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来,随着盐引案的深入调查,落马的官员是一波又一波。陆陆续续抄进国库的银子,让户部尚书何林笑的脸上的褶子都没散开过。
一开始,庆历皇帝还暗暗高兴,蛀虫落马,国库丰盈,很是称心如意。
但渐渐的,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一来,严瑞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本是在彻查盐引案,但查着查着,竟被他又揪出了一串一串的其它贪赃枉法之辈。甚至包括一些看起来清正廉洁的道貌岸然之人。
只要想想从朝堂到地方不知还有多少贪得无厌的蛀虫在破坏大靖的根基,庆历皇帝就恨得牙根痒痒。
二来,盐税本就有一部分应入皇帝私库的,那这些被贪墨的盐税自然也就有一部分应该算在私库里,既已被查抄出来,那查抄出的银子也该按比例送进他的私库才对。
但那严瑞和何林愣是装傻,竟是将抄家所得统统送进了国库。
无论他怎么暗示,那两个人精就像突然傻掉一般,完全听不懂他说话。
他又抹不下脸来直接下旨,只能由着他们将原本属于他私库的银子送入了国库。
这会儿听到元春说起省亲别院的事,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填补私库的法子。
反正修得起省亲别院的人家,银子也不好说是打哪儿来的,自己赚上一笔,也算为民除害了。
想到这,庆历皇帝立刻起身,边大步往外走边嘱咐元春道“朕半个月之后再下旨。
你可以偷偷传话给你娘家人先行采买修建别院所需之物,但不许露了行迹。
朕今天就不过来了,晚膳你自己用。”
说罢,带了人匆匆赶回御书房。
一直留意着这边动静的梅氏和王氏,见庆历皇帝在延禧宫不过待了两刻钟便匆匆离去,到晚上都没再入后宫,心里暗付怕是那贾氏触怒了陛下,心里得意自己躲过一劫。
等庆历皇帝走了,元春挥手命人清理水渍,自己坐到窗边,思索着刚刚的试探。
她想要一步一步的争取到在庆历皇帝面前的话语权,她想要让庆历皇帝觉得她善解人意,足智多谋。
之前在庆历皇帝面对为难之事时,她只能揣测着他的态度,迎合着他的话语。却不敢随意开口提出想法,就怕提出的想法不合庆历皇帝的心意。
前几日,元春终于想到了一个法子。
她想着,前世陛下下过的旨意,总应是出自他自己的心意,最少也是别人提出但能让他勉强接受的。
便是太上皇后来下过的旨意,陛下既是毫无疑义的支持,应该也没超出他心里的底限。
若是好好的梳理一下她还记得的那些旨意,在合适的时机由她率先提出来,那么陛下认可的可能是非常大的。
只要陛下习惯了采纳她的提议,便是她以后的某些想法哪怕不合陛下的心意,陛下怕也是会多考虑几分。
她也不求陛下对她言听计从,只要能影响陛下几分她便知足了。
刚刚提出的省亲别院一事便是第一次试探。
元春记得,前世太上皇下旨之后,有条件的人家纷纷踊跃请旨,各家相互攀比,就为给宫里的娘娘挣个脸面。
向来对豪门世家的奢侈深恶痛绝的陛下,看着这些人家银子如水一般花出去,竟难得的没有生气。
后来,自己从内务府的折子里发现,在省亲之前,内务府竟是多了几家专卖土木砖瓦、山石树木的皇商,这才不得不相信,所谓的省亲恩典,竟是陛下在借机从豪门世家挣银子。
如今因着盐引案,国库丰盈了,陛下的私库却没得到任何好处,想来陛下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果然,陛下心动了,自己赌赢了。
元春传话回荣国府的时候,薛姨妈正带着宝钗在荣庆堂拜见贾母。
之前薛家出力帮林海将奏折送入京中,才揭开了两淮盐引案的序幕。
林家和贾家因功劳巨大,具体封赏要待盐引案审理完毕再论功行赏。
但给其他有功之人的赏赐,倒是已经下发。
薛家除了财物赏赐,被恩旨荫一子入国子监。虽没赏赐官职爵位,但就这个国子监的名额也让薛家欣喜若狂。
薛家不缺银子,但凡子孙有人能中个秀才,也乐意花银子送去国子监镀个金。
偏偏多少年了,嫡支也好庶脉也罢,愣是一个读书种子也没有。
如今有了个国子监的名额,说不定里面的大儒,就能化腐朽为神奇,给薛家培养出个读书人来改换门庭。
因是薛家家主薛梧帮的林家,这个国子监名额自是就归了家主之子薛蟠。
五年前,薛梧重病之时,贾母特意出面请了太医送去金陵,为此还搭上了不小的人情。
薛梧痊愈之后,自是厚厚的答谢了太医。
贾家的这份情他也记住了,日常节礼重了三分不说,这次贾敏去信请他搭把手,念及贾敏是贾老太君掌上明珠,他不仅将薛家的护卫派去大半,还冒险帮林海将奏折送去贾家。
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大的回报。
这一次,他们干脆就全家上京。
一来可以亲自送薛蟠进国子监。
二来薛梧去领取内务府帑银,顺带着请贾琏牵线搭桥,看能否搭上吕宋的商路。
三来就是薛家的独女宝钗也遇上了当年元春说亲时的尴尬。
因薛家是皇商,宝钗的亲舅舅是九省统制,亲姨妈是贵妃之母,宝钗本人更是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又自小读书识字,颇有才华,这两年说亲之人是踏破了门槛。
因薛梧自来便看中这个女儿,觉得她比儿子强了十倍不止,常遗憾她是个女儿身,否则薛家交到她的手上何愁不兴。
因此,便不愿随便许亲,怕委屈了这个女儿。
他们薛家自有门路,将来求亲之人和他们的家里查了个底朝天。结果,薛家就更不愿意将宝钗许给这些人了。
江南地界上,各方面都能配得上宝钗的,又没有年纪合适的。加上这次两淮盐引案不知要牵扯多少人家进去,他们便干脆将宝钗带入京中,看能不能托她舅母和姨母给找个合适的。
今日正好是休沐日,他们便一家子上荣国府拜访。
薛姨妈自是带着宝钗到荣庆堂和女眷们相会,拜见完贾母,又给众人分送礼物。
贾母感念薛家的援手也算是救了贾敏的命,对母女俩态度很是温和亲切。将宝钗唤到近前,细细打量,又问她读过什么书,多大年纪之类的。
宝钗生得端庄,答话时落落大方,浑身气度不输公侯小姐,贾母心里点点头,果然如元儿所说,很是不俗。
贾母便命治酒开席,娘儿们好好乐一乐。
前院,贾赦和贾政也带着儿子们在接待薛梧父子。
听闻薛蟠要入国子监,贾政自是想要摆个读书人的架子考教一二。
先是问薛蟠读了什么书,又要问他些读书心得,薛蟠勉强应付了几句。
待他还想进一步考教,贾珠眼看不对,忙抢先装作好奇的样子问起了两淮盐引案,将话题岔开,否则平添尴尬。
如今的薛蟠,虽有父亲教导,少了几分顽劣,且被压着上了不少年的学,但终究是个贪玩怕苦怕累的性子,又确实没有读书的天赋,学问自是一言难尽。
若是被当着几个表弟的面考教,失了面子怕是会更加不想读书。
其实在贾珠看来,薛家若想改换门庭,不如为薛蟠求娶个书香门第的妻子,待有了儿子,若能有几分读书的天赋,便将国子监的名额给那个孩子。
如今便送薛蟠进国子监,委实浪费这个名额了。
只是他作为亲戚,又是晚辈,实在不好泼姨夫的凉水。
其实薛梧心里也苦,他也知道送薛蟠进国子监不过是死马当成活马医。
做生意本就讲究个和气生财,偏偏这个儿子天生就是个霸道的性子,怎么也掰不过来。
这些年他也经常把儿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希望他能学上几分,可他在生意之上也天赋有限,人又憨直,将来能够勉强守成便罢。
其实他这性子若是托他舅舅送入军营或许还能光宗耀祖,但他家就这一根独苗,他又怎么舍得。
如今有了国子监这条路,万一里面的大儒就有法子让儿子开窍呢
他不由庆幸这次拼着得罪江南那边的人,帮了林家一把。
原本他只想着,就当是还了贾老太君的救命之恩了,若是林家和贾家能记这份情当然更好。
倘若林海这次败了,薛家在江南待不下去。如今贾家的琏哥儿在内务府混的风生水起,元姐儿是手握宫权的贵妃,据说很是得宠,自己求上门去,他们总不能看着亲戚吃亏,定能给出其他出路。
若是林海胜了,掀开如此大案,他将来必定平步青云,以他的年纪,将来便是做到丞相也不无可能,薛家怕是三代无忧。
只没想到回报这么快就开始了。
听闻女眷那边已经开席,他们这边自也移步去花厅。待众人落座,贾环贾琮先执壶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