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操大概率是知道的。
否则他怎么可能放心让曹丕独立带队去长安抵抗李奇的进攻
其实这样也好,让曹丕独立带队,既可以磨练他的军事能力,也可以看看他在实际工作中,与司马懿之间的互动是个怎么回事。
自己早晚有一天要放手的,不如趁现在还活着的时候,借机看看曹丕对司马懿的依赖到底有多大。
面对曹丕的问话,司马懿道:“其实魏公准许大公子带兵出征,已经是难得的机会了,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打好这一仗。有的事情,我会先与大公子商议,然后由大公子亲自发号施令,尽量不要当着诸位将军的面询问我意见。”
曹丕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自己作为主将,在重大事情上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只是自己初次掌兵,欠缺经验,所以才希望多与司马懿进行沟通,以求万无一失。但是当着众人的面,一个决策,尽量是要由自己独立自主的来完成,这有利于树立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另一方面,司马懿现在也不想风头过盛,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曹操兵分三路,亲率十万大军与荀攸、夏侯惇、许褚等至合淝与张辽、李典、乐进汇合,准备从濡须口南下攻打江东;
曹仁、曹洪、满宠等驻军五万守宛城以防新野城塞的赵云或者江夏郡的刘备;
曹丕、司马懿、徐晃、张郃与长安的夏侯渊汇合,合计七八万人防御李奇、诸葛亮攻打郿坞、长安一线。
消息传到江东,孙权心道多亏李奇提醒,曹操果然趁着周瑜病逝,欺我江东无人。
于是,孙权也亲率十万大军,与程普、丁奉、蒋钦、周泰、凌统等前往濡须口迎敌。
虽然鲁肃接替周瑜成为了江东的大都督,但是孙权留他在后方督办粮草,同时防止刘备趁火打劫。
即便如此,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依然对孙权对抗曹操的能力表示怀疑。
虽然大家都知道李奇不会放过这次攻打长安的好机会,但是曹操做了防备,短时间内是打不下来的。
如果李奇在短时间对长安造不成威胁,所谓“令曹操首尾不能相顾”的策应就无效。
故而张昭又建议道:“何不修书结好刘备,令其攻许都”
孙权道:“刘备枭雄也。他等这个机会应该等了很久了,我又何必修书,使他得个顺水人情。”
孙权的判断没有错,刘备的确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否则仅凭江夏这块儿地方,根本发展不起来。
李奇是他忠实而可靠的盟友,无论是出于仁义道德还是利益关系,刘备都没有攻打李奇的理由;
孙权虽然有点讨打,但是曹操南下征讨孙权,那么孙权也就成了刘备抗曹联盟的重要一环。
所以现在刘备最理想的战略规划是,让李奇占西部,让孙权占东部,自己攻取宛、洛一线,争取力占中原,把曹操挤到北方去。
一下子感觉全国人民都动起来了,李奇也不能闲着。
李奇令马超、马岱北上陈仓要塞,率领羌骑,助诸葛亮攻打郿坞。
庞统道:“我们是否也该动身前往新野,与赵云部汇合,攻打宛城”
李奇笑道:“不急,让他们先打一会儿。”
因为他听闻曹丕亲率大军前往长安驻扎,麾下有司马懿为谋。
司马懿一直隐忍,这次也算他初次用兵,故而诸葛亮、庞统甚至贾诩可能都猜不透司马懿在打仗方面的个性。
不过不要紧,别人不知道,李奇还能不知道吗
面对诸葛亮,以及原本就是以防守为主的战略目标,司马懿顶多试探性的打两次,如果不利,则百分之百的采取龟缩战术。
凭着郿坞堪比长安城的防御工事,诸葛亮要攻下郿坞,估计相当难。
如果李奇在这种时候去强攻曹仁驻守的宛城,同样会面临艰巨的攻坚战,难度很大,甚至有可能在经受颇多损耗之后,依然打不下来。
所以李奇现在想的是,先让刘备去攻打宛城。
刘备能不能攻下宛城不重要,只要他能够缠得曹仁部脱不了身就行了。
那个时候,李奇将会取穰县、武关一途,经商县抵达长安后方。
这一次的战略目标,就是倾力拿下长安就行了,千万别想得太多。
此时孟获已经率领无当飞军抵达新野城塞。
这些蛮军在蜀中的时候经过诸葛亮的短期训练,在军纪方面已经表现得有模有样了。
此外,诸葛亮还给无当飞军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
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