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殿下刚刚那位崔识说的可是真的”
房玄龄带着微笑问向了李治。
李治听到房玄龄的问话,也是起身恭敬的一礼微笑道“是真的这次本王可带了一位高人所以房相请出题,本王必胜”
“哈哈”长孙无忌笑了起来“好很多,多少年了,本司空没有看到过晋王殿下如此的霸气,今天就算输了,这一千贯本司空出了”
“多谢舅舅,不过,还是那句话,此次赌约,本王必胜”李治得意的一笑,然后回头看了一眼正在吃着食物的李佑。
对于李佑,李治那是十分得有信心。
为何
嘿嘿要说对李佑为什么如此有信心,那就要说一说李佑写过的三首诗了一首悯农一首暮景一首蜂。
这三首诗词是李佑为了表现自己的浪子回头而写的。
特别是那首悯农,这首悯农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且立意上佳,不知道被李世民夸了多少次,称李佑的这首悯农可以千古流传。
李治还曾因为浪费粮食被自己的父皇罚抄写十遍。
也是因为李治清楚李佑的厉害,所以此时的李治才会如此的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的五哥愿意出手,那自己就一定会赢。
“好好好”长孙无忌对于自己的这位外甥终于有了自信而很开心。
“那老夫就不多说了,就将这次的题目给说出来吧”房玄龄微微一笑,然后看着在场正瞪大眼睛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自己的所有人。
要知道,这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对自己打题。
这是很正常的,下面的很多门阀子弟都请了老夫子甚至是房玄龄的同窗那些熟悉房玄龄的人打题,不单单是一题,也可能是十题二十题。
毕竟这官道一途是很多人的向往。
房玄龄微微一笑,并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将今日的题目给公开“各位学子,今日诗会的题目就是咏菊”
此题一出,那是全场哗然,因为此题出的太刁钻了,都知道“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历来备受文人推崇,以此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和文人画作更是数不胜数。
而古代的文人,骨子里都有归隐的心理诉求,不管有没有付诸于行动,但是当世事维艰,这样的想法总会出现在心底,就像苏轼虽然一生宦海沉浮,但是也曾在诗词中多次表达归隐的想法,像“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
但是这咏菊却不是一般人敢尝试的,为什么因为自从陶渊明吟咏过菊花后,菊花就已经被定了性,它就是文人墨客笔下世外隐士的象征,它凌霜飘逸的特点正好和文人骨子里的特立独行、不趋炎势相得益彰。
你想要再写,只能顺着这个意思写,这样写出来的咏菊就会制约住,你永远都无法超过陶渊明。
当然了,也有对特新立意的咏赞菊者就像苏轼就曾写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元稹也曾写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黄巢更是在落地之后写下“待到秋来七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
可是那些人可不是一般的人,这些门阀子弟谁也没有想到房玄龄会出这么一道题目,不用猜也知道,打题都失败了。
那些老夫子都不会想到,房玄龄会出这么一道题,因为这是诗会,诗会就是为了选才,可是一道有限制的题目,是无法选到良才的,只能制约了所有人。
不过,题目已经出来了,那就必须要写出来,并且大家都是同一道题目,并没有什么吃亏,所以全场的人也就诧异了一会,就开始冥思苦想了起来。
“五哥怎么样有没有诗了”李治十分期待得看着立佑。
这个时候,一边的权芷溪忽然摇了摇头道“房相此题出的很刁钻,按照小女所想应该就是防止有人打题,失去了诗会的公平性。
咏菊已经被陶渊明给写绝了,真的很难再出比陶渊明立意还高的咏菊,所以晋王殿下,你很可能会输”
“怎么可能”一边的李治连忙道“五哥绝不会输”
看着李治那坚定不移相信李佑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权芷溪冒出了一股无名之火“晋王殿下,小女子无意冒犯,但是小女子有话在口,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你的这位五哥,就是一位不学无术之徒,他根本就不会什么诗词,如果他能写出一首中等水平的诗句,那小女子任其处置。”
“做我五哥的新娘子也可以”李明达突然来了一句。
“当然可以”权芷溪因为下意识所以第一时间接了一句,不过,接了一句权芷溪就后悔了。
就在权芷溪想要解释一下的时候。
突然李佑对身边的李明达道“兕子记录”
李明达一喜,一边的李治连忙的将纸张给铺开,李明达手执毛笔等待李佑的诗词,这个时候,就听李佑慢慢的吟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诗词念完,随后李佑轻吐诗名“寒菊”
都说陶渊明的咏菊,让后人都无法超越,那么这么寒菊就是整个大宋最霸气,也难以超越的咏菊诗
这首诗前两句既描写了菊花的生长环境,也烘托了菊花的品格。百花都是在春天竞相开放,但是菊花却不随波逐流,而等到百花已凋零,菊花才在秋日傲立于凛冽的风霜中,独自绽放。
而所谓的“趣无穷”,既是菊花不与百花争艳的自然之趣,同时也是菊花高洁坚贞的思想之趣。
而后两句则是大气磅礴的千古名句,菊花不像其它的话花一样会在风中凋零飘落,菊花从绽放开始到枯萎,花瓣始终挂在枝头不凋谢落地,任他北风凛冽,我自岿然不动。
当权芷溪看完整首寒菊之后,嘴巴惊恐的张大,眼神中完全透露出了古怪的神色,用一种十分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向了李佑,好像完全不认识一个本来十分了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