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讽刺,刻意刁难,冉秋都已习惯。原先她还念着一家人的情分,无论她们如何,自己都生生忍下来了,总想着等这段时间过去,冉家的人能远离那些是非,安分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可是她们不这样想,自二哥走了后,二房便愈发无所顾忌,似是要将积了十几年的怨气尽数发泄到她身上,仿佛过去冉府的荣耀他们不曾沾过,如今却要代替大房承受外头的冷言冷语一般。
只有冉芷总是对她笑盈盈的,偶尔会安慰她一二。冉秋虽知道她未曾替自己说过话,这么多年来,两人之间也总有一层看不着的壁垒,但一想到自己想着毕竟与她一同长大,总还有些姐妹情分,便待她更亲近了些。
冉芷近日来的心思她知道,可如今京中人人对冉家避之不及,茂国公府能有今日的地位,又怎会看不清其中利害,来与冉家联姻
冉秋劝了几回,不想却叫冉芷误会,以为自己要与她争这门婚事,竟然使出这些算计在她身上。
冉秋大病了一场,昏昏沉沉间想起了许多过往的事。
她依稀记得,幼时,自己是真心想好好待冉芷的。
因为祖母总说冉芷可怜,二叔不疼爱自己的女儿,冉芷又凡事都让着她这个妹妹,丝毫不懂得为自己考虑,实在是个惹人疼的姑娘。
幼时父亲从边关回来,带了什么东西,明面上从来都是让冉芷先挑,剩下的再留给冉秋,真带了什么稀奇玩意,也是私下里悄悄给冉秋,不能让冉芷瞧见,否则让她瞧见了,一定会私下里偷偷哭,却总能叫祖母看见。
冉秋只有两个兄长,并无亲姐妹,因而父亲不愿府中的两个姑娘间起嫌隙,凡事便总叫冉秋让着冉芷一些,祖母也总是告诉她,她有父兄宠爱,有很多人的关怀,总要分一些给冉芷才是。冉秋自小也懂事,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冉芷喜爱的,她都尽量送给她,冉芷若是难过了,她一定要想办法哄她开心。
那时候冉秋也是个小孩子,这样的相处时间长了,她对冉芷的一腔热情也慢慢消耗了,余下的只有心累。
她记得七岁那年,冉芷说自己十分喜爱冉秋院中的梅花,冉秋没有多想,便叫她时时过来看。
直到有一天,她与冉子初一同去慈恩寺,回来时就发现院中梅花被移走了一株,冉秋当时脑袋一片空白,等想到是怎么一回事后,去了冉芷的院中一看,果然瞧见了自己院中的那一株梅花。
冉秋转头就去找了冉芷,冉芷当时正在老夫人屋里,一看见她,大概已猜到了来意,便笑得很亲切,直接走上前拉着冉秋的手道“我实在对这梅花喜爱得紧,想着与其日日到你院中叨扰,不如移一株到自己院中好好养着,也可为你省些麻烦。”
冉秋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头一次从心底里升出些厌恶,她甩开冉芷的手,叫她将那株梅花还回去,冉芷被她吓了一跳,眼睛登时就红了。
冉芷一脸的不知所措,老夫人哪里舍得她受委屈,立刻就指责起冉秋不懂事来。
冉秋自小到大,是极少哭的,可那天是她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在别人面前哭。
冉秋不足月而出生,母亲本算着她出生在冬季,便专门修筑了一所小院,院里移栽了上好的梅花,取名为落梅院,只等着冉秋出生了,便可住在这小院中。
只是,母亲没能熬到冬季。
那年,外头的枫叶还未落,母亲毫无预兆地早产了,拼尽力气将她生下,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未见着,便合了眼,再没睁开过。
母亲的生命定格在那个秋季,冉修诚便为女儿取了名,为冉秋,此后,终身未再娶。
那一院子的梅花,是母亲唯一留给她的念想了。她不明白,明明是冉芷擅自拿走了她的东西,明明不是自己的错,为何要指责她
可老夫人和二房的人瞧见她哭,再看着冉芷小心翼翼的样子,只是愈发觉得冉秋骄横,凭着自己父兄风光,便总是欺负冉芷。一屋子的人,都围在冉芷身边,愣是无人肯为她说一句话。
后来还是冉子初闯了进来,她那个饱读诗书,最爱风雅的二哥,站在她面前梗着脖子和一屋子的女眷大吵了一架,然后无视了那些人的指责,带着钟英直接去冉芷院中,将那株梅花移了回来。
从来都不让着她的冉子初,蹲下身轻轻拍着她的背,认真道“她是二房的宝贝女儿,是祖母的宝贝孙女,可你也是我唯一的妹妹,凭什么要受她们的委屈”
冉秋红着眼,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看向那株梅花,终于笑了出来“好在梅花又回来了。”
冉子初戳了戳她的头,笑道“傻丫头,以后别去跟她们理论了。”
冉秋那时不明白冉子初的意思,可也打心底里对那些往日熟悉的面孔感到陌生起来,她只一个劲的点头,看着那些梅花,又开始问冉子初,娘亲是什么样子。
冉子初难得有耐心,尽管娘亲走的时候他也不过三岁而已,却依旧凭着印象对冉秋讲了许多,末了,告诉她,要好好养着这些梅花。
冉秋郑重点头,可过了不久,那株从冉芷院中移回来的梅花还是死了。
冉秋当时站在院子里,看着枯萎的树枝,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冉芷了,可冉芷一道歉,祖母一讲和,她又觉得自己不该如此计较。
此类的事往往复复,最后的结果总是相同的。
一桩桩,一件件,这些天来在冉秋脑中如光影一般掠过,那些过去缠在一起理不清的思绪,和那些一直顾念着的情分,终于被她解开了。
其实,自己从未被他们看做是一家人。
她想到父亲,想到兄长,想到被他们护在手心里的时光,她知道,家人是不会让自己那样难过的。
一直以来,无论自己如何做,在她们眼中,都是自己的存在委屈了同为冉家姑娘的冉芷。
如今,更是是他们大房,连累了那一家人。
病的这些日子,冉秋眸中的光越来越暗,已经掀不起半点波澜来。
她沉默着走回了院子,踏进院门,一眼就瞧见了院中的红梅,冉秋眼中终于有了丝光彩。
她出声问“冬盏,今儿是什么日子了”
“姑娘,今儿个初五了。”
“初五”冉秋喃喃念着,想到冉子初离家这样久,都未寄来一封书信,也不知他孤身一人在外,是如何过除夕的。
往年这个时候,兄长都是陪在自己身边的。
如今她不能奢求什么,只希望冉子初在凤阴能够平平安安。
“冬盏,去吩咐钟英准备马车,我今日要去慈恩寺一趟。”
冬盏见她终于出声,脸色露出喜色,忙应了,跑去找钟英。
钟英是是爹爹当年在战场上救下的,一直跟在冉子初身边,与冬盏都是自小与自己一同长大的玩伴,如今在府里,能护着自己一些的也只有他们二人了。
只是这内宅之事,说来复杂。很多时候,两人作为下人,也护不了她什么。
冉秋看着落在地上的梅花,附身拾起了花瓣。
钟英很快备好了马车,慈恩寺在半山腰上,车大约走了半个时辰,才到达那里。
冉秋留了钟英在外守着马车,自己带着冬盏去了寺里求了平安符。
她无从得知冉子初的情况,但是求了这符,总觉得安心些。
求得了平安符,冉秋将那符纸小心翼翼地收好,看着这还算熟悉的地方,便想起往年这个时候,父亲和大哥要赶回西义关的时候,自己总会央着冉子初陪她到这里来求平安符。
冉子初一贯是不情不愿地嘲她一句迷信,却年年应着她同来此处。他最喜松柏,每次到这儿来,求完了符,两人都会到寺庙后院里小坐一会儿。
冉秋突然很想去那里看一看。
想到这里,她从荷包中取出些钱来,交给冬盏“冬盏,你去替我捐些香火钱。”
冬盏听着冉秋这是要将她支开,急忙道“姑娘”
“去吧。”冉秋不欲多言,只温声道,“我想自己待着。”
冬盏知她近日来心里压抑,也不好强陪着她,只好急急赶去。
冉秋轻叹一声,朝着寺庙后方而去。
这个后院鲜少有人来,确实雅静,地上的雪是一早就扫净了的,周围皆是松柏,四季常青,冬日里也不失生机。
她上一次来这儿,还是与冉子初一起。兄妹俩时常坐在廊下斗诗,冉子初从来也不让她,每每是斗到最后,冉秋都郁郁不乐,一副输不起的样子。想让冉子初示弱,冉子初偏又懒得哄她,最后两人谁也不愿意理谁,一同冷着脸回去。
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了。
自从父亲去世后,冉子初的话就少了很多,整日奔赴在书房和朝堂之间,总是一脸倦色,临到他离家的时候,冉秋也没见他笑过。
想到如今他一人远离家乡,到那混乱之地,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况,尽管总是安慰自己,冉子初那样聪明,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她也清楚,此番一去,再次相见已是遥遥无期。
一缕愁丝在冉秋心里漫开。
她想得出神,不知过了多久,耳边隐隐传来窸窣之声,直到那声音离得很近了,才将她从思绪中拉回来。
冉秋回过神,向四周环视一圈,未见一点人影,方才听到的声响却不是幻觉。她警觉地向后退了两步,正欲离开,那声音却愈加明显,仿若是自那树丛间传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挣扎一般。
她的视线刚定格在声音的来源处,那树丛间就突然窜出一个身影,带着树丛上被冲散的雪,跌跌撞撞地扑到在冉秋面前。
一切发生得突如其来,冉秋不由战栗了一下,还未待看清那人面目,脖颈上便传来冰冷的触感。
一把匕首抵在她脖子上,将她逼至廊下,直到冉秋背紧贴着身后的石柱,再无退路可言。
冉秋下意识闭上眼,听着呼吸声凑近,发觉对方再没有动作后,才颤颤巍巍地睁开了眼。
一张毫无血色的脸映入眼帘。
那是个少年,苍白的脸上带着淋漓的血迹,眼神却阴鸷可怖。
冉秋浑身僵住,下意识却想要挣扎。
那匕首瞬时又贴近了些,再深一分,便可划破她的脖颈。
少年紧紧盯着她,凛冬寒冷,他的声音却要更寒几分。
“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