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四天的时间,上一批的夏装就几乎全被拿走了,所有人都满意的不得了,一再跟许沁说,以后还会来做衣服,还有一些更热心的人,主动帮着她介绍顾客。
许沁个人资产暴涨,一下子有了一笔一百四十多块的收入,她拿出二十块钱给了许晓梅。
虽说这个时代学徒都没有工资,但许晓梅毕竟付出了劳动,即便技术含量不算高,但人家每天吃完早饭就来了,一直到傍天黑才走,除了练习缝纫技术,偶尔还会帮着她打扫卫生和做饭,许晓梅对烘焙很感兴趣,已经学会了烤面包,还说也要在自家院子里也做一个这样的烤炉。
许晓梅一开始不肯要,但许沁硬塞给了她。
许晓梅收了钱挺高兴,以前在娘家的时候,去地里干活儿挣工分秋收后除了粮食,也会分很少一点钱,但这个钱不可能给她,甚至过手都不可能,结婚后丈夫的工资是交给婆婆的,家里所有开销也都是婆婆管的,她婆婆每个月给她五块钱的零花钱,她丈夫偶尔也会给个几块钱,在农村生活用钱的时候不多,她手里一直不算紧张,但别人给的钱,和自己挣的钱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她开始主动揽活了,“姐,咱上回去镇上,不还有很多单位没有去吗,最近老有人找上门,你不方便出去,我去吧,我明天开始去镇上,争取早早跑个遍”
许沁其实也有这个意思,这也是她一定要给许晓梅发工资的原因,她笑道,“好的呀,不过,忙了这么多天了,你明天休息一天吧,后天再去镇。”
许晓梅点了点头,最近她丈夫总抱怨,他休班也看不到她人,正好明天丈夫也休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一天。
“好,姐,那我明天就不来了啊”
东屋里挂着的所有做好的衣服,除了样衣,只剩下了几件涤卡面料的套装,不少都是喜服,天气越来越热了,这样的衣服即便不是喜服也暂时穿不上,许沁估摸着,这些人应该不着急拿衣服,决定也给自己放一天假。
早早吃过饭之后,大国和二强去上学了,她把三刚和四丽交给林奶奶,准备去镇上买一些家里早就该买的日用品。
去大伯子家里借自行车的时候,刘改芝扛着锄头正要出门,听说她要去镇上,说道,“弟妹,你听说了吗,溪镇那边的市场又要开了,估计比咱镇上热闹,估计有不少买鱼虾的,你不过去看看”
这事儿许沁已经听许晓梅说了,西山村是宁县的最西端,和搭界的阳县溪镇很近,差不多也是十来里地。
说实话她很想去看看,宁县不靠海,但阳县是靠海的,自古以来就比宁县富庶,集市上的鱼虾都是渔民刚打捞上来的,新鲜便宜还不要票。
这对她的诱惑力实在太大。
但许沁不能去,因为书里关于原身去世,写了一句很简单的话去邻县赶集的路上遇到意外。
虽然她现在已经推断出来了,书里的情节未必全部属实,但万一呢,这种上赶着送人头的事情还是不要去了。
她笑着说道,“那边的路不好走,我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西山村去青山镇上的路,是前几年新修的,虽说上下坡和弯道也不少,但路比较宽也平坦,去溪镇的路就不行了,路窄不说,还凹凸不平,同样的距离,的确不太好走。
许沁骑着车子赶到镇上,先去供销社买了洗衣粉,肥皂,牙刷牙膏,蛤蜊油,毛巾,各种颜色的缝衣线,各种颜色的画粉,除了肥皂和毛巾要票,其余都是不要票的。
还买了盐,花椒大料,几斤甜水梨,小包的豆腐干和果丹皮,这些也都是不要票的。
从供销社出来,她又去了百货商店,用了两张日用品票,花了十块钱,买了一个大穿衣镜,买的时候特别高兴,在镜子上照了又照,买完之后特别发愁,镜子这么大,她怎么拿走呢
自行车后座可带不了这么一个大家伙
还好售货员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暂时把镜子寄存在这里,回头村里有排子车或者牛车来镇上,顺便捎回去就行了。
许沁同意了。
收好买镜子的收据,许沁又在百货商店逛了逛,专捡不要票的东西买,给四丽买了一个漂亮的发卡,给大国和二强各买了铅笔文具盒本子,给三刚买了一个锃亮的铁皮小汽车,买完之后想给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但挑来挑去也没找到合适的。
她在一个偏僻的柜台里看到了一只电熨斗,大概是买的人很少,售货员好心的告诉她,买电熨斗不要票。
现在她和许晓梅一起做衣服,工作效率比起穿之前,其实算是很低,一方面是因为不是批量生产,每一件衣服款式尺寸都不同,而且脚踩缝纫机也比电动的速度慢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熨烫衣服占用了太多的时间,那铁疙瘩烧得通红了,一次至多熨一件衣服就要重新去烧。
要是电熨斗那就快多了。
她有买电熨斗的钱,但西山村还没有通电。
许沁叹了口气,决定回去就鼓动新任支书林勇,号召全村人集资拉上电。
从百货商店出来,许沁又去了肉店,拿出一张肉票买了一斤肉,这个时间点猪下水早就卖完了,但买到了四个猪蹄。
肉店的大姐热心的帮她把猪蹄剁成块儿,盯着她身上的灰色衬衫问道,“大妹子,你这衣服挺洋气啊,县上买的”
许沁笑道,“不是,我自己做的”
大姐愣了一下,说道,“哟,你还有这手艺,这衣服做的可真好”
这么好的推销机会许沁自然不会放过,“大姐,我是个裁缝,镇上好多人都找我做衣服呢,储蓄所,邮局,面粉厂,五金厂,粮站都有人找我做衣服。”
大姐迟疑了一下,问道,“粮站也有”
她这么问,说明她在粮站有亲戚朋友,许沁点了点头,直接报上了名字,“粮站的任晓霞你认识吧,她找我做了两件衣服呢,一件上衣,一条裙子,我会做的裙子款式可多了,个个都特别洋气”
大姐笑眯眯的说道,“任晓霞是我表妹”她这个表妹长得不错,出了名的爱打扮。
许沁笑道,“那可真是巧了呀,今天我出来没拿图样子,改天捎一张给你看看,有喜欢的款式就找我做啊”
大姐说道,“好啊,我存了好几款料子呢,也想做个裙子”
没带物料也不耽误许沁发挥,她立即拿出给大国二强买的铅笔,直接在田字格上画了几张草图,说道,“大姐你看,这些都是最新流行的款式,你喜欢哪一款”
她几笔就勾勒出一件衣服,飞快画图的本领惊到大姐了,镇上的两个裁缝店她都熟,没有人有这种本领。
接下来的时间,大姐选好了款式,骑着车子回家拿了一趟布料,还领来一个同样要做衣服的邻居。
许沁这趟去镇上,花了二十多块钱,但同时接了四件衣服,工费也能抵去一大半了。
回到西山村已经是中午了,许沁先去隔壁还自行车,林勇两口子也刚从地里回来。
她把盐和几个甜水梨放到了车筐里,盐是事先说好让她捎的,甜水梨却是她送的。
这甜水梨是本地产的,个头不大,味道还不错,是供销社唯一不要票的水果。
刘改芝说道,“哎呀,弟妹,你客气啥呢,咱们不是一家人吗,这车子要不是老二攒的工业票,还买不到呢”
许沁冲她笑了笑,转头对林勇说道,“大哥,这几天村里去不去镇上交菜”
韭菜几天一茬,队里的牛车隔几天就去送一次。
林勇点了点头,“明天就有,你有事儿”
许沁说道,“我今天在镇上买了个镜子,太大了拿不回来,交菜回来的时候,帮我拉回来吧”
返程的牛车本来就是空的,林勇答应了,“好。”
许沁把收条递给他,又说道,“大哥,你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让村里的小孩都去上学了,想没想好第二把火”
麦收在即,林永虽然当上了村支书,但同时还兼任着一队的队长,最近都在忙着安排生产人物,没空想这些事儿,“没有,你有啥主意”
许沁说道,“镇上三十多个村,一多半都通电了,不通电太不方便了,不如你牵头,给咱们村拉上电吧”
林勇无奈的笑了笑,难道他不知道通电好,之前老支书在任的时候就提过好几次,每次都是因为有村民不同意,没能拉成。
他牵头是没问题,但需要各家各户掏钱啊,“咱们村一共两百来户,电缆钱就要四五千,一户就要二十多,有一户不同意,这电就不好拉。”
从镇上回来的路上,许沁就在琢磨这件事儿了,“大哥,村里那些荒地一共有多少亩”
林勇愣了一下,想起自己白白送给许沁的那块地,那地足有三分呢,以为她又要打这些地的主意,“一共有三十亩左右,不过这些地不会分到各家各户了,专门用来集体种菜。”
这些地里现在已经全部种成西红柿了,而且果子都快成熟了,林勇几乎每天都要去菜地看一看,估计再有几天就能采摘了,他怕有人去偷,安排了社员日夜去看着。
许沁点点头,说道,“西红柿的产量是不是挺高的”
林勇点了点头,为了这西红柿,他费的力气可不少,光是种子站就跑了好几趟,买了产量最高的种子,出了苗子种上之后,还不忘去跟人家请教,西红柿怎么管理才能长得好。
等西红柿长大了挂了果,他又操心虫害病害的问题,好歹熬过了这些天,西红柿马上就可以摘下来卖钱了。
“对,亩产能有三四千斤。”实际上林勇这还是少说了,种子站的技术员跟他说的是,这是最新品种,亩产能达到四五千斤。
许沁说道,“村里拉电买电缆,用卖西红柿的钱不就行了”
之前林勇想着,种西红柿是为了让社员能多一点收入,种菜比种粮食可强多了,这两年风调雨顺,小麦的产量还是不错的,但交了一车车的公粮之后,剩下的就不多了。
交公粮是无偿上交,除了交公粮,每家每户还需要交一笔农业税,有的人家负担重实在没有钱,还会把剩下的不多的小麦也给卖了。
辛辛苦苦大半年,最后吃得最多的还是玉米饼子。
但若是有了一笔卖菜的钱,也许社员就能多吃几顿白面馒头了。
拉电当然也重要,当比起吃饭,林勇觉得还是吃饭更重要。
但如果真的拉上电了,他上任的这第二把火就烧得特别漂亮了。
他没有答应,也没有一口拒绝,而是说道,“弟妹,等下次村委开会再讨论吧”
这事儿的确急不得,许沁点了点头,去公婆家把两个孩子接回来了。
第二天上午,许晓梅仍旧带着大亮来了,一进门就说道,“姐,昨天你没去溪镇赶集吧”
许沁摇了摇头,许晓梅说道,“幸亏你没去啊,我们村有去的,溪镇昨天出事儿了”
许沁心头突了一下,问道,“出了啥事儿”
许晓梅说道,“咱们这去溪镇的路,不是要过一个木桥吗,昨天那桥塌了,死了两个人呢”
看来她这是躲过了一劫,不然就是两个人中的其中之一了。
许晓梅看到操作台上有几块料子,问道,“姐,昨天你又收衣服啦”
“是呀,不过不用着急做,咱们的宣传图不多了,来,你也学着画吧”
许晓梅其实也早就想学了,她拿了一只笔和一张纸,有点笨拙的跟着学起来。
其实,花服装草图不太需要美术基础,一般的人也是能很快学会的,只是需要靠谱的人来教,许沁耐心指导了许晓梅几天,算是达到了能看的水平。
许沁又递给她几页纸,“晓梅,我把咱们镇上所有顾客的名字和工作单位都记下来了,你多看几遍,最好是能背下来,背不下来也没事儿,有人要问的时候,你就拿出来让他们看说不定有这人认识的呢”
青山镇虽说不算小,厂矿机关单位挺多的,生活在镇上的人自然也挺多的,但说白了还是个小地方,在一个镇上住着,时间长了都认识,有的说不定还是亲戚,朋友,工友,或或者亲戚的朋友,朋友的亲戚,工友的亲戚,都是戳一下纸就能搭上话的关系,即便真的不认识,那肯定也脸熟。
许晓梅眼睛一亮,说道,“姐,你脑子太好使了,难怪人家来拿衣服,你总要说几句话,这样最好了,有认识的人在咱这儿做了衣服,那人家就更相信了”
许沁笑了笑,其实这些资料早在收了布料之后,她就已经整理出来了,“晓梅,这名单你再抄一份,你一个人去,记住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用慌,而且跟人推销自己的东西,其实是有技巧的。”
接下来的时间,她又给许晓梅讲了一个多小时的推销技巧。
许晓梅听了只恨自己写字太慢,根本不能完全记下来。
许沁最后鼓励她,“晓梅,你一定能做的比我还好”
许晓梅听得如同被打了鸡血,激情高涨,第二天来的特别早,把大亮扔下就兴冲冲的去了镇上,她中午饭去丈夫的食堂吃的,别的机关单位是不允许家属蹭饭的,储蓄所员工不多,偶尔来吃一次没人管。
傍天黑的时候,许晓梅满载而归,带着七块布料回来了。
她一共跑了五天,一共收了差不多六十件衣服。
已经入了六月,天虽然还不算太热,但毕竟已经是夏天了,这些衣服都是夏装,顾客肯定是要着急穿的,所以工期不能拖,许沁和许晓梅又开始忙起来了。
随着许晓梅越熟练,俩人的合作默契度也越来越高,即便因为照顾孩子和收拾家务,每天要浪费不少的时间,但做衣服的速度反而更快了。
许沁已经从林奶奶那里知道了,青山镇西郊有一个不小的黑市,五天一场,天不亮就交易,早上八点就散场了。
这市场上东西很全,想买什么基本都有,就是价格比较高一,听说她要买小麦,林爷爷主动说帮着去买。
黑市的小麦两毛一斤,她掏出二十块让帮着买一百斤,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她洗漱完毕,正准备去东屋做活儿,没想到林爷爷竟然已经从镇上回来了,推着大儿子林勇的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上捆着满满一口袋的小麦。
有了麦子,主食是不愁了,菜园子里的菜现在五花八门,什么黄瓜茄子豆角韭菜应有尽有,也不用愁,鸡蛋也随时能买到,但若是总想吃肉,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隔上一两天,她就起个大早专门去镇上买肉,肉店的大姐跟她已经很熟了,此次都不落空,都能买上猪棒骨,猪下水或者猪蹄。
村里有几户人家特别精明,很善于钻政策的空子,按照规定,每家每户不能超过六只鸡,人家就养六只公鸡六只母鸡,把公鸡伺候的很好,天天给吃玉米粒,两个月就能长大了,拿到黑市上去卖,活鸡一斤一块钱,白条鸡一斤一块五,肉还贵一倍多了,但一点也不愁卖。
许沁没空去黑市,就都过去打了招呼,让卖鸡的时候,都给她送上一只。
她现在的日子过得比之前好多了,孩子们有两个去上学了,在她恩威并施下,小皮猴三刚也越来越听话了,肯带着妹妹四丽一起玩儿了,身上穿的是自己亲手做的衣服,吃得也比之前好多了。
如果每天不需要踩着缝纫机不停的做衣服,那就更好了。
许沁现在特别能体会到一线缝纫工人的辛苦了,而且她还不只是缝纫工,她还是设计工,打版工,和带徒弟的师傅。
以前她也带过徒弟,但那些徒弟个个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一点就透,像许晓梅这么笨的,还是第一个。
这么多天过去了,差不多快两个月了,许晓梅剪刀用的很好了,下剪子又快又准,缝纫机和锁边机也相当熟练了,但却总也学不会量尺划线。
领子怎么算,袖子怎么算,前身和后身的区别,一个款式许沁给她讲了很多遍,但许晓梅还是半天都确定不了具体的尺寸,手里攥着画粉不敢下手。
这种情况下,许沁只能按捺住性子,耐心的再把理论知识从头到尾讲一遍。
每回许晓梅听得倒是很认真,但听完还是不会算,拿着画粉发愣,许沁实在看不过,夺过去刷刷几下画好了。
许晓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沁姐姐,我是不是太笨了”
的确是够笨的,但她现在手下也没有更合适的人,只能凑合着用了,许沁违心的说道,“还可以吧,没事儿,一开始学都这样,多练练就好了”
许晓梅是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她立即笑着说道,“是吧,我婆婆也让我别急,说是一般的裁缝学徒,咋也要至少学上半年,学一年的都不稀罕”
许沁被她这话气笑了,说道,“大亮饿了吧,来,这两块饼干路上吃”
许晓梅替儿子接过来,笑着把大亮一把抱起来放到大梁的小椅子上,说道,“那我们走了啊”
走吧走吧赶紧走吧。
你想要学半年,我可没有那个耐心等。
许晓梅走后,趁着天还没黑,许沁算好尺寸,划线裁衣,很快就把两件裙子给裁好了。
她将衣片子依次放在操作台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走出了东屋。
大国和二强早就放学回来了,俩人正在厨房商量做什么饭,许沁不想动手,也不想帮忙,由着他们去。
她给月季花浇了水,轻嗅了一会儿淡淡的花香,来到触厨房一看,嗬,厨房里此刻热火朝天的,大国在笨拙的切菜,二强万年不变的烧火工,最让她吃惊的,是四岁的三刚两手面,竟然在和面。
最近她在做饭上有点放手,这些孩子们胆子也是真有点大了。
她倚在门口问道,“三刚,你和面是要做什么啊”
林三刚很得意的说道,“妈妈,等会烙饼,你看我这面和的好不好”
烙饼的面是有讲究的,如果不是发面,肯定是越软越好,但三刚和的面看起来硬邦邦的,很多干面在盆里和不成团,他的小手花式乱晃,不少干面粉被弄得洒在了案板上。
许沁洗了把手,说道,“三刚,去玩吧,妈妈来做”
三刚用小面手端起来旁边的水瓢,往盆里哗啦倒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妈妈,不用了,我会干,你歇会去吧”
刚才面团太硬,三刚都揉不动,这会儿水却太多了,三刚觉得刚才还很硬的面团立即滑溜溜的了,挺好玩儿的,两只小手不停的捏来捏去。
他此时突发奇想,如果用面团捏一个小狗,是不是比用泥巴捏出来更好看。
许沁摇了摇头,上前摁住他的小手,把上面挂着的面粉都撸掉,又推了他一把,说道,“好了,别捣乱了,出去玩去吧”
林三刚觉得面粉很好玩儿,他不肯走,看着许沁的脸儿说道,“妈妈,能给我一块面团玩儿吗”
许沁无情的说道,“不行”
面团里的水实在太多了,而且盆里的面本来就不少了,再往里头加面是不行的了,许沁往里面磕了个鸡蛋,让二强跑着去菜园子摘了两个嫩茭瓜,洗干净切成丝加进了面糊里,烙成了茭瓜饼。
最后一锅饼烙好后,二强知道妈妈累了一天了,跑过来帮着端饼,许沁走到堂屋一看,大国已经将熬好的粥盛到碗里了,一碟咸菜丝摆在正中间,还有两盘子并也是完完整整的。
许沁愣了一下,说道,“你们没吃呀,快吃吧”
林大国拿起一张饼自己没吃,而是递给她了,说道,“妈妈,上次爸爸回来就说了,一家人要一起吃饭”
许沁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按道理是要这样,大国真乖,二强三刚四丽也都乖,快吃吧,饿坏了吧”
六月的黑天了,其实都已经七点多了,孩子们的确饿了,一个个拿起饼大口大口的吃,二强吃了几口还不忘点评,“妈妈,这茭瓜饼挺好吃的,好香啊”
四丽也很喜欢吃,吭哧吭哧的吃了半张饼,说道,“妈妈,这个饼真的太好吃了”两岁多的小姑娘觉得好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面糊饼特别软,发面饼再软也有筋骨,但这面糊饼,尤其里面还加了茭瓜丝,吃起来一点筋骨也没有,特别好咬。
她两岁了才长了十二个牙,还不习惯吃硬一点的食物。
许沁吃完一张饼,正要吃第二张,门外忽然响起一阵实习的自行车铃声,不用说,又是林东回来了。
林二强兴奋的说道,“妈妈,是爸爸回来了”
许沁到嘴的饼子吃不上了,孩子们又是争先恐后的往外跑。
许沁放下饼,站在门槛上给孩子们打着光,觉得有些奇怪,林东上个星期刚来过,这咋又回来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