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奇在房陵郡的将帅阵容,硬要攻打上庸,也不是说攻不下来。 只是徐晃若采取坚守的策略,旷持日久,恐怕刘备这边会挺不住。
现在刘备在邓县也是采取的坚守策略,不与曹军正面为敌,只等曹操撤走之后,再袭取襄阳。然而刘备兵力实在有限,留了一部份随关羽固守江夏,自己又将主力驻扎在邓县,那么沿途县城的防卫必然就很薄弱。
虽然刘备已将粮草都屯集在了邓县,誓要与曹操死磕到底,但如果邓县与江夏之间的县城被曹军夺回,就等于是被断了归路,依然会严重影响到军心士气。
在李奇与徐晃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曹操便已经遣宛城太守东里衮率军南下夺回了蔡阳,阻断了刘备与江夏方面的联系。
刘备写信求助于李奇,询问李奇什么时候北上许都。李奇却以时机未成熟来答复刘备,并告诉刘备,如果真的抗不下去了,可暂投房陵容身。
刘备也很无奈呀,他现在能有什么办法。
曹操看准了时机,又打算策反孙权,让孙权去攻打江夏。
说实话,孙权还真想。
可是孙权仍然是婉拒了曹操,因为他的老母亲现在还在李奇手上,实在是不敢乱来。
他已经修书至益州,请吴国太赶紧回吴郡了。
可是吴国太现在跟中老年养生大咖任东聊得甚欢,回复孙权道“此间乐,不思吴。”
任东将他从张仲景那里学来的话语照本宣科的说道“有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人过中年后,阳气亏虚,阴气自半,阳虚易生内寒”
吴国太认真的听着,又问“那当如何调理呢”
任东道“治湿之法,应注意通、化、渗。即宣通三焦气机,调理脾胃升降用温、清、芳香法化之”
吴国太笑眯眯的看着任东,她觉得任东博学多才,又与自己的年纪相仿,简直太有共同语言了。
江东老家的同龄人大多都只会阿谀奉承自己,虽然偶有乔国老为伴,但是乔国老身为亲家,有时候还是要注意影响,故而往来也不是太多,哪有在成都这般无拘无束,逍遥快活。
另一方面,吴国太在成都又有孙尚香与自己为伴,不像孙权那样整天只为了打打杀杀,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人影子。自己虽贵为国太,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空巢老人。
得到吴国太书信回复的孙权,这个时候才明白到原以为李奇是看中了我的妹子,没想到他是看中了我的母亲。
曹操见孙权不敢动兵,乃叹道“生子当如李正泓,孙文台儿子若豚犬耳”
却说荆州方面,李奇留赵云、马岱、蒯祺守房陵,正欲率诸葛亮、马超、孟获、马休攻打筑阳。临出发之际,忽闻东里衮从宛城起兵夺了蔡阳,将刘备部与江夏的关羽部隔离开了。
李奇没有听说过东里衮这个名字,便问诸葛亮道“这个多尔衮哦不,东里衮是谁”
诸葛亮道“宛城守将。”
李奇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记得原本的历史上,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宛城守将侯音还与关羽遥相呼了一波。莫非现在侯音还没混出头来
李奇问诸葛亮道“孔明先生你知道侯音吗”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不知道。”
我号称“卧龙”,又不是号称“卧底”,哪能把曹军大大小小的将领都记住呢
旁边的蒯祺一看就知道表现的机会来了,道“东里衮是宛城太守,侯音是其麾下的将领,在军民心中也颇有威望。现东里衮离开宛城后,多半是侯音暂代职务。”
李奇来了兴趣,问“你跟侯音熟吗”
蒯祺道“有过交情,祺可尝试说服侯音起事,与主公遥相策应,曹军必然震动。”
李奇大喜,便令蒯祺作书。
南阳地区的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之苦,原本就有反心,只是觉得孤军起事,乃取祸之道,故而隐忍不动。
蒯祺又在信中大赞益州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丰足,说得维妙维俏,跟自己亲眼见过似的。
侯音得蒯祺书信后,便与卫开商议“今李益州有北上取许都之意,何不举兵相应”
卫开道“待李益州攻打筑阳时,吾等即可起兵。”
侯音便作书回复蒯祺,约定起事。
蒯祺得书后,又报与李奇,李奇大喜,遂起兵北上。
曹操得知李奇留赵云、蒯祺守房陵,亲率大军北上,宛城侯音、卫开射杀功曹应余,与之呼应,岂能不惊忙召部属议事。
荀攸道“李奇从房陵出兵,只留了赵云守城,徐晃必攻房陵。我们也可以从襄阳分一支军马与徐晃配合,夹攻房陵郡,李奇必然回军救援。李奇如果回军,侯音不足为虑也。”
曹操从之,使夏侯惇领兵两万与徐晃夹攻房陵。
忽又有探子回报“刘备起邓县兵马,朝新野而去。”
曹操疑惑道“他不是等着取襄阳吗”
程昱道“不排除刘备也想与李奇呼应,取许都。甚至刘备还有可能打算先一步抵达许都奉天子。”
试想,以刘备的皇叔身份,如果真的攻破许都,与天子见面,那襄阳还算个屁呀。
之前刘备不敢攻许都,是怕孤军作战打不赢。现在有李奇替他分摊兵力,又有侯音搞破坏,实在是攻取许都的大好时机。
这下曹操是真的慌了,赶紧率领大军北上,单留曹仁、曹洪、于禁、满宠守襄阳。
其实刘备突然丢了邓县北上,不止让曹操懵了一逼,也让李奇懵了一逼。
李奇“刘备这是什么骚操作”
诸葛亮道“其实刘备早就想打许都了。当年刘表还在的时候,刘备就劝刘表攻打许都,可是刘表不同意,刘备也没办法。后来寄居江夏,兵微将寡,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次他可算是逮着机会了。”
李奇道“刘备北上威胁许都,曹操必然弃襄阳而走。襄阳防守到了薄弱的时候,可令黄忠、法正攻之。”
毕竟这次是刘备自己丢了襄阳捡许都,李奇岂有坐失良机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