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6、16
    5米78的第三轮试跳,场上只剩下沈应一个人。

    其余还没有淘汰的选手,要么是已经成功跳过5米78的高度,要么就是申请了免跳直接晋级。没有谁排在沈应前面,也没有谁排在沈应后面只有沈应,只是沈应。

    这样想想,好像还挺孤独的。

    因为沈应5米78的第二次试跳刚结束不久,在连续的两次试跳之间,他得到了一点休息时间。

    大概五六分钟,不长。想要完全休整过来是不可能的,只是稍稍平复一下上一跳后较平常略显急促的呼吸、调整一下状态,体力略恢复一下,也就差不多要开始下一跳了。

    虽然说时间不太充裕,但有总比没有好。至少,对于现在的沈应而言或许未来他能有更冷静从容的心态这个“一旦失败就比赛玩完”的最后一跳,带给他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排解这份压力。

    其实沈应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不管他这一跳有没有成功,对本场比赛的结果基本没有影响。除掉沈应之外,目前还没有被淘汰的六名选手,无论哪一个都不会是止步5米83的人而他恰恰过不了5米83。

    贝兹鲁科夫和罗斯托就不用说了,以成绩和稳定性来说,他们和其他选手,就沈应今天看到的这些,包括伊格纳季耶夫在内,根本就是两个层次的。至于卡萨林,他再是状态不佳,本身的实力也摆在那儿,况且他今天的发挥也没拉垮到那个地步。

    剩下的伊格纳季耶夫、斯托罗纳克和里希特,都曾经多次跳出过5米83及以上的成绩。伊格纳季耶夫的个人最好成绩甚至有5米90而且他今天的发挥也很好。

    难道沈应要指望斯托罗纳克或者里希特在5米83的高度三次试跳失败都失败吗

    然而,比起沈应自己“5米78就感觉触摸到极限”,斯托罗纳克和里希特在之前5米73高度的试跳中5米78高度他们都申请了免跳,过杆高度可是还有富余的。

    第七名。

    这应该就是沈应今天的最终排名了。

    至于成绩是5米73还是5米78,说实话,其实都没有什么影响。

    国际田联计算积分是按照比赛的名次来的。不同级别的比赛会赋予不同的权重,世界级的比赛当然会比国家级、省市级的比赛拥有更好的权重。但和成绩是没有关系的。

    而不管是5米73还是5米78,都没有超过明年洛杉矶奥运会的达标线5米80。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为了准入名额拼一拼”。

    所以其实

    他这一跳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并没有那么至关重要。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多了三次试跳机会尽管这样说似乎有自己泄气的嫌疑,但沈应清楚5米83他是肯定过不了的二者的差别,也无非是“现在淘汰”,还是“下一轮淘汰”。

    从结果来说确实是这样的,话虽如此,沈应还是很有压力。

    这份压力并不是来源于外界,而是源自沈应自己因为他想要跳过5米78。

    他渴望跳得更高。在现今触手能即的高度范围,总会想着“再往上一点”、“再往上一点”。

    沈应不会去妄想自己绝无可能目前而言做到的。正如他不会去想“我要跳到5米90”,因为这对现在的沈应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其实也是很现实的人。沈应不会制定太遥不可及的目标通常只是在略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比那多一点点的地方,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达成的那种。

    而5米78的高度,对于今天的沈应,就是那个“略微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

    第一次试跳他差点就成功了不是吗真的只是差一点点证明他现在是有这个实力的。

    只要第三跳发挥得比第一跳稍微好一些

    “小沈”

    沈应听见孟川教练的声音。他转过头,教练席上,孟川正在朝他招手。

    “来,过来一下。”

    这还是本场比赛孟川第一次喊他过去。

    不同的教练和运动员相处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欧美那边的教练似乎比较喜欢和选手互动。

    沈应看到斯托罗纳克的教练那是一个中年版美国甜心类型的大叔在斯托罗纳克每一次试跳时都会用手机拍摄视频,等斯托罗纳克跳完之后,再招呼他过去复盘。罗斯托、里希特、高斯林等选手的教练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乍一眼看上去同质性非常强。

    比起这些教练,孟川对沈应要“放养”一些。

    虽然孟川也会拍摄沈应每一跳的视频,但不会在比赛中喊他过去复盘。基本上,孟川都是在整场比赛结束之后,甚至往往要等回到国家队训练中心才会回统一和沈应讲一讲他本场比赛的表现,开个小小的总结会什么的。

    不过,也还是有比孟川更“放养”的。

    沈应不知道这是不是俄罗斯的风格,但是贝兹鲁科夫和伊格纳季耶夫的教练好像彻底撒手了一样。别说把他们叫过去复盘了,干脆连视频都没有拍。甚至之前伊格纳季耶夫故意失误还是明显到想当他是真的失误都不行的那种故意的时候,他的教练亚历山德罗夫都没有把他喊到教练席上去训话。

    “教练,叫我有什么事吗”沈应朝教练席走去,在孟川面前站定。孟川隔着广告牌揉了揉他的头发,揽着他的肩膀往自己这边带了带。

    “在紧张”孟川问。

    沈应抿着嘴没有说话。孟川又揉了揉他“小沈,你今天已经做得很好了,你能跳过5米73,让我很惊喜。真的。”

    “我刚才还在和你周教练打电话,跟他讲我们小沈能跳过5米73了可把老周给乐的呀哎呦隔着电话我都能听出来。”孟川说着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在那儿一个劲儿地问我,是不是真的跳过了真的跳过5米73了吗之后又连着把贝兹鲁科夫啊,罗斯托啊,还有近几年的伊格纳季耶夫这些选手十八九岁的成绩给报了一遍,越说越激动,恨不得直接飞到大阪来亲你一口呢”

    孟川退役没几年就转职去当教练了,第一个弟子就是沈应。他现在不过四十来岁,这样讲起玩笑来也不显得奇怪。

    只是,孟川说的“周教练恨不得直接飞到大阪来亲你一口”的话

    沈应试着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发现自己实在没办法建构出类似的情形。

    “哎你别不信。”孟川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神色变得正经,“十八岁跳到5米70以上的,别说是我们国家了,放眼全世界,哪怕是美俄这些传统的撑竿跳强国,也找不出几个来啊”

    “所以啊”

    他拍了拍沈应的背。

    “别心急,小沈,你的时代还在后面呢。这次跳不过也不要急,啊。”

    最后那句话的语气,特别是那个“啊”,就跟有些把沈应当小孩子哄的意思。

    这让沈应有点不好意思。

    他支支吾吾地应了两声,很快就借口要去热身跑掉了。孟川也没拦他也没戳穿他,只是对沈应说了句“记得放轻松”,就由着他跑掉了。

    而沈应呢,他原本还没打算这么快准备热身的。但既然是以这个为理由跑掉的,哪怕其实只是借口,也不好对教练这么敷衍嘛

    所以沈应也就干脆真的去热身了。

    虽然孟川教练刚刚开解过他,但要说听完孟川的开解沈应就立刻不紧张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人的情绪要是这么简单就能调节过来就好了,那样的话,也就不会存在“平时训练成绩超好,越是大赛越是拉垮”的选手了。

    沈应当然还是紧张,当然还是有压力。不过,硬要说的话,程度相比之前要减少了一些。

    他沿着助跑道做了几次无竿跑动,试图找出一个让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起跑点。

    “嘿,沈”

    斯托罗纳克从休息席上站起来,走到沈应身旁。

    当时,沈应刚好差不多确定了起跑点,正在调整脚摆放具体的位置其实后来想想,这实在有些过于郑重其事了。听到斯托罗纳克的声音,他有些茫然的抬起头“啊”

    “我想说,比赛加油”斯托罗纳克笑着搓了搓沈应的脸。

    这个动作,说实话,对于只是第一天认识的人来讲其实是有些过于亲密的。但因为斯托罗纳克做的很自然,有种“大哥哥鼓励后辈”的感觉,沈应居然也没有觉得太不适。

    “别那么紧张啊,好像要上战场似的。放松一点,沈,相信自己”

    “呃唔谢谢”

    沈应后知后觉的感觉到了羞涩。

    他皮肤很白,于是脸红起来就越发明显。

    斯托罗纳克见状,忍不住又揉了揉他。沈应赶紧把脸捂住。斯托罗纳克于是又笑起来“加油”

    哎哎,加油。

    沈应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着。

    他拿起撑竿没有再深呼吸,也没再长久注视横杆,直接开始了助跑。

    作者有话要说嘤妹是真的有在紧张hhh

    毕竟还小嘛,也确实是没有太多的大赛经验。

    凯里哥哥察觉到之后就过来送温暖了bhi

    关于国际田联积分计算方法,那个是我胡诌的,不过印象里好像是这样,大家就当做架空来看待好了。

    男子撑竿跳,上世纪好像一直就是美国和俄国,当时是前苏联,特别强。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我到知网上去翻期刊论文的时候比较早期免费开放的那种,不是研究美国的运动员,就是研究苏联的运动员

    谢谢大家的营养液400啦

    收藏也突破400了,唔嗯,齐头并进嘛快乐转圈

    以及有小天使记住贝兹鲁科夫的名字了超感动

    其实我感觉,凯里哥哥,瓦连京,贝兹鲁科夫先生,名字都好长啊

    感谢在20210923 20:36:3620210925 10:35: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俞千风、鹤唳华亭、snare"锁不住思念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