔会读书,他将来光宗耀祖,带我们全族过上好日子。”



    他又伸手去摸小酒壶。



    聂青禾瞥了他一眼,把酒壶拿过来让他摸了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