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07章 办报,浪潮
    韩家只是小地方的名门望族,在省城的影响力都颇为一般,更别提在这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沪上了。

    即便有着吕韵音家族的支持,想要在这里开展钱庄业务也绝对是难比登天。

    徐多艺很清楚,钱庄或者说银行,绝对不是一个小地方来的小财主能够玩得转的,所以他需要陈大伟来“点醒”他。

    果然,在徐多艺刚刚透露出要在沪上开钱庄的想法,陈大伟立刻便给他泼了一盆凉水。

    “妹夫啊,你不要嫌我说话直,这生意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陈大伟巴拉巴拉说了一通,举了几个沪上本地银行家破产的案例,想让徐多艺知难而退。

    “那可能是我考虑不周了。”徐多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果断从善如流。

    “没关系,这两天我带你和韵音四处转转,你也可以再考虑考虑。”陈大伟见徐多艺将他的话听了进去,心中颇感欣慰。

    但是他也不知道徐多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他提建议固然是好心,可万一办了坏事就不好了,于是主动提出带着徐多艺考察考察市场。

    “太麻烦了吧,听说姐夫在经营一间规模不小的布庄,应该没有时间吧,我带着韵音到处看看就好了。”徐多艺推辞道。

    “我那就是小打小闹,这点时间还是有的,你们两个初来乍到,怎么能没有一个本地人给当向导呢。”陈大伟坚持道。

    “那就有劳姐夫了。”徐多艺点点头,虽说他和本地人也没啥太大区别,但见陈大伟态度坚决,估计是劝不住的,索性就答应下来,省的麻烦。

    如此,徐多艺和吕韵音便在陈大伟家住了下来,白天跟着陈大伟游览沪上兼考察市场,晚上便和他们一家一起聚餐聊天,倒也很是快活。

    不过考察了几天之后,徐多艺便已彻底放弃了在沪上开钱庄的计划,韩家的钱财与势力根本经不起这么折腾,哪怕他用出真本事也不行。

    因为现在的沪上根本还掌握在西方列强手中,像徐多艺这样在沪上无权无势的外来者几乎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闯出一片天的,即便是走杜老大的路线,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而且马上就要闹革命了,在这个时候开银行,怎么看都不是明智之举。

    然而开不了钱庄并不代表徐多艺是白跑一趟,他又不是一心发扬家族事业的韩诺,还是可以做其他生意嘛。

    在徐多艺自己安排的机缘巧合之下,他受到某些特定的启发,决定办报。

    相较于其他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报纸看似容易一些,而且这玩意是舆论阵地,用好了会有奇效。

    现在距离革命大潮已然不远,徐多艺更可以趁此良机引导舆论,发上一笔横财。

    武昌起义爆发后,沪上顷刻间成为中外传递有关辛亥革命消息的中心,民情振奋,革命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短短两个月内,沪上共创刊了30多种小型报纸,大多以宣传革命、报道各地起义和转载各地消息为主。

    如民立报因报道革命消息真实,人们争相抢购,每份竟卖到一块大洋。

    徐多艺觉得这个钱不赚白不赚,毕竟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革命。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黑暗主宰那边,不过徐多艺此举也可证明他在商业上的的天赋,黑暗主宰之所以选中韩诺,除了他的灵魂属性,也是看中他运转钱庄的能力。

    徐多艺办报成功不仅可以体现他的商业价值,甚至可以展现出他对人心的把煽动对舆情的影响,他觉得黑暗主宰应该会满意他的这项技能的。

    于是,徐多艺开始着手联系收购沪上办不下去的小报。

    沪上的现代报业应是始于1872,在这一年大名鼎鼎的申报创刊。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沪上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报刊近五百家,寻找一家经营不善的报馆并非难事。

    徐多艺果断下手收购并将其改组,然后高薪聘请了几个得力之人去羊城、江城等大城市作为特派记者收集新闻,静待革命浪潮的到来。

    吕韵音对徐多艺大胆涉足报业的决定有些微词,但奈何徐多艺的态度非常强硬,作为贤内助,她也只能尽全力帮助徐多艺办报。

    吕韵音不愧是从小跟着她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她在管理上颇有一套,徐多艺只需稍加指点,她就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看到妻贤至此,徐多艺忍不住生出想要带着她一起加入八号当铺的念头。

    不过徐多艺知道他只能建议,最后拍板的还得是从不露脸的那位。

    吕韵音尽心工作,徐多艺也没闲着,他偶尔冒出几个天马行空的点子,就能让报纸的销量增长不少。

    在徐多艺看似不经意的调整之下,在大革命开始前,他的报纸就已经扭亏为盈,开始赚钱了。

    报纸走上正轨之后,吕韵音开始无限思念被他们扔在家里的儿子韩磊。

    徐多艺见妻子念子心切,便安排她先回家去,毕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还是回家去安全一些。

    吕韵音并没有什么政治嗅觉,无比想念孩子的她欣然接受了徐多艺的安排,在徐多艺新雇佣的保镖的护送下返乡。

    徐多艺则坐镇沪上,坐等革命爆发,趁机为民众普及革命意义,并大捞一笔。

    10月10日,大革命的浪潮自武昌而起,迅速以燎原之势席卷大半个中国。

    沪上自开埠以来,向来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风气进入近代中国的窗口,革命党早已将这里当做舆论宣传的绝佳阵地。

    这时候,徐多艺的那几位特派记者立了大功,他们刚好被安排在革命浪潮最为汹涌的几个地方,收集来的信息非常有价值。

    徐多艺亲自操刀,将这些真实信息加以润色和改良,从而成为了一篇篇煽动性极强,且意义深远的文章。

    这些文章一经刊登,立刻引发了报纸的抢购热潮,价格最高的时候居然卖到了两块大洋。

    徐多艺当真赚了个盆满钵满,短短几天时间便豪取了十万大洋。

    然而还不等徐多艺将这些钱妥善处置,事情便突然超出了他的掌控。

    7017k

    xb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