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怜搜索到的情报很有限。毕竟五百多年了,现在网上公开可以查阅的资料都是属于“正史”范畴内的内容,是公开的可以查证的资料。
因为积攒了这么多年,星网留存的数据非常庞大,避免大量没有用或者没有那么有用的数据在频繁搜索之中给星网带来过多的数据压力,和给需要借助这个系统的查询者造成不必要的辨别压力,星网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把一批资料储存到专门的数据博物馆里面,脱离以正常途径访问的范围,需要下载专用软件,使用专用的搜索通道来进行查询。
数据博物馆以内容和类型分类,其中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补正、存疑、证非,补正的部分是一些历史留存的边角料,因为其本身涉及的已经是历史的枝干细节而非主干,所以被作为参考资料留存起来而不再是直接的学习资料。存疑的是目前无法证实或者存有疑点的资料,也包括历史和一些在当时没能得到证实却也缺乏证据证伪的内容。
而证非博物馆就是一些在过去被论证为伪论或者野史,伪作的东西。明明被证非,为何还留存着因为无论科学还是历史,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时光变迁,人们总是能够一再地从历史的杂物堆里发现瑰宝。
殷怜之前从没进过数据博物馆,毕竟一直以来,夏国光是现在在台面上,经过论证和正在推行的技术资料就已经让她看不完了。她不是没事找事的人,有现成的公式,就不会试图去推导原理这不是她给自己制定的事业范围。
但今天她还真的扒开旧书堆,从前朝末,新朝初开始查询,一路从补正博物馆翻到存疑博物馆,最后甚至翻开了证非博物馆。
一直到证非博物馆的时候,殷怜都没有搜索到有关李来希和之间有用的情报资料,但是很有些令人关注的边角料,让她觉得可以一定程度上论证自己的猜测,只是没有直接的证据。
补正博物馆里面有一些文档,讲述了对于李来希的礼遇,否认了李来希最后是被新朝清算的说法。按照文献上的说法,李来希去世前的一段时间,经常亲自去探望对方,还为此多次为之寻医,可惜传统医术和现代医术都没能对李来希的病起到什么作用。
但是另一个文献里则又说,李来希极有可能确实是遇害身亡,因为数年之后,因为当时已经存在多种可以提取致使器官衰竭的药物成分的手段,而且李来希的病况也符合这其中几种药物成分所引发的症状,只是由于当时这些技术还未被广而告之,所以人们缺乏了解,也没有往这边想过。
但后人却有留下这样的推断。
不过他们对于李来希之死的推断提出有矛盾之处。这个矛盾之处就是,以当时李来希的情况,他并不是一下子毒发身亡的,而是慢慢地病死的。虽然也可以认为是为了混淆人的视线所以采取了这样的手段,但是如果下毒持续了一段时间,以李来希作为特务头子的敏锐程度,他不应该发现不了。
这也是清算论点的主要依据。有人主张李来希当时应该确实连行动都受到了限制,但也有人主张可能是因为李来希信任的人谋害他才无法察觉但是历史已经被埋入尘埃之下,真相谁也不可能知道了。
除了殷怜。
在补正博物馆殷怜没能找到太多有用的情报,但是却有与李来希无关的意外收获。
殷怜之前也搜索过沈律的名字,但他的名字在政史中没有影子,反而在一些讲到古董收藏的文献中常有提到。比起一位商人,他更大的名头是大收藏家。
倒是个人生平里,有提到他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大企业家,热衷慈善和民生,甚至曾经为国救灾,负责了姬罗江中下游的一场大水灾的多次救灾事宜救灾本是国务,沈律却越俎代庖地全权接手,在殷怜看来殊为不智,有点沈万三代朱元璋建应天的感觉。
但是沈律的下场并没有沈万三那么惨烈,殷怜一直觉得这得归功于到底是个仁善之君,而沈律也确实是异世界某位同姓的前辈识趣。
直到翻阅补正博物馆的相关资料,殷怜才察觉出几分不同来。
沈律为修堤坝有什么奇怪他是新朝的财务部长殷怜没想到夏国能把这样的情报也扔进补正博物馆,但是对照之后又不觉得非常奇怪大约五百年前的事情真的太久了,所以教科书上确实很多东西都不提,但其实也不是没有迹象,因为影视剧里都会有相关的情报,她没看过就是了。
殷怜毕竟外来人士,在这方面能够耗费的时间有限,所以对于很多知识的了解都比较片面。
如果能当上新朝的财务部长,沈律很可能早就跟太子有“勾结”。当然这一点殷怜也不觉得奇怪就是了沈律和她合作贩卖人力车,两人在京城交接,但是却有大量的人力车被贩卖往南宜省。当然,你说南宜省经济发达也可以,但是殷怜当时就关注过了,南宜省一些关键的政府机构都配备上了相应的人力车,而人力车在这个时代还算得上“高价奢侈品”,南宜省人民富裕是不错,但是要在许多关键岗位都配上车,那成本也是很高的。
为此殷怜查过自己的账本,从不同车型的订购数量和比例上发现了猫腻,确定沈律绝对有来自南宜省政府的专项订单,而且由于工坊生产力有限的关系,沈律是优先这类车型下订单的,哪怕其中的利润不如其他车型。
殷怜先前以为是其他车型的订单少,后来发现各种奢华车型其实还是很有市场的,常有顾客抱怨排队久,在京的殷怜一般都会专门留出一条生产线来供应,外省的她就鞭长莫及了。虽然实在要接手市场也有办法,但是一来目前的收入已经够殷怜花销和转购了,二来她对和沈律的合作包括其中的账务交接,利润和流程安排都很满意,换一个人未必能做到如此地面面俱到和高效,她也就不多事了。而且这个过程之中,沈律包办了品牌运营,后期维护,运输铺货等工作,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殷怜的压力,减少了繁琐的工作,殷怜自然也就陷入了对方制造的一种舒适圈,不愿意轻易改变这种合作关系。
哪怕发现了沈律和南方政府之间可能有的关系,她也没有计较这之中可能出现的些许利益损失。
殷怜也是意识到这一点,才对岳珂说他心里有人。
殷怜说的这个人,是太子也是夏国。而她自己心里的人,自然就是她的祖国,华夏了。
故土难离,所以两人不会有结果。
此时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沈律在未来的夏国显然会是个大人物,虽然说这世界没有谁离了谁不行,但是看他的历史地位和记录,就知道离了他肯定会元气大伤。
好在殷怜对对方也没有真的付出过什么感情。
对沈律的资料搜寻只是一种印证,对于李来希的身份立场追寻才是殷怜这一次的主要目的如果连李来希也跟太子有关系,那么她就要真的开始重新斟酌考虑之前的行动了。
但事实上,从补正到存疑博物馆之中找到的许多资料都有些模棱两可,虽然也可以侧面去推断这对堂兄弟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敌对和紧张,但是要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也是可以的,并不能成为作出决策的依仗。
一直查询到证非博物馆的时候,殷怜才发现点有用的东西。
她发现了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的索引指向多条她关心的条目,包括,李来希,李来希的政治立场等等,但是归纳整理者也在相关文献底下做出了评价与说明。
本书曾经三次被列入禁书目录,又三度被移除封禁的列表。作为一本文学价值有限,历史参考价值也一言难尽的自费作品,能有这样的殊荣唯有归功于作者的身份。虽然小说本身文辞粗浅,语句不通,人物性格崩坏,剧情发展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但仅仅只阅读其中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的部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这不是完全被贬得一文不值了吗
接下来这位写注释的人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本书三次被禁的过程。第一次是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当时还活着,只是年事已高。他死前那几年是他名望的巅峰,那一代人都对他极度敬畏和崇拜,殷怜从笔者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出来。
但是这本书却在死前几年横空出世,而且声称由事实改编。写书的作者是一位宫中嬷嬷的孙女,也确实曾经在摄政王府工作过,因此一开始很多人信了宣言,直到看到了小说本身的内容。据说这本书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连作者也受到了攻击。不过因为内容狗血,加上宣传下作,也受到了小部分人的追捧。
不过很快就被封禁了。
几年后听说了这件事,主动让人将之解除了封禁。他当时的言论也颇令人感叹,他说道我已经不是皇帝。我希望自我开始,再没有人不能被人说。这孩子的故事是傻了点,但也并没有真正侮辱或者伤害到谁,那就不该被封禁。
所以这书就被解禁了。
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被封禁是有当时书中角色原型的后代认为内容有影射先祖,扭曲历史的嫌疑,这次封禁了十一年,然后再次被解禁,因为后来历史研究时发现新的文献证据,证明书中的影射可能并非毫无道理,虽然内容还是荒唐可笑。
第三次被封禁则是因为触及了当时的政策禁令。因为当时的文化业发展,相关行业提高了对于出版物的要求,而这部书违反了多方面的出版物规定,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都达不到硬性标准,于是再次被禁,大约八年之后因为政策的再次变化,作为“个人出版物”被录入历史博物馆,但是不再允许用来盈利。
殷怜看了半天介绍,也对内容兴起了好奇。
她打开书阅读了起来,大约阅读了半分钟之后,她露出了复杂扭曲的表情。她按下了这种复杂的心情,不信邪地又看了半个小时,最后合上了虚拟页面。
她觉得,她完全能理解许多人孜孜不懈地想要把这本书放入封禁列表的心情。
这是一本把第三人称写出了第一人称上帝视角感觉的古早汤姆苏虐恋情深文。真是好气度,她觉得李来希看到了这篇文多半会忍不住把作者连书一起撕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