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0、小序
    在文靖安再次得到恶心陈守严的机会之前, 其他商人已经自发行动,把陈守严刚才集得的资助整理好,碎银铜钱合计起来共有十六两六银子。

    诗会魁首独得六两六, 后面的依次递减,齐分剩下的十两。

    六两六银子是什么概念

    当初文靖安偷偷摸摸炼盐, 跟陈三娘和文三贵忙活了好久才攒够五两银子买下一头母牛。

    现在他一首诗便直接换得六两六银子,放到原世界就是一万三千多块钱, 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笔巨款了。

    当然, 文靖安现在在乎的不是钱, 而是面子。

    现在该轮到陈守严来“颁奖”了。

    早有人把奖金分成了八份,陈守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颁发,李思齐、方敬禾、陈崇章、徐文其、林宁宴作为魁首的文靖安放在最后。

    陈守严拿着沉甸甸的钱袋,此时难以解析他的心理活动,或许他有千百个不情愿, 或许他以大商人的身份真心为文靖安祝贺, 又或者他以外公长辈的身份对文靖安有了改观甚至赞赏,总之无论是哪一种, 他脸上的笑意明显都不好看。

    他来到文靖安面前,把奖金交到文靖安手中,作为主家和颁奖人, 他理应给文靖安这位诗会魁首说几句勉励的话, 但事实上他什么都没有说,倒不是他刻意给文靖安臭脸,而是他没法开口,没脸开口,上一次他跟文靖安说话的时候说什么来着

    野种

    所以他心里最应该有的是愧疚。

    而不管他怎么想, 文靖安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双手接了陈守严的奖金,文靖安甜甜笑道“这笔钱我会全部交给爹娘保管的,有了这笔钱,我们家可以过得宽裕很多。”

    陈守严“”

    文靖安其实还想加一句“以后我生病也有钱治病了”,但为了陈三娘和文三贵,他强行忍了下来,他现在是文靖安,有家人有亲戚有朋友,他不是孤家寡人,他跟陈守严不是复仇,一旦那么说了,在这个以“孝”为大的时代,不仅陈守严,李碧存和林宁宴等人心里肯定也会有想法。

    人很多时候要学会克制做出取舍,不能为了一时之快不顾后果,这就是文靖安的成长,如果放在两年以前,没有陈三娘跟他讲这里边的道理,他现在会抓住这个机会对陈守严一顿奚落羞辱,甚至冷笑着说“谁要你的臭钱”,然后把袋钱扔砸陈守严脸上潇洒离去。

    如果这么做了,他倒是爽了,但绝的是陈三娘的路。

    所以现在他对陈守严留了一线,以求日后好相见。

    因此他收敛了笑意,捂着钱包,跟陈守严拱手作揖“靖安谢谢外公。”

    陈守严顿了顿,也不知道文靖安的意思他能否读懂,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因着文靖安最后的克制和陈守严那个点头,全场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起来。

    林宁宴和陈崇章等学子都上来祝贺文靖安,称赞他为当之无愧的魁首。

    陈崇章先说道“没想到你有如此诗才,这首诗传扬出去,你要名扬天下了”

    文靖安“夸张了。”

    林宁宴道“我觉得不夸张,先生都说你这首诗要入大盛诗坛前二十,你知道以往写出前二十诗作的大家都是些什么人那是要青史留名的”

    文靖安“”

    这真的完全在他意料之外,但说到底这也不算坏事,毕竟文名这种事不像他炼盐要闷声发大财,文名越盛机会越多,甚至以后考科举都能得到不少便利,比如县试最后一场叫做“提堂”,主考官县尊大人会亲自对所有应试者进行一轮面试,如果那位县尊大人恰好读过文靖安的“大作”,那文靖安肯定比其他应试者有优势。

    因此文靖安也不虚伪客套,对林宁宴等人的恭贺全盘接受,一场诗会完毕,陈守严命人收拾笔墨之后重新开宴,这时的宴会重点自然是放在了讨论文靖安那首大作之上。

    李碧存对这首诗爱不释手,三位教习也是大加赞叹,陈守严虽然不表态,但对这样的诗文自然也是钟爱有加的,更何况旁边不少见风使舵的同仁不断给他吹耳边风,夸奖这是当世第一五绝,越读越妙,他们想烧成灰倒在酒里一起喝下去,还有个别表示要打包回去灌给自家儿孙喝,让他们沾点文靖安的诗性。

    李碧存当然不给他们烧,暂时欣赏够了文靖安这首天赐之诗后,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他跟三位教习咬耳朵一阵商量,之后叫了声“靖安,你且过来。”

    文靖安闻言起身往李碧存那边走去,李碧存道“我和三位教习商定联名写一封信到县里,请县学的宋教谕递呈县尊大人,县尊大人乃是同进士出身,他对诗词一道自然独具慧眼,你这首诗到了他手里必定能大放异彩,传出县城传到府城是迟早的事,不过这首诗毕竟是出于你手,我们要先问你的意见,你可愿意”

    文靖安拱手作揖道“学生求之不得,一切听从先生安排。”

    李碧存道“嗯,不过这封信你也得动笔。”

    他把文靖安刚才写的那首诗举起,继续说道“这纸张太大,且刚才写得仓促,署名又是放在了背后,你在信纸上重新誊写一遍,与我们的联名信一起寄过去。”

    一件小事,文靖安想也没想便应了下来。

    桌前的两位富商连忙让出位置,陈守严吩咐人把笔墨信纸呈上来。

    这回由李碧存先动笔,只见这位老先生只是略作思忖,片刻后胸中已有文章生成,笔尖轻点砚台,一手行书行云流水,心中所想既是笔下所出,不过盏茶功夫,洋洋洒洒数百言跃然纸上,他写完习惯性往字文上吹了一口气,吹干墨迹,这才转交给黄孙周三位教习审阅。

    三位教习仔细看完,随后皆是颔首,答曰“善”

    于是李碧存先在文末署名,接着三位教习依次签名。

    一切妥当之后,他们齐刷刷望向文靖安。

    文靖安“”

    看他们眼神忽然感觉不对,不就是抄一首诗么用得着这么虎视眈眈的又不是考科举。

    他也没多想,李碧存把狼毫递给他,把砚台推到他前面,他重新蘸了墨,不假思索直接动笔。

    前边还没什么问题,他用馆阁体顺利写完“莲花镇端午诗会忆三闾大夫”这个题目,接着就要继续写第一句“性命诚可贵”,但这时专心致志盯着他的李碧存和三位教习忽然变了脸色,李碧存更是直接掩唇干咳,那意思显然是要文靖安停下来。

    文靖安一头雾水,他还单纯想着是自己的馆阁体写得太幼稚,配不上这首诗,入不了县尊大人的法眼,因此停笔呆呆看着李碧存请示意见,岂料李碧存直接是转过头不跟他对视,很有点傲娇的样子。

    文靖安“”

    这是闹哪出

    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李碧存必然另有所指,但他进青莲书院才两天时间,实在不懂李碧存的暗示啊

    踌躇两难之际,还是林宁宴最会察言观色,悄悄摸近文靖安,用膝盖顶了一下文靖安的下腰,文靖安回头,发现林宁宴也变傲娇了,并不拿正眼看他而是以四十五度角斜着头仰看屋檐,不过林宁宴够意思,李碧存不好意思说的话他给文靖安提了醒,他几乎是用唇语说了四个字

    “诗前小序。”

    诗前小序

    文靖安心里复读一遍,下意识想问这是什么玩意但还好他脑子转得快,忽然记起了什么,下一刻便恍然大悟了

    拿苏轼来举例。

    苏轼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目和词文中间有这么一段话。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小段话叫什么

    这叫词前小序。

    作用是交代词人写作时的环境和目的,虽然不是正文内容,却是这首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这首词流芳百世。

    那么林宁宴提醒的诗前小序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让文靖安在正文之前加一段小序进去。

    但为什么李碧存和林宁宴都要通过暗示的方式让他写诗前小序呢

    他们完全可以大大方方跟文靖安当面提出,何必多此一举,搞得神神叨叨。

    所以这诗前小序里边肯定有李碧存和林宁宴不好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的内容。

    文靖安又思索片刻,这时候就得感谢李童生教给他的那句至理名言了

    科举考的不止是四书五经,科举考的还有世故人情。

    文靖安自己写出了这首诗,署名之后他的名字将随着这首诗传遍永宁县,甚至载入县志千古留名,但随着这首诗流传的也仅仅只有他的名字啊

    他不得让李碧存这位恩师沾一沾光吗

    他不得让在场这些人分一点点甜头吗

    就像苏轼词前小序里的“子由”一样,子由兄不正因为那首水调歌头受人世代诵读么

    他们也要

    碧存先生虽说是君子悦莲不染尘俗,一心教书育人视钱财如粪土,但每个人都是有欲念、有目标的,连出家的和尚都想着早日参悟佛法荣等极乐,拜见如来时立地成佛,李碧存的欲念不在利禄却在功名,他是做梦都想在文坛里面打到三瓜俩枣,他那么拼命教导青莲书院的学子是为了什么

    一部分的确是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但另一部分也是为了儒者“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的终极追求,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文靖安这首天赐之作给他添柴加火,他怎么肯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