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钱韩建国一股脑的全给了韩见晴,但韩见晴怎么能收呢,这毕竟是妈妈的工作换来的,再加上就算大哥不要也要想想嫂子的意见啊,在韩见晴的认知里还是要先照顾好自己的小家的,就算自己是他妹妹,但怎么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啊。
这么想着,韩见晴的眼神也朝嫂子谢小花那里看去了。
谢小花看见韩见晴的目光,好笑道,“怎么嫂子在你眼里就这么小气吗”
谢小花是真的不眼馋,首先她就不是这样的人,再然后她男人就有本事,她家现在怎么也存了三千块钱了。
毕竟她男人是团长,一个月就能拿90块钱,平常还有粮食啊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食物领,在军区了还有自己的菜地,平常花不了多少钱。
韩见晴还是觉得心虚,白拿几百块钱,倒不是她没见过钱,只是觉得自己不该拿,不过看哥嫂那么坚持,她也只好提议去开个户,存在里面。
韩建国觉得这样也不错,省得自己妹妹把一笔钱带在身上,不安全。
这些事都处理完了,韩见晴开始收拾东西,还有之前妈妈藏起来的钱。
她妈妈藏起来的钱,还有大头没找到呢。
她招呼嫂子和大哥一起找,最后在衣柜的夹缝里找到三百来块钱,最后收拾行李的时候,韩见晴还在妈妈的箱笼里摸出一台相机。
在看到这台相机的一瞬间,韩见晴还以为自己又回到了21世纪,这年代相机可是少见啊,韩见晴对这个相机非常感兴趣,虽然是个胶片的相机。
韩建国看到这个相机也想起来了,他说这是他们爸买的,那时候他爸还没牺牲,家里津贴各项补助什么的都够花了,所以钱基本攒了下来。
他们爸虽然平常看起来挺正经的,但实际上他骨子里不是那么正经,反而像个小孩,就像这相机,普通人家谁会想着去买啊照相都不一定舍得,可他们爸就敢偷摸把每月的津贴攒下一部分就为了这个相机,说是能照下来人影,刚买回来的时候没少被妈说,毕竟花了五百来块钱呢,而且还是背着老妈的,可不得挨骂嘛。
不过说得也是,想想卖个工作才六百块钱,一台相机就差不多一个工作的钱,谁都受不了,又不像是记者,人家的相机那可是吃饭的家伙。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爸都过世那么久了,这部相机平常也没见在哪,没想到现在竟然在妈妈的箱笼里找到了。
这相机还被皮革好好包着,想必妈妈对这个很看重,也很珍视吧,这并不是相机原本的价值,更多的是这部相机里面的故事吧。
韩见晴小心翼翼地收起相机,也研究了一下这相机的使用方法。
这个相机是胶片相机,不过也是,这个年代照片还是黑白的呢。
韩见晴以前了解过胶片相机的原理,这会儿她研究了一下,也捣鼓出了它的使用方法。
而且这里的胶片似乎还有几张没用完,只有等这卷胶片都拍完才能拿出来洗。
这个相机在现在是个什么水平韩见晴不知道,但看它的外形就像是比较专业的那种,而且已经初具后世的雏形了。
在琢磨出这相机的使用方法之后,趁着这胶片还有几张没用,韩见晴便把这屋子拍了个遍,算是留个纪念,也不知道以后这房子会属于谁,还给哥嫂拍了一张,最后还用她发现的那个倒计时旋钮,也就是这个时代的“自拍按钮”给三人来了一张合照。
韩见晴琢磨着得去把照片洗出来,因为这里还有一些之前拍好的胶片,不洗出来也不知道里面拍的是什么,只能透过阳光模糊地看出一点点纹样。
不过正因为用的是胶片嘛,再加上韩见晴这个从21世纪用手机随手拍几百张照片再从中挑选出几张的人比起来,这胶片还真是不够看的。
而嫂子谢小花就是有点心惊,因为平常拍张照也挺贵的,这会儿小姑子拿着相机使劲拍,确实也有点肉疼。
原本韩见晴打算把这一卷胶片的照片都洗出来,不过市里洗照片需要好几天,于是,韩见晴便直接把胶片带走,在哥哥那边也总有地方可以洗照片的。
临走前,韩见晴担心自己哥哥军区那边太偏僻,胶片少,所以她提前在河市这边的国营商场里买了好几卷胶片,现在的黑白胶片也要8块钱一卷,一卷也就36张,韩见晴财大气粗,直接拿了五卷,花了40块钱,谢小花看见这么个花钱法顿时有点心疼,却也没说什么。
正月二十,一行人坐上前往哥哥驻地的火车,还是三天两夜。
目的地在青市。
韩见晴现在还处于对这相机非常热爱的时候,再说又是出门又是一个这么不一样的时代,可不兴奋嘛
尽管来到这最初的几天韩见晴对这个时代有些恐惧,但这份恐惧也在和哥嫂的相处中渐渐抚平,再说这个年代特有的绿皮火车,大卡车,街上的行人,自行车,偶尔过来的班车,都让韩见晴觉得有股子韵味。
时代痕迹不可避免,但接受这些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
想通的韩见晴觉得这个画面真的好美。
她真的好想把这时代的景象都拍到相机里,这样以后就可以知道现在这个时代的风采了。以后有这些老照片还有老故事,想想就有一番韵味。
说实在的,韩见晴前世虽然是机械专业的,但是骨子里就有点文艺范。
因为以前想拍照,都是手机随手一拍,一连串好几张就拍下来了,所以这会儿韩见晴下手还真不手软。不过好在她还记得这年代拿着个相机有多引人注意,她也只是拍了一些时代风格特别明显的建筑物品之类的。
站台上人也很多,绿皮火车老远的驶来,韩见晴亲眼看着一对父母用绳子绑着孩子的一只手,绑了一串,父亲就在前面牵着绳子走,这样牵着走,她数了数,五个孩子,其中那个女人手里还抱了一个。
韩见晴惊讶了,她忙按下快门。
就这样,即使她还省着拍了,毕竟也没多少胶片,但她一路上还是按了不少快门。谢小花看着那是心惊肉跳啊,毕竟她可是知道这胶片有多贵,拍自家人也就算了,现在随便拍别人,她真的好心疼啊。
终于,再一次韩见晴举着相机想要开拍的时候,嫂子她忍不住了,“晴晴啊,别拍了吧,这都要上火车了,人多,别把相机挤坏了,要拿好相机啊,别被别人偷了。”
韩见晴没听出来嫂子话里面的意思,只觉得她说的对,等上了火车,她总算见识到了这年代的火车是怎么挤了。
想着,她又打开了相机。
卡擦又一张。
看看,这么拥挤热闹的七五年的火车,以后就是非常好的史料了啊。
不过这下不用谢小花心疼了,韩建国开始心疼了,他原本只是觉得自己这妹妹头一次出远门,所以兴奋了点,现在这咔擦咔擦的,别人一年也上不了照相馆啊,再说这照相多贵啊,“妹啊,你这什么都拍,胶片很快就没了吧”
“嗯,”韩见晴调着相机点点头,是啊,一卷36张,很快就要没了,看来她等到了军区,她还得去买点。
韩建国看自己妹妹一脸觉得胶片少的模样,便知她还没懂自己说的话,不免有些无奈,又暗自庆幸把妹妹带过来了,“所以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就不要拍了吧。”
韩见晴闻言看着韩建国肉痛的脸,顿时明了,不过她还是脸含歉疚地解释了一下,“嗯,我知道了。哥,我刚刚只是想把现在这样的场景拍下来,留给以后,说不定这些东西都能当成历史资料呢,更何况,以后这些东西肯定会不一样,毕竟我们一直在进步在发展嘛,所以我就想留下现在的痕迹嘛。”
韩见晴说着又看向韩建国,“不过你放心,我不会再瞎拍了,看到有意义的才拍,毕竟胶片这么贵,我也挺舍不得的。等回去之后我就去把我们的照片洗出来,不,回去之后我们先给我的侄子侄女们拍个照。”
韩建国听了她的话倒是没反驳,什么历史资料的他不懂,但他也相信自己的国家会一直进步一直发展的,至于其他的,说起孩子们,他也有点想自己的孩子们了,好像他的孩子们都没照过相
在火车上的三天两夜,韩见晴除了一开始的新鲜,到最后相机都被她放进行李里面了,因为这三天两夜真的难熬啊,尤其是身边各种臭袜子味,大声说话的,还有打鼾打得轰轰响的。
而且火车外面也没什么好看的,一望无际什么也没有,几片荒凉的山,几片低矮的房屋
她真的好累,腰酸背痛,还没地方可供她走走,毕竟火车上人真的很多啊。而且她还得换药,她脑袋上的伤还没长好呢。
好不容易挨过去了三天两夜,韩见晴终于下火车了,脚站在地上的那一瞬间,她真的认真地呼吸了一下新鲜的空气,这一口新鲜的空气啊,她终于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当然这个心情只维持了半分钟,因为她得知要到哥哥的军区还要坐车,而且是坐差不多四个小时的军用卡车
谢小花看着自己那一听见还要坐四个小时军用卡车就面如土色的小姑子就觉得好笑,也觉得自己这小姑子确实没吃过什么苦。
不等她说话,韩建国就发话了,“咱先去吃点东西,我估摸着小张还要一会儿才到。”
小张就是专门运送物资的,今天他会开车到这边,这是韩建国回来之前就拍过电报的。
韩见晴应声,跟着韩建国沿着大路走,没多久就看见一个坐满很多人的饭店。
也就是国营饭店。
三人一人一碗猪肉白菜馅水饺,这水饺一碗四毛钱,三两粮票。
韩见晴吃得很满足,虽然说火车上吃的也还行,饭多还有肉和菜,但这饺子,韩见晴真是吃不腻的。
作者有话要说防止大家对于相机这点疑惑,首先声明,我这里的相机是以徕卡3为原型写的。
徕卡319541966年生产,还有一说是到了1968年才停止生产。德国牌子。
在我所找到的资料有说过,那时候1967年的新闻记者用的机子就有徕卡3,所以可以显示徕卡3在当时的功能及地位。
至于当时的胶片价钱,我并没有找到资料,所以胶片价格是瞎掰的,但我觉得那时候相机是紧俏物,照相也很稀罕,所以就把它设置成这个价格。相机价格我找到的也是其他牌子的,所以只是大概写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