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9、甘薯
    纷纷扰扰两个多月,一直到庆历六年的正月,大行皇后的丧事才告一段落。

    因当今继位不过几年时间,陵寝才刚刚开始修建,大行皇后的梓宫便只能先行安置在皇陵的宗庙之处,待将来再做打算。

    折腾了两个多月,上上下下之人累的是人仰马翻,可即便连年也没有好好过,后宫之人却都没有任何怨言,只各自在心中猜测陛下的下一步打算,盘算着自己上位的胜算。

    就如庆历元年入宫的王婕妤,她如今已是王昭媛,搬入了永和宫主殿。

    她自付自己无功无妊,却能在五年间连升三级,位份比好多潜底就有生养的嫔妃还高,必是在陛下心中有一席之地的。

    如今宫中没有皇后,排在她前面的吴贵妃、马淑妃、纪贤妃、刘德妃、何昭容以及和她一起进宫的徐修媛都有儿子,为了太子计,陛下想必也不会让她们来做这个继后。

    否则便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她们上位后也不会让太子的日子太好过。

    之前自己还羡慕她们有子傍身,如今,自己无子反倒是对那个位置更有优势。

    再看如今后宫之中众人的家世,自己的祖父是中书省参知政事,对陛下忠心耿耿,在很多为难之事上都有为陛下分忧。

    而自己出身河东王氏,家族枝繁叶茂,族里人才济济,虽比不上曾经的山西李氏,但在世家之中,也是排在前头的。

    越琢磨,王氏越觉得,这继后之位,已是她的囊中之物了。

    于是便在某日侍寝之后,试探的向庆历皇帝提出了后宫宫务之事。

    庆历皇帝自是一眼就看出她的打算,心里厌烦却不动声色。

    大行皇后是他的结发妻子,与他相互扶持走过那些艰难的日子,却在他登基之前受了暗算伤了身子,没有享到他的福。

    这些人,不过是在他登基之后贴过来的,何德何能能享受到爱妻的同等地位

    第二日,便下旨让元春搬入凤藻宫,继续打理后宫日常事物,有不决之事则直接向他禀报。

    坤宁宫则直接封宫。

    凤藻宫是六局女官日常起居理事之处,如今元春搬去,倒也名正言顺。

    后宫众人遂知,陛下暂时是不会再册立继后了。

    她们却也不再针对元春,如今的症结,已不在元春手上的宫务,而在如何让陛下再起立后的心思。

    甚至已经有人在想,若是没有太子了,陛下总得立后吧。

    元春得到旨意时,心中的大石终于放下。

    但她却不敢再把希望寄托在前世的记忆了,今生,已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万一到她出宫,太子还没出事,或是陛下不再顾及太子,另立新后,那元春的准备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而她从郭氏落胎一案中,看到了陛下对后宫的掌控。

    如今她自己也不确定,前世她初封贤德妃,仅仅是陛下在敲打贤妃和德妃吗还是陛下其实看透了一切,连她也一并敲打。

    不到万不得已,她已不想重复前世的法子。

    她要想想,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陛下主动将她纳入后宫。

    这一日,元春看着手中尚食局呈上的折子。

    折子上说,内务府上报,今年因当地雨水不足,种植碧粳米的庄子减产的厉害,恐会影响后宫娘娘们的份例,特意提早请罪,再请示该如何补救一二。

    提到粮食减产,却让元春想起了她飘在京城上空时见到的一事。

    那年恰逢马氏的儿子登基,各地纷纷敬献各色“祥瑞”。

    元春恨得心在滴血,无奈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飘到各处“祥瑞”之地,隔空抓挠,疏散一二心中的郁气。

    偏有福建巡抚谢经敬上的“祥瑞”,大如成年男子之拳,皮色朱红,元春是怎么也无法将这外形平平无奇之物认作“祥瑞”,一时好奇心起,便一直跟随福建巡抚派来的敬献“祥瑞”之人。

    后来从他们的谈话之中,元春得知,这平平无奇之物竟是高产粮食

    原来,多年在吕宋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带回家乡造福乡邻。

    可吕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经过三年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终是巧妙躲过吕宋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又航行七天,回到福建厦门。

    陈振龙回到老家长乐之后,便在自己的庄子上试种这来之不易的甘薯。待有了成果,便立即上报长乐县令。

    这长乐县令徐启也是有识之士,自是看出这甘薯的重要性,立刻快马加鞭,亲自去求见福建巡抚,将甘薯之事细细禀报。

    福建巡抚谢经宦海沉浮几十年,比徐启更加明白,这甘薯倘若真如陈振龙所言,必是国朝之幸,也是他们之幸。

    有了甘薯,灾年再无饥荒,而他们这些上报之人,必是加官进爵,更会福萌子孙。

    为稳当起见,谢经并未立即上奏,而是勒令徐启安排人在不同土质、不同浇灌程度、不同季节下种、不同土壤深度等分别试种,待有了成果,总结成册,他们再将种植推广方法和甘薯一同敬献。

    如此又是三年,徐启总结了“甘薯十三胜”,即

    “一亩收数十石,一也;

    色白味甘,于诸土种中,特为敻绝,二也;

    益人与薯蓣同功,三也;

    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岁一茎,次年便可种数百亩,四也;

    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损,五也;

    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六也;

    可充笾实,七也;

    可以酿酒,八也;

    干久收藏屑之,旋作饼饵,胜用饧蜜,九也;

    生熟皆可食,十也;

    用地少而利多,易于灌溉,十一也;

    春夏下种,初冬收入,枝叶极盛,草秽不容,其间但须壅土,勿用耘锄,无妨农耕,十二也;

    根在深土,食苗至尽,尚能复生,虫蝗无所奈何,十三也。”注1

    也是他们几人的运道,待万事具备只待上奏之时,庆历皇帝驾崩,新帝继位。

    甘薯便作为福建上报之“祥瑞”,以贺新帝。

    这利国利民之物自是超越了其他各地献上的白虎、白鹿、白狼、白狐、巨龟等物,让新帝龙颜大悦,谢经、徐启、陈振龙具得以封侯。

    这甘薯适应力强,无地不宜,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是救荒的好作物。

    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很快得到推广。

    元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普通闺阁小姐,以她的眼界,自是知道,若无意外,随着甘薯的推广,必然迎来人口的暴涨,进而推动国力的发展,马氏之子必会是载入史册的“明君”。

    元春恨得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只恨不得世间从无甘薯之物,重生回来之后,便也将这甘薯抛之脑后。

    如今想起,却是心里一动。

    若是提前十来年便将这甘薯之功归于荣国府,那她的很多谋划便简单了许多。

    只需自家派人去吕宋将甘薯盗回,在自家掌控之地偷偷试种,再将成果自行上报,没人来分润功劳,那么就凭这甘薯,至少也能换回一个国公爵位,若是时机合适,自己怕是能一举封后。

    哥哥前年已是中举,去年中了进士,因名次靠后,便谋了外放的缺,目前恰好就在南边某地任县令。

    便让老太太传话给哥哥,这甘薯之功就给哥哥吧。

    待人将甘薯盗回,便送去给哥哥,哥哥直接在外放之地,按照徐启的法子分别试种,亲力亲为,总结成册,再送回来请敬大伯父直接上奏陛下。

    上奏之时就说是哥哥在任上听海商无意间谈起甘薯,便上了心,遂派人将甘薯盗回,又亲自摸索栽种之法。

    至于谢经、徐启、陈振龙三人,倒是难得的人才,若将来自己事成,必对他们加以重用。

    因此事太过重要,元春不敢让人口头传话,便按照之前与老太太约定的暗语,花了两日将甘薯之事细细写作密信,派人送回荣国府。

    贾母收到厚厚的密信,担心元春遇到棘手之事,便连夜将密信翻译出来。

    待看到元春交代之事,饶是以贾母的城府,也不禁欣喜若狂。

    她一直遗憾,老太爷去世之后,长子竟是连降五等,只袭了个一等将军的爵位。

    明明老太爷是有救驾之功的啊

    可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圣旨一下他们也只能接旨。

    即便只让长子袭了个一等将军的爵位,却又假惺惺的赏赐次子一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以示恩宠,他们全家还得感恩戴德的叩谢天恩。

    且自元春重生回来,贾母听到自家以后的下场,更是怨气丛生。

    如今好了,有了这甘薯之功,他们贾家的地位已不是区区爵位所能代表的了。

    元春说的国公之爵算得了什么,待甘薯活人无数,有的是人给他们家立长生排位

    将来只要贾家不谋反,谁还能动他们家

    作者有话要说注1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来自徐光启农政全书,“甘薯十三胜”也是徐光启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