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宇闻言心中一跳,眼神迅速的顺着刘顺指的地方看去,只见大红的榜单上清清楚楚的写着“第二十六名舒城县苏家村苏宇。”的字样。
周围的人也听到了刘顺激动的声音,羡慕的向苏宇投去了一瞥,转瞬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挂起的榜单上。
费力的挤出拥挤的人群,苏宇连退了好几步,才彻底的离开了摩肩擦踵的广场。
眼看着有许多落榜的人情绪已经开始崩溃,大喊大叫的闹腾着。既然已经得知了结果,苏宇干脆直接离开了。
刚走进租的小院的那条巷子,迎面就看到文竹匆匆走来。
文竹见到苏宇大喜,连忙上前说道“少爷,报喜的人已经到了,正在院子里面等着呢”
苏宇闻言,也不多废话,疾步往里面走去。笑着接过了文书,苏宇在上面用了印,顺便给来报喜的差役们包了丰厚的赏钱,苏宇这才送走了一行人。
乡试可比之前的童试正式多了,不但考试流程上和会试趋同,就连放榜之后也有固定的宴会和其他的仪式流程。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鹿鸣宴了。鹿鸣宴由知府和主考官共同主持,其他考官以及地方官员作陪,宴请新科举人们。
为此,苏宇也是精心准备了包括衣服配饰以及不下于十首诗。
苏宇不是五魁首,名气也不大,在宴会上倒是没有多受重视。苏宇倒是安然自若,他原本就不指望自己能虎躯一震,四海拜服什么的,这样就挺好的。
心里盘算着举人能免的税收和劳役,苏宇心里喜滋滋的。这些年族里帮着看顾家里很多,他也不负众望,考取了举人功名。
鹿鸣宴是有固定的流程的,众人先要合唱鹿鸣诗,然后跳魁星舞。之后由主考官带头或出题,众人作诗。大体的流程就是这样。
此次乡试正榜录取了八十个人,副榜录取了五十个人。苏宇的名次虽然靠前,但也依旧是二十多名,倒是没有被安排在前面显眼的位子。
被下人领着在位子上坐下,这次安排的是两个人一个小机。正是秋色渐浓的时候,园子里到也有一番好风景。
苏宇到的时候旁边的人已经到了,看面相也很年轻,不到三十岁的样子。气质温文尔雅,但神色间却有几分心不在焉。
苏宇坐下,主动打了声招呼“在下姓苏,名宇,尚未有字。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那人听到苏宇说话才回神,微笑着回道“苏兄好,在下姓许,名灵雨,字琇莹。”
苏宇见许琇莹神思不属的样子,倒也不好多问,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夸赞起园中风景起来。
没多久,新进举人们都到齐了,庐州知府和本次乡试的主考官柳翰林也带着众位官员出席了宴会。
众人先是合唱了鹿鸣诗,然后就纷纷起身准备跳魁星舞。
而许琇莹也不知道是想些什么,竟是没反应过来,苏宇眼疾手快,趁着没人注意,一把拉起了许琇莹。
许琇莹感激的看了苏宇一眼,接下来倒是专注了许多,也不走神想其他的事情了。
作诗一向不是苏宇的长项,索性轮到苏宇的时候也就是凑个热闹而已,混在一群人中间倒是也没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倒是许琇莹,出人意料的文采斐然,做出的诗作连主考官都夸赞了两句。
不过许家倒是庐州府有名的书香世家,几代人都有做官的,据说现在许家都有两个进士呢,举人更是有四五个。
鹿鸣宴结束之后,府城热闹了一个月的气氛也逐渐冷清下来。不论是落榜的还是高中的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这座城市。
坐着马车,苏宇往舒城县赶去。这辆马车还是苏凌云送给苏宇的,这次苏宇至少要在外游历一年多的时间,一个好的代步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马到底是比牛和驴跑的快些,有了马车,苏宇回程倒是比上次从府城回去的时候用的时间短。
到舒城县的时候,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了。苏宇一行人干脆没有进程,绕过县城,直奔苏家村而去。
中了举人都有报喜的人往考生老家报喜的,苏家村里的人倒是在昨天就收到了苏宇中举的消息,此时村里的热闹气儿还没过,到处都是满面笑容的村民们。
从地里走回家的一路都被热情的搭话恭喜着,苏老三和张氏以及苏茂等人进了家门面上还是笑呵呵的。
张氏带着小张氏拎着一条王浩宇送过来的小鲫鱼往厨房走去。现在家里的人不少,这条巴掌大的小鲫鱼估计炖汤才能让众人都能吃的上。
虽然家里现在富裕了不少,在苏宇考上秀才之后家里就能免掉不少田税,其余的苛捐杂税也基本与家里无缘了,再加上苏宇时不时寄回来的东西和银钱,不说大富大贵,每天吃的上肉是不成问题的。
可苏老三和张氏穷惯了,即便是知道家里不缺那点,但是节俭惯了的夫妻俩还是坚持着以往的生活习惯。
这些年家里最大的花销就是小儿子去学堂学了两年,如今正在县城跟着医馆里的大夫学习医术,这也是他自己的兴趣。
然后就是苏茂十岁的大儿子苏阳和五岁的小儿子苏朗也去了学堂,正式开始了读书的生活。
总体来说,家里是向着好的方向转变的,小孩子都接受了教育,去读书了。大人也都有活干,年年有收成,让人心里踏实。
一边指挥者小张氏杀鱼,张氏在旁边吸着菜,说道“也不知道小宇能不能回来看看。我都好久没见他了。”
这话小张氏可不敢接,只好绕过这个话题说道“虽然小叔这两年在外面读书,可是逢年过节往家里寄的东西可不少村里谁不说小叔孝顺”
张氏闻言,面上都笑出了皱纹“哈哈,小宇确实是孝顺。从小到大都省心的很从来不给家里添麻烦。”说着,又絮絮叨叨的夸着几个孩子。
张氏今年四十二岁,在现代还是青壮年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步入老年了她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最大的孙子已经十岁了
张氏也有了老年人都有的毛病,健忘,唠叨,爱操心倒不是现在才有的,作为很长一段时间家里唯一的女人,张氏操心丈夫儿子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
小张氏和张氏相处了十多年,倒是对婆婆了解的很深。两人都不是掐尖要强尖酸刻薄的人,倒是也相处融洽。
在张氏的絮絮叨叨中做好了一顿饭一小盆鱼汤,炒野菜,以及一锅稀饭。
刚放上桌子,四人还没开始动筷子,就听到院子外面一阵热闹的声响,还有人扬声喊道“老三宇哥儿回来了赶紧出来看看老三”,,