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1、病重
    顺着声音, 娴玉和胤禩看过去,只见一名妇人脚踩在案板上, 手里拿着菜刀架在男子身上。

    那男子长的凶神恶煞,满脸横肉,让人一瞧,便心生恐慌之意,如今却连连求饶,颇有些好笑。

    “冤枉啊我的好娘子,那刘家媳妇的夫君是我过命的好兄弟。如今没了, 念在刘家媳妇上有老下有小,我便抹了她买猪肉的钱。”

    一旁那位刘家媳妇长的柔柔弱弱,杨柳细腰,绰约多姿,声音清脆婉转。

    “王大嫂, 身为人妇,怎么能够如此粗鲁王大哥宅心仁厚,怜惜我生活不易, 何错之有”

    “你若是有什么不满,冲着我来便是。快快放下菜刀,太危险了,太不给王大哥面子了。”

    “我呸”

    王大嫂啐了一口, “真是个妖娆媚人的狐狸精,你自个汉子不在了,眼睛成天在别的男子身上打转。如今竟敢打起我夫君的主意, 吃了熊心豹子胆。”

    妇人震怒,狠狠地拍了王贺一巴掌。

    转而收起菜刀,干净利落地扯了刘家媳妇的钱袋子, 拿出三十文钱。

    “老娘不爱听你那些弯弯绕绕的话,左右今日已经从你那拿了这买猪肉钱,便不再跟你计较。”

    “我这儿开的是猪肉铺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日后记得多来买猪肉,勉强给你送点搭头。”

    这话说得刘家媳妇面红耳赤,眼泪直打转,默默地望着王大哥,见他没有半点表示,心中失望。

    埋汰他是个没出息的窝囊废,还以为卖猪肉的生意好,能赚钱,想来会大方点,没想到这般小气。

    刘家媳妇边哭边走,风情少妇落泪,楚楚可怜,惹人怜惜。

    周围看客有些不清醒的,还觉得王大嫂太过咄咄逼人,做生意还是要讲和气生财,三十文钱都要斤斤计较。

    谁知王大嫂还没发威,那王贺却十分生气,怒气冲冲,逼着那些人向他娘子道歉,不然不肯罢休。

    “我是个粗人,不在意你们说我什么,但是想要对我娘子指点指点,看我这身力气答不答应。”

    说着,王贺猛地甩了一下菜刀,力道十足,刀利落地将猪肉劈开,立在案板上,震慑周围看客。

    王贺一出手,吓得他们纷纷往后退了几步,立马道歉,非常识时务地买了十几斤猪肉,以表歉意。

    娴玉和胤禩算是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都觉得颇为有趣。

    原以为王贺想要偷腥,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本想帮助朋友的妻子,却被心性不佳、矫揉造作的刘家媳妇缠上了。

    不过王贺挺疼娘子的,被王大嫂打骂也不生气,更是不准别人说王大嫂半点不好。

    热闹看得差不多了,娴玉二人打道回府,目光掠过正在给王贺擦汗的王大嫂,若有所思。

    路上,胤禩一边拿着娴玉爱吃的各式点心,一边感慨。

    “没想到民间夫妻相处是这个样子。在宫里,不管是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如何尊贵的后妃们都对皇阿玛百依百顺,除了宜妃娘娘颇有些脾气以外。

    几位嫂嫂更不用说了,要么相敬如宾,要么冷冷淡淡,倒比不上刚才那对卖猪肉夫妻的感情。”

    娴玉表示赞同,提出见解,“人常道,“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皇上乃是天子,享受全天下的供养,坐拥江山美人,宫妃们怎敢不敬呢

    而王贺和王大嫂都是普通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不会因为身份的差距而产生隔阂,自然能和和美美,有什么矛盾直接爆发出来便行,而不是憋到最后,伤了夫妻感情。”

    这话极有道理,胤禩深以为然。

    也许生在皇家,夫妻之间掺杂了太多的利益瓜葛,比不上普通人那般简简单单,可以随意嬉笑打骂。

    想到这,胤禩不由庆幸,还好他娶了娴玉。

    虽然有些小性子,但是对他极好,性格直率,有什么说什么,不需要他自个去揣摩猜测什么。

    待在娴玉身边,胤禩便不由地放松心神,整个人都轻快起来,不去想那些纷纷扰扰。

    思绪万千,胤禩温柔潋滟地露出灿烂的笑容,大手牵着娴玉的小手,双手相握。

    娴玉愣了一下,随后由着胤禩牵着她一步一步地走回行宫。心很安稳,愿意相信眼前这个男人,能够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

    夕阳西下,天空残留一抹晚霞,将整片天地照得通红,映在二人身上,显得格外娇艳明媚,温馨至极。

    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仿佛都成了背景。天地间,仿佛只留下娴玉和胤禩渐渐靠近的心,留待岁月静好。

    在扬州待了十来天,康熙帝继续南巡,途径苏州、江宁等地,最后在杭州停留。

    这日,突然从京城快马加鞭传来一封书信,说是章佳庶妃病重,时日无多。太子立马派人告知康熙,生怕有半点耽搁。

    宫里的章佳庶妃先前已经病了许多天,南巡前有所好转。念在她大病初愈,康熙极其贴心地没有让她随行,反而安排太医好好照顾。

    结果却收到这样不好的消息,世事无常,叹息一声。

    不过如今他正在南巡,江南一带还有许多要事需要他处理。再怎么怜惜章佳庶妃,康熙也不可能为了她一个人半途改变行程。

    思来想去,康熙叫来胤祥,十三岁的少年郎,眉清目秀,虎头虎脑,十分机灵。性子潇潇洒洒,不拘小节,极得他的欢心。

    康熙心生不忍,却只能将章佳庶妃病重的消息如实告知。

    什么额娘不是还好好地在宫里养着身体,怎么可能会病重了

    是不是传错消息了

    胤祥不敢相信,再三询问皇阿玛,心里却明白太子二哥做事谨慎,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送来这样一封书信。

    想到额娘病重,还有两位年幼的妹妹无依无靠,胤祥担忧极了,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皇阿玛,出来有段日子了,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询问的语气,胤祥眼巴巴地望着皇阿玛,泪水不停地眼眶里打转,期盼皇阿玛的回答。

    唉康熙如何不了解胤祥的心思呢

    拍了拍他的肩膀,康熙温和而又不失威严地说道,“胤祥,你已经是大人了,应该明白朕身上担任的重担。这次南巡以来,江南一带多有灾情,百姓苦不堪言,生活潦倒。

    朕现在放不下手中的事情,放不下黎明百姓天下苍生,怎么因为男女之情弃万民不顾

    况且,说句不好听的,朕又不是神医,回宫之后又能怎么样呢还是不能让你额娘病情好起来”

    言尽于此,胤祥原本熠熠的双眸瞬间黯淡不已。

    他理解皇阿玛的选择,感情上却有些接受不了,心里纠结不已。

    “皇阿玛,您是君,心系万民,此乃仁义之道。但是胤祥只是普普通通的皇子阿哥,帮不到您什么。

    能不能让胤祥先行回宫看到儿臣,额娘定会开心,说不定能病情康复”

    闻言,康熙很是欣慰。

    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皇位之争已经渐渐明显,他自个不能再随心所欲地宠着前面几位阿哥。

    但是对于胤祥、胤祯这些年幼的孩子反而愈发喜欢了。

    胤祥这般孝顺,这般担忧章佳庶妃,一片至纯至真的孝心,难得可贵。

    “现在咱们远在杭州,离京城有千里之遥,路途艰辛,你又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郎,让你先行回去,即便有侍卫护佑着,朕还是不能放心。”

    “更何况,太子这书信送过来也需要点时间,说不定再等不久又会有书信传来,表示你额娘没什么大碍。

    毕竟宫里太医个个医术精明,上好的药材也是应有尽有,何必这么急急忙忙地赶回去呢”

    康熙一番劝导,胤祥低声应了,非常失望,勉强行礼告退,走出屋子,心里极其沮丧。

    这会子,胤祥没有心情再去游山玩水,跟着胤祯到处玩耍,数着日子希望南巡早点结束,期盼着太子阿哥快快送来额娘好转的书信。

    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仍然没有半点消息,胤祥心里越来越慌张。

    许是母子感应,他已经好几天晚上做梦,梦到额娘在永和宫侧殿期待他回宫的眼神。

    心情压抑许久,胤祥这日一个人躲在假山默默地哭泣着,不知哭了多久,突然眼前传来一张绣着兰竹的手帕。

    胤祥抬头,发现来人是八哥和八嫂,八哥还温柔地对他笑着,示意他擦拭眼泪。

    有些不好意思,有些震惊,胤祥随意用衣袖擦了擦泪水,正要说话,却打起嗝来了。

    ”八哥,八,八嫂,我,我没哭哭啊”

    “小孩子家家的,一个人偷偷地哭,没什么大不了,不要害羞了。”娴玉笑着说道。

    胤禩蹲下身,温柔地用手帕擦干胤祥的眼泪,“好了,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十三弟若是有什么烦心事,说来听听,看我们能不能帮上忙”

    闻言,胤祥眼神亮晶晶的,顾不上体统,边打嗝边断断续续叙说。

    “我,我额娘生病了,非常非常严重,我想要回宫,皇阿玛没有,没有答应喔”

    居然是这件事情,娴玉约莫有数了。

    她来自后世,最爱看清宫小说影视剧,对于康熙朝阿哥们的生平经历约莫有些了解。

    受那部大火的影视剧影响,十三阿哥侠肝义胆、义薄云天、豪爽大气、不拘小节的形象深入人心。

    十三阿哥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为大清办了不少实事,后来还得了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前程似锦。

    似乎还有野史记载,十三阿哥随康熙南巡期间敏妃病重。等十三阿哥回宫时已经太晚了,没能见到额娘最后一面,抱憾终生。

    想到这,娴玉心生怜惜,和胤禩相视一眼,走过去,亲近地摸了摸胤祥的头。

    “别哭了,八嫂有法子让皇阿玛准你回宫。”

    “真的”

    胤祥湿润的眼眸亮晶晶的,期待地看着八嫂,若真的能够让他回去见到额娘,那可真是太好了。

    娴玉淡笑不语,先卖个关子,安抚着胤祥,宽慰他别太过着急,好好回去休息一番。

    “好。”

    胤祥露出大大的笑容,平日里他跟八哥、八嫂相处不多,没想到他们这般平易近人,十分和善,体贴关怀,让他极为动容。

    送着胤祥回到他的住所,娴玉和胤禩两人这才慢慢走回去,路上聊着胤祥母子的事情。

    “娴玉,你有什么办法让皇阿玛改定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引用唐代李冶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