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章 公主生子文23
    在大安朝接圣旨,没有三跪九叩那一套,摆个香案恭敬听着就好。

    易申见旨意果然冲她而来,马马虎虎地行了个礼,便叫周盐清点好五千军卒,她要带着一起回京。

    传旨官目瞪口呆“公主,这不合规矩啊”

    易申便看他“什么规矩”

    传旨官说道“陛下让公主速速回京,并没有允许公主带兵入京。”

    易申奇怪地看他“本宫的兵是父皇赐的,调兵的兵符也是父皇亲自给的。父皇现在只是让本宫回京城,既没有定本宫的罪,也没有取消本宫的兵权,本宫用兵符调动点兵怎么了”

    传旨官无言以对。

    易申继续问他“兵符在我手里,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周指挥使都没有意见,难道你一个京官还想插手边军不成”

    传旨官满头大汗地退下了。

    易申看着他的背影冷笑。

    “殿下,这是怎么回事”周盐脸色难看。易申刚刚立了大功,虽然主要功劳不是他的,但他总也能跟在后面喝汤。

    结果陛下一道旨意说公主品行不端,要召回京城

    那他们这些跟着公主杀敌立功的,又算什么

    也是品行不端

    反击北夷还有错了不是周盐想大逆不道,在他眼里,易申亲手捉到北夷两个国王,就算是天大的罪过,也总能抵消过去。现在反而被指责品行不端,这是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

    易申不做解释,只要求将有关郑千户的“罪证”都交给她,她要带去京城。

    交当然是不能交的,这些证据就算是周盐自己想看,也只能按规矩取用,不能随便拿走;但听了这话,周盐心里生出几分明悟,当即叫来司证,叫他当着自己和知府的面,将“罪证”打好封条,然后让两名百户带着,与易申共同上京。

    易申没阻止他的举动,但也没有赞赏他。等到“罪证”封存完毕,她让其他人暂且退下,从袖中摸出几样东西放在桌案上。

    周盐脸色微变,下意识地望向窗外。

    “不用看,这里没有其他人。”易申说道,“江南三城,海城,漠西城”随着她将一个个地名说出,周盐的脸色越来越苍白。

    “殿,殿下”他张口结舌,“殿下这是何意”他忽然抬头直视易申“若我不跟着殿下造反,殿下会灭我的口吗”

    易申纳闷地看他一眼“什么造反勤王你懂吗我未有过错,而父皇下旨申斥,说明父皇必为人所制;此时不入京杀乱党清君侧,我还配为人女吗父皇不是白养了我这些年”

    周盐仍然犹豫。

    易申便叹气“你不跟着就算了。”她站起身,拍拍金黄色蟒袍上不存在的灰尘,“指挥使便留在这里切记一切以国为重,你是大安的指挥使,你俸禄里的每一文钱每一粒米,都是从百姓的赋税中抽出来的。”

    周盐有些恍惚“下官明白”

    易申又道“既然你明白,那就莫怪本宫了。”

    周盐

    他还想再说什么,只觉得眼前一黑,然后便失去了知觉。

    易申拎着周盐的衣襟,不让他倒在地上,随便往旁边椅子上一扔,高声叫道“来人,备马诛辅王,清君侧”

    她带的亲兵与五千漠北卫的士兵,全部经过与北夷人的一战,亲眼看过她奋勇杀敌的英姿。

    而此时,他们也都知道了安兴帝莫名下旨,责令公主入京谢罪的旨意,个个悲愤莫名。

    封建时代的臣民,通常对于君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皇帝做了错事,那必定不是皇帝的错,而是别人的错。

    现在他们又非常肯定公主没有错,那么错的,就必然是皇帝身边的人。

    皇帝身边有谁会忌惮公主

    他们开始没什么头绪,但是当易申喊出“诛辅王”的口号时,所有人恍然大悟。

    竟然是他

    原来是他

    安兴帝迟迟没有皇子,不仅是朝中大臣人心涌动,百姓之中也偶有议论。谁做皇帝,他们不太在意,但是皇帝家的八卦,说出来总要比隔壁村老光棍的八卦更吸引人一些。

    皇帝没有儿子,那个什么王爷要做皇帝了

    皇帝生不出儿子,因为那个什么王爷把他的儿子都害死了

    谣言总是在传播之中变得畸形而扭曲。在没有其他娱乐项目的情况下,谈论一些匪夷所思的流言,时常能给人莫大的满足感。

    漠北边军在卫所的统领之下,其中的头领,平时也是对这些流言添油加醋说一嘴的人。

    “诛辅王,清君侧”数千人念着这个口号,浩浩荡荡地往京城去了。

    只是过了漠西城关之后,几名千户先觉得不对了。

    清君侧是件危险的事,只有五千多人,确实不太够。但是有没有人能告诉他们,为什么进漠西城关后,这队伍莫名其妙地壮大了数倍

    他们私下里去问,便得知这些人有的来自漠西卫,有的来自更远的岭西和江南。

    来自长宁三卫的几个千户率先热血沸腾起来他们数月前跟随易申出京,当时只以为自己是去游山玩水,哪知道会有这种机缘江南数卫的人马都被调遣,这说明什么说明公主早就有所准备

    想想这次勤王的诛辅王。

    再想想安兴帝到现在也只有两个公主,二公主还是个小团团。

    这说明什么他们跟着公主,说不定能有从龙之功

    别说什么女人不能当皇帝的话,那是以前的朝代,他们的皇帝儿子多得是,当然轮不到公主。大安朝太宗以来数代单传,其实臣子们早就做了万一皇帝生不出儿子,又或者生出的儿子早夭,然后辅郡王一脉登基,或者皇帝的女儿登基这种准备。

    毕竟他们读的书只教给他们忠君爱国,没教给他们皇帝生不出儿子就自己取而代之。比起公主登基,造反是更加大逆不道的事情。

    现在辅郡王为一己私利通敌卖国,肯定当不上皇帝了,他也肯定要被公主干掉了,天下还能是谁的

    必须是他们公主的

    这种想法迅速地在义军之中播散开去,听到的人先是震惊,随后便恍然大悟。

    辅郡王必须通敌了

    那个位子,必须是他们公主的

    易申到京城外之时,手下已经聚集了三万兵马。其中还有漠西卫、漠北卫这种时常与外敌作战的精兵。

    义军在京城外集结,易申没有第一时间攻城,而是上表给安兴帝,要求收押辅郡王一家,追究其通敌、构陷朝廷命官、引敌入大安意图杀害公主等数条罪名。

    安兴帝对她的表章依旧留中不发,任凭朝堂上下一片哗然,百官议论不止。

    安兴帝派出官员出城与易申交涉,想要召易申入宫详谈,易申不知道如今京中是个什么情况,自然不肯去。她想让安兴帝到城头上来交流,安兴帝倒是没意见,但文武百官不干。

    公主手里有好几门火炮呢,万一一炮把皇帝打死了,他们的大安朝怎么办公主继位是可以的,但是放炮把先帝轰死的公主,是绝对不可以继位的

    双方各执己见,无法妥协,陷入僵持之中。

    但这僵持没持续多久,很快便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结束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京城内有人分别潜至九门,将九门守卫擒获,并迅速大开城门,迎公主及义军入京。

    易申只带了长宁三卫入京,让其余兵马在城外接应。

    她觉得以她对安兴帝的了解,现在还不到撕破脸的时候,所以她只带了有入京资格的长宁三卫。

    是夜京城之中,无数高官的府邸被义军包围,有人想拼死出门,皆被义军拿俘获,生死不明。

    而易申带领数百骑兵,砸开宫门,畅通无阻地进入了皇城。

    天亮之时,皇宫被彻底包围,百官都被困在家中,朝会的钟声敲响时,大殿之上一个官员都没有,只有安兴帝和几个随侍的太监。

    易申身着甲胄走进大殿。殿外的武士早被人制服,没有一个人敢阻拦她。

    安兴帝坐在御案之后的龙椅上,整座大殿空空荡荡的,只有秦公公和起居官仍旧跟在他身旁,几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立在一旁,低垂着头,生怕引起这至高无上的两父女的注意。

    安兴帝微微抬起视线,目光透过十二道旒珠,落在身着易申金灿灿的甲胄上。

    两人都久久没有说话。安兴帝看着易申,易申也看着安兴帝。

    易申不知道安兴帝现在在想什么推己及人,大概是对她很失望吧。不过易申不会后悔。她不想沦为辛家传宗接代的工具,便不能坐视易建章登基。

    而如果易建章不当皇帝,谁来当

    辅郡王肯定不行,他当皇帝就等于易建章以后也是皇帝,易申还没傻,她不会做这种无用功。

    宗室里的其他人

    笑死,大安朝的宗室里,除去辅郡王一家,还有公主和公主家眷,还有其他的活人吗

    与其让其他的公主做皇帝,为什么她不自己坐上去呢想要不受制于人,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易申本也想过徐徐图之,她能感受到安兴帝对原身的宽容和喜爱,所以若非不得已,她也不想太过伤害他的慈父心肠。

    只是她真的没想到,她这边想徐徐图之,辅郡王那边却等不及了。

    或许是因为她在海城一战得了些好名声吧,等她去往漠西与漠北之时,便遇上了辅郡王与北夷勾结后,引入大安境内的夷军。这还不够,他还编造郑千户通敌的“罪证”,意图将她也一起拉下水。

    易申不是抖一抖身子就往下掉舍利子的圣母,辅郡王都想要她的命了,她凭什么不去还击是多活一世嫌命太长了吗

    只是这样,她在面对安兴帝的时候,难免有一丝丝的愧疚。她眼神飘忽,试图避开安兴帝难辨喜怒的目光。

    不知过了多久,龙椅上的安兴帝长叹一声,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充满了疲惫与无奈“阿申,朕以前说把皇位传给你,你不要。现在你又来抢怎么,抢过去的皇位,坐起来会比较舒服吗”

    易申

    易申

    安兴帝本来要把皇位传给原身她怎么不知道这种事情

    易申怀疑地看着安兴帝“那你下旨骂我一顿,还让我赶紧回京”

    安兴帝神态沧桑“你在边关,朕能做什么朕敢做什么朕什么都不做,他都敢私通北夷,要置你于死地,朕不赶紧让你滚回来,能放心吗”

    易申仍然表示怀疑“那你圣旨上说我行为不端”

    安兴帝的老脸狠狠地抽了抽,先看了旁边起居官一眼。这起居官跟了皇帝好多年,见他看过来,立刻战战兢兢地说“陛下接下来说的话都是骂秦公公的,小臣明白。”

    安兴帝这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你个混账东西,难道你行为很端正吗带着几百人就敢跑到北夷大营里面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懂不懂”

    见易申似乎有点不服气,安兴帝迅速补上漏洞“淑女也不应该立于危墙之下你个混账想没想过,你去打夷人,你死了伤了,史书上倒是会记一笔你为国捐躯,那朕怎么办朕和你阿娘只你一个女儿,你有个闪失,朕还有什么颜面下去见你娘朕骂你行为不端难道不应该吗”

    安兴帝越说越气,把御案上的奏折等物一把扫到地上“朕骂你一句,你居然二话不说就翻天了清君侧你是不是以为你很聪明你是不是生怕朕能压制得住满朝文武,不把你当反贼一刀砍了你有这心思早干嘛去了让你当太女的时候你不当,现在朕放弃了,死心了,你倒开始作妖,你是不是脑子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面,晃一晃就全是浆糊你说说正常人能干出来这种事吗”

    易申被骂的不敢抬头,生怕一抬头安兴帝的唾沫星子就溅到她脸上。但她听着听着眉头也皱了起来

    安兴帝说了两次曾经想传位给原身了,这是真的

    她努力回忆,终于勉勉强强从原身的记忆里,翻出安兴帝所说的那一段好像确实是有这么件事。

    那是在先皇后仙逝的那一年,安兴帝颓靡许久,几乎荒废朝政,若不是傅司徒帮着处理前朝事务,大安朝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安兴帝几个月才缓过神来,把原身招到身边,问她“阿申以后想做皇帝吗”

    原身当时才十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阿爹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还得去后宫努力生儿子,我才不要当皇帝呢”

    安兴帝被噎了个半死,悻悻地放弃了。

    要说原身拒绝当皇帝吧,也就是这么一件事,也确实是原身亲口拒绝的,但是

    “阿爹后来也没再问过我啊”易申等到安兴帝终于说的口干舌燥,停下来找茶喝的时候,适时地插上一句,“那时候我才十岁,什么都不懂呢。”

    安兴帝好不容易消下去一点点的怒气值,顿时又爆表了。

    “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你就知道老子去后宫忙着生儿子”安兴帝刚喝一口茶,甩手就把茶碗摔倒地上,气得连“朕”都不用了,“怎么,你在那些事的理解上天赋异禀,单单对当不当太女这事反应迟钝朕怎么这么不信呢”

    易申理直气壮地反问“反正我那时候不明白,现在才明白,父皇想怎么做,罚我去守皇陵吗”

    安兴帝被气笑了。他咬牙切齿地道“你要皇位是吧,朕今天就把皇位给你,傅司徒,傅司徒快进来,拟旨,朕要拟旨”

    易申觉得话头不妙,扑上去抱住安兴帝的胳膊叫道“爹,你是我亲爹,你可不能坑我啊”

    安兴帝给秦公公使眼色,让他帮忙把易申拖走。

    就算在易申出京之前,秦公公也不敢做这种事啊现在易申在海城炮轰敌舰,在漠北生擒北夷王,他一个年老体衰的太监,哪里敢去拦

    但是皇帝明晃晃使给他的眼色,他又不敢视而不见,只得勉勉强强走到两人身旁,哀求易申“殿下,殿下就不要为难陛下了”

    安兴帝趁这个空档,对殿外喊道“傅司徒,快帮朕拟旨,朕今天就禅位,公主乃中宫嫡出,身份高贵,品德出众,又能继承祖志,光耀四海。朕继位廿余载,殊无功绩,愧对祖宗。故即日传位于长宁,众卿当辅至佐至,使大安威名布于天下。”

    话刚说完,他便催促傅司徒“快快快,老师赶紧把这旨发出去,全京城的人都要知道,然后再派快马送往下面各个州县不行这样太慢了,要不朕现在就上城楼亲自宣布吧,这样那群光吃饭不干活的废物马上就能知道了。”

    易申惊呆了。

    她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安兴帝“父皇,你这就把这么大一口锅甩给我了你不怕我能力不足,不能够担当大任吗”

    安兴帝不假思索“能力不足笑话,太宗以后大安朝就没打过你那么漂亮的仗,谁说你能力不足,直接扔去漠北就好。”

    易申又问“父皇不怕我心怀不满荒废朝政吗”

    安兴帝理所当然地说“朕现在是太上皇,朝政是你的事,你爱荒废就荒废,后世史书要骂也是骂你不务正业,说到朕只会说朕眼神不好选错了继承人而已再说朝政不是有三公九卿呢吗,你荒废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易申愣了半晌,又问“那万一我做了什么事,让帝王的权柄旁落,致使百姓只见六部不见帝王,又当如何”

    安兴帝用关爱智障的眼神,慈祥地看着易申“阿申,你现在是皇帝啦,你该自称朕才是。你往史书里翻翻,能够建朝一百八十年还兴盛如初的,能有几个大安已经很好啦。至于权柄和名声”

    他略作停顿,声音沉痛“自你阿娘去后,朕荒唐的够久了,朕真的想念她啊,你难道不能为父分忧,让我多出一些时间去你阿娘的寝宫里睹物思人吗”

    易申顿时同情心爆棚“阿爹放心”

    她后面的话还没说出口,便见安兴帝收起痛苦的表情,扭头对傅司徒说“老师听到了吧,公主说让朕放心秦太监,快点准备车马,朕要下江南,这么多年可憋死我了,当皇帝有什么意思,出京一次那些老杂碎都要阻拦,现在朕是太上皇,他们总没有理由了吧”

    安兴帝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往后殿走去。

    易申目瞪口呆,颤巍巍地问道“父皇,您不是要去母后的寝宫睹物思人吗”

    安兴帝没好气地说“思个屁你母后死了八年早去投胎了再说她活着的时候朕为了生个儿子没少疼那些宫妃,现在人都死了,朕再思她不是给她添堵吗”

    易申无言以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安兴帝绕过屏风,消失在后殿了。

    她回过头,难以置信地问傅司徒“傅大人,这”

    傅司徒这时正看着司印官往传位的圣旨上盖玉玺,听到她的话,安慰道“陛下莫要多虑,这位子是太上皇亲口传于您的,老臣听得真真儿的,做不得假。”

    易申瞪大眼睛好家伙,这就叫上陛下了

    易申还没从“父皇甩了一口大锅给我”的震惊中清醒,秦公公已经带领一串宫女过来,请她去后殿换衣服了。

    “换什么衣服”易申心不在焉,随口问道。

    秦公公笑得见牙不见眼“马上就是早朝了,陛下当然应该换上龙袍呀太上皇早就给陛下预备好了”

    易申神情恍惚地走到后殿,果然见一群宫女将明黄色的龙袍展开,给她观看。

    易申“”

    换上龙袍,戴上帝王的冠冕。此时早朝时间虽然已经过了,但内侍再次敲响朝会的钟。

    钟声在宫中回荡,没过多久,文武群臣聚集在大殿之外,等待面君。

    易申坐在御案之后,心里始终有种不太确定的感觉。

    皇位确实是到她手里了,虽然方式有点别致。不过她怎么总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事情呢

    看着百官步入大殿,易申将这丝怀疑抛在脑后能被忘记的肯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事,现在还是想想怎么应付这群老顽固吧。

    帝位的交接没有闹出多大的乱子。安兴帝并不是真的前脚传位,后脚就马上奔往江南。他还是留下来,当着满朝官员的面,亲自确定了易申帝位的合法性,并且嘱咐众位臣子,一切以国事为重,一切以大安的百姓为重。

    听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易申简直开始怀疑,安兴帝是不是知道她接下来的计划了。

    这天的朝会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龙椅上换了个皇帝,这件事已经足够令人震撼,文武百官已经没有心思去考虑其他事情了。

    散朝之后,易申谨慎地找安兴帝,试探了几句。

    安兴帝满心满脸的不耐烦,耐着性子听易申说什么“皇权旁落”,没听几句就打断道“不就是要搞洋人那一套吗,朕听说过,什么内阁外阁,议会议院的,朕是太上皇,不管这些事。”

    易申没想到安兴帝居然听说过这些,倒是不用再多解释,但她更加纳闷了“我若是真这样做了,父皇不觉得对不起祖宗吗”

    安兴帝首先再次纠正她“你现在是皇帝,要自称朕,记得吗对不起祖宗你祖宗没本事多生几个儿子,搞得现在你不得不抛弃公主的安逸生活,担当起整座江山,他们哪来的脸面怪你对不起祖宗”

    见到易申仍旧有些恍惚的样子,安兴帝语重心长地说“没有哪个朝代真能千秋万代,大安也不可能。与其固守旧政,等到子孙不肖被人造反成功,还不如趁早改改。朕觉得内阁外阁什么的就很好,这样皇帝也清闲,外面管事的人多,也不容易出事。”

    安兴帝发表完意见,看看四下都是心腹,压低声音对易申说“而且咱们家风水不好,生不出儿子,朕看你也是生不出儿子的模样,到时候随便有个人能供奉太祖的香火,就算对得起他老人家,你是女子,生孩子都要亲力亲为,千万莫要钻牛角尖啊”

    易申看着安兴帝远去的背影,仍旧有些恍惚这是亲爹

    什么叫一副生不出儿子的模样原剧情里,原身生了双胞胎儿子一次两个

    不过她很快就释然了。反正她也没打算生孩子,原身能生儿子,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安兴帝说“一副生不出儿子的模样”,说的是她而不是原身呢。

    只是她仍旧觉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可到底是什么呢

    易申没来得及想明白这个问题,就被继位之后铺天盖地而来的事务淹没,没有闲心去想了。

    首先是拿出易建章通敌、构陷郑千户的铁证,将其收监,然后将辅郡王府的其他人贬为庶人。

    然后就是将和她一起来京城“清君侧”的军队调回原籍,至于功劳,现在还没时间按功行赏。

    还有辅郡王一系的官员,识相的就留下来继续观察,不识相的就一撸到底;还有安兴帝的后宫嫔妃,虽然没有几个人,但是也不能就这样留在原本的宫中,得搬个地方

    更别提最重要的登基大典了。

    礼部官员加班加点,昏天黑地地忙了大半个月,才勉强搞出符合礼法的仪式。这还是礼部尚书威逼钦天监,强迫他们忽略最近的一个吉日,硬是将日子推到半个月后的结果。

    登基大典的当日,易申终于得到短暂的休息。当然,只是心灵上的休息。她的身体要穿着里八层外八层的吉服,顶着几斤重的冠冕,走上几十级台阶,在祖宗面前跪拜发誓,定以黎民为念,不负百姓,不负江山。

    然后,易申就再次淹没在海一般的奏章里,无法自拔了。

    待终于处理好各地官员给她这位新帝的问候折子,易申这才得到喘息之机。她当即召集三公九卿六部尚书,让他们讨论出内阁外阁的章程,到明年起开始施行。

    三公九卿面面相觑,六部尚书瞠目结舌。

    他们这辈子就没见过把到手的权力往外推的皇帝

    不,应该说自打三皇五帝开始,都没有过如此荒谬绝伦的事情

    太尉、司空、司徒先聚在一起商量了一通,他们觉得易申大概只是刚刚登基,不晓得帝王权力的美妙,所以才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

    于是他们纷纷进言,让易申谨慎行事。

    易申见到他们的反应,不禁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便略折中一下,决定仿照前世见过的某个朝代,建立类似的内阁。

    当然,内阁只是个形式,大安朝若想更加强大,经济才是重中之重。

    易申差人将她南巡北征时见过、听说过,以至于没见过没听说过的能工巧匠登记造册,将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征集在一起,等到合适的时机推广到各地,现在先对这些人进行封赏。

    于是江南省的许多富商、以及漠西城的那名富户,顿时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了。

    易申不吝啬爵位,改进织布机、纺纱机,和制出轧棉机的人,都被她封了个低等的爵位,只能世袭一代。

    这已经足够向朝堂与民间展示,新登基的皇帝,重视商贾,喜欢奇技淫巧。

    虽然一些守旧的官员仍颇有微词,但在易申辉煌的战绩,以及大安皇室凋零的子嗣之下,只能背后说上几句,当面是一句都不敢说的。

    万一皇帝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怎么办

    北夷国王虽然被擒,但是北夷其他的部落仍有残余。现在的边军,个个将新帝捧上了天,万一皇帝真的撂挑子,边关怎么办

    易申忙完这些,已然是她登基数月之后。

    经过几个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的日子,她终于可以日落而息了

    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而就在这天,她终于想起了那件遗忘许久的事情。

    其实也不是她想起来的,而是莘瑶提醒她的。

    那一天,易申在太阳下山之前就处理好各地奏章,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宫睡觉。

    就在回宫的路上,易申忽然觉得宫女们时不时地在交头接耳。当然不敢当着她的面,实在是她五感过人,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在耳中。

    易申满肚子疑惑,直到进了寝宫,才对莘瑶抱怨“这些人怎么回事,为什么总说些悄悄话有什么话到朕面前来说不好吗”

    莘瑶其实也不想掺和这事。但她现在是易申身边品级最高的女官,有些事情她不想掺和,也得掺和。

    莘瑶偷觑易申的脸色,斟酌再三,小心问道“陛下如今后宫空虚,却不知原来的辛驸马,当如何处置”

    易申

    易申

    她就觉得她忘记了什么事情却又想不起来

    原来是这件对她来说无关紧要,但对原剧情来说却又至关重要的事情

    她,好像沉浸在当皇帝的繁忙之中,把原剧情里面,那个跪在她公主府外哭求见俩儿子一面的男人给忘了。

    这就很尴尬了不是:3」

    作者有话要说来晚了,谢罪,本章2分评论都发小红包qaq

    预收预收直女掀翻火葬场快穿求收藏,点进作者专栏可见

    钢铁直女易申,看着“追妻火葬场”剧本,皱起了眉头

    曾以为可以一生相伴的夫郎,将休书扔在她面前,冷冷地说

    “我爱的人不是你,你当好自为之,让出正妻之位。”

    许久之后他才发现,原配的一颦一笑,都已经深深地刻进了他的心房

    他痛心疾首,他悔不当初,他小心翼翼地将真心捧到她的面前,只希望她回头看他一眼。

    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曾经的美好。

    易申

    易申可我觉得你滚了之后,我的生活更美好了呢。

    回头草谁爱当谁就去当,反正我是不肯当的。

    火化扬灰一条龙,我们的服务是坠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