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幼卿这十几日皆在弘亲王和首辅尚任之间两处周旋, 借助从溵澜司手中得到的第一手情报,弘亲王与尚任的动作皆在他的掌握中, 他提早摸清了他们要打的牌,所以在与他们的几番博弈之后,他松动了他们手中的筹码,让他们皆投向了他预设的方向即亲王与顾命大臣一同辅政的政局。
之后,他上了第一道奏疏奏请弘亲王与顾命大臣一同辅弼幼主,奏折中提到自古社稷大政皆是以亲亲尊贤为要,弘亲王是高宗遗命的辅政大臣,既亲又贤,今若辅弼幼主, 是众望所归,亦是社稷之福, 并在奏疏中举了太宗遽然崩逝,世宗年幼登基, 亲王与顾命大臣共同辅政的例子说明并不是没有先例可循。
谢幼卿作为帝师和先帝临终召见之人, 在官场中虽资历尚浅, 但却有十足的份量, 所以这一道用来窥探太后的态度和反应的奏疏,由他来呈递无疑是最合适不过的。
如他所料,这道奏疏果然火力十足,引起了顾命大臣和太后之间极大的反应和交锋。
太后看到这道折子神色大变, 竟不顾太后的身份体面,将手边的茶杯狠狠的撂在地上,哐当一声吓得殿内的宫女太监都下跪磕头不止。
太后捏着奏折的手尤颤抖不已,这道奏折从头到尾都未提太后一个字,谢幼卿这是公然不将她这个太后的权威放在眼里, 若真让弘亲王与四大顾命结为一体,那朝政大权就与她没什么关系了
弘亲王这十数日除了叩谒先帝梓宫,几乎未曾踏足慈宁宫半步,太后先时还以为是怕引起尚任等顾命大臣的警惕和猜忌,故她令来福暗中到弘亲王府密授她发动政变的计策,不想来福几次到弘亲王府,弘亲王皆避而不见。
太后心中疑窦丛生,先前慈宁宫一见,弘亲王已露出打算与她同盟的意思,为何一夕之间态度反转,难道是有人识破了她的计谋,对弘亲王说了什么,致使弘亲王改变了意图,那么这个人究竟会是谁或者说这个团伙是谁竟要如此打压她
又或者弘亲王思虑之后,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发动政变推翻先帝的遗命,推行太后临朝称制的体制,而是决定自己谋求辅政大臣的资格,继而执掌权力中枢如此正是太后的大忌,本想联合弘亲王除去顾命,不想弘亲王倒反戈顾命,与她作对了。
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奏折是谢幼卿发出的,那么定是谢幼卿的主张或者是谢幼卿背后之人授意,想借弘亲王辅政,架空太后的权力。
所以让谢幼卿上这道奏折为弘亲王辅政投石问路来了,更有甚者,可能是弘亲王亲自授意谢幼卿上折。
而谢幼卿敢上这么一道折子,便是说明他已经投入弘亲王一党了。
这个谢幼卿,何其狡诈,先前第一回召他来慈宁宫,他口口声声要效忠于她不过是缓兵之计,一旦弘亲王来拉拢了,便立马投入弘亲王的阵营中去了,她平生最恨这种首鼠两端、欺上瞒下之人,等有朝一日她把大权收拢回来,第一个收拾的人非谢幼卿不可
但眼下如何处置这道折子实在是个大大的难题,太后手中捏着这道折子,真如捏着一块热炭一般棘手,“留中”是不可行的,顾命大臣那边恐怕也在盯着这道折子,想必弘亲王一党已经事先和他们通气了。历来举事都讲究一个快字,她失了先机,在这场政权的争夺里便落了下风。
但,只要幼帝还在她手上,她就有裁决政事的话语权
太后突然又提振了几分斗志,立马召集了顾命大臣来商议,她声色疾厉,以幼帝的名义驳斥这道折子是狡言乱政,先帝临终只令顾命辅弼幼主,未曾有一字提及弘亲王,怎可违背先帝遗命,妄议增添,如此置大雍朝皇威何在祖训何在谢幼卿身为帝师,提出与先帝完全相悖的议论,究竟是何居心
尚任等四大顾命虽态度温和却是寸步不让,一致赞成让弘亲王与他们一同辅政,说祖制遗命非是一成不变,可视国情需要而作变通。世宗一朝之所以能开创太平盛世,便是在主少国疑、国基未稳之际由幼帝召怡亲王和庄亲王入朝辅政,稳定政局,之后文治武功,天下承平,万民安乐,为幼帝亲政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更令太后惊怒的是,尚任等四大顾命还朝她发难了,说先帝令他们赞襄政务,辅弼幼主,并未有一字说明要他们听命于太后,太后只需代替皇上在他们拟好的奏章上盖印玺,而不该对折子有过多的意见,这才是遵从先帝遗命。
这是打算彻底否认她这个太后的政治作用了,历朝历代,那些权臣勾结,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残杀孤儿寡妇的事还少吗太后不能不惧,尤其是如今后党还羽翼未丰,不足成势,几乎没有什么招架之力。
但太后再惧也知道自己不能退,一旦自己松口,今后还会有几十封诸如此类的奏折递上来,那时声势浩大,群情汹涌,她便更没有说话的份量了。于是她以不盖皇帝印玺为由逼迫尚任等四大顾命拟写驳斥之旨。
奏章不盖皇帝印玺,便发不下去,这一招着实够狠
谁知尚任等四大顾命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有了应对之策,太后只是将她不同意的奏章不盖印,而他们竟将所有的折子都不处置,于是折子都堆在奏事处,正如釜底抽薪一般,朝政停摆了。
如此便等同于四大顾命一方和太后一方两相对垒,互相卡了对方脖子,都不想让对方活命,就看谁先顶不住松手了。
没想到,事情还是朝着太后最不利的方向进行了,就在朝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的时候,元老重臣、六部九卿、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给事中等清议衙门,竟一起上疏奏请弘亲王入朝辅政了,加上大雍朝的朝政停摆了几天,致使太后终于顶不住压力,在同意弘亲王入朝辅政的谕旨上盖了皇帝的印玺。
这一战,自是太后落败,首辅尚任为首的四大顾命和弘亲王一党的胜利。
为庆贺弘亲王入朝辅政这一计策终于成功,幼卿昨夜应约在首辅尚任的私宅畅谈欢饮,言谈间尚任多次提及谢幼卿的献计实在是妙极,否则对于太后使出的那道杀手锏,他们还真应付不下来。
而谢幼卿虽事先饮用了消酒丸,但此回尚任等人频频劝酒,谢幼卿便不觉饮得多了些,出来不久后药效消失,他浑身疲软无力,便令淡清扶他到漫湖边上的树林中小憩一会,之后的事儿便都记不清了,今天又是七天一日的休沐,便睡到了辰时末刻才起,醒来后头中尚有丝丝钝痛。
之后淡清侍候他洗漱更衣,谢幼卿服尚精致时髦,从贴身里衣到衣上的配饰皆十分有讲究,贴身衣物要穿天丝绒的,天丝绒产自西域天山,由天山的山羊绒和桑蚕丝织就而成,薄如蝉翼却极保暖,还能养肤,一小匹便作价黄金百两。衣上的配饰则根据衣裳的颜色和款式,要佩上珠串、玉佩、香囊、扇袋服侍他更衣原要比别人繁琐些。
上衣下裳配饰都已穿毕,淡清便退下了,谢幼卿伸手取钱袋,却发觉原本应该挂在紫檀置衣架上的金丝嵌绿松石钱袋不见了。
他几乎不曾遗落什么物事,只有醉后会偶尔丢几件。淡清想必也看见他的绿松石钱袋不见了,但并未跟他说,那么便说明他是知道这个钱袋为何不见的。
谢幼卿想着大约是醉酒后在漫湖边的树林里丢失了,里头不过是百来两的碎银,不是什么贵物,倒是钱袋子是让京中的明沧阁做的,价值不菲,不过谢幼卿对于旧物一向没有什么怜惜之情,丢了便丢了,也犯不着特意再去找回。
他更喜欢用新物,衣服更是如此,旧衣穿多一两日他便觉腻味,京中绮襕阁每隔日便会着人送来依他的设计裁制的时兴衣裳。
故他的住所,除了一间极大的书房,必然辟有一间与书房等大的贮衣间。
谢幼卿从置衣架上取了明沧阁新做的金丝嵌碧玉钱袋放入怀中,丢了的金丝绿松石钱袋对他而言便像查无此物了。
谢幼卿用完早饭,之后在书房看了一会儿书,已临近午时了,想起近来繁忙,已有十几天没去境泽酒楼了,上次带着阿浪去境泽竟让掌柜的拦住了,说不能携狗入内,他只跟掌柜的问了一句为何。
掌柜的答说是东家新定的规矩。
东家谢幼卿已猜到何故,冷笑了一声,未再置一词,转身便离去了。
这段时日阿浪和另几只爱犬都在睿国公府里,许久未见,倒也颇为想念,不若去了境泽酒楼,便回睿国公府接阿浪过来好好地陪它几天。
而谢幼卿早有预感,他一旦上了那道奏折必然会被太后视作仇敌,以太后那极强的报复心,今后必定会处处打击报复他,估计很快便会给他出一道难题了。
至于是哪道难题,他隐约已经算到了。
这边沈蕴如刚出客栈门口,脑中便又冒出一个想法来,她要答谢谢幼卿,总要准备一份厚礼吧。
送什么好呢谢幼卿是个读书人,送些字画之类的文雅之物总不会错。
可他的眼光这么挑,平常就一副欠了他八百万的样子,更何况救了她的性命,这下尾巴更是要翘到天上去了,寻常的字画他肯定瞧不上,别到时又被他嘲讽了,可是上哪儿去寻让他能眼前一亮的答谢品呢
沈蕴如脑中一亮,想起前些天看露香阁绸缎铺的账本,上面记着上个月从苏州进了几幅明华阁的画绣,真是巧也,送这个给谢幼卿作酬谢之礼倒是非常拿得出手。
明华阁画绣坊是苏州明氏夫妇所创,是苏州最为有名的画绣流派,夫妻二人皆能书善画,妻子名为徐贞,精于绣艺,丈夫名为明征,是苏州四大名画师之一,明征绘,徐贞则绣,夫妻二人画绣相辅,成品技艺之高,成为一时风尚。因夫妻二人不以此获利,故天下之人知道得多,能求得的却极少,苏州建昌侯府的金老太太与明氏家族是世交,沈夫人去信跟金老太太求了,才得以进了这两幅。
她拿来送给喜神兼大恩人,一点都不过分,且娘亲把这绸缎铺交给了她,那么作为她铺子里的东西,她自然有权处置,娘亲应当不会责备她的。
沈蕴如估摸着行程,这两幅明氏画绣应该也到了几天了,就是不知有没有销出去,一想到此,沈蕴如便有些焦心起来,她是个急性子,便立马让车夫去了露香阁绸缎铺。
沈蕴如到了露香阁绸缎铺,跟掌柜的提了要苏州明氏的画绣,掌柜虽迟疑了一下,但既然小东家要,夫人当初对这两幅画绣也没特别的吩咐,便到内室的保险柜里取了出来,小心翼翼的捧到沈蕴如的面前。
沈蕴如徐徐展开,眼中一亮,这两幅画绣无论设色还是绣工,都是画绣的上乘之作。
第一幅是宰相逍遥图轴,画上是一位青年宰相在幽奇静谧的山水间独酌自饮,他身姿清朗潇洒,气韵淡雅高洁,画上还题了一行墨字“宰相闲来何所乐,竹林深处独逍遥”。1
以谢幼卿的心志,他该是想当柄国之臣,即大雍朝的宰辅,平时又一副清高孤介的模样,这幅画的气质还真契合他。
另一幅则是海棠嬉戏图,画上一座太湖石,一株妍丽的海棠从石旁探出,石上一白一黑的两只小犬在嬉戏,毛色细腻光滑,憨态可掬。
谢幼卿爱狗如命,画上这两只小犬如此生动可爱,连她这种恐狗之人看了都心动,他肯定会喜欢的。
两幅都甚合心意,她甚至有些怀疑娘亲是否早有了先见,从苏州购了这两幅画绣,好让她专程用来答谢谢幼卿的。
“这两幅画绣甚好,我要了”
沈蕴如说罢便让花糕将这两幅画绣装进锦盒里,小心捧好,正准备告辞而去,掌柜的却唤住了她,眉间颇有些隐忧之色,说道“东家,小的今天正要去寻你,恰好你来了,有一件事小的要和你说一下,咱们铺子里上个月月中从杭州进了一批藕丝缎和洋花缎,按行程应该快到京畿了,可如今京畿正在闹马贼,小的担心”
沈蕴如微微一惊,“有马贼”
“小的也是刚接到消息,说是守关的兵将御贼不力,关外的马贼从长城隘口的几个大关口闯入,如今在京畿一带抢掠,京里有好几家商户的进的货物都被那帮马贼抢走了。”
“那批货值多少钱急不急”沈蕴如上个月是看过账本的,脑中还颇有些印象。
“三百匹的缎子,进货价是两千两银子。货倒是不急,但京里好几个家制衣坊和侯门公府的太太小姐们定了四分之一的货,已经付了定金了,按规定是一周之内便要交货给他们。”
两千两银子,若让马贼抢去了,倒是个不小的损失,沈蕴如思索了一会,说道“你这边立马派人赶过去,将那批货截下来,先停在当地,要不了多久,马贼自会平息,等马贼平息了再运回来,至于京里已经预定的那些订单,你先付一半的违约金给她们,等货运到了,再通知他们来取货。”
掌柜的带了一丝疑惑道“小东家怎知马贼不久之后即会平息”
沈蕴如眼中划过几丝精光,“这个月的月底便要举行先帝的奉安大典了,先帝的梓宫要从皇城移到京畿昌寿山的东陵,自然不会容这些马贼骚扰和坏了陵寝的风水,宫里应该很快便会派大将出来清扫这些马贼”
掌柜的目光有赞许之色,连忙点头道“东家果然高明,小的这就按您说的去办。”
沈蕴如从绸缎铺里出来后,便让车夫直接去了境泽酒楼。
刚到境泽,也是巧了,一下马车,便瞧见谢幼卿正踏入境泽酒楼,俊逸的身影一晃而过。
真是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她想来境泽找他,他便堪堪也来了。
沈蕴如扬了杨下巴,朝花糕丢过去一个眼神,“喏,刚进去的那位便是我们的活菩萨,大喜神”
花糕惊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置信,小姐还真是有情况,那身影分明就是一个男子,瞧着那隽拔的背影,已经足够惹眼,容貌想必也不凡,她这几个月通共就几回没有跟在小姐的身边,小姐竟就和一个男子有了来往,还称他为活菩萨大喜神
沈蕴如瞧见她有些惊疑的面色,笑道“你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花糕迟疑道“小姐那个男子,为何称他是活菩萨,大喜神”
“很简单呀,因为他真的救过本小姐的命,而且告诉你一个秘密,上次我说难请的喜神便是他,只要一遇到他,我的煞气便会消失,好运会滚滚而来,我已经亲身验证过许多次了,灵验得很。”
还、还亲身验证过好几次,花糕险些惊掉下巴,小姐这话怎么这么唬人呢。花糕还在胡思乱想,见沈蕴如已经快步进了酒楼,急忙跟了上去。
沈蕴如跟掌柜的问了谢幼卿的座儿,还是上次的那个位置,再瞧瞧谢幼卿点的菜单,居然也还是上次的那几样菜这更证实了她的猜想,他果然就是冲着镇店之神孙以安来的,只要食神在此掌勺一天,谢幼卿应该便会来境泽。
沈蕴如上楼,见谢幼卿坐在雅座,一身玄狐鹤氅,纤尘不染的模样,手里拈了个茶杯,微微低头啜饮着茶,狭长的凤眸潋着一抹银光,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沈蕴如心弦一动,救命之恩抵千仇,何况他们之间也没什么大仇,只不过有些小仇小怨而已,所以这会再看谢幼卿,竟比之前顺眼了许多,甚至可以说非常赏心悦目,如入画中。
沈蕴如从花糕手中拿过锦盒,示意她站在楼道口,她自个儿朝谢幼卿的雅座走去。
花糕看得目瞪口呆,坐在雅座上的那个男子竟是谢二公子难怪她方才觉得那背影有些熟悉,上次在王老先生的寿宴上小姐和他虽有交集,但却相处漠漠,小姐何时又私下和谢二公子有了牵扯,还说救了她的性命,以前倒从来不提什么菩萨,今日一提起却又急急忙忙要去见他,难道,昨夜小姐做噩梦,救她的菩萨就是谢二公子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姐一定是倾心于谢二公子,才会在梦里梦见他化身为菩萨来救她,谢二公子是京城第一美男子,才华盖世,家世鼎赫,令无数京城闺秀神往,小姐为他倾倒也是正常不过的事,小姐若能嫁给谢二公子,那一定是最最风光之事。只是对于如此高不可攀的人物,小姐真的能俘获他的心吗
但花糕眼里只看得到小姐,小姐什么都好,而且敢付诸行动争取,便已十分勇敢,远胜京中诸多名门闺秀,成算还是很大的
沈蕴如走到了雅座前,满眼皆溢满了笑意,轻唤了声,“谢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上夹子,不更哈,后天早上九点恢复正常更新。
我觉得,女鹅其实在鹅子面前混熟了脸就已经很厉害了,毕竟鹅子连其他女人长什么样都是模糊不清的哈哈。
说明一下,本文非纯感情流甜文,是剧情感情的甜文,剧情线占35,感情线占65这样,后面感情戏会比较多。
1注本诗改自顾氏画绣相国逍遥图轴的题诗“相国闲来何所乐,竹林深处独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