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百姓家里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农村很多支出都是可以节省的,柴是自己上山打的, 米是自己家种的, 盐酱醋是小卖店卖的便宜货,茶叶除了过年或来客人没人喝。
学校也是一样,节省有节省的过法,花钱有花钱的活法, 偏偏靠山屯小学架子支起来了,想要“低价运转”很难。
别的不说,包括范红英在内的住在宿舍的老师需要食堂供一日三餐,别人可以拿着饭盒到处“蹭”饭, 马老师家吃一顿, 朱老师家吃一顿,赵老师家吃一顿,小马老师家再吃一顿。
一天蹭一家, 谁也不觉得有负担。
范红英没办法蹭, 她一是拉不下去脸, 二是不想低头。
她都半年没发工资了,存款是不能动的, 能动她也不想自己花钱吃饭。
但总吃方便面不行, 买挂面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吃的方便可以忍,教具方面不行, 老师们隔三差五要粉笔、要三角尺, 要各种各样的东西。
她总是说要让大家互相借用,时间久了矛盾就多了。
到了晚上因为没交电费的原因,电也被掐断了, 她看着打不开的电灯,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她在哪儿她来干什么
她打着手电筒去了马占山家,马占山的回答是“村里也没钱,欠人家供电局的电钱太多了,人家不肯赊了,要不然你去县里要点经费来。”
她要是去县里能要来经费,她在这儿晃当什么。
“三叔,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不就是想卡我的脖子吗”
“没人卡你的脖子,过去村里给你多少钱,现在也给你多少钱,只不过,尚老师在的时候,这些都是她往里头贴钱,现在人家退休了,总不好意思再让人家贴。”
确实没人为难她,当年尚老师在的时候也是这样,只不过尚老师从来不提这些事,自己把工资、存款、亲朋好友寄给她的钱,全都默默贴到了学校。
范红英可能往学校里贴钱吗
范红英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天没亮就走了。
回到家里老范头给她上了一课,“现在你是校长了,级别升上去了,该晋的级也晋了,学校大可以放手,反正将来学校发展好了,你这个校长该得的功劳一样都不会少。”
“我就是不甘心。”
“你不甘心的话,也像尚老师一样往里面贴钱啊。”
“凭啥啊校长干好了又不给我多发一分钱工资。”
“对啊,你在家休病假,也没人扣你工资,实在闲着无聊了,就在家里办个班教两个学生。”
老范头一语点醒梦中人。
“我明白了,等会儿我就往村里打个电话请长假。”
“对嘛。”老范头点了点头,“你跟马宏广的事儿怎么样了”
“断了。”范红英恨恨地说道,她跟靠山屯那地方八字犯冲,只要沾上靠山屯就到处都是坑坑坎坎,一不小心就陷里面去。
马大丽顶多是恶心她,马宏广简直是她命里的劫数,她现在天天都在寻思咋不来个雷把马宏广给劈死,来辆车把马宏广给撞死天上掉下来块砖把他砸死
“断了就好好培养孩子,说到底孩子才是根本。”
“我知道了。”范红英站了起来,“爸,你想吃啥”
“我买了点儿牛肉,咱包牛肉蒸饺。”
“我去和面。”
1992年8月23日
离开学还有几天,来报名的家长已经将办公室堵得水泄不通。
现在家家都只一两个孩子,谁都不希望孩子的学校条件太差,更何况经过一年多的验证,靠山屯的软件也厉害,教学水平很高。
送到公社初中的六年级学生,常年霸占年级前二十名,底子打得好,学得扎实不说,连字写得都比别的学校的好看。
有了这一批学生做广告,连临城乡的家长,都过来报名。
“非本村的学生学费每人每学期六十,书费十五,非本公社的学生每人每学期学费一百,书费十五。”
没办法,来报名的太多了,只能用“学费”来控制。
谁能想到这个他们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方法,根本阻止不了这些家长。
东北的农村,富肯定是不如南方的富,穷肯定也不如南方的穷。
无它,地多。
靠山屯属于地少的,人均也有三亩多地,地多的人均能达到四亩。
每家至少七八分的菜园子不计入在内。
地多收入就多。
孩子少,一年一百块的学费,稍微省一省还是能省出来的。
“每班六十人,再多就实在保证不了教学质量了。”大丽揪着头发想。
“怎么有人排队给你送钱你还不开心”
“开心什么啊六个年级六个班,每班六十人也就是三百六十个学生,报名的有五百多人。”
“五百多人里有多少是本村的”
虽然没怎么认真执行计划生育,但生育成本摆在那里,除了个别奇葩家庭,一家最多也就是三个孩子,以两个孩子为主流。
本村的孩子实际是逐年减少的,“四十一个。”
“本公社的呢”
“两百三十个。”大丽挠了挠头,附近行政村小学基本空了,也就是公社小学有一百多学生。
“问题解决了,先紧着本村和本公社的,别的公社的除了个别推不掉的,一个不收。”
“也只能这样了。”大丽打了个呵欠,拿了张大白纸写公告。
写了几个字把笔交给朱逸群,“我写硬笔书法还行,写毛笔字难看,你来写。”
“你硬笔书法也一般。”朱逸群吐槽了她一句,接过毛笔字按照大丽说的写。
吐槽就吐槽,只要有人帮她干活,她不介意被吐槽,把闺女抱过来,不对劲儿,她闻了闻姑娘的头发,“媛媛,你头发上啥味儿”
“淘米水味儿,妈说咱姑娘头发稀,不知道在哪儿找来的配方,用发酵的淘米水给她洗头。”
“头发哪儿稀了”大丽扯着媛媛的小辫子看。
“咱姑娘梳一个马尾,还没人家一半粗呢。”头发稀不稀这件儿,不是父母滤镜能解决的,朱逸群也得承认宝贝闺女头的比别人少。
“那也不能用淘米水啊。”大丽把媛媛的头发解开了,倒水用洗发香波给她洗头。“你说咱啥时候能跟城里人似的,在自己家洗澡啊。”
“盖个洗澡间呗。”朱逸群也琢磨这事儿挺长时间了。
“咱家是光缺个洗澡间吗”
“盖房”朱逸群挑了挑眉,盖房这事儿,也是村里最时兴的事儿。
现在中药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一些价值不高的中草药村民直接种在菜园子里,自家的自留地里,山坡地上,价值高的种在自己家承包的山地里。
比种粮食赚钱多了。
人的思路一旦打开,赚钱的路子到处都有。
种不好中药的,可以养猪,嫌猪爱生病可以养牛、养羊,思路更开阔些的,比如马宏亮开始养狍子,当了几辈子的猎户,搞起养殖来也有声有色。
赵小玲种木耳也种成了,今年开始种蘑菇,她不光自己种,还经常雇人,现在村里除了有些手艺的人出去干活之外,大部分都留在村里。
家家户户都在搞钱,连隔壁朱五婶儿也动了起来,跟着赵小玲种蘑菇木耳。
现在外村人也知道,靠山屯人有钱能搞钱
村里人有了钱,除了娶媳妇之外,最有积极性的就是盖房子
现在村里同时进行的盖房工程,就有四家
朱逸群家从原来的“地标”建筑,变成了不起眼的土草房。
“盖呗,又不是没地方。”朱家除了三间草房的位置,本来就有一块空位置,当年大丽的公公,就计划在那里盖两间砖房,连地基都打上了。
“两间房太小,现在家家都是四间房。”
“那就盖四间房。”大丽想了想,“咱可不能像他们那样设计,要盖就得盖得像城里人似的。”
“这得问宏生,他认识的人多。”宏生在城里开了一间建材店,生意做得相当红火,说起来也是混得很成功的人了。
“说起宏生咱爸正生他气呢。”
“他又干啥了”
“他抬钱的事儿让爸知道了。”说起来这事儿大丽也有份,马占山不知道,马宏生也从她手里抬钱了。
做生意抬钱,借贷都是常态,但在马占山这个老农民眼里就接受不了。
尤其是马宏生欠了别人很多钱,年年要给别人利息,居然没有勒紧裤腰带还钱,反而吃香的喝辣的,没事儿就上饭店,在马占山看来就是败家子
马宏生见跟他没办法沟通,干脆躲得远远的。
“这事儿怎么漏的”
“媛媛。”朱逸群指着自己家姑娘,“上回你跟宏生在家聊啥了你姑娘见着小弟头一句话就是你爸欠了可老多钱了。”
大丽无语了,忍不住打了女儿一下,“你这孩子怎么什么都往外说”
“我啥也没说啊我就告诉我姥爷说,你跟我爸还给我舅舅老多钱了,那可是我的钱啊全给我得买多少糖他就给咱一分钱的利息,他给别人三分钱呢”
“你还想咋说啊”大丽回忆了一下,她借给宏生钱的时候,确实没有避着媛媛,看来真是啥都不能当着她的面说了。
“妈,利息是啥啊败家子是啥啊我姥爷说马宏生是败家子。”媛媛咬了咬手指头,“我姥爷说的我姥爷说下回看见他揍死他”
“你再往外瞎传话,我得先揍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