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章 第 24 章
    可乐仪却有意卖关子,  先吃了一口肉,又指了指空酒杯,示意柳眉给他倒酒。

    柳眉只好替他满上,  待他一杯畅快饮尽,  才徐徐启唇道“要说这事儿,还得从高渐离的母亲说起”

    乐仪不仅口才了得,吊人胃口的本事也大,  开个头都如同说书先生一样,白珠听着直皱眉,“打住,这同高渐离的母亲有什么关系,我想问的是蒙恬为何打了高渐离。”

    乐仪瞥她一眼,  “你先别急,  凡事都有因果,  容我同你细说其中根源。”他转了转那空酒杯,  摇头晃脑道“要说这位高乐师,也是个命运坎坷,  早年孤儿寡母,好不容易拉扯成人了,却发现其母私下与人苟合,  且那男人原也是有家有室的,  正室上门来当着街里街坊的面,劈头盖脸一顿辱骂,他母亲不堪其辱,  当夜便悬梁自尽了,可怜高渐离尚不足十四,就孑然一身,  日子过得清苦,不过好在其父昔日故交的荆家,对他施以援手相助,这才勉强长大成人,也正因如此,他同那家的儿子,那位名叫荆轲的,情如手足。”

    说到荆轲时,乐仪特地停下来看了她一眼,白珠难免有点心虚,挪开眼道“照你这么说,这高乐师还真是身世凄惨啊。”

    乐仪笑道“正因他受了其母亲的影响,所以最恨妇人不守妇道,而太后您名声本就不佳,早年乃是吕不韦的姬妾,被转赠给先王,如今先王驾鹤仙去,王上年少,之前朝政一直握在吕不韦手中,你同吕不韦来往甚密,高渐离想来早就有所耳闻,自然不会对太后有什么好脸色。”

    若是原身在此,听到乐仪这么直喇喇将她的前尘往事全部抖搂出来,定会变了脸色,毕竟位高权重者,享受惯了崇敬和尊荣,最不喜旁人将他微末卑贱时的旧事宣之于口,但如今占了身子的是白珠,她对于乐仪的毫不遮掩,也只是微微点头。

    “先生说了这么多,话头都一直在高乐师身上,可即便高乐师对我有诸多不满,无论如何,也牵扯不上蒙恬身上啊。”

    乐仪唇角勾起一抹笑,脸上是意味不明

    的神情,“所以我说,这不过是两个小孩子之间的不懂事,高渐离看出了蒙恬的那点心思,难免看不上眼,出言讥讽,这蒙恬也是恼羞成怒,才会大打出手,太后听过笑过,其实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眼下灭了魏国才是正事。”

    白珠起先还没反应过来,待视线转向乐仪,二人目光形成了碰撞后,她才突然懂了乐仪的弦外之音。

    有点尴尬,还有点局促,白珠霍然起身,来回在他面前踱步,细细回想这段时间每回和蒙恬的相处,她如今可不是什么四大美女,人人为之倾倒着迷,原身赵姬虽然姿容出众,保养得宜,但到底不年轻了,她在赵姬任务里,从来没想过要靠脸来俘虏男人,达成目的,她要靠的是脑子。

    蒙恬比原身小上近十岁,似乎还没有成家,虽然知道他日后会成为一代名将,但在白珠眼里,眼下他顶多只是个奋发向上的年轻小伙子。

    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任务,多少春去秋来,严寒酷暑,白珠的心境已经苍老了,对一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不可能产生什么情愫,只是用前辈的眼光去看后辈罢了。

    乐仪看她如此坐立难安,便安慰她道“太后急什么,要我说,这事儿不必放在心上,既然心怀天下,那这种不懂事的儿女情长,只会给你带来困扰,太后和那蒙恬不是一路人,往后以礼相待也就罢了,还有高乐师,如果抹不开燕国的颜面,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也得个稳妥。”

    白珠到底不是未经世事的姑娘了,心情激荡不过片刻,很快就又恢复了平静。

    是了,不论是蒙恬还是高渐离,总归都不会影响到她任务的正常轨迹,她只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转念一想,这虽然是平行世界,但这里的人却都是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思想,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她总不能凭一己之力操控他们。

    意识到方才自己的举止是有点反常,白珠重新坐了下来,长舒一口气,可这个时候,她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惑。

    “这一切,先生究竟是如何得知的”

    如果说之前乐仪是因为有过人的智慧,才学绝伦,才会

    事事通透,洞悉一切,但高渐离的身世和蒙恬的心思,都是极为隐晦的事情,尤其是高渐离,虽然因为燕太子丹的缘故,和他本身击筑技艺高超,在燕国颇有名气,可究竟还没到上一世那样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地步,他又是如何做到对他都了如指掌的

    这些细节根本经不起推敲,也容不得她细思量,乐仪的出现,是那么恰好,她正在寻找尉缭,而一次出宫,就万幸遇上了他。

    可孟婆的话言犹在耳,就算眼前的乐仪也是替魂使,可他做任务,也是要收掉全部灵力和道具的,若非自爆,他又怎能看透自己

    乐仪看上去颇为自得,吃好喝好后方道“记得第一回见到太后时,我就曾说过,观相之术在于观,其实待人也是一个道理,人就如同一棵树,从萌芽幼苗,再到开花结果,长成参天之貌,都和身边的环境息息相关,能长好还是长坏,也都取决于他的经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结合起来加以观察判断,就不难猜出这个人的性情和做事的套路。”

    照乐仪的话来看,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只是因为他细致的观察力和缜密的逻辑分析,白珠将信将疑,那颗早已埋下的怀疑的种子抽长成枝叶,悄然滋生。

    往后两个月,白珠派人将笔坊还给了蒙恬,也不再召见高渐离,只当这件事是个小插曲。与此同时,灌水淹城成功,王翦率军攻破魏都大梁,一战成名,魏安釐王与其子太子增被擒,信陵君魏无忌本就沉溺酒色,身子不济,骤闻国破家亡,竟自缢在家,誓死不屈。

    魏国被灭后,白珠又专心将注意力放在了秦国下一个目标上。

    韩国。

    战国七雄中,这个国家最弱,再加上它东部北部有魏国,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就跟滚刀肉一样常年被列国围欺鱼肉,尤其是它本身还占据着丰富的宜阳铁矿资源和领先的军工制造技术,使得诸国对它更加是虎视眈眈。

    再说韩国本身,也是充满了许多内部问题,国弱合该自强,毕竟有的时候处于劣势,反而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国家的竞争优势,譬如秦国本身,早

    期是大周在抵御西戎中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前线,西北环境恶劣,又常年和戎人交战,可以说是经历了百年的暴于霜露,斩断荆棘,才在西陲有了立足之地,也养成了秦人尚武,民风彪悍的传统。

    可韩国却步上了资源诅咒,老派贵族不愿改革,守旧固执,愿意享受安逸,慢慢国力衰弱,只能退而求其次,开始抱各国的大腿,历史上各国都收留过韩国一段时间,但韩国这种墙头草的做派,也会让其他国家难以信任,闹到最后只能走割地赔偿那一招,得以苟延残喘,直到秦国想要占据上党,韩国不乐意了,大手一挥要将上党割给赵国,秦赵两国直接对上,这才有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总的来说,不过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韩国势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最后导致它成为了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

    实际上也不能怪白珠欺负弱小,主要也是因为韩国夹杂在秦国和魏国之间,如果不把韩国给灭了,慢慢收复接手魏国的过程中总要兜一个大圈子,魏国本身土地肥沃,资源富足,时间一长,魏国那些相邻的赵国楚国齐国肯定就会动歪心思。

    但眼下魏国被灭,是极好的一件事,嬴政在位四年,终于有了一桩大作为,于是遍请了重臣开宴庆祝,一连几日饮酒作乐。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被虏,在魏国受尽屈辱的吕不韦回秦后,立刻自觉辞掉了相国一职,上折要带全家老小前往蜀地。

    嬴政假意挽回了一下,但吕不韦何等精明的人,接连变故,和几月阔别,已经让他知道眼前的秦王早已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少年,朝堂也是斗转星移,大不相同。他趁着如今面子上还好过,自己还有些人拥戴的时候全身而退,或可保一家平安,不然若是不识时务,继续留在都城,早晚会被逼迫至死。

    当日征得嬴政同意后,吕不韦一日都没敢多停留,带着自己的家当和亲眷,连夜就往蜀地去了,甚至连昔日重用的门客都没知会一声。

    这让白珠不由感慨,不愧是当年奇货可居的大商人,知道势去,竟没

    有一丝眷恋权势,说抽身就抽身,不拖泥带水,这一点恐怕世间许多人都比不过。

    要说魏国,可是当初三家奋分晋时的老大哥,但马陵之战以后,早就大不如前,这些年面对秦国的迅速崛起,也只能遥望无奈,能和赵韩两国抱团起来抵抗秦国就算不错的了。

    这下魏国一被灭,顿时他国有一种大厦将倾的危机感,谁也不知道秦国下一个目标是哪里,其中最着急的可以说是赵国了,之前不是没想过助魏国一臂之力,可赵国发现只要自身一有动作,这燕国就开始派军在两国边境蠢蠢欲动,意思很明确,你赵国如果敢派军去支援魏国,我燕国可就要想办法把你之前抢占我的领地给拿回来。

    赵燕本就有世仇,之前每当赵国西边的城池被秦国抢走以后,赵国第二年转头就雄昂昂地从燕国那里抢地盘,滋补战败的损失,燕国举国上下,都对赵国恨得牙根痒痒,好不容易趁着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时候,想趁火打劫去抢赵国的领地,结果六十万大军竟然被赵国十三万的娃娃军给打败了,这个耻辱深刻烙印在了燕国的心中,几乎两国每隔年,就要打上一次解解恨。

    但秦国势头猛烈,想要牵制其灭魏的脚步,赵国势必就要拿出大部分军力来,要是如此,可就没有别的精力去对付旁边恨不得啖肉饮血的燕国了,到时候自己去支援魏国还不一定能打过,指不定还要燕国抢了地盘,吃力不讨好,这买卖怎么做都不划算得很。

    于是乎赵国咬牙切齿,只能隔岸观火,看着秦国以奇招迅速破了大梁城,所有人都还没反应过来,魏国就这么突然被灭了。

    灭了就灭了吧,反正魏国当初分晋的时候尽不干好事,打仗时缩脑壳躲在后面,自己出人出钱,结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喘不上两口气,战果却被完好无损跳出来的魏国捡了个大便宜,这仇他们还没忘呢。

    但秦国这样一家独大,势必不会善罢甘休,指不定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赵国,想来想去,韩国不顶用,赵国就想拉上楚国和齐国一起抗秦,可一问之下,才得知楚国这段时间王室内部已经翻了天了

    。

    先是那从秦国回来的昌平君莫名其妙遇刺,半死不活的,再是那春申君不知为何也差点受到奸人迫害,而后王后之兄李园又被暗杀,矛头统统指向了春申君,惹得楚王后对春申君是恨之入骨,楚王自己本来这两年就一直躺在病床上,朝政一律由春申君来处理,这下出了这档子事,春申君自身难保,只好愿意将政事全部交给公子悍处理。

    楚国这个时候,自然是不愿意掺和这件事,赵国转头找向了齐国,但齐国也犹犹豫豫不愿联手,细问之下方才得知,原来齐国这段时日一直向燕国大批量购得一样奇物,可便宜书写,造文人墨客,此物乃是出自秦国所造,而本身就和秦国关系还算不错的齐国,自恃离秦国很远,这火还烧不到自己头上了,又有利益纠葛,自然不肯当这个出头鸟,放了话说顶多赵国有必胜的把握时,自己跟着凑个热闹。

    合着又是想让他们赵国出人出钱,后头跟着捡便宜的主儿,这般无耻行径,齐国却偏偏这样做了,赵王差点气吐血了,但自己离秦国最近,这火也会最先烧到自己头上,不能坐视不理,便派了细作去燕国齐国查看那究竟是何奇物。

    等拿到手后,赵悼襄王又得知了此物出自于秦国王太后赵姬之手。

    既然此物能有如此大作用,想来秦国也是用它授意燕国牵制自己,若是这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中,再以此诱利燕齐二国,到时候想要他们联手抗秦,也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赵悼襄王也不相信,秦国这般发展迅猛,燕国齐国还真能无动于衷,还不是因为前面有个赵国抗着,所以没那么着急罢了。

    这赵姬可是他们赵国人呐,一介女子哪儿有那么大的本事,想来也是占个名头罢了。

    赵悼襄王和身边人一合计,竟想出一招儿来,一面派暗探往秦国探知造纸秘术,一面将赵姬的身世往十八代里翻掘,找出一个和她有点血缘的人出来,在各国扬言是赵姬的表哥,造纸并非赵姬一人所会的,乃是他们家的独门秘方,这位表哥也会造纸。

    消息传到秦王宫来时,白珠嘴里的

    一口水没忍住,直接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