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5、告别
    对文靖安自己来说,他近来其实也是有这样的想法了。

    因为在李童生这他所能学的东西已经不多。

    这两年下来,四书他已经学完背完,四书文、试帖诗也算摸到了门槛,应付科举的馆阁体不说能到了答卷的水准,但也算四平八稳,有模有样了。

    那么他继续留在李童生这,最多是能巩固四书的背诵,难以提高对四书的理解以及作四书文和试帖诗的水平,毕竟李童生自己的能力就摆在那,否则他也不仅仅只是考了童生,他能深入教文靖安的只剩那手馆阁体,可字这种东西入了门之后更多是需要时间来练习、观摩、感悟、提高,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文靖安想要有所提升和李童生的关系已经不大。

    最要紧的一点是,李童生办这个私塾本来只是想着教学童蒙学认字,教完三百千和四书就到顶了,更深入的“五经”他自己都放下了很多年,更不要说后面还要考紧贴国策律法的策论,他离开考场多年,是没能力教文靖安的。

    文靖安自己不提离开私塾这件事,是因为知道古代讲究尊师重道,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像原世界那般简单疏浅,若他自己跟李童生说要走人,保不齐李童生会认为他自视甚高恃才傲物,在莲花镇这个地方,读书人的圈子就那么点,要是李童生说他一两句坏话,扣上一个目无尊长的罪名,那么莲花镇上的先生谁还肯教这么一个白眼狼

    没想到现在李童生主动提出要他离开私塾去莲花镇上求学,文靖安倒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两年我看着你读书练字,屡屡想起自己当年求学的情形,但与你相比我着实汗颜,看你每日突飞猛进,我自知水平有限,思量之下决定再不能耽搁你的前程。”

    李童生这番话情真意切,绝对没有试探或者反讽的意思。

    文靖安却赶紧拱手行礼,说道“夫子,学生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学生对夫子”

    李童生抬手打断文靖安,笑道“你我虽然只相处了两年,但我岂不知你的品性”

    文靖安语塞了,李童生道“放心去吧”

    他指了指桌上的推荐信,说道“这便算是夫子给你的践行礼。”

    言外之意是我能为你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文靖安哪能不懂

    有了这封推荐信,他到莲花镇求学必然受益无穷,这算是古代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规则,只要学生获得老师的青睐,那么老师便尽全力把你推向更好的舞台,如果学生品德不佳,无论再优秀,老师也不会给任何的助力,相反还会使绊子,因此尊师重道显得尤为关键。

    从这封推荐信可以看出,李童生对文靖安实在是仁至义尽,鼎力相助了。

    文靖安又想到这两年之间李童生对自己的诸多关照,当然对这位老夫子有真切的感激之情,不过他心里也清楚,人活于世间,这世上其他人都只是能陪自己度过一段人生,过程中我们会和很多人告别,直到最后我们成为与所有人告别的那个人。

    而现在,文靖安是时候与李童生告别了。

    如此,文靖安不说其他,整衣掸袖,站直立正,向李童生深深拜了一拜。

    “夫子谆谆教诲之恩,靖安此生没齿不忘。”

    李童生已不像最开始那样奢求文靖安记得他,他现在想的只是如何让文靖安在功名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你千万要记住一点做人可以低调,科举功名却万万不可,你必须处处冒头,力争头筹,唯有最拔尖的那些人才能被更上面的人看到,那些考官才会给你更多举荐,科举考的不止是四书五经,还有世故人情”

    这算是李童生这么多年,在科举路上最精华的理解了。

    文靖安道“学生谨受教。”

    李童生“去和你那些同窗告个别吧。之后收拾好东西回家去,和你父母商量个日子,让他们带你到镇上去找李碧存,我这你不用再来了。”

    他这么说时,很有些伤感,其实他打内心里是很舍不得文靖安的,他知道这样的学生他穷尽一生也只能遇到一个,但是无奈,他还是要助文靖安远行。

    文靖安也不矫情,说道“等学生在镇上安顿好了,会托人给夫子来信。”

    李童生微微颔首,待文靖安离开了学厅,他才把桌下一沓厚厚的黄纸取出来,纸上写着各种横竖撇捺,小儿幼字,这些都是文靖安两年以来在他这练字的废纸,他刻意整理收藏了起来,不为其他,只当往后留个念想。

    文靖安回到学房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这两年下来他一心沉醉于四书和练字之中,并没有和私塾里的哪位小同窗结成挚友,最多都是点头之交,因此简单告别之后,文靖安朝着李童生学厅的方向再拜了一拜,这才转身出了私塾大门。

    文靖安离开之后,一直在学厅里偷偷看着文靖安的李童生终于来到了学房,他向其余的学子说道“往后你们务必要更加用功,争取有朝一日你们也能到镇上、到县城里读书,我等着给你们也写推荐信。”

    逐渐远去的文靖安自然是听不到李童生这番话了,从杏陌村回到桃河村。

    此时他家已不像刚开始分家时那么寒碜,经过文三贵和陈三娘这两年的奋斗和改造,这个原本老旧的小房子已经彻底翻新了,院外篱笆换了统一着色的斜木条,房顶干草换成了瓦片,墙壁是重新刷过的,还特别添置了新的桌椅家具。

    这些都是文靖安一家在这两年内努力后的痕迹。

    这两年之内,文靖安除了收获在四书、馆阁体等等方面的进步,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了这个温馨的家,拥有一对开明、慈爱、高度支持他的父母。当然,李童生、文太爷、陈何氏、陈茂成和安安等人也给了他各种感情上的慰藉,说句实话,如果现在给他一次返回原的世界机会,他会选择继续留在这里。

    文靖安在家门口满意地舒了一口气,空气清新,晨光正好,万物向阳,包括他接下来的功名路。

    不过由于昨夜下了雨,浇得土地湿润松软,农人最会抓住天时干活,因此文靖安这会回来陈三娘和文三贵都不在,两夫妇拉着那头大黑牛料理田地去了。

    文靖安把书箱放下,把那500文束脩和李童生的推荐信藏好,在厨房里烧了半锅开水,凉了些再装进水壶里,转身关好门,带着水壶先去二伯母家找安安,让后与安安一同去给陈三娘和文三贵送水。

    看到文靖安和安安一同过来,陈三娘和文三贵都感到意外,陈三娘问道“不是去上学了吗”

    文三贵答道“夫子让我回来的,我等会再跟你们说,我和安安先帮帮你们。”

    文三贵道“不用,你们在旁边玩就行。”

    文三贵向来是不愿意文靖安下地的,即便是陈三娘也一样,今天是陈三娘非要来帮他。

    文靖安知道文三贵不肯让他和陈三娘吃苦,便道“那你们先上来喝口水休息一会,让大黑牛也歇一歇。”

    陈三娘和文三贵这才洗了手到文靖安这边来。

    安安给她们一人倒了一碗水,乖巧道“三娘娘三叔,给。”

    陈三娘摸了摸安安的小脑袋,轻轻抿了一口后才问文靖安“夫子怎么让你回来了”

    文靖安“夫子说我在他那里已经学完了,帮我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去找镇上青莲书院的李先生继续求学。”

    陈三娘自小是在莲花镇长大的,青莲书院是什么地方她最清楚,莲花镇上没有官学,所有的学塾都由私人开办,因此私塾甚多,数量多了难免便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但青莲书院是公认的货真价实的一间学塾,里边的李碧存李先生年轻时便考中了秀才,是莲花镇赫赫有名的读书人。

    “你说的李先生可是叫做李碧存”

    文靖安点头道“夫子是这么说的。”

    陈三娘欣慰道“那最好不过了,李碧存是镇上最好的先生,能进青莲书院拜入他的门下,那是镇上很多大户人家的孩子都做不到的。”

    文靖安道“李先生收不收我还一定,夫子只是让我先带着推荐信去找他。”

    陈三娘“行,明天爹娘就带你去。”

    文靖安“好。”

    安安在一边听完却有些黯淡了下来,问道“小哥哥你要去镇上念书了吗”

    文靖安“现在还不确定,但我大概是要去的。”

    安安“那你住哪儿啊镇子那么远,你总不能每天都回来吧”

    安安的意思是其实是文靖安要是到镇上念书,那肯定不能住在桃河村了,这两年她几乎每天傍晚都在村口等文靖安放学,然后跟文靖安学读书认字,对文靖安这个小哥哥的感情比她那两个亲哥哥还深,如果文靖安要离开,她肯定舍不得。

    文靖安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安安,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很现实,一旦去镇上读书,他肯定不能在桃河村住下去,而且他去了莲花镇,难免要跟陈家说一声,以陈守严对他们家的态度,他能不能在莲花镇顺利入学都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