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5、盐政
    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坐在上首,手上捏着贾敏的回信。

    听着林家的婆子细细回禀着贾敏的打算,贾母脸上慈和的笑容都快要挂不住了。

    这个欠收拾的犟丫头,从小就犟,打定了主意的事谁劝也没用,可这次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这个老母亲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年林海出孝谋差事的时候,差一点就被指了西南地区一个知府。

    好在元春回来的及时,知晓后事的贾母和贾敬一起出手给他换了个差事。

    贾母劝说贾敏留在京里好好调理好两人的身体再图其他。

    贾敬则出手帮林海在户部谋了个云南清吏司郎中的缺。

    对此,林海倒是表示感激。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们林家前前后后守了六年的孝,他和贾敏的身子不说风一吹就倒,但若是舟车劳顿去西南赴任,怕也是吃不消的。

    如今劳烦岳母大人出面请来了擅长调理的太医,他和妻子自是要领了这份心意,好好调理一番。

    更不要说没过几月贾敏就查出有孕,两人更是一阵后怕。

    若是当时林海去了那不知哪个偏远之处赴任,贾敏必是也要跟随一起的。

    一路山山水水,舟车劳顿,到了之后还得整理内务,那贾敏肚子里的孩子可不一定保得住。就算保住了,怕也会先天不足。

    林海已过而立之年,才有了这么一点子血脉,自是无比看中。

    至此,对岳母大人更是感激不尽,两家相处自是更加亲近。

    今次,庆历皇帝钦点林海为巡盐御史,月底便要启程去扬州赴任。

    贾母想到元春所说,明年贾敏就会在林海任上一疾而终,心里就揪心得不行。

    虽然经过这几年的调理,林海和贾敏的身体强健了不少,黛玉和佑哥儿身子底子也很是不错,去年佑哥儿的死劫也平平安安的就过去了。

    但是,贾母就是不放心。

    去扬州当那劳什子的巡盐御史,对别人来说,那可是个肥差。可对林海来说,没准就是那催命符

    本朝初期,朝廷为了保卫边境就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万里边境设立军镇,以防范外敌入侵。

    起初只设置了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后来增设了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元丰年间再增设太原、固原二镇,是为“九边重镇”。

    元丰三年,林海之祖林宪给皇帝提出了纳粮开中的建议,即朝廷根据所需军粮数目在民间招标,中标的商人往边境军镇运粮,粮食抵达后,朝廷给商人颁发盐引,然后商人凭盐引去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地区贩卖以获利。

    采纳了林宪的建议,并将这法子很快推广到全国,这法子对缓解边镇粮草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林宪提出的开中制比前朝开中制的优势就是成功调动了百姓运送军粮的积极性,虽有不足,但是利大于弊。

    同时,这法子也使得部分商人为了节省运粮成本,招募农民在边境附近开荒种地,且自己成立了卫队修筑了墩台。在遇到外敌进攻时,这些农民和卫队也可以成为预备兵力。

    因此,林宪得封文安侯,封袭三世。

    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项政策变得不再适用。

    因为盐引的兑换要根据食盐的产能决定,食盐的产出限制住了能往边境运多少粮食。

    此外,许多豪门世家利用自己的身份权势侵占盐引,还利用便利优先兑换食盐。朝廷规定“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这项法律形同虚设。

    因此,许多商人和普通百姓空有盐引,却没有盐可兑换。

    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大大打击了商人和普通百姓的积极性。

    又因为做开中盐生意的商人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边镇的粮食开始出现危机。

    淳化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用银两来领取盐引的办法,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不在将盐引与运往边镇的粮食挂钩,这就是所谓的“开中折色”。

    林海的祖父林观时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对此事自是大力反对。引经据典,对淳化皇帝细数“开中折色”之害。

    这大大的得罪了正准备摩拳擦掌,在盐务这块肥肉上大咬一口的豪门世家。

    不久,林观便因一场风寒英年早逝。

    淳化皇帝自是怀疑这与“开中折色”之事有关,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将反对之人杀人灭口。

    无奈大理寺与锦衣府联合查案,也没查出异常来。

    淳化皇帝便只能额外加恩,让林海之父,又多袭了一代文安侯。

    而“开中折色”,自也是获准推行了下去,成为朝廷和豪门世家的敛财手段。

    从此,户部缺银子,只需大肆发放盐引即可。

    豪门世家再利用种种手段,将盐引吃下,加价卖给盐商。

    盐商则带着盐引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在这个过程中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买家,获取巨额的利润。

    近年来,盐税锐减,虽有庆历皇帝登基后下令削减盐引发放以消化之前超前发放的盐引的缘故,但减少的盐税却远多于削减的份额。

    最近几年得天之幸,没有大的天灾人祸,人口暴涨,对盐的需求应是大大增长才对。

    本朝盐税占据朝廷财税十之三四,盐税锐减,甚至能影响国家运转,故而庆历皇帝派了心腹之人出任扬州巡盐御史。

    扬州并不产盐,但却因盐而富甲天下。背靠两淮盐场,依托京杭大运河,南临大江,北接黄淮,横穿东西,纵贯南北,将盐销往更为广阔的流域。

    巡盐御史便常驻扬州。

    哪知一连派出了两任巡盐御史,不仅没有查出盐税锐减的原因,盐税反而是逐年递减。

    庆历皇帝忍无可忍,不知是被谁提醒,终是想起了林海这个人。

    作为林宪的后人,林观的亲孙,林海天生就不会与盐商及其背后撑腰之人同流合污。

    虽然没有证据,但林家人已是将林观的死算在能从“开中折色”之中获取利益之人身上。

    在庆历皇帝看来,若是林海出任巡盐御史,必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不能立时将盐税涨上去,也必能一查到底,看看是谁胆大包天侵吞盐税。

    但在贾母看来,盐商及其背后撑腰之人心里必然也有数,既然拉拢不了,从一品的中书省平章政事都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死于一场风寒,区区五品巡盐御史又算的了什么。

    贾母都怀疑元春前世,是贾敏先给林海挡灾,林海把黛玉送入京里之后直接与那些人同归于尽的。

    于是收到林海的调任消息之后,贾母便给贾敏去信,让她务必劝服林海不要去趟这趟浑水。若是林海非要去,那贾敏就带着孩子留在京里。

    她把紧要之处掰开了揉碎了细细告知了贾敏,哪知贾敏竟是回信执意要去。

    在贾敏看来,她跟着一起去,看在四王八公的份上,背后之人有了顾忌便不会下死手。

    再有林海看在她和孩子的份上,做事时应该会更加爱惜己身,缓缓图之,以免头脑发热与人鱼死网破。

    若是林海单独赴任,两者之间可就没有缓冲的余地了。

    贾母觉得贾敏太过天真,在银子面前,四王八公又算的了什么。

    不说盐商们的背后撑腰之人每年能从盐商们手里分润多少,单看盐商本身就富到什么程度了

    光是她听说的,有个盐商,想在一个时辰内花掉万金,于是就派门客用金钱把城中的金箔全部买光,载到镇江金山寺塔上,让它们随风飘扬,一会儿就散尽了,塔周围的草树之间,到处都是。

    还有一个盐商,用三千金买下苏州城内全都的不倒翁,然后全部倒到水里,水道因此而堵塞。

    有的盐商喜欢美貌的,就从管家、门人直到厨子、女仆,都选用十几岁的面目清秀的人。

    有的则反其道而行之,全部选用奇丑无比的人。因此有的人为能入选,自己对着镜子照照,觉得不够奇丑,就毁其面容,用酱抹在脸上,然后在烈日下暴晒。

    有一个喜欢兰花的盐商,从街门直到内室,处处安放兰花。

    有一个盐商的父亲死了,送终的仪式上物品应有尽有,丧礼的花费也豪侈无度,其中最过分的是用白布搭成天棚,遮盖所经道路。出殡之前七天,盐商便派人预先在出丧必由之路的上空全都拉上布幔,望去满眼都是白色。送葬那天,观看的达万人之多。

    这些排场,他们四王八公之家哪个能做到

    想到这,贾母对下首林家的婆子道“你回去转告你们家太太,就说出发之前务必和林姑爷一起过来一趟。”

    贾母不想和这个不孝女谈了,她要直接和林姑爷谈,她要把厉害关系和林姑爷说说清楚。

    他们两个去扬州也就罢了,她的两个嫡亲的外孙外孙女必须给她送过来

    明日再问问敬儿,在扬州那边可有什么法子能保住敏儿两口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