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魇术。”
罗公远一声提醒,所有人都明悟过来。
魇术也称厌胜法,魇镇法。古代方士常用的一种巫术,也是汉民族三大风俗之一,古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
厌胜法绝不仅仅是工匠偷偷放在别人房中、器物中的那些据说会给人带来坏运的泥人、弓箭、剪刀、纸人等害人物件。
道教中常设置一些含有吉祥性或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来镇压驱魔,保护生灵不受损害。其实也是一种厌胜法。
只不过就是罗公远也难以置信,对方的厌胜之法如此的强大,不仅可厌军队,更是生了灵智一样。
这样的厌胜简直可比社祭的诅咒了。
如果对面的是社祭之力还好,若不是一国之力厌胜,而是一人之力施术
嘶罗公远只觉得麻烦大了。
“回”
马凡收回八卦。八卦摇曳生辉。
马凡缓缓平复气息,自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真的是分外舒爽,就仿佛是截取了一方天地,再造乾坤似的。
“只是可惜不是洞天福地。”
马凡有一种感觉,如果刚才截获的是一处洞天福地小空间,他的八卦就不再仅仅是八卦,兴许真就可以衍化世界了。
不管是什么世界,衍化世界绝对是大能手笔。
也难怪马凡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马凡是畅快了,罗公远却在焦急的等待马凡收功。
不管是社祭的厌胜,还是一人的厌胜,都让罗公远心生危机。
没有办法,不管是现在的罗公远,还是现在的李秀宁。一个是业力缠身时运低,一个是天命已去劫运起。
对方到底是个什么厌胜法先不说,罗公远与李秀宁却是绝对容易中招的一个。
所以罗公远一见马凡收回八卦,便急急道“道友,对方的魇术很是了得,已然生了神智。此等魇术会夺人精气神,使之死亡而不自知,直接化魇。”
“哼”正巡视降兵,收其心的李秀宁冷哼一声,露出不满之色。
李秀宁连续数人唤不醒,对施魇之人哼了一声,立即向马凡他们求救“道长,马主簿,这些人可还有救”
李秀宁不惜把马凡这自家人放在其后,既是对其提醒的感谢,亦是希望罗公远有办法,出一份全力。
至于马凡的“全力”,自李秀宁认识马凡以来,看其频频出手,李秀宁还能说的出马凡未尽全力吗她相信马凡在看到这样的事是肯定会出全力的,这是一种信任。
不过就像罗公远所说,这魇术会夺人精气神,使之死亡而不自知,直接化魇。其化魇的速度与魇的威能成正比,与军士的毅力成反比。
也就是说有毅力的人才可以得救。
很遗憾,隋末乱世,非为大义,亦非求活。多是各色野心家粉墨登场,军士与百姓随波逐流罢了。
就是那隋炀帝三大征,也难称其为一心为国扩土,更多的是夸功耀世,频频放虎归山,置三军死伤而不顾,只为夸显自身功高五帝。
这样的时代下,毅力真就是个人造化。
而定阳军可以随刘武周降突厥,道一句“心气”早失,并不为过。
所以哪怕马凡出手不慢,八卦图隔断世界,断了魇术联系,还是有数百人,在马凡斩魇之时,烟消云散。
而且每一个俱是身无所伤,神魂俱灭的死亡。
毅力不坚,化魇而出。斩魇,又何尝不是在斩他们。
罗公远看了马凡一眼,见马凡没有因为李秀宁的变化,而生出不满。毕竟在罗公远看来,马凡是行的劫修兵家之道。李秀宁这个“劫”求助了自己,会不会惹其不满。
要知道修劫者往往会受劫气蒙蔽,万一起了误会,就不好了。
现在见马凡没有不满,罗公远才松了一口气说“心智不坚,精气神为魇所夺,现在看尸身还有呼吸,只是马道友施法迅捷,身体本能还在,但是一时三刻一到怕也会绝了生机,自闭而死。”
罗公远解释很快,他是一点儿也不给李秀宁开口的机会,便全说了。
罗公远甚至与心中想马道友若恼,岂不是入了劫不愧为失了天命的劫运之人,一开口便差一点儿让老道入了劫。
“啊”
李秀宁听了,又惊又怒。
方才听到魇术,她就已经很生气了。万万没有想到这些昏迷不醒,呼吸顺畅的人,其实已是死人了。
“道长,他们”
李秀宁急急欲问。只不过她方开口,便已经有人停止了呼吸,就好像是在证明罗公远所说的事实一样,一个又一个的停下了呼吸。
罗公远不让李秀宁开口,直接又说“如果他们可以呼应马道友的武道意识,说不定还可以活。”
这话说的沉重又无奈。
死人本就沉重。说“无奈”却是罗公远在说废话,初降的军队怎么可能立即呼应敌人的武道。
武道军团的精气神,力志意,本身便是顶尖的。
不管是志同道合,还是意气相投,没有六成的相近度,是怎么也呼应不起来的。
一群初降的军士,哪怕是身体素质达到了,也没可能立即与对方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
不要说份属敌军了,就说力士军与李世民。那李世民拿了力士军至今,不也无法呼应武道,只能行以军事指挥力吗
不要说一应军士觉得罗公远在说废话,就是马凡也看向罗公远,眨了眨眼睛怎么个意思他说的是什么啊
而罗公远也看向马凡,向着马凡眨了眨眼道友,我知你修劫道。天下乱世,有情众生皆已入劫。贫道助道友一臂之力。
如果是八卦未成前,马凡还真理解不了罗公远的“眉目传情”。
现在,马凡是真的可以看的懂了。
虽然不是一字不差的原文,但是大体意思接收到了。
眼角你受高人传道,知劫中有机之道。道行 10。你对劫有所了解。
看着眼角系统的提示,马凡还能说什么,只能起了道礼稽手道“多谢道长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