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笃定了太皇太后寿数未尽的缘故,康熙把请福仪式办得极为隆重。
提前三四天,宫内朝外就开始造势。
等到举行仪式的那一天,康熙召集了所有郡王以上爵位的宗亲和国公爵位的满汉勋贵,一起在交泰殿外祭天祈福。
等到了钦天监测算出的吉时,早有翰林院的官员铺好了书案,就等康熙留下墨宝。
康熙提笔,饱酿浓墨,在白纸只上一挥而就,几乎一笔就书成了个福字。
当时胤禛也在场,位置还颇为靠前。
因此他看得清清楚楚,康熙写的这个福字,正是后世风靡网络的五福合一那个,一个字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五重含义。
不得不说,能写出这样一个字,不但要靠各人功底,也离不开天意成全。
唯一让胤禛觉得有些不适应的,就是写这福字的纸是雪白的。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满人尚白,就算已经入关多年,满族亲贵们过年贴的对联而还是以白纸作底的。此次祈福请福,自然也不例外。
也许当真是上天眷顾,这边的康熙刚命人将装裱好的福字挂到太皇太后的寝宫,那边就有消息传来,说是太皇太后精神大好,已经能喝进去白粥了。
这个时代的人本就迷信,满蒙贵族更是崇新喇嘛,今日亲眼见证了堪称神迹的一幕,都有些惊异不定。
当然,也有那心思多的,怀疑太皇太后的病情早就好转了,皇上只是借机作秀。
但等他们回去,暗地里通过自己的人脉到太医院打探过后,也不得不相信,皇上今日的请福之举居然真的成功了。
难不成,当今圣上真就是天命所归
一些从前依附安亲王府,时不时就给康熙找点儿不痛快的宗室贵胄们,顿时就惴惴不安起来,琢磨着得想个法子,向皇上表表忠心。
至于怎么表忠心嘛不是有个现成的安郡王府在吗
于是,伤筋动骨之后,元气未复的安郡王府再次遭殃了。弹劾安郡王府的折子如雪片儿一般飞上康熙的案头,宗亲贵胄们几乎是逼着康熙处置安郡王府。
康熙“被逼无奈”,只得遵从众意,不但撸掉了安郡王岳乐长子塞楞额的贝勒爵位,还拿走了隶属于安郡王的两个佐领,分别赐给了简亲王和庄亲王。
这两位也是祖传的铁帽子王爵位,在宗室中的影响力一点儿都不下于曾经的安亲王。
不过,简亲王是铁杆儿保皇派,庄清王虽然一直保持中立,却一向低调,远不如岳乐遭人恨。
上一次,把安亲王将为安郡王,收回的佐领和牛路一直被康熙自己扣留着,宗室里惦记的不少。
这一次康熙把两个把两个佐领分给两位亲王,一是安抚宗室,二也是给岳乐找两个对手,避免安郡王再次崛起。
没过多久,安郡王岳乐就病倒在床了。
康熙听闻之后,立刻就派了三个太医去给岳乐诊治。并吩咐了太医院,岳乐需要什么药材,无论有多么珍贵,都可以在太医院领取。
一时之间,朝外宫内无不赞颂皇上的仁慈。
安郡王心里呕得要死,却也不得不在身体刚好一些,就拖着病体前来谢恩。
强行出来跑这一趟,岳乐的病更重了。
但他却不能表现出来,若不然就是对君王心存怨望,康熙若是有心追究,便能治他个大不敬之罪。
而此时的安郡王府,可是再也经不起任何风波了。
可怜岳乐也算一时之杰,早年深得先帝信任,康熙登基之后也拿他没有办法,大半辈子都活的风光无比。
哪知临到了,却不得不为儿孙委曲求全,似乎要把大半辈子都没吃过的苦、没受过的罪全部吃一遍受一遍。
折腾完了岳乐,康熙心情大好。
再加上太皇太后的身体一日比一日更好,出了正月就已经能下床走动了,康熙更是心情明媚,甚至给后宫好几个小嫔妃都升了分位。
比如一直住在德妃宫里的章佳庶妃,就借着这股东风,变成了敏贵人。
要知道,康熙在后宫分位上一向苛刻吝啬,此次一连给四五位嫔妃晋位,可想而知他的心情究竟有多好。
皇上才是后宫之主,他的心情好了,不但几个小嫔妃得了好处,便是那些高位有子的嫔妃,也能借机多让儿子往自己宫室里跑几趟,母子之间一叙天伦之情。
胤禛几乎每隔两三天,就往后宫跑一趟,先和八阿哥一起去承乾宫给皇贵妃请个安,再与八阿哥分开,自己到永和宫陪德妃吃个饭。
皇贵妃那里和封三娘颇有进展,两人之间的关系正处于上升期,胤禛和八阿哥每次去了,都会遭到皇贵妃的无情嫌弃。
所以,两人每次去承乾宫真就是应个卯,半个时辰不到,就胃部饱胀地出来了。
不是两人定力不够,实在是胃部空间有限,再待下去就要被狗粮撑死了。
从前他与皇贵妃亲近的时候,德妃心里不高兴。如今他在承乾宫待的时间短了,德妃反而又担心起来了。
两三次之后,德妃就忍不住问他,“你是不是在皇贵妃面前淘气了”
“没有呀。”胤禛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她这话从何说起。
德妃蹙眉问道“你三天才进后宫一回,怎么不陪皇贵妃多说说话”
如果不是每一回八阿哥都和他同进同出,德妃肯定要怀疑,皇贵妃是不是要舍弃胤禛,专心扶持八阿哥。
听出了症结所在,胤禛嘴角一抽,神色古怪地说“额娘,这件事您就别管了。总之佟额娘对我和八弟一直都很好,你不用担心。如果遇见了良贵人,顺便叫她也不要担心。”
虽然良贵人是住在惠妃宫里的,但因为八阿哥和胤禛一直交好,德妃平日里也会对良贵人拂照一二,两人的关系也不错。
通过八阿哥,胤禛知道良贵人属于敏感多思型的,所以才叫德妃出面去安抚一番。
德妃看了他片刻,见他不像是说谎,这才点了点头,“你放心,下回见了良贵人,我会跟她说的。”
母子二人正说话间,就听见宫人通报,说是六阿哥来了。
胤禛看了看墙上挂着的自鸣钟,有些酸溜溜地说“哎,还是六弟舒服呀哪像我,天不亮就要起床了。”
因着最近发生了太多的事,过完年之后,康熙也就没提让他去神仙道的事。
正好胤禛暂时也不想出京了,就也顺势把神仙岛的事抛到了脑后。
从德妃这里,他也知道了,康熙果然暂时没动内务府,他也不用担心打草惊蛇之后,对方会狗急跳墙。
既然不用出京了,那他去上书房读书的事也就顺势被提上来日程。
哦,对了,康熙时期还没有上书房,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是上书房的前身无逸斋。
只看康熙取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对自己儿子们的期许。
自从进了无逸斋,胤禛每天就早出晚归地读书习武,简直苦不堪言,非常怀念不必读书的曾经,对着还没到年龄的六阿哥疯狂恰柠檬。
德妃笑着点了点他的额头,嗔怪道“你多大你六弟多大都已经是入学的人了,还整日里每个正形。”
胤禛咯咯笑着滚倒在德妃怀里,德妃一手搂住他,转头招呼墨香快把六阿哥抱进来。
原本这该是母子三人难得的温馨时刻,却总有不长眼的一定要来打扰。
德妃正拿着秀棚,一边绣荷包,一边看着大儿子教小儿子认字,一瞥眼就见云秀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色凝重地低声禀报,“主子,袁贵人晕倒了。”
听见这话,德妃神色一顿,淡淡道“那就给她请个太医来瞧瞧。”
按照宫里的规矩,嫔位以下的宫妃是不能私自请太医的。
碰见像德妃这样宽厚的主位还好,若是遇见主位苛刻的,怕是要多受磋磨。
更有甚者,哪个宫里没有主位娘娘的,没人能给请太医,病了就只能自己生熬。
但云秀却没有动。
德妃立刻意识到,事情恐怕不简单,蹙眉问道“怎么回事莫不是袁贵人作妖”
这个袁贵人,一直不老实,不肯听话还总是暗地里抱怨德妃不肯抬举她。
人家德妃是傻吗放着乖巧温顺的章佳庶妃不抬举,去抬举她个刺头
云秀往胤禛兄弟这边看了一眼,表示接下来的话,不适合两个小阿哥听。
德妃会意,柔声对胤禛道“小四,小六身子弱,太医说让他多跑跑多跳跳,你带着他到小花园去玩儿吧。等到用膳的时候,额娘再派人去叫你们。”
因着五感敏锐,胤禛对德妃主仆的动静一清二楚。
不过既然德妃不让他知道,他也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哄着六阿哥一起去玩了。
送走了两个小阿哥,云秀的脸才拉了下来,愤愤道“娘娘有所不知,方才袁贵人身边的宫女来禀报的时候,奴婢见她神色不对,声色俱厉地追问了几句,才知道袁贵人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换洗了。”
“这么说,前两个月她报了月事,都是做假的吗”德妃倒是不觉得愤怒,语气很是平淡。
身在宫中多年,她可太明白了,这宫里的女人就没有一个简单的,个个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只是这袁贵人却只有小聪明,没有一点长远目光。
如果她真的够聪明,就不会一力隐瞒德妃这个主位娘娘她有孕的事。
要知道,德妃本身早就是一宫主位,膝下又有两个儿子傍身,地位稳固的很,根本不会在意底下的小嫔妃是否生儿育女。
更有甚者,若是住在永和宫的嫔妃生育的儿女够多,对德妃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
而袁贵人此举,摆明了对德妃不信任,是大大的得罪了德妃。
见德妃不在意,云秀也冷静了下来,“不错,袁贵人正是联合两个贴身宫女,在月事上弄虚作假。”
德妃淡淡道“既然如此,咱们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等会儿你好好敲打敲打那个小宫女,让她在袁贵人面前不要乱说话。”
就让袁贵人觉得她隐瞒得很好吧。
“是。”云秀笑着应了。
后宫那些娘娘们又不是傻子,哪里会看不穿袁贵人这点手段
德妃此举,无疑是表明了她不会出手保袁贵人这胎,在袁贵人怀胎这十个月里,所有的明枪暗箭都要靠她自己扛了。
有了德妃的印信,太医很快就来了。
于是,袁贵人有孕的事情就被摆到了台面上。
毕竟是新的一年宫里的头一胎,还算是有点特殊意义。康熙忙里偷闲,抽空过来了一趟。
这让袁贵人的尾巴差点翘上天,生出了自己皇重浓厚的错觉,给你个让人看不上。
康熙一来,整个永和宫上下都得围着他转,德妃母子三人的温馨小聚彻底泡汤了。
德妃嘴上不说,心里对袁贵人更添了三分不喜。
反正你已经知道自己怀孕了,为何早不爆出来,晚不爆出来,偏偏选在我儿子来的时候爆出来
说不是故意给我添堵的,你自己信不信
太子是储君,读书的地方和其余皇子不在一起。
所以,胤禛进了上书房之后,周围的人除了宗室子弟和哈哈珠子,就是大阿哥和三阿哥这两位哥哥了。
三阿哥是打小就爱找胤禛的麻烦,总喜欢踩着胤禛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大阿哥倒是不屑做这种事情,以前他还会为此教训三阿哥,只因他看不惯三阿哥这种欺负弟弟的行径。
可是如今,因为康熙的原故,大阿哥对胤禛心生警惕。他虽然还是看不上三阿哥的手段,却强逼着自己眼不见心不烦,权当没看见。
眼见胤禛没了帮手,三阿哥就像是撒了欢的野狗,一有机会就逮着胤禛疯咬。
好在胤禛也不是吃素的,每每都反击他一下,既不让自己吃亏,也不让三阿哥占到便宜。
三阿哥在胤禛面前,从来都是捡不到钱就算丢的,占不到便宜,就能把他自己憋屈死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胤禛身边的哈哈珠子都陆陆续续补齐了,康熙也终于没心思管他们这几个儿子了。
因为,三年一度的科举,开始了。
今年的科举是制度改革之后的第一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康熙虽然安排了德高望重的大儒做主考,却并不放心,他自己也时刻关注着。
也正是因为康熙的态度明确,底下人不敢触皇上的霉头,这场科举整个过程都非常平稳。
可等到排名次的时候,各位阅卷官和主考官们却陷入了争执之中。
因为这一次满人汉人是放在一起论成绩的,名次自然也是放在一起排的。
满人里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从前分开考、分开排名次的时候还不觉得,如今满汉考生合并,满人学子的成绩就显得特别惨不忍睹。
一部分考官认为,应该把满人学子的名次往前提一提,至少弄得好看一点,若不然八旗亲贵怕是会有意见;
另一部分考官则是认为,既然皇上已经下定决心要整顿科举,就要在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公平公正。不然科举改革还有什么意义呢
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了三天也没炒出个结果,只好把这件事呈上了康熙的案头,等待圣裁。
康熙看了折子之后,转头就把自己已经入学的四个儿子叫了过来。
“这折子你们都看看吧。看完之后,都说说自己的意见。”
不用说,肯定是太子先看。
太子看完之后,满脸微笑地递给了大阿哥,“大哥请。”
本来大哥没准备给太子好脸,猛然撞上太子的笑脸,他的冷脸也摆不下去了,强迫自己勾了勾唇角,神情一时扭曲。
“多谢太子殿下。”
“大哥太客气了,你我是亲兄弟。”太子故意恶心他。
大阿哥心里膈应死了,但当着康熙的面,却又不得不与太子虚与委蛇,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能他看完之后就是三阿哥,三阿哥故意磨磨蹭蹭的,好半天才递给了胤禛。等胤禛看的时候,他还故意催促,嫌弃胤禛看得慢。
偏偏太子这回一反常态,没有帮胤禛说话。
三阿哥看了看太子,又看了看胤禛,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看向胤禛的眼神颇为不怀好意。
胤禛懒得搭理他,认真看完了奏折之后,递给了身旁的魏珠。
“都说说吧,你们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办”
太子笑眯眯地看了大阿哥一眼,“方才的折子是儿臣先看的,如今发表意见,就让大哥先来吧。”
如果太子不开口,大哥十分乐意与他争锋。
偏偏太子先把这话说出来了,大阿哥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非常坚定地说“太子乃是储君,臣不敢与太子争锋。”
太子道“大哥是兄长,还是大哥先请。”
“太子是储君,还是太子先请吧。”
等两人谦让得够了,上首的康熙才笑呵呵地说“你们兄弟相互谦让尊重,这很好。太子,你也别推让了,就先说说吧。”
大阿哥立刻就不忿了,觉得皇上果然偏心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