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刚刚进港的爪哇的香料,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来一来,看一看,吕宋的白糖,略有受潮,便宜出货咯。”
还有外国商人操着字正腔圆的官话讨价还价,“张老板,上个月还是一匹织锦换两箱胡椒,怎么现在涨到三箱了”
“詹老板,您也不看看这个月广州港有多少胡椒就西边那码头,库里已经堆得跟山一样了,这东西一多就不值钱咯。”
六月的广州港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将大量帆船带到广州港,自印度沿海、苏门答腊、东瀛甚至是波斯湾远道而来的商船停泊在港口。
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见那些东洋或西洋的异国商人,即使是老幼妇孺们见到这样红眉毛绿眼睛、黑皮肤扁鼻子的洋人,都懒得撩眼皮。
自从占了两广之后,李祯就兵分两路,一路向东,由小舅子杨廷华带领,荡平广东各地的流寇之后,就地驻扎,经略南粤之地。跟随大军一起开进广东的还有工部、商部和内务部的人马。
随着广东全境的靖平,工部测绘司联手兵部营造军、商部商务司和内务部国企司开始在沿海一带考察港口情况,除了老牌的广州港,测绘司还另外选择了高州遂溪县、潮州潮阳县、廉州合浦县兴建良港。
一座座工坊在两广境内拔地而起,一个个有内务部掺股的铺子在粤桂的州府开张。工坊开工、商业兴旺,有了生计,有了分到的田产,百姓也就渐渐安定下来。
占有赣、湘、鄂、川、黔、桂、粤七省后,李祯拒绝了臣下奏请他称帝的请求,却一道诏令宣布改革官制,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增设商部和监察部。
新增的商部和监察部,一个管商贸商贾,一个主监察。工部因为遍地开花的工坊实力大增,一跃成为八部中首屈一指的大部。
除工部之外,兵部因为李祯极为重视军队,在传统军队之外,增设了雷霆军主火器、千机军主谍报、伏波军主内河水战、镇海军主海战、定远军主后勤运输、营造军主城池建设,一改周朝由文官担任兵部尚书的做法、改由退役大将任尚书,真正做到了兵部知兵。
吏部掌天下官员升迁、任免,素来为各部之首;而原先监察官员的御史台被提升为监察部,以一部之尊和吏部平起平坐。监察部虽无权过问官员升迁、任免,但对官员考评有一票否决权,被监察部行使一票否决权的官员,当年考核只有下评。若当事官员对监察部不服,这官司就只能打到内阁,内阁仍无法裁决的,由赣王决断。
除了兵部、工部职能、运作有所变化之外,户部、礼部也都各有变革。
礼部下设科教、宣传、仪制三司。科教司掌管科举、教育,上至国家科举取士,下至国家、民间各大小学堂的管理、教材编撰,均由科教司负责,是礼部第一大司。宣传司掌宣传,负责战争中发布对外檄文、对内安民告示,宣讲国朝各项政策、法令的普及,就连国朝各家报纸出版也由其负责审核。仪制司则掌王府、宗室、朝堂各种礼仪。
户部则下设税赋司、民政司和拨款司,税赋司掌人口税赋,民政司负责地方公共设施建设,拨款司负责所有其他各部的款项审批、划拨、核算。
八部改制一出,有多少人乘势而起,就有多少人怨声载道。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却有那聪明的人就想到了,“草灰蛇线,早有伏笔,深谋远虑,果然君心难测”
早在掌控江西和两湖之地全境的时候,李祯就在自己的地盘上恢复了科举不仅如此,他还在原先的明经科之外,增开了农科、工科、术算、律法四科,同样设有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功名。
别小看了新增的四科,以农科为例,以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为科举纲目,除此以外,每年新增的海外作物品种和各地农作物的推广情况也会纳入考察范围,能考取农科进士的人都是绝对的农事人才。
工科、术算、律法也是如此,这几年录取不少四科人才,这些人虽然都被外派任地方官在李祯治下,除了县令之外,每个县都要配农事官、工事官、税赋官、律官各一名,除了对县令负责以外,还要向上级州府的对口官员负责。
他们虽然只是八品的微末官员,但也是正经官身而非吏员,只此一点,就与从前各府县的六房书吏有天壤之别官员是能往上晋升的。
有人不屑八品微末小官,自然就有人闻风知秋,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有些世家旁支子弟或是庶子,因为只能分到有限的家族资源,所以干脆转攻农、工、术、律等杂科,反而避开了激烈的竞争,获得了官位。
几年下来,这些专科官员在地方上积累了丰富的治民理政经验,远非那些安坐中枢的堂官可比。是以,八部改制的诏令一出,多少人都眼放绿光,将其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
诏令同时宣布,工部官员均从工科进士中选拔;商部官员从术算、工科、农科进士中选拔;户部民政司、拨款司官员只从术算科中选拔;刑部官员一半以上由律法科进士担任。
意味着,这些新兴的官员,将占据朝堂近三分之一的位置。李祯给了他们位子,这些人只要不蠢就会牢牢捧住手中的饭碗。
只有赣王能给他们出将入相的机会,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就会拼死捍卫赣王的统治。
更不用说,他们都是早早品尝过人世艰辛、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更会不顾一切地抓住眼前的机会趁着改朝换代、社会变革之时,改换门庭。
加上李祯正当盛年,手中兵强马壮,对朝堂的掌控力极强;且他手中的七省之地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原士人眼中的蛮荒之地,世族力量相对薄弱,暗流涌动中,八部改制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行开来。
李祯和苏韵多年经营,早早便在平民和部曲中挑选精英,哪怕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减少过对学堂和济慈院的投入。
春天种下新芽,秋日收获硕果。时光会给聪明的投资者最好的回报。
赣王十年,随着港口建设的成熟、州府的驿路疏通以及对鼓励商贸、兴修水利、鼓励垦荒,两广之地甚至超越两湖,成为李祯麾下第一大财库。
许多世家看到商贸之丰,有百倍之利,纷纷投资建厂,入股商行,户部年终核算时,再无人敢小瞧商部。
赣王十二年,李祯和苏韵携刘居士,微服两广之地,他们先去遂溪,再去合浦,再转道广州,最后从广州打道回府。一路所见,不同于江南湘赣之地的历史久远、底蕴深厚,又于草莽中有种生机勃发的美。
刘居士遂感叹,“盛世之景当如是”,挥毫做荔枝赋,“故诗云”
“楚庭波涛舟成堆,风猎旌旗次第飞。
千帆竞渡南人笑,万篓荔枝向北来。”
一赋既成,她搁笔吹墨,眼眶微湿,“二郎,我此生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已死而无憾。”
“中兴之主,能有此盛世之景,当光耀千古,能辅佐你成就这一番事业,我对得起你爹娘,对得起公主和驸马,亦不负我中山刘氏之名。”
苏韵亦是颇为感慨,不过她见不得这样的伤感,遂拿话打趣“这才哪到哪啊,昭明学堂才刚刚建立,一切都还要您主持大局呢。您一刚到不惑之年的人,别老想着多懒。您不惑了,正好解解别人的惑。
刘居士被她这牵强附会的说法逗乐了,一笑摇头,心中的伤感到底散了些。
赣王十三年,李祯以千机军为主力,采用刺杀斩首的方式,一举拿下盘踞福闽之地的三股海盗施礼,收复福闽全境。由于两广之地,海贸兴盛,千机军中的探子,早就接着各家商行、船队的掩护渗入福闽之地。福闽之地多山,少平原,民风剽悍,自古就商贸发达,千机军以收购鱼获、生丝、茶叶之便,打入敌人内部,里应外合,以较小的损失歼灭海盗。
拿下福闽之后,李祯休息了两年,训练大军、整合粮草,于赣王十五年,发兵江南,攻打吴国石敢。
石敢乃江南流民出身,在北方鞑子扶持伪帝,以赔款搜尽江南民脂民膏之后,揭竿而起,一月之内连下七城,十年之内陆续占领江南全境。石敢虽是农民出身,却相当尊敬读书人,他手下的几位谋士都是周朝末年的进士。
在占领江南之后,他采纳手下的建议称王,大封文武百官,又纳当地大族之女为后宫嫔妃,在平定江南之后,也建章立制、安抚百姓、劝课农桑、鼓励商贸。
江南本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有盐、丝两大产业,又是全天下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只要给他们一点生存空间,很快就能喘息过来。
可惜,这个“喘息”只是相对而言。
江南的海岸线根本没法和两广福闽之地相比,人家的晒盐池是江南的十倍不止,更不用说远超江南煮盐的提纯之法,是以,从三年前开始,赣王的商队就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地向江南倾销雪花盐。
再说丝纺业也是一样,江南的巧手绣娘一日能纺三尺丝就算速度极快了,而江西、湘赣等地以水力、蒸汽推动的纺织机每天能生产出推山填海的布匹绸缎来,物美价廉,行销海外及北方各省,甚至连江南本土出产的丝布都不如江西布便宜。
更不用说,瓷器、香料贸易,早在福闽、两广就被瓜分完毕,轮到江南不过都是些残羹剩饭。
石敢就算不懂经济之道,他手下的谋士文官也懂,更何况这些人大都江南世族出身,自然知道商贸盐铁丝织之利。不过,这些人虽然懂得倾销之害,在工业化的巨大生产力面前,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制定命令,严禁进口赣地盐铁丝织产品。
可事关民生,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这那是禁就能禁掉的无法就是由明面转入地下,肥了一批做走私生意的人。
如此这般三年,消耗了吴国的有生力量。现在的吴国,除了掺和走私生意的家族,其余中小农民、甚至一般地主,早已该破产的破产、该吃土的吃土,国库空虚、粮饷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李祯大军压境,仅用了不到一年的功夫,就收复了江南全境,这其中还有一大半时间,是在荡平流寇,消灭各地不遵赣王律令的地主。
至此,长江以南全境,甚至包括淮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尽数归于李祯所有。群臣再三上表请赣王登基,这次,李祯不再推辞,以大周宗室身份,承接帝统,宣布光复大周。
南北二朝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南朝周武帝李祯,北朝伪帝王张宗昌于开封府建北汉政权,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鞑子用来统治北地汉人的工具。至于鞑子本身,他们占据从燕京以北、以西、以东的广大地区,国号大燕。
周厉帝虽早已病逝于鞑子在上京的囚禁之处,但厉帝仍有孙辈存活于世,近枝宗室也还是能找出几个人来的。眼见大周占据了南方半臂江山,势头凶猛,燕帝便自以为高明地将厉帝之孙和另外两名宗室少年送归南方,美其名曰,送周室皇孙归家。
李祯回信写过燕主美意,表示求之不得。这三个人走到河南境内的时候,在驿站休息时,用了晚膳便都一命呜呼了。
燕主说是李祯不欲厉帝子孙回国,同室操戈,残害皇孙。李祯自然不认,反唇相讥,说燕主谋害大周皇室,嫁祸与他,狼子野心,天下皆知。
双方各执一词,在那个没有勘验手段和现场监控的年代,这自然是一本糊涂烂账。论笔杆子和舆论宣传,是汉人政权,又是前朝正统的大周自然更胜一筹,更何况李祯在礼部下养着个宣传司,每天变着花样地在敌后搞宣传、挑拨北汉和燕国的关系,气得燕主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贵为一国之君,燕主当然不会白受这个气,他一怒之下,发兵三十万攻打大周,朝长江以南呼啸而来。
古代人说话都喜欢带水分,能打仗的士兵有二三万人,就敢吹成十万。如燕国的三十万精兵,其中鞑子的兵力最多五六万,东北其他小部族联军最多两三万,其余的无非是北汉派一部分人马,剩下的都是沿途一路征召的民夫。
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对农耕民族的步兵有压倒性的优势,可是李祯的雷霆军早已熟练各种火器,还有伏波军精通水战,再加上他已拿下了河西走廊的牧马之地,又同藏地做了多年的马匹交易,军中上下对马战早已不陌生。
这一仗,大周军队有优势巨大的后勤运输,近乎外挂般的火器装备,士兵听从号令和彼此配合程度非北方联军的乌合可比,再加上唯一的短板骑兵也被补齐,两月之内杀得北方联军大败而归。
天下震惊。
京师城破,君王被擒,百官南逃还历历在目,北地被胡虏铁骑,百万黎民沦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可一世的鞑子就这样被打败了
武帝三年,周军打败北方联军,南北胜负之势由此逆转。周军回师之时,顺带收复了关中。周帝要求北朝赔款百万,这笔钱燕国当然不会出,最后只能落到北汉头上。
北汉皇帝张宗昌和北汉一众高管世家为此深恨鞑子,有些机灵的已经想到要两边下注,私下跟李祯眉来眼去了。
武帝七年,李祯以光复汉室、恢复河山为由,亲撰檄文,率军北上,讨伐鞑子。皇帝亲往前线督战,周军士气大作,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北汉国主亲自献城而降。周军收复京城后,马不停蹄,继续北上,直捣上京,终在山海关外大败鞑子,一雪前耻。燕主带残部突围北去,上京落入周军之手。
至此,大周光复。三十载光阴,二十五载光阴,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以血肉为祭,终于重见汉家天下。
李祯率兵征战的这些年,苏韵在刘居士和其他几位属官的辅佐下,坐镇豫章,统筹兵政粮草诸事,保朝政不乱,北伐顺利,史称“昭明辅政”。昭明,是周武帝皇后杨氏的封号。史书赞其“贤如文德,功比章献”。
京师城门前,李祯亲率百官迎接北上的苏韵一行。
人群中,两人相视一笑,河山见证,共创盛世。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副本终于完结啦,攒文的小天使可以一次性看个够。
感谢在2020061021:21:132020061514:48: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男神大迷妹40瓶;eaches36瓶;夏日の薄荷、肆肆10瓶;易生玺爱5瓶;318122202瓶;32336915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