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顺帝笑看这一幕“送了这么好的东西给你侄儿, 就没有什么给朕的么”
谢哲宸双手把古琴献上“臣记得皇兄琴技非凡,此琴还望皇兄能够入眼。”
自然也是一架绝世名琴,嘉顺帝爱不释手地抚摸着, 惋惜道“琴是好琴, 可惜朕如今老了,每天俗物缠身,也不爱这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了, 琴技大不如前。”
说完,他忽然想起几个月前太子在宫里抚琴,弹了一夜凤求凰, 第二天一早, 阖京小娘子都轰动了的事, 还以为太子殿下心有所属,将有做动作。
谁知后来完全无事发生, 嘉顺帝也问过谢萧舟, 谢萧舟只说是茶饮多了失眠, 手边恰好有这支曲谱, 便随意弹了弹罢了。
嘉顺帝哈哈一笑, 把琴推给了谢萧舟“太子,这琴也赏给你了,只下次无眠莫要再弹凤求凰了,免得一众小娘子们都为你无眠。”
谢萧舟垂眸,波澜不惊接过了琴“儿臣谢父皇赏赐, 谢皇叔赠琴。”
谢哲宸含笑打量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侄儿,眉目深邃如刻,果然是谢家男儿该有的样子,不由地赞道“太子与这琴, 真是相当益彰。”
慈宁宫里豆蔻年华的小宫女们,都偷偷地看向了两人,太子殿下俊美无俦,风采卓绝,实在讨人喜欢;澈王爷则是另一种不染凡俗的好看,眉目间尽是疏朗的仙风道气,一点也不像已经三十岁的男子。
慈淑太后见谢哲宸将琴和剑尽数送出,感慨道“怪不得侍卫来报,说你单人匹马,只带了一剑一琴而归,哀家还想着,或是你心爱之物,原来都是为了皇帝和太子。
“到什么时候,也是打虎亲兄弟啊。”嘉顺帝的心里顿时热乎乎的,“皇弟,朕给你建了一座府邸,你在外漂泊二十年了,就不必去封地了,住在京城陪陪母后吧,回头你去看看,还缺什么,尽管开口。”
谢哲宸眼睫轻垂,漆色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感动“皇兄,臣是出家人,不在意身外之物,脚下有一寸土,头顶有一片瓦,稍微遮蔽些风雨便可。皇兄能允臣留在母后身边,臣已经满足了,别无他求。”
慈淑太后埋怨道“你这孩子,不能再说什么出家人了,尘归子生前的最后一封信里,不是说过已叫你还俗了吗”
谢哲宸白皙的面容微红,带着歉意道“母后恕罪,儿臣自幼习惯了,一不留神,就失言了。”
慈淑太后一阵心酸“既然回来了,京里的生活也该习惯习惯。”
嘉顺帝道“母后说的对,皇弟回来了,朕心里高兴,该好好办一场酒宴才对,为皇弟接风洗尘。”
慈淑太后慈爱地看向谢哲宸“你回来的巧,马上端午节要到了,哀家记得阿宸小时候总闹着要去看龙舟赛,哀家怕你吹风,总不让你去。”
“为此皇弟没少哭鼻子。”嘉顺帝想起往事再次爽朗大笑,“这次朕一定满足皇弟多年夙愿,今年端午节的龙舟会一定要大办特办。”
罗姑姑在旁伺候着主子们用餐,看着日渐苍老的慈淑太后,她婉转劝了一句“奴婢听说,京郊的红叶行宫已经整修好了,娘娘不如去行宫里住些日子散心,顺道瞧一瞧今年的龙舟会吧,如今澈王爷已经康健地归来了,娘娘也不应总把自己关在慈宁宫里吃斋念佛了,也该出去走走。”
嘉顺帝立刻赞同道“这个提议好极了,红叶行宫建在山上,视野正好,端午那日,居高临下看百舸争流,想想就叫人心情畅快。”他侧身靠近谢哲宸,亲热道“皇弟你劝劝母后,叫她一定要去啊。”
慈淑太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心头一动,含笑道“去便去,把京里这些个大户人家都叫上一起,也叫他们都认识认识阿宸。”
“儿臣都依母后的,反正红叶行宫够大,这次咱们好好热闹热闹,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家眷都去,也让大伙儿都看看朕的大周繁荣昌盛的气象。”
自从十年前母子二人大吵一架后,慈淑太后便闭门不出了,见母后竟答应出宫走走,嘉顺帝惊喜极了。
“太子。”他扬声问谢萧舟,“有多少只参赛的队伍了。”
谢萧舟回想了一下礼部报上来的折子,沉声道“据报,京城各部、御前卫、皇城司以及京郊近卫营,共有十六只龙舟队参赛。”
“不够,不够,再加,一定要凑够一百只以上的队伍,没有一百只,算什么百舸争流。”嘉顺帝兴致勃勃,“今年不比功夫马术射箭那些了,就比划龙舟。京城的世家们、民间的镖局、富裕商贾,甭管是什么来头,只要想参赛的,能凑齐划手找到船参赛的,朕都准了。”
谢萧舟思索片刻,红叶行宫距离萧河几十里,且戒备森严,如果观赛地点设在红叶行宫的话,让民间队伍参赛也不是完全不可行。
他冷静道“父皇,若是准许民间的队伍参赛,有几个难处。一是,民间队伍参赛后,难以逐个查实划手身份,若是混进刺客,后果不堪设想。二是,那日沿河围观者众,秩序维持不易,略微不慎便会踩踏拥挤,甚至推搡入河。儿臣建议,召京畿大营进驻京城,可维持秩序,亦可应对突然之事,再者,此次龙舟赛结束后,父皇请勿如往年那般召见获胜者,避免意外。”
嘉顺帝放心地说了一句“这些事,太子全权办理便可,你办事,朕安心。”
慈淑太后看着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围坐在身边,个个气宇轩昂,一时间心头无比满足“为君者,就是要与民同乐。皇帝啊,若是准许百姓参赛,不管他们赢了没有,你都该好好赏赐一番,可别叫百姓们空着手回去,显得咱们皇家没有气度。”
嘉顺帝不假思索道“那是自然,朕岂是那等小气抠门之人,所有队伍皆有赏赐。”
慈淑太后对这个安排很满意,随口话了几句家常“哀家幼时曾读杂书,上头写在高山顶上,人的眼力可达几百里,哀家估计那不过是看个轮廓,若要观赛的话,红叶行宫离萧河几十里路,这般长距离,会不会瞧不清楚”
嘉顺帝完全不以为意“母后放心,朕到时候人手赏赐一个西洋镜,花不了几个钱。”
谢哲宸在旁边听着,星眸剑眉慢慢蹙起,略觉得不妥,一枚西洋镜十两银子,几千枚便是几万两银子,而十两银子,便是一头耕牛的价钱,够大周的普通人家花用半年,省着些用一年也可。
他这些年在山上跟着师父修身学道,有时候也会下山云游,过得都是自给自足的清贫日子,皇家这些奢靡的生活,已经离他远去很久了,小时候觉得司空见惯的事情,如今都不太习惯了。
谢哲宸沉吟了一瞬,开口道“臣曾跟师父云游四海,去过江南富庶之乡,亦去过风沙苦寒之地,那里水土流失,难以耕种,百姓生活困顿。皇兄可否只给目力有缺陷之人发放西洋镜,余下的款项,拨给穷苦之地呢”
谢萧舟抬眸,看了眼身边气度温润的皇叔,他自小便知道有这么一位皇叔的存在,也曾见过他寄回来的自画像,画像上的皇叔常在山巅抚琴,观之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他原以为修仙之人,都已经看破红尘,却没料到,他是个心系百姓之人。
嘉顺帝笑了,指着谢萧舟“皇弟倒是同太子想到一处去了。方才在书房,太子正在同朕商议这件事。”
谢哲宸好奇“不知太子有何高见”
谢萧舟不疾不徐道“不敢说高见,儿臣只是建议,与其朝廷拨款助贫,不如免去天下田亩税三年,让小农休养生息。”
谢萧舟在一直在六部轮值,前段日子他在户部监理时,恰逢盘点国库,他发现大周国库充盈,到了贯朽粟陈的地步,即使三十年不收税,也不会动摇国本。
国库如此有钱的原因是,大周已经连续四代太平皇帝,从未发生大规模战乱,也没有什么大型灾害,虽然边疆偶有小摩擦,但都是大周的国力更胜一筹。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北戎举国来犯之时,大周的武将被吓破胆的原因,他们几乎都没打过真仗。
同样也是为什么,连续几年的天灾降临之后,大周的文官们治理能力表现得一塌糊涂的原因,因为中原地区过了一百多年的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大周的官儿太好当了,闭着眼睛收税便可,几乎没遇上过难题。
“朝廷拨款拨物下去,尽管三令五申,贪墨必将重罚,可是朝廷监察之力有限,难以杜绝有人借机敛财,从朝廷户部拨款下去开始,从省城到州府,再到县里,层层截流,真正能到百姓手里的,十不足一。”
谢萧舟修长的手指捏着一只细瓷杯,里头是淡淡青色的茶汤,说起国事,他面容中有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
两世为人,算起来他的心态已经三十七岁,正是一个男人最年富力强的时段。
上一世谢萧舟年少轻狂,治国理政路上的那些挫折,已经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为他积累了经验,今生自然不会再犯一次。
谢哲宸凝视着认真分析时政的太子,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自己是长辈,他见到太子时候,却宛如老友见面般心怀悸动,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认同感,仿佛很久很久以前,久到无法追溯,他就已经认识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