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8章 第 108 章
    虽然小夫妻两个商量好了,  但这件事情,唐林并没有告诉母亲,不然,  就凭母亲的性格,明里暗里定会给伊娘压力。

    如今也差不多,  但总归有唐林在前面顶着,  伊娘这又还好一。

    这段日子,  唐林日日前往市舶司查看进度,  市舶司离海太近,海边风大,房屋一定要坚实,  而且秋季雨水多,地下暗沟一定要铺设好。

    在临海县中,  集市和城西因为重新修建过,下面的暗沟、排水管道早已铺设好,而其它各处,  唐林也打算一点点铺设替换以前的管道。

    这时,  朝廷的文书派送了过来,唐林细看后,  立马着手准备,要在码头修建一座进税房。

    按朝廷所想,  日后海港码头会成为所有商人的中转站,那么定要以便捷为主。

    像只是来海港码头办理手续、拿取商引的,  便不用特意运着货物去市舶司了,而是直接在码头上办理,市舶司的官员去船上清点货物,拿到商引后,  直接离去比较好。

    码头上船只本来就多,还要花费时间去市舶司,会使海港码头拥挤不堪,在这花费的时间,加起来,足够船只在两个码头间来回跑一趟了。

    之后唐林又去长临水师,拜访高指挥使,虽然上次两人有合作抓捕码头上的混混,但因为要避嫌,唐林并没有去过长临水师的驻地,这还是第一次。

    “唐知县,朝廷的文书我收到了,这次朝廷给我们长临水师加了五都,你想我们如何配合市舶司”高奎问道。

    上一次水师在那混混地方拿到了一笔银子,分下去一部分,又改善了驻地的伙食,过了好几个月的舒坦日子。只可惜,银子花完后,一群人又变的紧巴巴了。

    哪知峰回路转,兵部下发文书,居然让他们配合唐知县弄那个市舶司

    这一年里临海县的变化他们可是看在眼里的,那胥吏过的那叫一个滋润,跟着唐知县,总不会亏的。

    “有难有易,简单的便是维护海港码头的治安,让那大船按要求停泊,不过近来,商户们也

    都清楚临海码头的规则,几乎不需要多费劲。”

    “稍微难一点的就是视察整个海域,泽港、长港、安港、宁港四个码头皆要巡查,特别是海上的商船,必须要有市舶司的商引才可。”

    “遇到无商引的船,若运送的是别国的东西,便让他前来市舶司缴纳关税。若运送的是本国的东西,不论是哪个国家人,罚银为其货物价值的三成,另要补缴关税。”

    “三成会不会太多了”高奎比划着手指,问道。

    “不多,船上是宁国货物,那就说明他们不是宁国人就是进入过宁国的别国人,明知道要缴纳关税,却还偷渡出海,自是要罚的重一。”

    “最开始,吴尚书说的可是缴纳全部货物呢相比之下,三成而已,他们付得起。”

    说这话时,唐林神色平淡,对于这商人,其背后定有人,不过在市舶司背后也有人,还是最大的那个。

    “唐知县,水师只要做这吗”

    “还有一件,是最难的,也是获利最大的。”

    听到获利最大,高奎连忙直起身来,洪青立刻执笔以待,等唐林说获利最大的事情。

    “朝廷想要组建商队,而最熟悉这片海域的,无疑就是你们长临水师。除了朝廷的商队,民间也会有商队出海。你们需要派出一营,指引方向、沿途护送。”

    “自然,你们自己也可以带上一货物,前往贩卖,但一人最多两个箩筐的东西,不可超出太多。不过,就算这样,这银子也比得上一年的饷银了。”

    唐林将其中的利害一一道来,特别是携带的东西,不可过多,也不要是太过贵重的,以防到时出意外,血本无归。说归说,至于他们听不听,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临海水师如此辛苦,自然在市舶司里也有俸禄,这件事,本官已经禀告过官家。不过,市舶司内还有内检房,百姓商人皆可前来告状,若是让市舶司知道长临水师收受贿赂,或是勒索过往商船,那么,定是要彻查此事的。”

    “届时

    ,恐怕整个临海水师,都会受到影响。”唐林告诫道。

    听到这话,高奎神情一肃,保证道“唐知县放心,我定会好好管束长临水师,绝对不让他们勒索百姓。”

    三人又根据市舶司说了会儿话,唐林便离开了长临水师驻地。

    长临水师既然有了监察海域,维护码头治安的责任,那么唐林也不客气,直接请他们前往另外四个码头,将码头上那混混一般的人全数抓获。

    其实,混混们已经形成了帮派,这帮派联合在一起,足以掌控码头货价,内河码头早已经出这样的帮派了,而海港这边,唐林决不允许一民间的组织掌控码头。

    长临水师将那勒索百姓的混混抓捕,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也足以打散这个团体。

    然后将那有原则有能力的收入到官吏之中,他们熟悉码头,正好可以查验各个商船的商引,就连客船那也要检查上面是否堆积了大量的货物。

    之后的几天,唐林带着人跟随长临水师一起,去维护码头治安,并留下足够的人手去打理码头,让其它码头同海港码头一般,由官吏打理,整洁有序。

    而且留下来的人里还有工匠,在码头上建造查税房,既方便胥吏查税,还能让这边的胥吏有个住的地方。

    当然,一码头也比较麻烦,比如安港码头,因为这边水位浅,码头上有着长长的栈道供人行走。

    走上栈道后,就是一个码头集市,那么,问题来了,这块地方到底是不是归属安港码头呢

    为了这事,唐林同当地知县相互扯皮,一个以官方文书说事,一个以当地百姓、税收说事。

    最后各退一步,由市舶司规划码头集市,这商税自然还是归当地官府收,但市舶司的胥吏可以管理码头。

    当天唐林便选定查税房的位置,然后将道路扩宽,划分摊贩的位置,至少看起来让人觉得舒心。

    如此半个月,唐林总算将所有的码头都走了一遍,而且各个码头的查税房也皆已破土动工,很快,市舶司能够正式运行了

    。

    回到临海县,从上京来的医官和船匠都已经到了,因为走前唐林的吩咐,他们连同家人,都住在了城西,由县衙建造的院子里。

    这小院子不大,也就两进,最大的三进,是唐林专门留出来,凭租给前来办事的官员的。

    郭维是翰林医官院的副使,善医外感病,结果因为为人太犟,得罪了人,就被派出来了。

    这也是常岳会派他出来的原因,实在是,这老头太不会拐弯抹角了,平日里在医官院也就罢了,结果被邀去诊治时,因为一时快,惹了诚郡王的不喜。

    对此郭维不觉得自己有错,诚郡王因为一个妾有疾,竟谎称诚郡王妃身有不适,让翰林医官院派了副使前去诊治。

    结果倒好,竟然是因为一个妾,医官副使的出诊都是有讲究的,像是郡王妾,除非身怀皇嗣,不然绝不可能请到直局和直局以上的医官的,医官副使便在直局以上。

    因为这个,郭维当时神色就不好了,不过身为医者,既然有病人,自然上去诊断。

    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只要好生调养就成,结果那个妾还一直喊着自己心疼。

    当即,便被郭维戳破,也是这妾装的太假,连心在哪里都不清楚。之后,还怼了诚郡王一通,剩下的那摊子也不管了,直接去诚郡王妃处,替她诊脉后,便回医官馆去了。

    回去后,他就做好被贬职的准备,哪知道是外派,虽然条件可能不如上京府这么好,但也不错,就带着一家人前来临海县就任了。

    一同前来的有船匠还有两名名医官,他们也都带着家人一起,几人互相说说话,通通消息,心态慢慢放平。

    一行人本着受苦的心态来,结果看到临海县的时候,心态裂了,这繁华程度,怕是能同上京府辖下的县比肩了。而且街道干净整洁,百姓的精气神极为不错,看得出来,临海知县治理的极好。

    到了县衙,郑主簿接待了一行人,也是不巧,唐知县因为市舶司的事情去了另外几个码头,回来后定会请他们一见。

    郑主簿带着他们前往城西新起的

    院子,因为是租赁给官员的,所以价钱极低,两进院子一年五百文,三进的贵,一年一两。

    郭维当即定了一座三进的,没法子,儿子孙子多,两进的住不开。

    识得路后,一行人同郑主簿告辞,连忙去客舍接自己的家眷。

    一家人在城西安置下来,郭维的大儿子对此颇为满意,说道“父亲,临海县的院子可比上京大多了,就是天气有闷热。”

    “临海县靠海,多风雨,如今怕是又要下雨了,你吩咐人熬益气的汤,让大家喝上一。”

    “父亲,这临海县着实不错,我绕了几圈,只发了两家医馆,您说我要不在临海县开家医馆”谢家大郎问道。

    在上京的时候,谢大郎就在医馆坐诊,如今来了临海县,便想自己开家医馆,总不能这样靠父亲养着。

    “嗯,临海县商船多,我们熟悉的药材商也会过来采买,药材有了,这医馆也能开起来。你们兄弟三个,随我学了十来年,脾气也像我,才没进翰林医官院,但医术皆不错,开家医馆坐诊也好。”

    之后几天,郭维也没闲着,走在集市上,看看临海县当地的药材,还有别国商人带来的新鲜事物,过的很是安逸。

    唐林回来后,修整了一番,便邀请医官船匠们一同前去已经建好的市舶司,这几月里,唐林以市舶司的名义进行了几次吏试,也就是说,如今市舶司的人员皆已到齐了。

    一行人从县衙出发,乘坐牛车前往市舶司,唐林同郭维和张船匠坐在一起,郭维是医官副使,而张船匠是因为唐林看出,这船匠隐隐以张船匠为首。

    工匠之间亦有等级,只有五等匠人才可到朝廷入职,入职后,虽然没有品级,但是这等级却是与俸禄挂钩的,这张船匠是二等,知晓古今各色船只的特点,手艺极佳。

    三人聊了许久,对于郭医官副使和张船匠的到来,很是开心,他正缺少了解医药和船的人,而且这两人对于这的造诣比自己预想的深很多。

    到了市舶司后,唐林一一介绍各房,进税房和出税房不用多说,

    内检房需要说上一说,检验房和工匠房定是要带他们看看的,看看缺了什么,还需要添置什么东西。

    趁着还有时间,将这全部落位。

    泰安二十九年,九月上旬,各个码头的检验房全部建完,市舶司正式运行。

    这几日,唐林日日两头跑,市舶司需要顾着,县衙秋收的事情也要管着,整个人都消瘦了。

    郭维见到唐林这样,专门给他开了几贴补药,还给了两张食补单子,建议他之后好好养养,不然有损身体。

    唐林能说什么当然是乖乖听话,药膳吃起来,补药喝起来。

    林伊娘为了答谢,想要找几本医书送去,没想要已经有一箱子装好了的医书,便直接将它们送到谢宅,唐林在一旁欲言又止

    商户们本来还觉得难受,但是真的实行下来,倒也能接受,毕竟只要不出宁朝,便不用缴纳关税。

    除了去码头轮值,郭维便带着医官们整日待在检验房,特别是一新鲜的东西,定要弄清楚它的用途。为此,检验房后面特意开辟了一块空地,养了好兔子、老鼠、鸡。

    张船匠除了维修船只外,每日还会去码头看看各色船只,看看有没有能调整的地方,使得船只的性能更好。

    市舶司进入正轨了

    如此一来,唐林的事务少了一,不需要每天来回两头跑,只需要早上去市舶司,下午回县衙办公也就好了,偶尔,不去也无碍。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匠人等级这方面,阿呆没找到确切的等级资料,便私设了

    市舶司这个同样如此,唐宋已有市舶司,主要也是负责关税这一块的,只是内里到底如何,里面如何划分,一定不是如文中那样的。

    大家,千万不要当真哦

    感谢在20210626  00:49:2120210626  21:03: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czh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内容缺失或章节不存在请稍后重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