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军粮案案情明朗、证据确凿,但因兹事体大,背后又牵连着英王、宸王,故而进展缓慢。
徐家、马家的人,自是多方奔走。
天家也不平静。
嘉妃罕见地亲往关雎宫拜会贵妃。
十月,英王妃办了赏菊小宴,特意给宸王妃下了拜帖。
透出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英王有意和贵妃、宸王联手,保住靖海侯,也保下徐家。
这桩交易,对英王来说很合算。
对英王来说,军粮案最大的作用不在于扳倒徐家,而在于瓦解皇帝对贵妃和宸王的信任。
近年来,西北军务在皇帝心里是头等大事。
皇帝把军粮生意给徐家做,既是天恩,也是信任。
徐家辜负了这信任
可徐家有什么打紧
英王要的是,皇帝对贵妃和宸王失望
至于徐家
徐家这些年在世人眼里虽声势浩大,不过是根基浅薄的纸老虎,掀不起大风浪。
靖海侯便不一样
他手里握着闽、浙的兵权,府里还有位出身甘家的侯夫人坐镇,要权有权,要钱有钱。
是外臣里英王最得力的倚仗。
所以,英王并不急于彻底扳倒徐家
用无足轻重的徐家保住靖海侯,在英王看来这桩交易很合算。
他也有把握谈成。
因为,宫里上下皆知,贵妃极看重她的娘家人。
这些年徐氏族人招摇过市、胡作非为,倘若不是贵妃看重他们,而皇帝又极宠贵妃
那么,那些人早已不知被问了多少回罪。
只是,这桩在英王看来十拿九稳的交易
最后并没有谈成。
寿康宫里,嘉妃忿忿然地回禀太后“徐月娘那个贱人”
“徐氏族人这些年在外头闯下多少祸事,她总装作没事人般,偏圣上要说她一点儿也不知道徐家人的德行,谁人能信”
太后身边的老嬷嬷亲自给嘉妃倒了杯茶。
嘉妃喝了口茶,愈发不忿“这回更是离谱”
“圣上抬举他们,把军粮生意给他们,可他们竟连军粮都敢糊弄”
“咱们不计前嫌,主动相帮徐月娘,她倒好”
嘉妃想起关雎宫里贵妃云淡风轻、客气疏离的态度,恨得咬牙切齿“还是那副矫揉造作的做派,不知好歹,不识抬举”
嘉妃冷哼一声“她以为她还是当年的徐月娘,使些狐媚手段,就能把圣上勾得”
太后开口打断了嘉妃的话,语气低缓却威势极足“好了”
嘉妃心中一凛,忙起身向太后告罪。
这些话,她在永福宫发发牢骚无妨,却不该当着太后的面说
太后是她的姑母,也是皇帝的母亲、她的婆母。
没有哪个母亲,乐意听见媳妇在自己跟前说儿子的不是
何况,太后的儿子是当今皇帝。
太后看了看嘉妃,吩咐嘉妃坐下,语气缓和了一些,道“这么多年了,那婢子是个什么性子,你还不清楚有什么可气的”
“哀家早已想到,那婢子不会轻易答应”
“她不信任马家,又怎回与咱们联手”
“再有,咱们想得到徐家和侯爷孰轻孰重,她难道就想不到”
“她看重娘家,却更看重她儿子的前程”
“退一万步说,便是她有心做这桩交易,乾珏会同意吗”
太后冷然说了句“乾珏难道就不想做皇帝”
嘉妃把太后的这番话想了几遍,想明白后,先是连声道太后英名,然后焦急地问道“依您看,咱们该如何应对”
应对
太后沉吟不语。
她出身寒门小户,嫁给先帝前连大字也认不得几个
她能想出什么好的应对法子
无非就是向皇帝求情
求情
太后突然想起许多年前,那个清雅坚毅的男子曾对她说,“娘娘,情分是用一回少一回的东西,若非万不得已,最好不用。”
如果那个人愿意帮她,愿意帮乾璋和马家,那么,时局定然不是今日这般
可是,他定然是不愿意的。
而她,也不愿再叨扰他。
他护着她的儿子顺利即位,又给马家指明从军从政的出路。
他已经帮了她、帮了马家很多。
马太后看着殿内熟悉的陈设,眼神逐渐黯淡。
这殿宇,和她那年搬进来时似乎没有什么差别
她就坐在这殿里,青丝渐成白发。
而那个人
她心里的那个人
现在也老了吧
可她连他老了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
这样荒唐而不合适的一段情愫
连她自己也觉得可笑
世上竟有她这样的人
成了婚、生下儿子后,见到儿子的授课先生时,生平第一次心动。
即便是寻常人家闹出这样的事情,想来也是件稀罕的丑闻
又何况是她
生前,她母仪天下,当为天下女子表率。
死后,她会与先帝合葬,灵位配享太庙
她并没有资格拥有这些
这从不曾宣之于口、深埋心底的隐忍情意,骗得了世人,骗不过先帝亡灵,骗不过诸天神佛。
太后叹了口气,对嘉妃道“哀家会寻机问皇帝,你们暂不要轻举妄动。”
嘉妃恭敬地应了,见太后似是乏了,便低着头、弯着腰退了下去。
太后又出了一会儿神,问身边的嬷嬷道“乾有一阵儿没来了吧”
嬷嬷回得滴水不漏“端王殿下已出宫开府,依例得召方能进宫殿下行事最是礼法周全,故而未能常来”
“但殿下心里定然是时时念着您的”
“便是殿下在外头的那几年,也总是殷勤问候”
“不枉您疼了他一场。”
太后嘴角挂起笑意。
她当然偏爱乾
因为乾,她和那个人,仿佛也有了一些关联。
倘若没有乾璋
不,即便有乾璋
即便她有再多孙子、孙女
她最偏私的,永远是乾
嬷嬷小心翼翼地看了看太后,问道“您看是否”
太后摇了摇头“罢了多事之秋,哀家若是召见他,徒然惹人猜忌”
因上头对军粮案的态度不明朗,九边官员便都互相观望,拖拖拉拉地办着案。
直到十一月,桐城知府马知礼率先呈案进京,其后九边官员闻风而动,陆续把案卷、证物和证人呈至御史台。
案卷尚未收齐,御史中丞便称病告了假。
接管的御史大夫雷厉风行,除催促各地上呈案卷,还上了道折子,请召九边军政官吏进京,协同作证。
这很好理解军粮案就是个烫手山芋,谁办谁倒霉
若想不被秋后算账,就务必要办成铁案,拉越多人下水越好
皇帝准了奏。
至此,风向终于明朗。
十一月中旬,邵北城背着行囊,带了几个亲随,和穆临渊一道启程回京。
他此行乃是代表桐城官吏回京作证
除了桐城,其余边塞派的皆是小吏
作证而已,用不着封疆大吏亲行
但,邵小将军亲行的理由正义凛然他要亲自为兵甲进言
别人避之不及的差事,这位爷却主动接了
任谁听了,都会觉得邵小将军正气浩然
可是,穆临渊不这么想。
他看了看身边策马疾驰的少年,那叫一个春意盎然
休憩时,穆临渊看了看邵北城的大行囊,忍不住劝他“你这行囊可务必捂严实了”
“如今人人都当你是回京作证的,以为你这行囊里装着证物”
“若是叫人知晓”
穆临渊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色令智昏啊
若非亲眼所见,他绝对想不到,邵北城竟会装这样一袋东西,千里迢迢从桐城背回京都
一袋羊拐
邵北城不以为然“叫人知晓也无妨”
“她年纪小我回京作证,给她带些玩具也很寻常。”
提到她,他忍不住多说几句“你不知道,她聪明又懂事,小小年纪,说话处事却像个小大人”
“我却宁愿她能做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就像桐城的那些孩子一样,每日嘻嘻哈哈地凑在一起玩羊拐”
他又想起一事,特意叮嘱穆临渊道“你不要对她提起这些羊拐都是我亲自打磨的”
“否则她知道了,或许便舍不得拿出来玩”
穆临渊无语地望着天,心里在呐喊苍天啊,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为什么这货会想到给容钰带一袋羊拐回去
而且,他不仅不担心会气到容钰,反而觉得容钰会舍不得拿出来玩
几块羊骨头,有什么好舍不得的
他也是个倒霉的
听邵北城念叨了一路,他现在脑子里全是“羊拐”两个字,连方子都忘了
他很想对邵北城说“容钰那个小人精,是一般的孩子吗她会喜欢玩羊拐”
可是,谁让他打不过邵北城呢
于是,穆临渊真诚地对邵北城说道“你这礼物选得极好,既满含心意,又不流于俗”
邵北城用一种“好兄弟,你懂我”的眼神欣慰地看着穆临渊,继而又有些遗憾“可惜你尚未定亲,不然我倒是可以教你磨羊拐”
又用过来人的口吻感慨“不过,将来你定亲,还是不要找年纪太小的”
邵北城的语气甜蜜又惆怅“你不知道,照顾一个小姑娘要费多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