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92章 兄弟联手,套路康熙
    康熙脸上带着奇怪的笑意,嘴里发出老妈子附身似式抱怨,“你这孩子,若有这心思,直接到朕这里求也就是了,干嘛还弄这么一出”

    “汗阿玛,你究竟在说些什么啊”胤禛握着手圣旨的手一顿,只觉得浑身恶寒。

    你是我爸,不是我妈,请别端着一副含辛茹苦的老母亲姿态好吗

    还有,真正受苦受疼把我生下来的是德额娘,真正劳心劳力把我养大的是佟额娘,你这副摘果子领功劳的姿态,也太熟练太理所当然了吧

    高高在上惯了的康熙,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四儿子正在心里嫌弃他。

    这会儿他正在自我感动。

    朕可真是个好阿玛,儿子有了喜欢的姑娘,根本自己不用羞答答地过来请旨,他就先替儿子办妥了。

    唔,小四心里一定很感动吧

    展开圣旨,把上面那两段文言文反反复复看了三遍的胤禛只有一句话想问汗阿玛,您究竟是被媒婆附身了呢,还是已经老糊涂了

    只可惜,这话他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问出来。

    胤禛深吸了一口气,把圣旨重新卷了起来,试图让康熙收回成命,“汗阿玛,结婚这回事,可是关系到两个人一辈子,怎能如此轻率”

    “什么叫轻率”康熙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朕亲自写的圣旨,还不够隆重吗”

    要知道,这两张栓婚的圣旨,可都是他亲自写的。平日里就算给朝廷重臣搬旨,大多数也都是内阁学士代笔。

    胤禛暗暗吐槽怪不得文采比其它圣旨差了一截,原来是没找代练。

    康熙再次露出了慈爱的笑容,这笑容里还带了点儿男人之间才懂的调侃,“行了,你小子那点心思,朕还不知道吗眼见明年就是选秀的年份了,你就巴巴地把人弄到自己身边儿,这是生怕震把富察格格指给旁人了呀。”

    胤禛张了张嘴,却又闭上了。

    这让他怎么反驳呢

    实话实说,那是他和明若都不想要命了;编谎话在这个男女大防极重的年代又编不圆。

    思来想去,还真的只有这一种解释最为合理,也不能怪康熙脑洞太大。

    “行了,行了,圣旨已经下了,这件事就板上钉钉了,你小子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去吧。”

    私事说完之后,康熙就把话题转到了公事上,“如今你这道录司也建成了,神仙岛的事,是不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胤禛神色一凌,急忙把所有的杂念都抛出脑后,正色道“但凭汗阿玛吩咐。”

    康熙挥了挥手,魏珠就转向内殿,拿出了一叠卷宗放在了胤禛面前。

    “看看吧,这是朕让人私底下收集的。”康熙端起茶盏,刮了刮茶沫子抿了一口。

    这些卷宗都是关于内务府造办处的,其中记录的最详细的,就是各色花灯的入账出账,和节日过后花灯的处理方式。

    上元节当天展出的花灯原版,自然是被小心封存,收藏在内务府的库房里。

    大清朝是在顺治元年十月入关,定都北京的。顺治二年的正月十五,在北京度过了头一个上元节。

    康熙的人手也暗中到库房清点过,从顺治二年的,到康熙三十一年的,所有该在的花灯全部都在,保存得非常精细。

    除了糊花灯的只因为年岁久远有些泛黄之外,连上面最细微的笔墨都,不曾受潮糊了一点。

    只是,有几个特别精致富丽的花灯图纸,却不翼而飞了。

    因为每年上元节,宫里都需要大量的宫灯装点,每一年的图纸都不是小数目。如果不是有人要专门去清点,少上几张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也就是说,流出去的只是图纸,并不是花灯本身。”

    康熙淡淡道“那些奴才到底还有些分寸,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胤禛微微一顿,暗道果然如此

    毕竟,康熙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底下人只要对他足够忠心,便是犯一些错误,贪墨一些银子,他也会一笑置之,毫不在意。

    甚至于,史书上还记录了一件真实的事情某个官员被参奏贪污,康熙却认为,官员俸禄不高,若是不贪一些,如何能让父母妻儿过上好日子

    在他的认知里,官员贪墨一些钱财,让自己的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就会感念皇恩,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也是很天真了。

    如果不是这样天真,他也做不出允许百官从国库里借银子的事。

    人的贪欲是无穷的,“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也不是写在书上只图好看的。

    康熙对自己的亲儿子多疑防备的令人发指,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臣子,却又宽纵天真到令人发笑。

    胤禛暗吸了一口气,不死心地问“依着汗阿玛的意思,内务府将宫灯图纸外泄一事,就不追究了”

    康熙语重心长地趁机教导儿子,“作为上位者,待下不可太过严苛。若不然,臣子人人惧怕,哪一个还会忠心于你”

    对此,胤禛非但不受教,还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敢苟同,“儿子读书少,只学会了防微杜渐与防患于未然。”

    说完这句,他也不看康熙的脸色,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表达了出来。

    “人的野心是一步一步被养出来的,的胆量也是一步一步被纵出来的。

    今日他们只是偷渡了几张图纸,汗阿玛宽宥了他们,来日他们就会仗着汗阿玛的宽容,将更重要的东西偷出来,卖给大清国的敌人。”

    说到这里,他古怪地笑了笑,嘲讽味十足地说了一句,“反正汗阿玛是个仁君,就算追究,也不会弄得血流千里,不是吗”

    “放肆”康熙勃然大怒。

    胤禛一撩衣摆,甘脆利落地跪了下去,“儿臣说的都是大实话,实话虽然不好听,却是逆耳忠言。

    阿玛您,的宽容应该是给天下百姓,给那些真正为国为民,为了我大清鞠躬尽瘁的国士的,而不是给那些国之蛀虫,让他们吃得更肥,更有力气来挖空我大清根基。”

    说完,他一个头重重磕了下去,然后起身便走,丝毫没给康熙反应的时机。

    您要发泄就去尽情砸东西吧,我才不留这儿给你当出气筒。

    反正康熙自诩仁君,轻易不肯处罚身边的奴才,胤禛也不怕自己溜得太快,会牵连别人。

    等胤禛走了之后,康熙果然是摔摔打打的好一阵发泄。乾清宫伺候的奴才都秉住呼吸,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但就像胤禛预料的那样,康熙对自己身边的人一向宽厚,极少有处罚的时候,他们虽然紧张,却并不忧虑。

    发泄过后,康熙的脑子逐渐冷静下来,开始仔细思考胤禛说的话。

    防微杜渐的道理,康熙也不是不懂。只是自小的生长环境,养成了康熙善于隐忍的性格。

    纵观康熙朝的历史,真正让康熙下狠手的臣子其实也没几个,一个鳌拜,一个明珠,一个索额图。

    而这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狠狠地踩到了康熙的底线,让康熙对他们忍无可忍,终于不想再忍了。

    至于平定三番,那更不用说。纯粹是因为以吴三桂为首的三番太过嚣张,每年国库的收入,得有一半送给三番做军费。

    平民百姓家,每年被邻居抢走一半收入,还要奋起反抗呢。更何况,康熙是个皇帝

    如果三番安分守己,康熙绝对能再忍几十年。

    今日胤禛这番话,可以说是直戳他的痛脚,他一直都有的拖延症,给摆到了台面上。

    康熙思来想去,最后得出结论小四说的很有道理,但现在还不是收拾内务府的时候。

    自从下定决心改革科举之后,已经先后出了两届考生。

    显而易见的,朝中的新秀里多了许多汉人面孔。

    当然了,满人虽然在科举上占不了便宜,但他们有其他的入士途径,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不过所有的平静都是表面上的,就像是水平如镜的湖面,阻挡不了静水流深波涛汹涌。

    康熙做事一向求稳,当务之急,他需要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平衡满汉关系上。

    至于内务府,在他看来不过是藓芥之疾,根本不足为虑。

    等了两天,只等到让他出京的旨意,却没等到任何要动内务府的消息。胤禛失望不已,却也明白,在这件事上,他根本就指望不上康熙。

    不过没关系,康熙指望不上,他还有二哥,还有八弟。

    原本他的打算,是把八弟弄到道录司,其他总揽内务。两兄弟齐心协力,还这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但现在道录司不是有明若了嘛,明若也是个大外挂,就不必再浪费一个八弟了。

    所以,八弟还是到朝堂上去发光发热,顺便随心所欲地给康熙添堵吧。

    想来这份工作,八弟会非常喜欢的。

    八阿哥的确很喜欢。

    他虽然还没正式入朝,但已经得到了临朝听政的资格。也就是每天上午跟着康熙去上朝,杵在一群宗室之间冲木桩子,下午继续回无逸斋读书。

    胤禛出京之前,分别拜托了太子和八阿哥,让他们搅出些事情,逼着康熙不得不动内务府。

    这件事托到八阿哥头上,可算是专业对口了。

    要知道,八阿哥上辈子可是做过内务府总管的男人。

    对于内务府的各种猫腻,还有谁能比他更了解吗

    虽然胤禛是分别拜托的太子和八阿哥,但这两位都是老油条,非常有默契地暗中联手了,指使挑出了好几件内务府贪赃枉法的事。

    这两位都有一辈子的经验,对康熙的品性自然了解甚深。

    所以,他们挑出的探路石,都是那种既在内务府有一定背景,家族中却无人在康熙面前得用的。

    而且,这些人动的,都是最不该动的东西。

    比如给太皇太后准备的祭品。

    果不其然,康熙勃然大怒,少有的不和重臣商量,便直接下旨严惩。

    这世间的事,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不均则患不公。

    严惩的头竟然开了,短时间内是难以刹住的。

    在和康熙添堵这方面,太子和八阿哥的默契,已经到了不必碰头,便心有灵犀的地步。

    趁着这股东风,两人迅速挑了几家颇受康熙信重的内务府世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了出来。

    为了不让康熙生疑,他们很默契地避过了造办处。

    一来康熙正在气头上,二来上三旗的包衣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呢。康熙纵然心头不愉,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包庇自己的心腹。

    他忍痛下旨,将那几家也通通严办,然后便露出了就此收手的意思。

    八哥暗暗撇了撇嘴果然,老爷子还是老样子,不管什么事都想玩平衡,能大事化小的,就坚决不会让事态扩大。

    不过,这种性子固然让人气愤,很多时候也容易被他利用。

    至于太子那边,则是根本没将康熙的态度放在心上,反而借机向康熙请旨,意欲整顿一下内务府。

    “为这件事死的人已经够多了,适可而止吧,太子”康熙语重心长地驳回了太子的建议。

    内务府是从未入关前便有的部门,来源成分复杂,服务皇室已经许多年了。

    他们不但彼此之间相互联姻,有的上三旗包衣,甚至将女儿嫁入了八旗权贵之家。

    可以说,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早已形成了一股难以撼动的势力。若要整顿内务府,必然要引起一番动荡。

    康熙早就不是年轻气盛的毛头小子了,近些年他做事越发求稳,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意冒险的。

    对于康熙的反应,太子早有预料。

    他假装不满的蹙起眉头,抱怨道“汗阿玛待他们如此宽厚,倒显得儿子斤斤计较了。”

    是的,他表达出的不是对康熙决定的不满,而是对自己的阿玛不向着自己的不乐。

    康熙失笑道“多大的人了,还这次小儿女态。”

    “再大也是汗阿玛的儿子,你得疼我。”

    想想以眼泪博出位的刘皇叔,再想想白莲指数十级的唐太宗,太子表示不就是对自己亲阿玛撒娇吗本太子毫无压力

    康熙哈哈大笑,“好,好,好,阿玛疼你。梁九功,快把太子爱吃的松子糖端上来,堵堵你二爷的嘴。”

    “嗻。”梁九功笑眯眯地应了,并亲自去端了一碟新进上的松子糖,嘴里还替康熙说好话,“万岁爷知晓您爱吃,特意让御膳房做的。”

    太子对他微微点了点头,道了声“有劳”,捻起一颗剔透如琥珀的松子糖放进嘴里,脸上逐渐露出了怀念的神色。

    “记得儿臣小时候,汗阿玛为了哄儿臣安静不打扰您批折子。每到儿臣哭闹的时候,就为儿臣松子糖吃。”

    其实,太子打小就很少哭闹。

    婴儿的本能是很敏锐的,他们下意识地知道,在谁面前能闹,在谁面前不能闹。

    仔细算来,太子虽然是被康熙抚养长大的,父子二人却没有多少平常人家该有的温馨和亲昵。

    但这并不妨碍太子把那少得可怜的温馨拿出来,反反复复地好生利用。

    人的记忆是会被大脑美化的,谎言说上一千遍也能变成真理。

    太子相信只要他说的次数够多,每次提起的时候都不着痕迹的添加上一些东西。久而久之,那些原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康熙的记忆里。

    只要康熙自己记得了,谁还敢指着康熙的鼻子,说他记错了

    没有温情,那就创造温情

    借着一碟松子糖,太子成功软化了康熙。

    等糖吃完太子又不甘心的说“儿臣知道汗阿玛仁慈,不愿意多造杀孽。但内物符贪腐问题日渐严重,却也不能放任不管。”

    “那依太子之见,该如何整顿呢”康熙的神情有些无奈,态度已经不复一开始的强硬了。

    “这个,得让儿臣想想。”太子沉眉思索了片刻,提议道,“既然内务府不好查,那不如就查给内务府供货的皇商”

    和内务府的奴才们一样,皇商的职位也是世袭的,这些年几乎没怎么变动过,严重缺少新鲜血液,也缺乏竞争力。

    太子觉得,只要严惩一批皇商,再招募一批新的上来。至少短时间之内,新上位的皇商不敢糊弄上头。

    内务府那些奴才有了先前的震慑,也不敢立即就与新的皇商相互勾结,欺上瞒下。

    这法子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扬汤止沸,总比放任自流的强。

    康熙已经否定了太子一次,而太子也明显退了一大步,一时倒不好再次否决。

    且皇商说起来再怎么好听,毕竟还是商人。

    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市农工商”的等阶思想,已经深深印刻在康熙的脑子里了。

    对于商人,康熙下意识的轻视。

    如今太子在朝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康熙并不想因为一点小事与太子撕破脸,沉吟了片刻便准了。

    “汗阿玛圣明”孩子低头暗笑。

    原本他的目的,就是整顿皇商。至于严查内务府,不过是个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