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节远祖來蓟州后的世代传承
    第一节我家远祖来蓟州后的世代传承:

    因解放后家谱损毁,由山东过来的这三个孟氏年轻人的名字已经记不清了,经推算应该是“继”字辈的,属于孟轲的第69世孙,笔者按年龄将他们暂称为孟继清,孟继明,孟继亮吧。

    孟继清家在西南隅林家胡同(1959年县医院扩建,把林家胡同扩进县医院里了)路东中间部位,住的是三间茅草房。

    孟继明和孟继亮住在西南隅塔东胡同路东四眼井的北部老任家后面的同一院子里(现梅花楼小区西侧的锅炉房处),也是各住三间茅草房。(日伪时期,孟继亮的孙子孟昭凤一家搬到山里当佃户,原来的三间草房无人管理,下雨漏水而坍塌了。孟昭凤一家土改时回到西南隅,新分的原积德号院内的四间正房,位于西南隅对庙胡同路北。孟继明的孙子孟昭瑞放弃了破草房,分得原隆德号的场房院内的三间西厢房,位于原宅院对门。两家新分的都是砖瓦房)。

    这三人不是亲兄弟,孟继清与孟继明和孟继亮是同一个曾祖父的族弟兄,孟继明和孟继亮是同一个祖父的堂兄弟。应该孟继明是长门家的子弟,具有族长的地位。所以尽管孟继明、孟继亮都称孟继清为大哥,但每逢过年时,孟继清和孟继亮家的人及其后人们都要到孟继明及其后代人的家里去叩拜祖宗牌位。同时也都是由孟继明(后来是继明的子孙)代表着这三家,到山东老家去祭祖,报名登记续家谱(注1)。

    我小的时候,在合作化以前,过年时也跟着大人到“二老太爷”(我们这里称曾祖父为“老太爷”,称曾祖母为“老太太”)孟昭瑞家去叩拜“祖宗牌位”。我记得是在他们家堂屋内,靠后墙有一个两米多长“条案”(过去的一种家具,大约三四十厘米宽,两米左右长,一米左右高,下面有四条腿的桌子,但是没有抽屉),条案上摆放着秫秸杆扎的外面用纸糊的佛龛(注2)似的小纸庙。纸庙里又分成多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里放着一个木牌,上面有字(现在想应该是祖上先人的名字),大人说这就是“祖宗牌位”。纸庙外边的位置,摆着香炉和上供的食品。

    1955年成立农业合作社后,祭祖活动没有了,据说到1960年孟昭瑞病故的时候,孟昭瑞家摆放的孟氏家族的纸庙堂和木牌以及家谱(花名册)也被当作殉葬品烧了。“继”字辈老哥仨真实名字,也就无从知晓了。

    孟继清有两个儿子,名字不记得了,按年龄和在同辈人的排行暂称为孟广福(总排行第一)和孟广禄(总排行第二)。

    孟继明有一个儿子孟广德(总排行第四)。

    孟继亮也是一个儿子,叫孟广亭(总排行第三)。

    孟广福(总排行第一,山东出生,蓟州长大)有两个儿子,长子孟昭信,次子孟昭义。

    孟广禄(总排行第二)未成家而病故。

    孟广亭(总排行第三)有一个儿子孟昭凤(总排行第三)。

    孟广德(排行第四)有二个儿子,长子孟昭祥(总排行第一)未成家而病故,次子孟昭瑞(总排行第二)。

    按照清朝时代的习俗,同宗族五代以内的直系血亲中兄妹姐弟是不能通婚的(外戚不受此限,所以有表姐弟表兄妹成亲的),到第六代以后不限。所以,那时都把五代以内视为本家人(俗称没出“五服”)。孟继清,孟继明,孟继亮是第四代(四服上的家族兄弟),孟广福、孟广禄和孟广亭、孟广德正处第五代(“五服”上的家族兄弟),所以就一起排行。到“昭”字辈时,孟广福的儿子就不再与孟广亭、孟广德家儿子一起排行了。而孟广亭、孟广德还处在“四服”上,他们两家的儿子处在第五代上,所以孟昭祥、孟昭瑞和孟昭凤他们三个仍一起排行,孟昭祥排行第一,孟昭瑞排行第二,孟昭凤排行第三。到“宪”字辈时三大家的后人都出“五服”了,就各自单排行了。

    到蓟县后的第三代是“昭”字辈的:

    孟昭信(1877——1942)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孟宪成(1909——1929),次子孟宪增(1914——1973,西南隅村农民),三子孟宪奎(1920——?)

    孟昭义(1886——1944,在天津市内),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孟宪璋(在津唱大鼓,1909——?子女情况不详)次子孟宪宝(在津当工人,1925——?子女情况不详)女儿嫁到蓟县邦均镇下埝头村刘家(子刘义蓟县建委退休干部,孙刘金刚蓟县政府农办副主任)。

    孟昭瑞(1899——1960,西南隅村农民)有三个儿子。长子孟宪华(1939——2011.9,西南隅村农民),次子孟宪山(1945——今,西南隅村农民),三子孟宪国(1951——今,西南隅村农民)。

    孟昭凤(1901——1959,西南隅村农民)有三个儿子。长子孟宪德(1934——2012.12,西南隅村农民),次子孟宪才(1936——2010.12,西南隅村农民),三子孟宪友(1952——今,西南隅村农民)。

    第四代“宪”字辈的(以年龄排序):

    孟宪成(1909——1929)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1929年以前出生的。

    孟宪增(1914——1973)有两个儿子。都是1938年以前出生的。

    孟宪奎(1920——?)有无子嗣不清。

    孟宪德(1934——2012.12)有一个儿子二个女儿。都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

    孟宪才(1936——2010.12.)只有三个女儿。都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

    孟宪华(1939——2011.9)独身无子嗣。(2011年9月底交通事故中身亡)

    孟宪友(1952——今)有二个儿子,都是1978年以后出生的。

    孟宪山(1945——今)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1975年以后出生的。

    孟宪国(1951——今)独身无子嗣。

    现在,孟继清后人已传到来蓟县后的第八代“令”字辈,孟继明和孟继亮的后人才传到第六代“繁”字辈。由于年龄上的差距大了,所以从宪字辈开始,虽然不同辈分,但在年龄上差距较小的叔侄或者祖孙辈分的人之间,还是互相承认是同宗同祖的当家子的。而那些年龄差距较大的,即使是同宗同辈的兄弟们也互不相识,到第五代“庆”字辈和第六代“繁”字辈就更无家族的观念了。

    注1:续家谱——解放前孔府、孟府设有典户厅,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本家族内人丁及其职业状况都要登记在册,建立家谱,并随着人口增加不断扩大在册人口数量。过去就把这种报名登记的行为称为续家谱。但是女孩子不登记,因为女孩子长大出嫁不算本家人了。方法是孔家、孟家各个支脉的人家出生男孩后,都要按照血缘关系到自己所属的祠堂族长处报名登记,然后由最基层的祠堂族长报到上一层祠堂族长处,再逐层报到山东曲阜的孔府或者邹县的孟府。由于我家和原在蓟县的本地孟家血缘较远,所以生了男孩子都要到山东老家的祠堂族长处去报名字,续家谱。

    注2:佛龛——过去信佛的人家在佛堂(没有专用佛堂的穷人家在住房)中的供桌上,用秫秸杆和纸制作的安放佛像用的庙堂式的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