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8章 第 158 章
    唐林在知道弟弟考中了之后,  很是高兴,便举办了个家宴,其实也就唐家一家人,  然后饭菜丰盛了点。

    这次唐家就只有唐桦参加了会试,  唐森有事没有参加。

    虽然已经和兄长分家,  但唐森还是被束缚住了手脚,  所以他不敢妄动。

    父母在二哥地方得不到好处,就将主意打到他头上,想让他辞掉永兴府官学的先生一职,回到永泽府,  最好能将侄子接过去,教导侄子读书。

    这件事是在饭桌上提出来的,  二哥三言两语帮着他反驳了,他们不敢得罪二哥,只得作罢。

    但是他们的念头并没有被打消,  所以唐森有认真的想过参不参加会试这个问题。

    在跟二哥商量后,决定去试一试,结果就在启程之前,  发现妻子怀孕了,  思虑了一会儿,决定还是缓一缓。

    反正以他现在的学识,  很有可能落榜,还不如再准备三年,  还能存一笔银子,供一家人在上京府的开销。

    唐桦吃完饭后,立马回了自己的院子里,下面还有殿试,  虽然自己这个名次铁定是同进士,但不拼搏一把,唐桦还是不甘心。

    唐林让家人不去打扰小弟,现在只能靠他自己了,所以后面两月,唐府一直很安静,连小满和小早两个孩子都知道不能打扰小叔念书。

    落榜学子黯然返乡,剩下的学子们还在继续备考,而朝堂上的事务也还需要百官处理。

    特别是今年延和府路有好几个府一整个冬天没有下雨,疑似旱灾,更是让朝臣们如临大敌。

    “陛下,当务之急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就算没有旱灾,我们也当成旱灾来预防才是。”工部王尚书说道。

    “王尚书说的没错,延和府路出现干旱预兆的三府都靠近永纳草原,恐怕草原今年也不好了,若是草原干旱,永谢、纳蒙两族也将收到波及。”礼部常尚书说道。

    “皇祖父,永谢、纳蒙两族是否可以移到新建的定罗府那边临近阿拉坦仓湖,那个湖比宁朝的所有湖都来的大,应该不会缺水。”皇太孙说道。

    “皇太孙说的没错,两族可以转移到定罗府,只是延山、延成、延原三府的百姓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可有数百万之多,总不能也迁移到别处吧而且延和府路的其他府也定会受些影响。”

    泰安帝皱眉,大宁国土甚广,天灾也来的频繁,有大有小,总有些地方会出问题。

    “陛下,除了旱灾的问题,我们还需注意山火,天干物燥,水源匮乏,草原、森林极易起火,而且百姓的房屋也多是木头。”唐林说道。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好看,这火要是烧起来,损伤不比旱灾低,要真是这样,恐怕这一年就难过了。

    “陛下,如今只有修建水渠,将宁河水引到延和府去,应该能缓解一二。”有大臣提议道。

    与此同时,唐林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如今正是百姓们将要播种的时候,让百姓将粮种改为耐旱的作物,提前减免赋税,让百姓只耕种生存所需的粮食,以保性命。”

    “陛下,这大大不可,若是有个征兆便减免赋税,那么各府日后怕都会夸大其词,此例不可开。”齐尚书说道。

    唐林恍然,的确他急糊涂了,这个先例决不能开,若是百姓听朝廷的只种自己的口粮,结果后面没有灾祸,那么朝廷这地税是收还是不收要是下面各府路瞒报,以后这税收还收的齐吗

    “齐尚书所言甚是,是下官考虑不周。”

    看着唐林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泰安帝颇为赞赏,其余朝臣也极为欣赏他的态度。

    “虽然免税之事不可,但是让百姓换粮种的事情却是可行的,也让百姓心中有底,还有山火一事,也需要让各府注意。”

    “另外王卿,你派遣工部擅寻水脉、引渠的官员前往延和府路,只希望这次旱灾只是我们的杞人忧天。”泰安帝闭上眼睛,在天灾面前就算是帝王也有些无力。

    见此,朝臣们不再打扰,内侍也会意,直接散朝,各部门忙各部门的事情去了。

    唐林回到家,眉头紧皱,神情凝重,旱灾之事,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以前有人工造雨,现在别说造雨了,连引渠都麻烦。

    林伊娘见了也不多问,默默的按压唐林的头部,外人只看到官员们在外的风光无限,哪知内里的辛苦。

    去年郭姜郭医官副使从永兴府调了回来,来唐府拜访过一次。

    那次,郭姜见唐林脸色不对,就替唐林把了脉,留下了好些补药,并让他好好调养,并劝解唐林虽然年轻,但这身子也不是这么挥霍的。

    自那之后,林伊娘便向郭夫人学了按压之法,并且监督唐林调养,对于唐林的身体更加关心。

    唐林不睡,她也不睡,就在旁边陪着,膳食也仔细安排着,如此下来,唐林身体才算好起来。

    知道自己让伊娘担心了,唐林也有些歉疚,回到家后尽量将公务抛诸脑后,当然书房除外。

    “爹爹,哥哥又欺负小早了”小早跑过来,窝到唐林怀里。

    唐林看着小儿子,问道“哥哥怎么欺负你了快跟爹爹说说。”

    “哥哥不跟我玩,还想要打我,不过小早跑的快,在发现哥哥生气了,就跑过来了”唐小早说起这话来,颇为骄傲。

    这时候小满也过来,狠狠地瞪了一眼弟弟,走到爹爹面前,说道“爹爹,小早在我的课业上涂鸦,你看,我这大半个时辰都白写了”

    唐林把小早从怀里扒下来,让他站好,问道“小早,是你做的吗”

    唐小早见爹爹的脸色不对,又见哥哥气呼呼的样子,也察觉到情况不妙,转头看娘亲,结果娘亲也皱着眉头,当即觉得自己成了个小可怜。

    “是,是哥哥不陪小早玩”不等唐林说什么,唐小早就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的那种。

    唐小满本来还很生气,结果看到弟弟哭成这样,就心软了,想着弟弟不到五岁,还小,只要下次不这样就行了。

    “爹爹,弟弟他”

    “小满,这件事是小早的错,不能因为他哭就轻轻放过,他已经快五岁了,明年就要进入官学,得知道好歹了。”唐林向小满解释道。

    听到这话,小满点点头,没错,这件事情不能这么结束,他五岁的时候可比小早懂事多了。

    唐小早见所有人都不理他,更加伤心了,走过去拉着哥哥的手,想让哥哥哄哄他,唐小满看着弟弟,要不是刚刚爹爹的话,他早就哄了。

    而伊娘看到小儿子这样,也有些心软。

    唐林见了,就让他们两个先出去做自己的事情,由自己同小早谈话,不然讲到一半,这两人就要哄人了。

    唐小早见娘亲和哥哥都走了,看了看爹爹,就想跟着跑出去,唐林也不去抓他,直接说“小早,到椅子上坐好,还有哥哥的课业也拿过来。”

    听到这话,唐小早转身,看向爹爹,权衡了一番,慢慢地走了过去。

    “小早知道课业是什么吗”

    “知道,是哥哥的先生布置的,哥哥明天要带过去给先生看。”小早奶生奶气的回答。

    “那如果哥哥没有完成课业的话,小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唐林继续问道。

    “会、会”小早苦苦思索,结果什么都想不出来。

    “会挨手板子的,就像这样”唐林就近拿了支笔,狠狠地打在了桌子上,“啪”一声响,把唐小早吓了一跳

    唐小早捂着自己的手,看着那支笔,惊定不已,问道“会很疼吗比小早摔倒还要疼吗”

    “嗯,比小早摔倒还要疼,小早不让哥哥做功课,还将哥哥的功课给毁了,那么明天哥哥就会被先生打,小早想要这样吗”

    唐小早连连摇头,他不想让哥哥被打。

    “那小早现在要怎么办”

    “给哥哥道歉,明天我和哥哥一起去学堂,我跟那个先生说,哥哥有做的,不能打哥哥。”小早说道,条理十分清楚。

    唐林点点头,又说“可是这个课业是要交给先生的,哥哥交不上,还是会被批评啊”

    “那,那怎么办”

    “不如这样,爹爹陪着小早将哥哥的课业补上,然后小早拿着课业去跟哥哥道歉怎么样”唐林问道。

    唐小早看着被自己画过的课业,上面有好多字,小早都没学过,可是,一想到哥哥交不上课业,会被先生批评,就点了点头,下定决心要好好写。

    父子两个站在桌子边,唐林将课业平铺在上面,手把手的教着小早写字,有的时候就放开,让小早自己写,让他体会一下写课业的辛苦。

    写完后,唐小早松了口气,带着自己写的课业去找小满道歉去了

    四月,延和府路的情况不容乐观,不过两个月里好歹下了几场小雨。

    他们将已经越了冬的小麦割了一部分,种上了琉国稻,再加上水渠的流通,百姓担水浇灌,这样勉强有些收成,只要熬到五月,第一季收割,百姓就能活下去。

    延成府是受影响比较大的府,如今不过四月,可天气就有些干燥了,不过当地知府处理的比较及时,百姓们也都有了心理准备,也有了些希望。

    “阿爹,再过不久,稻子就能熟了,就是看起来不太好,水还是太少啊”一个汉子对着老汉说。

    “有收成就好了,现在这情况你就偷着乐吧以前,朝廷哪会来管的这么好啊,现在你看,让我们换粮种,还通水渠,只要熬一熬,熬到下雨就好了”

    “只是可怜了那些麦子,不过拔掉也好,看现在这天气,这些麦子撑不到六月。”汉子叹了口气。

    老汉不再跟他多说,今年天气异常,积年的老农都有感觉,只是能做的有限,最多多买些粮食、多存些水,剩下的就听天由命了。

    哪知道这次朝廷的动作竟然这么快,只是刚有点兆头,就有官老爷来了。

    想起自己去府城时看到的那一车车粮食,老汉心里头就有了底,就算再差,能差过他小时候的灾吗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而永谢、纳蒙两族也早已离开了永谢草原外围,到了定罗府那边的草场,安营扎寨,驱赶牛羊。

    定罗府那都是将士,所以他们不敢起旁的心思,而且这两族本就亲近大宁,如今归顺大宁后,这日子过的越发的好了,自然也不会其旁的心思。

    白音看了看那个大湖,走到父亲身边,说道“阿布,宁朝人真的好厉害,明明不在草原,却知道草原要干旱了,还告诉我们,让我们去有水的地方,阿哈在宁朝应该不会有事吧”

    永谢族长看着族人安顿,随后说道“这就是宁朝的厉害,虽然阿布也察觉到了,但是要度过旱灾还是需要宁朝人的帮助。”

    “你阿哈是世子,肯定不会亏待他的,他现在十五岁,再过几年他就能回来了。”永谢族长摸了摸小女儿的头,然后去了另外一边处理事情。

    白音似懂非懂,望着碧绿的草场,第一次对宁朝产生了向往。

    因为旱灾的事情,今年的殿试延后了几日,学子们都有些焦躁,千盼万盼终于到了殿试的日子,众学子们都等候在皇城门外。

    唐林将唐桦送到后,稍微叮嘱了几句,便去了自己的衙房。

    看着唐林身上的紫袍,又看到他的容貌,学子们安静下来,知道些消息的学子自然知道这般年轻就能身着紫袍的人是谁。

    可以说现在的唐林是整个寒门子弟的标杆,就连世家子也颇为向往。

    唐桦在知道哥哥送他来的时候,就已经能预料到现在的情景了,和众人寒暄,和自己的好友解释,等候的时间过得极快。

    之后一群人去了崇文殿,入座开始考试。

    因为殿试的原因,今天并没有朝会,唐林就呆在自己的衙房。

    直到内侍前来叫他,原来殿试已经结束了,卷子也都批阅完现在朝臣们围在一起进行点评。

    唐林因为要避嫌并没有参与其中,只是偶尔在官家询问的时候,说上几句。

    很快,殿试放榜了,唐桦是三甲进士,不过名次略有提升,也算不负他日夜苦读。

    一家人前往酒楼,看进士游街,李月娘看到小儿子的背影,乐呵的不行。

    当初大儿子游街他没看到,这次可算看到小儿子的了,虽然在后面了点,可这是进士啊,唐家现在也就两个进士,都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

    事后,唐桦进了太学,太学的时间很是紧凑,各个学科都需要学,那些先生都是极厉害的,而且还有每月一考。

    好在自己身上已经有了品级,虽然只是从八品,但也有了俸禄,勉强能糊口。

    所以林伊娘和李月娘两个在交际圈活跃起来了,开始相看人家,也不求身份多高,只要为人好就行。

    事不如人愿,在七月的时候,泽山县传来消息,说是唐大海走了,唐林接到这个消息后,连忙写好致仕文书,祖父去世,他要丁忧一年,所以必须卸下身上的事务。

    随后一家人乘上船,快速赶回泽山县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814  13:30:3420210815  22:14:2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ynn1212  10瓶;crea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