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刘邦真的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人。
两人只是说了一会儿话,胤禛就感觉他们已经混熟了。
这种亲和力和人格魅力,让人觉得既佩服又可怕。
当然了,觉得可怕的多半是他的敌人。
他觉得刘邦人格魅力大,殊不知,刘邦也觉得眼前这小子有社交牛逼症。
双方对彼此的好感度都挺高,刘邦也是做茶壶憋久了,和一群才开灵智的茶杯又说不到一块去。
好不容易遇见一个能听懂他说话的,混熟了之后,他就开始吹牛逼侃大山,炫耀他当年是如何用人,如何御下的。
胤禛听了,真觉得受益匪浅。
突然他灵机一动,拿出符咒布了个结界,试探着问道“邦哥,你有没有兴趣亲手培养出一代明君”
“哦”刘邦玩笑道,“怎么,你想造反”
若是一般人听了这话,必然会惊慌失措,连连解释表证清白。
但胤禛明显不是一般人,作为一个受了二十多年社会主义教育的成年人,对于压迫他的皇权,他只觉得厌烦并不觉得恐惧。
让他觉得恐惧的,是掌握着皇权的那个人。这种恐惧,就像是赤手空拳的人恐惧对面拿着机枪的人一样。
就算那个人无意对你开枪,你也会下意识地恐惧他的枪走火。
同时也会忧虑他这一刻不想对你开枪,下一刻也一定吗
这种时候,但凡有一个空隙,正常人肯定会选择报警,让警察叔叔制裁这个明显破坏规则稳定的人。
但在高度集权的清朝,握着黄泉的那个人才是稳定社会的关键。这里也没有警察叔叔能够除他武器。
胤禛想要消除这种威胁,就只能另辟蹊径,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自救。
当然了,这种大实话,他是不会对刘邦说出来的。
不过,他却可以对刘邦说出另一句大实话。
“邦哥说笑了,我爹就是当今天子,我还能造自己家的反不成”
刘邦吃了一惊,“你是个皇子”
“对呀,我没告诉你吗”胤禛满脸愕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以为我刚才已经说过了。”
胤禛的演技经过长久的磨练,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刘邦如今心里还盘算着别的事情,也没有看出破绽。
刘邦如果这小子是个皇子,那赛乐鹅家的势力肯定是比不上这小子家里的。妈的,决定了,老子以后就跟着这小子了
盘算定了之后,他又问胤禛,“那你是想把现在的太子挤下去,自己做皇帝”
“你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呀”胤禛无语至极,“我都已经修仙了,还惦记着做皇帝干嘛再说了,做皇帝到底有什么好的”
“嘿嘿,这你就不懂啦。皇帝之乐,乐无穷矣”刘邦得瑟得壶身晃荡,磕在桌子上得得哒哒的响,就像是人手舞足蹈一般。
他嘿嘿笑着对胤禛说“特别是萧何制定了礼仪之后,看着当初的老兄弟、老部下恭恭敬敬地对我下拜。那种感觉啧啧,神仙也不过如是了”
这追求,还真是现实的够可以。
胤禛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那个时候做皇帝,政务都有丞相处理,军务都有大将军揽总。现在做皇帝可不一样了,军政大事都得皇帝过过手。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最关键的是,吃还吃不好,菜不过三口。你说,这样的皇帝,让给你你做吗”
“这么惨”刘邦大吃一惊,“皇帝已经是天下之主了,干嘛把自己弄得这么累”
“我哪知道这事儿你得问前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丞相制度就是朱元璋废黜的,他本人是个工作狂,又从骨子里痛恨官僚,总觉得当官的都不是好人,生怕自己哪一点没看住,他们就又去欺负老百姓了。
刘邦自己就是个怜贫惜弱的,听胤真说了几句朱元璋的相关,便忍不住道“这位老哥人不错,是个做丞相的好料子。”
在刘邦看来,专业的事就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果天子把什么活都干了,底下的人怎么活呢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追求功名利禄的,这世上还有一种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比如得遇明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种人眼里,什么活都自己干,属下们干一点事情都要盯着的,绝对算不上明主。
“不过,在老百姓眼里,这位朱兄肯定是个好皇帝。”
刘邦啧啧道“只可惜,执掌史笔笔的,都是当官的。这位老兄在史书上的名声,肯定不怎么样吧”
由于出生的原因刘邦就算成了皇帝,也总有各家传人看不上他,特别是鲁派儒家。他可是把这帮读书人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哦,对了,被刘邦尿在帽子里的那个儒生,就是鲁儒。
刘邦这人一向是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你看不上他,他还看不上你呢。
“邦哥高见,一点都不差。”胤禛佩服地点了点头,又奇怪地问,“对了邦哥,你在地府的时候,没有见过明吗”
却不想,刘邦诧异了,“地府地府是什么地方”
六道轮回是佛教引进中原的概念,在刘邦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地府这种说法。
胤禛想了想,给他做了个注释,“就是黄泉。人死之后,魂魄会被带到黄泉之下的地府,根据生死簿上记录的功过,判定下辈子是做人还是做畜生,亦或者是下地狱受刀山、火海、油炸、炮烙之苦。”
“嘶”刘邦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些酷刑,光是听听就让人寒毛直竖。
但胤禛却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一件事,“邦哥,你的魂魄没有去过地府吗”
他可是开国皇帝,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地府的鬼差肯定不敢漏了他的魂魄。
刘邦没有说话。
过了许久,他才语气恍惚地说“我只记得自己死了,再有意识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茶壶,一个刚从火窑里拿出来的茶壶。”
胤禛也沉默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对刘邦道“这件事不对劲,我得找个人帮你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眼见他凭空取出一枚玉令,刘邦下意识地说“等一下,小老弟,你要找谁查怎么查”
“当然是找地府的人了。”胤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仿佛在问这件事归地府管,不找相关部门找谁呀
胤禛想了想,觉得刘邦可能是怕事情不好办,于是安慰道“邦哥放心,我认识地府的监察司判官,这件事又正好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他肯定会帮忙的。”
说完,就要默念咒语。
“诶,你先别”刘邦赶紧拦住了他,“小老弟,咱们有事好商量,你先别忙着报官呀”
胤禛停下施法的手,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刘邦松了口气,急忙道“你看,我这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也是个在逃鬼魂,大小也是扰乱了地府的秩序。
你要是报了官,让地府知道我的行踪了,他们不得把我抓走万一他们给我判个畏罪潜逃,要把我上刀山下油锅呢”
这种事情,他可太熟悉了
想当年,他之所以带着沛县兄弟们造反,就是因为不瞒秦朝,可怜那些服徭役的乡亲们,所以就自己做主,把他们给放了。
但那时候的刘邦就是个小亭长,见识不高,只知道秦法严苛,却不知道究竟严苛到什么地步。
他放人是容易,但放了之后,大家是能暂时避开徭役之苦了,却又犯了秦律,倘若被抓,免不了酷刑加身。
最后大家聚在一起一合计得了,左右是个死,干脆学陈胜吴广,反了他娘的
为了给自己的造反之路造势,他还特意编了一个“白蛇赤帝”的同人本,没想到后世流传还挺广。
但是现在,他身边可没有一群敢陪他出生入死的沛县老乡,若是真要治他的罪,他连造反都没有资本。
胤禛也迟疑了。
他倒是不担心刘邦会被地府为难,因为如今的地府刚刚整顿过一遍,又有包公、钟馗这两位大神坐镇,不会让刘邦受不白之冤。
可是,万一地府要把这个漏网之魂带走,评判功过之后送去投胎呢
他可是有大事要请这位老哥帮忙的。
见他神色迟疑,刘邦心里“咯噔”一声,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老弟,你可不能坑老哥哥我呀”刘邦嚷嚷道,“咱俩虽然刚认识,但却是一见如故,在一起做个长久兄弟不好吗”
胤禛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解释,而是顺着他的猜测,脸上露出来纠结之色。
刘邦一见有门,心头一喜,急忙再接再厉,“小老弟,哥哥我别的本事没有,怎么做皇帝却是比谁都清楚。只要你帮了老哥哥这一回,哥哥一定对你倾囊相授”
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胤禛才一副心动的模样,死死地盯着刘邦附身的茶壶,“真的倾囊相授”
“当然”
若还是人身,刘邦恨不得把胸脯拍得震天响,“你老哥哥我别的好处没有,说话从来算话。”
这一点胤禛是相信的。
刘邦虽然对他老婆很渣,但许给属下的东西,却少有不兑现的。
当然,他的属下自己也得识趣。
若是像韩信那样功高震主还恃才傲物的,结局只有一个死。
胤禛深吸了一口气,对刘邦道“你若当真愿意倾囊相授,我会做法把你的魂魄从这茶壶里拉出来,放到一块灵玉里,再传你一段修行之法,给你找一个灵气充足的地方。你只要在地府发现你之前,有了一定修为,地府也不好再把你抓回去了。”
他开出来的这些条件,简直执着刘邦的命脉。
刘邦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斩钉截铁地说“好,我答应你,一定会把我的本事都教给你的。”
胤禛却笑道“不是教给我,而是教给我二哥。”
“你二哥”
“对,我二哥就是当今太子,是这天下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我还以为”刘邦有些讪讪。
“以为什么以为是我想争这太子之位”胤禛意味不明地笑了笑,眼中闪烁着讽刺的光,“别说我根本不会和二哥争,就算我有心争,也不会争什么太子之位。太子之位哪有皇位来得稳固”
太子只为随时都可能被皇帝废黜,登上皇位又被废黜的,却少之又少。
刘邦微微一怔,再次对他刮目相看,“小老弟儿说的挺对,做太子的确是没有做皇帝来得安稳畅快。”
他又问“不过你可想清楚了,真的要把这个机会让给你那二哥”
胤禛没搭理他,只是自顾自地说“今天晚上你,再按照从前那样,装神弄鬼一回。我会让鄂伦岱和钟大师留在这里,明天早上他们两个就会带你去面圣。到了御前怎么说,邦哥应该比我知道,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放心,放心。”刘邦连连应承。
胤禛道“从这件事了结之后,我就会兑现承诺,把你的魂魄换到一块儿灵气极足的玉佩里。
这个茶壶虽然是骨瓷,却毕竟是烈火里头烧出来的。烈火克妖邪,你在这里面想要成道,基本不可能。”
不管刘邦表现出来的态度,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事关他自己的前途,胤禛相信,他会做出正确选择的。
所以胤禛在他面前极为坦诚,充分展现自己的诚意,而且不怕他中途反水。
反正刘邦就觉得,这个小老弟,能处。
他之所以会想到让刘邦去教导太子,看中的并不是刘邦的人格魅力,而是他的没心没肺。
若论才华,太子在诸位皇子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若论容人之量,自小就接受储君教育的太子也从来都不缺;若论治国手段,只看他前世几次监国都备受赞誉,以至于让康熙对他心生忌惮就可见一斑。
所以,人格魅力太子是从来不缺的,他缺的只是一副不太重情的心肠。
“邦哥到了我二哥身边,请教他凡事务必以自己为重,不要什么事都压在自己心里,该舍弃的感情就要果断舍弃,不要因情伤己。”
刘邦沉默了片刻,突然用他那不特有的,大正经的语气问道“如果形势所迫,需要他舍弃的是你呢”
“那就舍了”胤禛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刘邦感慨道“有弟如此,夫复何求啊”
他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虽然他对刘盈不大满意,认为他的性情过于软弱,不是仁君之相。
可他却也不得不承认,刘盈对自己的兄弟们还是很好的,哪怕是被备刘邦宠爱的刘如意,刘盈也不曾嫉恨于他。
“哎,对了小老弟儿,我问你个事。”
“什么事”
“我死之后,我那少子如意可还好”
这个话题,真就挺尴尬的。
胤禛笑了笑,没说话。
但这一笑之间,却又表明了太多。
刘邦瞬间暴跳如雷,“吕雉这个毒妇,一个戚姬还不够她泄愤的吗,为何还要害我的儿子”
刘邦临死之前,只安排了赵王刘如意回封地不必奔丧,却对戚姬没有任何交代。
明眼人都知道,他这是要把戚姬送给吕后泄愤,换得吕后饶过赵王刘如意。
只是刘邦却不明白,一个女人的怨恨,能够强烈到何种地步。
其实严格算起来,吕后并不是一个善妒的人,也不是一个不容人的大妇。
在刘邦死后,吕后把有子的嫔妃都放回了各自儿子的封地,让他们做王太后享福。
只除了戚姬。
戚姬与吕后之间的恩怨人尽皆知,大家都知道,若是戚姬得势,吕后必然也讨不了好。
所以,朝野内外对于吕后折磨戚姬的事,也都三缄其口,权当不知道。
甚至在那些权臣们看来,太后是一个纠结于私人恩怨的,缺了几分格局,对他们还更有利呢。
戚姬的下场十分悲惨,一方面是因为吕后恨极了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当时的刑法大多都很残酷。
只怕刘邦决心舍弃戚姬,以保留如意的时候,对戚姬可能会有的下场已经预料到了。
所以,在得知吕后连刘如意也没放过的时候,他才会如此震怒。
对于这个话题,胤禛不想发表意见,也说不清谁对谁错。
于是,他只能另辟蹊径的安慰刘邦。
“其实吕后也没讨得了好,最后传承你大汉江山的,是你的第四子刘恒。”
刘如意很惨,害了刘如意的吕后也没得偿所愿,你听了之后,心里是否好受一点了
至于吕后掌权二十年,在史书上有单独本纪的事,他就不说了。
刘邦表示,他并没有被安慰到。
他的关注点和胤禛想的一点都不一样。
“刘恒是谁”
刘邦表示,对于这个儿子,他根本没什么印象。
胤禛无语了片刻,提醒道“他的母亲是薄姬。”
如果刘邦要再问薄姬是谁,胤禛也说不出来了。
但出乎意料的,刘邦对刘红这个儿子没映象,但对刘恒的亲娘薄姬却很有印象。
“哦原来是她的儿子呀。怪不得都说她有福气呢。老子只幸了她一次,她便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还做了皇帝,果然是有福气的。”
胤禛嘴角一抽,“邦哥对美人就是不一样。”
儿子都记不住,倒把儿子他娘记得一清二楚。
刘邦“嗐”了一声,说“薄姬算什么美人,姿色平平而已。若不是她连死了两任丈夫,命格贵重,普通人压不住,也不会被送进宫里。”
他之所以对薄姬印象深刻,就是因为他幸薄姬的原因比较特殊。
是因为他怜贫惜弱的性格。
当年薄姬入宫之后,因为姿色平平,又没有靠山背景,一直没有得见君颜。
后来,薄姬买通了刘邦身边的人,把她一心盼君恩却不能得偿所愿的事,透露给了刘邦。
于是,刘邦就去宠幸了她。
对,就是这么狗血。
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薄姬,她被刘邦宠幸的事文中基本属实,但她是因为死了两任丈夫才被送进宫,是作者菌自己揣测的。
史书上记载的,薄姬之所以入宫,是因为高人相面说她有贵人命。
但以薄姬当时的家世,会有像是专门给他相面的可能性不高。
但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如果死了丈夫,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这个女人命格贵重,她的死鬼丈夫压不住,二婚的行情会更好,会有家室更好的人来求娶。
如果二婚的丈夫也死了,就会被送进宫里,因为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这个女人的命格太贵重了,只有皇帝才能压住。
所以作者菌才会由此揣测,一家之言大家看个乐呵,千万别当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