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论语》与养生(微子第十八)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景公接待孔子,说:给你像季氏上卿那样的地位,我做不到;用上卿季氏和下卿孟氏之间的待遇来对待你。孔子说:我老了,已经不能做什么了。孔子于是离开了齐国。

    孔子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希望能有一个诸侯国国王能接受自己的观点,来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孔子对国家的大小并不在意,去过一些很小的国家推销自己的思想,待遇也一定不是孔子在意的东西。齐国这样的大国,国君承诺孔子的待遇已经很高了,但是孔子却离开了,原因是什么?

    孔子注重的是礼,齐景公讲话却不符合礼。一个国家按礼治把官员分为几个等级,作为一个国君能随便改变一个等级的待遇,那就不符合礼,礼治乱了,国家就距离**也就不远了。孔子是看到这些,感觉齐国就要发生**了。按照孔子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养生思想,孔子离开齐国也是必然的选择。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齐国给鲁君一批歌姬舞女,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举行朝廷会议管理国家,孔子于是就离开了鲁国。

    鲁国是孔子的家乡,孔子离开鲁国就是背井离乡,四处漂泊。孔子离开别的国家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考虑,离开鲁国可能就需要深思熟虑了。孔子离开鲁国一定是看到了危险的事情就要发生,所以才要离开自己的家乡。

    齐国和鲁国是邻国,并且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礼下于人必有求于人,送的礼物还是女人,齐国一定是对鲁国有所图。以孔子的智慧马上就会明白齐国的阴险居心,但是孔子并没有劝说鲁君,没有像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那样不顾一切的劝阻,而是选择了离开。

    孔子作为一个臣子,有没有义务去劝阻国君做不正确的事情?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孔子没有劝阻国君去干不应该的事情,算不算是一种失职的作为?孔子作为一个鲁国人,对鲁国的了解一定比较透彻,哪一个领导人是什么性格都非常清楚,说这句话会不会带来危险都非常清楚。孔子不说的原因应该就是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危险。

    孔子离开鲁国,也是一种态度,也是对鲁君的一种进谏。孔子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不满,既是一种委婉的劝谏,又远离了危险。

    明哲保身现在被大家认为是贬义词,但是明哲保身符合孔子的养生思想,是符合养生思维的。孔子的离开鲁国就是典型的明哲保身。逐渐的解读孔子,发现我们很多的思想已经远离了孔子,没有理解孔子的养生思想是我们和孔子之间最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