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3章 下乡见闻(抓虫)
    谢来搞定了身边的人之后,就下笔给皇帝写折子了。

    他学着司马老师教他揣摩人心的手段,揣摩着这位多疑的老皇帝。然后在奏折上面对症下药,说起自己如今在东州府的政绩,又表明皇恩浩荡,免除赋税之后百姓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当然了,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皇帝,自然是不会太在乎百姓是否爱戴自己。他只需要一个忠心的,能用的臣子。

    于是谢来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自己依靠陛下的恩典,才得以如此快的做出成绩,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陛下的栽培。

    然后又写到,知道陛下惦念,他归心似箭,却也不想这大好的成绩落入旁人之手,辜负了陛下一片苦心,所以想提拔一对陛下忠心之人接手。如今他已经笼络了祝桥,此人弃暗投明,仰慕陛下天威,望陛下恩典此人为同知。

    写完之后,谢来就让人快马加鞭送往虞都了。

    然后又去了一趟学堂,和司马老师说明了此事儿。到时候让司马老师打个配合。

    司马丞相听闻他如此看好祝桥,心中也是欣慰,“你们出身相同,自该更加亲近。如今你在东州也做出了许多成绩,水灾之后竟然没有闹瘟疫就十分的难得,更不用说你还让百姓尽快恢复了生机。你那煤场的煤可都已经卖到了虞都来了。”

    谢来道,“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了。要不然学生该愁死了。”

    “哈哈哈,何必自谦,你不是还修了码头吗又吸引了那么多的商户,东州发展也是迟早的事儿。为师以前倒是不知道你如此善于管理民生。我看日后你当这个丞相也是很合适的。”

    “老师,你再这么说,学生可真要不好意思了。光是一个东州就让学生头疼了。”

    “好了,为师也不给你压力了。朝中的事情你也该清楚了,回来之后也要有个打算。”

    “学生洗耳恭听。”

    司马老师给谢来分析了如今的朝堂。

    当初谢来在朝中时间实在太短了,很多人都没机会接触到。比如如今永王和福王都在密谋,暗自拉拢心腹。青云书院自周学士辞官,徐大儒闭门之后,就有些群龙无首的姿态。其中一些势力也被收入这两人的门下了。

    谢来听着这个情况,心中替徐老师难受。

    当初徐老师闭门,就是为了让自己门下的弟子们能自己反省过错。结果有些人却一错到底。

    想来这些人当初也不是那么爱护青云书院的名声,只不过是借书院的名声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这些人的投效,让永王和福王之间的斗争也越发的激烈。皇帝是看在眼里,却也没怎么管教。

    哪怕是司马丞相都没看出来,他到底中意哪一个。

    谢来道,“老师,您就没想过,也许他自己真的就没看中哪一个呢”

    司马丞相一愣,然后笑了,“来儿青出于蓝了。”

    谢来笑道,“学生只是想着,他若是真的定下来了,也不会如此多疑。现在只怕他是一个都没信。只是这两人恰巧比太子能用罢了。”

    “你说得不无道理。反正你若是回去了,也不要搅合在里面。这两人不管谁登基,都对我们没好处。”

    谢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司马老师作为皇帝宠臣,必定是要清理,退位让贤的。

    自己又是老皇帝晚年选的人,也不会有个好结果。处分自己投效其中一个。

    但是谢来看来,皇帝这些孩子都没什么当皇帝的样子。

    他也不想给自己找个主子。

    至于未来如何,他已经想明白了。扩大势力,甭管谁登基都不能伤害他和他身边的人。

    还有就是能在朝堂上争到话语权,渐渐的给民众开智。

    这一切说完之后,司马丞相又咳了咳,问道,“来儿啊,你真不准备成亲”

    谢来头皮发麻,“老师,您怎么又提起这事儿。”

    “是那个公主,上次我拦着她没人让她和皇上请赐婚。如今她还真是看中了你的能耐,要让你当她女婿。她让我出谋划策如何拿下你呢,甚至允诺,若是能让你当她女婿,日后让她女儿给你吹枕头风,忠于寒门一派。”

    谢来赶紧儿摆手,“学生不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司马丞相道,“也好,我也不想你找一个家世太过出众的。你自己有本事,何必要去给人俯首低眉”

    经过这一遭,谢来真的是心慌慌了。

    出来之后还给自己灌了几口冷水,被催婚的感觉可真不好。

    祝桥的任命很快就定下来了。

    老皇帝在这些地方的职位上面给得很爽快。当然,还给谢来一个密令,最迟开年就要回虞都。

    这密令被谢来先丢一边。先给祝桥的职位换了。

    祝桥从户房的户书,成了东州府的同知大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晋升,是正式的踏入了地方长官的行列。

    晋升这日,祝桥激动万分,感激涕零。恨不得给谢来再来一番宣誓了。

    谢来道,“日后你留在此地,要一心为了百姓,可不能变得和那朱子文一样。

    “绝不会,否则下官自己就自绝于大人面前了。”祝桥立马道,

    谢来笑了笑,也不多敲打了。反正后面把此人吸纳进入自己的学堂里面去,想学坏都难。

    祝桥倒是不知道谢来的心思,又忍不住得意的看了眼自己另外两名同伴。

    “蒙大人厚爱,二位同僚可不要多想。”

    云长玉嗤之以鼻,拱手敷衍道,“见过同知大人。”

    刘连青也道,“同知大人以后留在此地,东州百姓有福了。”

    祝桥听不出两人话里的意思,但是心里很是舒心。

    没办法,大人就是觉得他有本事。值得托付重任,别人是羡慕不来的。

    祝桥上任之后,他的职位就提拔了一个在户房做事的能吏。如此就补充了空缺。

    有了同知了,谢来倒是比之前要轻松了。

    新官上任,谢来就给他安排了任务,就是允许无地的百姓开荒,缴纳买地的金额就成了。

    往年各府都留有一些荒地,这些荒地本是作为迁移百姓用的公用土地。

    但是后来谢来也知道一些名头,好些被大户人家以各种名目买走了。

    剩下的也是一些不算肥沃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也没有对百姓售卖。

    谢来这次就开放了这个政策。走之前,以这种方式解放一些佃农。让没有田地的百姓有点自己的土地。

    至少不要像某位皇帝陛下幼年的时候那样,给父母找一块葬身的土地都没有。

    光这一条政令,就让新上任的祝桥忙得脚不沾地,头发白了几根。因为不仅要核对各县乡目前的土地,伴随着的还有核对佃户名册。更别提谢来又让各县支援借牛给买田地的百姓开荒。还推广一些便捷的农具。

    他可一点都不心疼祝桥,有事儿就喊他去。反正以后总要交接的。

    如此一来,谢来倒是多了许多时间,亲自去了解自己如今治理下的东州府。

    一辆马车,几个护卫,另外再带着杏花姐就出发了。

    如今境内山贼剿灭,倒是不担心山贼,担心的是有人知道谢来的行踪,忍不住想打死他。

    毕竟他的到来是真的得罪了许多本地大户,还破坏了地主的一些利益。

    杏花道,“那你还来。”

    谢来道,“不亲自走访一番,哪里知道百姓是不是真的过得好”

    杏花道,“你也多疑。”

    谢来“”还真是。

    和老皇帝不一样,他的多疑是针对于,内心深处无法真的相信这个世界的人会对贫苦大众真心好。

    马车一路到了下面的县里,谢来打扮的如同寻常人家的少年子弟。杏花也是一身普通的女装。

    两人走在街上,看着已经恢复生机的县城,心中才有了些许安慰。

    和东州府一样,下面的县里也陆续修了小的码头。这些码头也可以运货,只是没办法停泊大的货船而已。

    但是凭借着小码头,也能将货物运输到东州府城大码头,在那边转运。

    所以如今县里最热闹的也是县衙码头。

    有了码头,自然也衍生出了许多的生计。比如扛大包的,卖小吃的。还有卖茶水的。

    谢来坐在茶水摊子上面,喝了口茶。

    “老人家,这码头每日生意如何啊”

    “能勉强糊口。穷苦人舍不得喝,都是来往的商人渴得受不了了来喝一碗。”老汉虽然如此说,但是脸上满足。

    “这县里如此热闹,家中生计如何,听说之前还闹水灾了。”

    老汉笑了,指着一个汉子道,“那是我儿子,之前我是佃农,每日里种点粮食也不够糊口的,家里就我和我儿子。如今儿子出来扛大包,赚点粮食,闲的时候再回去种几亩地。等赚了银子了,去衙门买几亩荒地开荒种地,也能给他找个媳妇。我到时候也去养两头羊,给家里补贴补贴。日子倒是也有盼头。”

    谢来闻言也忍不住笑了。

    百姓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只要给他们指明一条道,他们就能不畏艰苦的走下去。

    他起身离开的时候,给老汉多付了点银子。

    老汉说什么也不收,让他拿回去。“这碗就是老汉请您喝的,大人。”

    谢来心一惊。

    “老汉和儿子从外面逃荒回来,见过您。老汉知道您要办事,不声张。”

    谢来紧紧的握了握他的手,“那更应该收,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

    柱子赶紧儿将茶钱放到了摊子上面。

    谢来道,“好好赚钱,种地,过好日子。”

    说着起身离开。

    卖茶的老汉擦着眼睛,将茶钱小心的收了起来。

    “这辈子就见过这么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上了马车,杏花道,“来弟,你这也太容易被人认出来了。”

    谢来也在感慨呢,“当初我演讲的次数大概有点儿多。”

    杏花道,“我看还是你这长相太过出众,见过的人忘不了。行了。接下来的路我给你打听去。保准让你知道你那些政策有没有在当地实施。百姓日子有没有着落。”

    谢来道,“只能如此了。”

    后面他们又去了之前受灾严重的县乡,杏花装成路过的商户,打听养羊的情况,顺便了解一下大家的生活。

    当地人一听她是收羊的行商,都很热情。也找她打探外面的行情。

    他们也对下面的县衙官府有些不信任。

    听杏花是东州府来的,从东州府得来的消息,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杏花问他们这阵子过得如何。大家也是畅所欲言,“日子还过得,能干活的出去修修码头,修修路,节省了家里的口粮,还能赚点银钱回来补贴家用。大人又给咱们弄了个什么犁,省了事儿了。”

    “这两年不用担心赋税,心里踏实。”

    “听说今年冬天还要送煤,也不怕冷了。”

    “要是能赚点银子,买点田地,那可真是最美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