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瘠民贫, 官场清苦,按理说,王廷赞作为一省之布政使是绝拿不出四万两私银来的。乾隆一看到折子上的这个话, 心里就起了疑惑, 只是因着甘肃事多,王廷赞也是为时局着想,乾隆遂未将这话说出来。
但他心里有话想说,指望着底下的臣子能看出来, 旁人他还是信不过, 总觉得话不能说到点子上, 直接就点了和珅的姓名,果然和珅明白他的心思,一语中的。
乾隆想起庆桂明亮先前闹出的那些事情, 虽然他处置了一些,但肯定是没完全处置的, 甘肃那会儿不是也进献了很多银钱么
那会儿不觉得什么, 也没深想, 如今形势这样严峻, 乾隆忧心甘肃战事,就怕会有什么拖累,因此一想起来, 便觉得甘肃如今还是太乱了些。
乾隆有心想要遏制不正之风,如今重用和珅便是他的决心,再往早些年回溯, 要知道,甘肃可是允准捐监的地方。
甘肃地处西北,灾情经常发生。
凡愿意取得国子监监生资格的读书人, 按规定数目向当地官仓捐交豆麦谷粮,取得资格的便可以应试入官,称之为“捐监”。
遇到灾荒时便可以用这些粮食赈济灾民。但是在实行过程中,由于弊端丛生而一度停止。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在王亶望任甘肃布政使后,以甘肃灾荒连年,仓储不足,可恢复旧例用捐监粮米赈灾为由,说服陕甘总督勒尔谨,于是过后不久,甘肃各地又开始捐监了。
王亶望后来调离甘肃到浙江去了,接任的便是王廷赞。王廷赞来了之后,捐监依旧是在继续的。
乾隆起了疑心,便决意要调查王廷赞。甘肃的战事照常,这边的调查也不能松懈。接旨往甘肃调查王廷赞的,是阿桂和福长安。
福长安的妻子沈佳氏也查出有了身孕,但这是个机会,和珅早已同他谈过,圣旨下来后,他就去了甘肃,与同样赶往那里的阿桂在甘肃汇合。
福长安走的时候,还曾有些担心的同和珅谈过,怕阿桂因为过去的一些过节而在甘肃查案的事情上故意同他们唱反调,干扰查案。
和珅让他放心。和珅还是了解阿桂的。
阿桂同他们确实是有过节,在别的事情上,和珅确定阿桂如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同他们对着干,但是在遏制贪渎这件事上,阿桂还是正直的,和珅相信阿桂不会跟他们对着干,甘肃的事情,阿桂一定会好好调查,不会借机为难福长安。
阿桂这个人,或许有些时候有自己的脾气,也没有那么的完美,但是在朝中这股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中,阿桂是素来不与他们为伍的。
多年前阿桂族兄海晟的事,阿桂倒是想徇私来着,结果和珅的秉公办理,就压根没给阿桂徇私的机会。
前些年乾隆重用和珅,怕阿桂记恨和珅两个人不对付影响军机处内部平衡,阿桂就多在在外征战,不常回京。后来乾隆重用庆桂和明亮,和珅就被丢开了,那会儿乾隆贪图享乐,就更不爱让性格耿介的阿桂回京了。
庆桂和明亮是远离了,又把和珅调到跟前来,乾隆还是舍不得让和珅去甘肃调查王廷赞的案子,和珅走了他总觉得朝中无人可用,这时候就想起阿桂来了。
正巧阿桂那边战事告一段落,乾隆就让他过去了。剩下跟着去的人,自然是不能越过阿桂的,但又不能随意选人。阿桂的人不能再选,跟着去的人又务必要机灵懂事,更重要的是,不能也是个贪婪的。
乾隆瞧着和珅,一下子就看见了他身边敛声静气的福长安。
福长安出身富察家,但又不与富察家的几个嫡子亲近,反而被和珅教导的极正直,入值军机处这些年来也未曾有过什么错处,俨然是第二个和珅,只是身上还缺乏和珅的老成持重,是该出去历练历练方可。
选择福长安,乾隆就不必担心去调查的人会抱团撒谎欺瞒他,两方相互制衡,这案子才能查好。
且福长安去,也就等于和珅去了,如此,乾隆方能心安。
阿桂和福长安到了甘肃,几乎每日都有消息送回来。就在到达甘肃的当日,阿桂和福长安就分别给乾隆写了折子,说甘肃当地在下大雨,这场雨已下了数日了,看样子,还要再下上两三日。
从前王亶望要甘肃再行捐监之事,便是同乾隆说,甘肃干旱居多,灾情严重,因此要在有灾情的时候需要赈济灾民,从那之后,甘肃连年来的折子便是说甘肃干旱无雨。
似往年如今的这个时节,甘肃是绝不可能下雨的,谁知阿桂福长安去了,却说甘肃大雨,气候也完全不像是连年干旱的样子。
再往下底下查,便查出来惊天大案。
原来甘肃捐监的米粮全部都成了本色银两,他们收取的不是米粮而是银钱,那些银子这些年也没有用于赈济灾民,因为压根就没有什么灾民,全让甘肃上下经手的官员给贪了。
王廷赞是在王亶望调任后来接任布政使的。王廷赞这个人,原本是个清官,并不与如庆桂明亮那些人那样有那些坏习惯,他来了甘肃之后,很是不愿意也不能接受这边贪渎的事情,甚至还想过要去举报,结果被人给拦下来了。
他一个人,怎么拧得过甘肃全省的官员呢他没办法,再好的心志被天天这么磨着也受不住,最后王廷赞也跟着这些人同流合污,他利欲熏心,同他们沆瀣一气,最终也走上了贪渎的道路。
案情报到乾隆这里,乾隆气的脑壳疼,简直是大怒。
一想到甘肃的情况,乾隆就把总督勒尔谨拎出来骂一顿。两任布政使在甘肃这样搞,勒尔谨怎么可能没有责任呢
王亶望已经调到浙江去了,但跟这事儿也不是没有关系的。乾隆这会儿没有任何的袒护之心,这样影响巨大的贪污案件,如不严惩严查,将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都不用和珅甚至任何人去说些什么,乾隆自己就定了严查严惩一查到底绝不宽纵的决心。
去浙江调查的人,乾隆选中了和琳。乾隆令闽浙总督陈辉祖调查王亶望,让和琳跟着去督查,是怕浙江有人阳奉阴违保着王亶望。
要不查倒也罢了,结果一查才知道,浙江这边也一点都不干净。
甚至连陈辉祖都不可信。王亶望的事情板上钉钉无可更改,他的家产被查抄籍没后送到京城,乾隆亲自看过单子,发现那些东西都平平无奇,甚至银两都没有多少,完全不像是个贪官,尤其是王亶望参与这些事情这么多年,根本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银两。
一定是王亶望将贪墨的银两转移了。
乾隆令陈辉祖和琳再严查。
结果陈辉祖在这方面就有点消极怠工了,说是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和琳可没他那么多事儿,和琳是带着圣旨来的,他虽是协助陈辉祖断案调查,但实际上是作为乾隆的眼线来的。
来的时候乾隆特意将这个他因和珅很信任的少年叫了去交了底,乾隆告诉和琳,这案子是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的,不管是谁,都不能阻挡这案子被查出来。如果陈辉祖有任何问题,让和琳不必管他,自个儿将案子也要查清楚。
和琳是和珅的亲弟弟,又跟着和珅混了这些年,虽说兄弟两个执着努力的方向不一样,但和琳手下的手段可一点都不含糊,和珅教出来的人,怎么可能轻易就被陈辉祖这么糊弄过去呢
和珅本意,这次的案子他是没想着要把和琳扯进来的,但是乾隆圣旨下了,就信任和琳,就要将和琳送到浙江去查案子,和珅自然是让和琳好好表现的。
和琳心里也很清楚,这方面,他和他哥的志向是一样的,这事儿上他的底气太足了,陈辉祖一消极怠工,和琳压根一点都不含糊,他就觉得陈辉祖肯定有问题,和琳雷厉风行的短短数日就把事情给查出来了。
陈辉祖果然就是有问题的。
这陈辉祖自己就不是个干净的,再遇上王亶望,简直是一拍即合。王亶望那些查不出来的银两,要么让陈辉祖私藏兑换掉了,要么被陈辉祖以银换金给处置了。最终从陈辉祖出查得银两有一千多万,这其中至少有八百万是王亶望的。
而另有三百万,是从陈辉祖这儿搜出来,王亶望请他私藏的。
甘肃的案子牵扯出浙江的案子,都是性质恶劣贪污甚大,这上至总督,下至州县衙役全都参与了的大案,着实是绝无仅有的。
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案子才真正落定处置。
乾隆下谕,命令将王亶望立即正法,勒尔谨自尽,王廷赞绞监侯。后其他的官员进行了处理。陆续押赴刑场正法的,多达56人。后陆续免死流放的,则有46人,甘肃省的官员几乎“为之一空”。
陈辉祖赐自尽。
此番没有庆桂明亮等人在其中裹乱,和珅特意十分留心,那些连坐之举,有些对这些贪污之事知情不报的官员,本应是一同议罪的。
乾隆此时也已经硬起了心肠,确实是要将这些人一同知罪,他难得与和珅保持一致,这边和珅就等着这个案子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给满朝文武一个教训和打击,结果朝上的风向,却突然就变了。
作者有话要说 甘肃冒赈案,有引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