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91、繁盛
    大盛西北有三州。

    云州土地贫瘠, 蒙州兵灾连年,唯有平州以云州、蒙州为屏障,加之地势平坦、沃土千里,其首府安庆城便成为大盛西北中心之地, 文人荟萃, 财富聚集, 历年以来,不仅三州税赋要在安庆城总汇之后转运帝京, 便是三州科举取士也都在安庆城统一进行。

    只因安庆城才有如此丰厚的财力物力建造维护上万人考试的乡试贡院。

    乡试三年一次,安庆贡院便是三年才开一次门, 当城中百姓看到贡院开门, 官府开始派人修缮搭理,他们就知道安庆城将迎来三年一度的最热闹的日子。

    按照往年的规矩, 三州的秀才都会在七八月份相继进入安庆城, 云州一般会有三千人左右,蒙州少一些也有两千人上下, 平州相对富饶, 人口更多,考生自然也多, 历年不会少于五千人参考, 那么到时安庆城便会一下多出上万人, 且还不算各府县陪考的官员、家属,京城派来的考官、副官,有时甚至会有军队在城外驻扎。

    七月十五这日, 由于昨日傍晚下了一场小雨,经过一夜散发,道路既没有泥泞, 也压住了尘糜浮动,安庆城由外至内都是清爽怡人,即便是卯时6:00新交班的守城官兵也不像往日困顿,一个个龙精虎猛、恪尽职守,逐个搜查进城出城的行人车马,临近乡试,上头下了严令,他们不敢有丝毫马虎。

    当鼓楼敲响午时11:00的鼓声,朝阳开始变得温热,从东门那边斜射下来,以城楼为大概轮廓洒下阴凉的投影,不过也仅此而已了,平州七月中旬不会太热。

    安庆城南门的守门官兵与以往一般搜检车马,两个士卒急匆匆找到一名校尉,将两张供单上交,说道“头儿,这是不是真的”

    校尉皱起了眉头,他这些手下再不济也是识得几个字的,这些生员供单他们没查过一千也有几百,近来又是临近乡试,进城的生员更多,他们查过的供单也就更多,怎就偏偏把这两张拿过来问他了

    校尉接过供单瞧了一眼,第一张倒还好,是位廪生,是今年云州院试的第十三名,当校尉看到第二张时,他揉了揉眼睛以确认自己没看错,再详细看了一遍,终于确认这是今年云州院试的案首,这位案首姓文名靖安,年仅十七。

    守城这么多年校尉还没见过案首,更别谈一位十七岁的案首了。

    他收起惊愕,拿着供单带,亲自带着两个士卒到城门外面去。

    他看见的是两位少年,一位俊秀的小少年。

    两位少年穿着儒衫,文质彬彬;那个小少年穿着黑布衣,绑了一束短马尾,娇柔而不失凌厉。

    三人都牵着马,校尉在军中多年,一看便知那三匹马是从蒙州引过来的良种,价值非凡。

    大盛朝无论文武对读书人都是高看一眼的,况且这位校尉是武举出身,颇通文墨,因此主动上去抱拳问道“三位可是远道而来的赶考士子”

    三人先回礼,而后由文靖安说道“正是,我们自云州永宁县来,一路舟车劳顿,请大人行个方便,我们好进城投宿。”

    校尉问道“你是”

    文靖安“在下文靖安。”

    校尉心道“原来是他”

    文靖安又给他介绍“这是我表哥陈崇章,也是今年云州的廪生,这是我的小书童。”

    文妙安一路以来已经完美适应了“小书童”的身份,当即用正太音向校尉禀告“小妙恳请官爷给我家公子行个方便。”

    校尉摆了摆手,爽朗道“言重了,不用说什么方不方便,只是上头下了命令,我们例行公事问一问罢了,不会为难你们。”

    文妙安“小妙谢谢官爷。”

    校尉问文靖安“你既然是今年云州案首,为何是两人结伴来赶考按理说你们该随云州学官一起来。”

    文靖安将不愿再折返回北昌府浪费时间等前后仔细说了,校尉听罢,把供单分别还给他和陈崇章,说道“行了,两位公子进城罢,祝你们今年一举得中”

    文靖安三人谢过,各自牵马,走过城门,一身扎入安庆城的繁盛之中。

    看着眼前人流如织,街上行人穿的已经是以绸缎长衫居多,乘着车辇出行的大家小姐,成群结伴的小家碧玉,个手持折扇的翩翩公子,各色人等琳琅盲目,真是车马簇簇,衣香鬓影,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过如此,文靖安三人回头望了一眼身后那高耸的城墙,再将视线转到眼前的朱墙黛瓦、亭台楼阁,真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一路以来,他们水陆并进,陆路骑马,水陆乘船,从云州莲花镇到平州安庆城,半个月十五天时间,准确说来是十五个夜晚,十六个白天,路程没法具体测量,但总不会少于千里之数,这一段晓行夜宿的旅途,现如今终于抵达了终点。

    站在安庆城街头,喧嚣入耳,繁华入眼,心中难免泛起激荡的涟漪。

    这些楼台金粉、衣袂云衫完全符合文靖安的审美,击中他的内心,他也免不了感慨一声“妙啊。”

    文妙安当即用正太音官乖巧回道“公子唤小妙作甚”

    文靖安推了一下她脑瓜,“妙你个头。”

    文妙安“哎呀。”

    陈崇章问道“接下来怎么安排”

    文靖安“先找客栈投宿,让马儿好好休息,我们也吃一顿好的,晚上洗洗风尘,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明天我们去找平州学政。”

    在北昌府考完院试之后,陆公台给了他一封亲笔信,让他到了安庆城之后,带着这封信去找平州学政,如今距离八月初八乡试开考仅剩二十二天时间,他和陈崇章刚考完院试便来参加乡试,跟人家那些考了多次甚至十多次的考生相比心里没底,如果得平州学政帮忙的话,不求有逆天的效果,起码聊胜于无。

    说到正事他们向来不耽搁,当即抑制住了探索眼前花花世界的冲动,一路打听和学政衙门较近的客栈,最后找了一家既有马厩,又跟学政衙门较近的住下,他和陈崇章一个房间,文妙安自己一个房间。

    各自放好行囊,嘱咐掌柜让店小二照顾好他们的马,喂上好的草料,他们也出门吃了一顿好的,这些天虽然领略了大半个平州的好山好水,可一路上没吃几顿安心饭,路上都是囫囵对付几口,第二天接着赶路,现下既然已到目的地,一桌好的酒饭不仅抚慰身心,更能治愈疲劳。

    吃饱喝足,当晚沐浴更衣洗净风尘,半个多月以来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日特意起了个大早,他和陈崇章都换了秀才正装,且带上那半成品乌纱帽,贴上陆公台赏赐他们的金花以显正式庄重,带着陆公台的亲笔信出了客栈大门,直奔学政衙门而去。

    门口守卫见他们穿着秀才正装,知晓他们的身份便都客气,文靖安说明来意,并将陆公台的亲笔信取出让守卫送进去,约莫等了盏茶功夫,守卫和另一个书吏急匆匆出来,那书吏一见他二人,忙见礼问道“哪位是文案首”

    文靖安拱手回礼,答道“正是在下。”

    书吏打量了文靖安,笑言“果然是一表人才不亏是陆大人钦点的案首,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这位书吏是平州学政的副官,他能说出“江山代有人才出”,必然是听说过文靖安在云州院试写的那首论诗了。

    文靖安回道“靖安微末之才,不敢妄称江山大才。”

    副官道“文案首过谦了,你的端午、七夕、论诗我可都读过,你的诗才还自称微末之才,那整个大盛朝也没几个人敢作诗了,连高大人都相当欣赏你。”

    文靖安笑而不语,副官继续说道“你看你看,见到你我都忘了正事了,里边请,高大人有请。”

    平州这位学政姓高,三年前和陆公台一起从京城调任大盛西北边陲,两人年纪相仿,且都是当年的同年进士,私交甚笃,有了陆公台的亲笔推荐信,他对文靖安自然不会差。

    再说,他也是读过文靖安那三首诗的。

    文靖安、陈崇章和文妙安随着副官进去,走入正门就是一个偌大的院子,两边有连廊,前面是大堂,平州学政高大人就在堂中静坐等候,他穿着圆领蓝袍,胸口绣着孔雀云纹的官服,从这点就能判断他和陆公台一样,都是朝廷钦派的三品大员。

    见到副官领着文靖安进来,高大人放下手中茶杯,但并没有起身,倒不是他耍官威,而是文靖安还没有资格让他这位三品大员起身相迎。

    副官给文靖安使了眼色,文靖安会意,当即行礼问候,自报家门。

    高大人打量了他一阵,说道“既然是公台兄推举的你,我自然是能帮则帮,不过话在前头,你我身份特殊,乡试之前仅此一面,后头不可再来。”

    文靖安拱手道“学生理解。”

    高大人微一颔首,说道“我写一封公函让府学的许司业专门给你安排地方,你二人可以在安庆府学专心备考,乡试事关朝廷选贤任能之大事,你们万不可轻视怠慢,更不能生出其他心思。”

    文靖安和陈崇章齐声称是,高大人也不啰嗦,当即取来纸笔写了一封公函,盖上学政印章,将这封公函交给带文靖安三人进来的那位副使,让这位副使拿着公函再带着文靖安三人去府学报到。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游手好闲妞”的大力支持,作者感激你之余会更加努力的,虽然不一定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